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打呼噜是正常现象,把它视为酣睡或者体力恢复的信号。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形容某人物鞍马劳顿、疲惫不堪,往往便写道:饭后抑或酒后,倒头便睡,不一会,鼾声大作……“打呼噜”以前常被认为是睡得香的表现。
那么,“打呼噜”是睡得香吗?是恢复体力的信号吗?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病和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邓伟吾教授告诉我们:这种认识大错特错,虽然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认为“打呼噜”就是病态,然而,打呼噜确实是疾病的潜在信号,轻者,影响睡眠,影响体力恢复;重症患者,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危及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万万不可忽视。
那么“打呼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疾病是怎样产生的呢?
据邓教授介绍,准确一点说,“打呼噜”的概念是:在睡眠过程中,由吸入的气流引起鼻咽部和口咽部软组织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在医学上,对于偶尔发生的、且无明显憋气(呼吸暂停)的打呼噜称为鼾症(打鼾);而对于经常发生的打呼噜、且伴有憋气(呼吸暂停)者,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无数病例说明,打呼噜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睡眠质量,破坏正常睡眠结构,甚至成为健康的潜在“杀手”。
某女士说:我老公睡觉鼾声如雷,声震四壁,常常害得我睡不好觉,这么多年了,还是不太适应。还有一位女士说:我老公打呼噜有点吓人,时常在一阵高声呼噜之后,半天不喘气,憋了一阵子才猛地长出一口气……这两者打呼噜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很可能是鼾症;而后者,有明显憋气现象,很可能就是“睡眠暂停综合征”。
那么,打呼噜是怎样发生的呢?打呼噜的发生,上呼吸道变化是主要因素。当小舌头肥大时会增加气流阻力而发出声响;其他组织肥大也会发出声响,比如软腭,即小舌头周边组织、扁桃体、舌根肥大等。另外,鼻腔中的鼻甲肥大、鼻中膈偏曲以及颈部甲状腺肿大等等,都会发生打呼噜现象。
如果仅仅是打呼噜而已,没有憋气现象,那似乎危害还不算很大。如果伴有憋气现象,已经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了,就不是小问题了。
那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中,口鼻气流均停止10秒以上,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每夜7小时的睡眠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低通气指数大于等于5次/小时等。由于患者夜间睡眠反复呼吸暂停和缺氧,导致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生工伤或交通事故。长期如此,会诱发或加重心脏、呼吸、血管、神经、肾脏、内分泌、性功能方面的疾病,而且是恶性循环,脏器疾病反过来更会加重睡眠呼吸暂停,愈加严重。
然而,人们普遍对打呼噜这种病态存在着严重忽视。据前几年对居民调查显示,35%左右的人认为打呼噜不是病,25%以上的人认为打呼噜虽然不正常,但不需要治疗。瑞金医院一项对6000多人的调查结果更惊人:75%左右的人认为打呼噜不是病,或者是病但不需要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显示,在世界人口中,有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打呼噜”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打呼噜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确实需要对症治疗。那么,怎样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目前有哪些治疗手段呢?
邓教授告诉我们,减肥是预防和治疗打呼噜的重中之重。一般打呼噜者大都患有肥胖症,因此,减肥是第一要务。要适当控制饮食,少赴宴席,少吃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戒烟、限酒。这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需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注意饮食均衡,最好吃八分饱,进食细嚼慢咽,咀嚼动作可以刺激大脑饮食中枢神经,从而下达“饱了”的指令,忌暴饮暴食。影响睡眠的食物睡前尽量不要吃,如辛辣食物。睡前可以吃有助于睡眠的食物,比如牛奶、土豆等等。镇静催眠药物有可能加重睡眠呼吸暂停,最好不用。睡眠中,睡姿最好保持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通畅。夜尿增多,影响睡眠,晚上最好不要喝啤酒,或过多饮水,尤其是前列腺增生的中老年人。睡前也要避免饮茶、咖啡、可口可乐等,这些饮品大都含有咖啡因,兴奋神经,不易入睡。
除饮食注意以外,还应该养成科学合理的适度运动习惯,做操、打拳、散步、慢跑、游泳、跳舞等等都不失为好的选择。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维持全身及头颈部肌肉的张力,可以避免松弛的呼吸道造成震动而产生的呼噜。运动会耗费大量的热量,还会起到控制体重、减肥的作用,减少颈部脂肪沉积,消除打呼噜的危险因素。运动还可以增加肺活量,使肺功能得到改善,增加代偿能力。运动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贵在坚持,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达不到预期目的,重者可能适得其反。
苏格兰管弦乐团的医学顾问伊丽莎白·斯格特医师发现,职业歌手很少出现打呼噜问题,这可能与职业歌手不断锻炼声带有关系。于是他设计了一套缓解打呼噜的方法:进行短促的、喘气式呼吸,强化横膈肌练习;对着镜子微笑,可以锻炼面部肌肉、鼻翼后侧及上咽部肌肉;还有唱歌练习等等。
目前,打呼噜与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也很多,比如对症下药的药物治疗、口腔校正器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手术治疗等等。手术治疗又包括鼻部重建、悬雍垂腭咽(小舌头)成型、舌骨悬吊、颏舌前移等等。总之,打呼噜或睡眠暂停综合征也是可防可治的,究竟需要采取哪些手段治疗,请教医生,他们会帮助你定夺,这里就不多说了。
〖编辑:迟昊〗
那么,“打呼噜”是睡得香吗?是恢复体力的信号吗?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病和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邓伟吾教授告诉我们:这种认识大错特错,虽然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认为“打呼噜”就是病态,然而,打呼噜确实是疾病的潜在信号,轻者,影响睡眠,影响体力恢复;重症患者,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危及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万万不可忽视。
那么“打呼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疾病是怎样产生的呢?
据邓教授介绍,准确一点说,“打呼噜”的概念是:在睡眠过程中,由吸入的气流引起鼻咽部和口咽部软组织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在医学上,对于偶尔发生的、且无明显憋气(呼吸暂停)的打呼噜称为鼾症(打鼾);而对于经常发生的打呼噜、且伴有憋气(呼吸暂停)者,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无数病例说明,打呼噜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睡眠质量,破坏正常睡眠结构,甚至成为健康的潜在“杀手”。
某女士说:我老公睡觉鼾声如雷,声震四壁,常常害得我睡不好觉,这么多年了,还是不太适应。还有一位女士说:我老公打呼噜有点吓人,时常在一阵高声呼噜之后,半天不喘气,憋了一阵子才猛地长出一口气……这两者打呼噜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很可能是鼾症;而后者,有明显憋气现象,很可能就是“睡眠暂停综合征”。
那么,打呼噜是怎样发生的呢?打呼噜的发生,上呼吸道变化是主要因素。当小舌头肥大时会增加气流阻力而发出声响;其他组织肥大也会发出声响,比如软腭,即小舌头周边组织、扁桃体、舌根肥大等。另外,鼻腔中的鼻甲肥大、鼻中膈偏曲以及颈部甲状腺肿大等等,都会发生打呼噜现象。
如果仅仅是打呼噜而已,没有憋气现象,那似乎危害还不算很大。如果伴有憋气现象,已经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了,就不是小问题了。
那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中,口鼻气流均停止10秒以上,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每夜7小时的睡眠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低通气指数大于等于5次/小时等。由于患者夜间睡眠反复呼吸暂停和缺氧,导致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生工伤或交通事故。长期如此,会诱发或加重心脏、呼吸、血管、神经、肾脏、内分泌、性功能方面的疾病,而且是恶性循环,脏器疾病反过来更会加重睡眠呼吸暂停,愈加严重。
然而,人们普遍对打呼噜这种病态存在着严重忽视。据前几年对居民调查显示,35%左右的人认为打呼噜不是病,25%以上的人认为打呼噜虽然不正常,但不需要治疗。瑞金医院一项对6000多人的调查结果更惊人:75%左右的人认为打呼噜不是病,或者是病但不需要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显示,在世界人口中,有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打呼噜”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打呼噜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确实需要对症治疗。那么,怎样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目前有哪些治疗手段呢?
邓教授告诉我们,减肥是预防和治疗打呼噜的重中之重。一般打呼噜者大都患有肥胖症,因此,减肥是第一要务。要适当控制饮食,少赴宴席,少吃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戒烟、限酒。这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需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注意饮食均衡,最好吃八分饱,进食细嚼慢咽,咀嚼动作可以刺激大脑饮食中枢神经,从而下达“饱了”的指令,忌暴饮暴食。影响睡眠的食物睡前尽量不要吃,如辛辣食物。睡前可以吃有助于睡眠的食物,比如牛奶、土豆等等。镇静催眠药物有可能加重睡眠呼吸暂停,最好不用。睡眠中,睡姿最好保持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通畅。夜尿增多,影响睡眠,晚上最好不要喝啤酒,或过多饮水,尤其是前列腺增生的中老年人。睡前也要避免饮茶、咖啡、可口可乐等,这些饮品大都含有咖啡因,兴奋神经,不易入睡。
除饮食注意以外,还应该养成科学合理的适度运动习惯,做操、打拳、散步、慢跑、游泳、跳舞等等都不失为好的选择。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维持全身及头颈部肌肉的张力,可以避免松弛的呼吸道造成震动而产生的呼噜。运动会耗费大量的热量,还会起到控制体重、减肥的作用,减少颈部脂肪沉积,消除打呼噜的危险因素。运动还可以增加肺活量,使肺功能得到改善,增加代偿能力。运动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贵在坚持,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达不到预期目的,重者可能适得其反。
苏格兰管弦乐团的医学顾问伊丽莎白·斯格特医师发现,职业歌手很少出现打呼噜问题,这可能与职业歌手不断锻炼声带有关系。于是他设计了一套缓解打呼噜的方法:进行短促的、喘气式呼吸,强化横膈肌练习;对着镜子微笑,可以锻炼面部肌肉、鼻翼后侧及上咽部肌肉;还有唱歌练习等等。
目前,打呼噜与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也很多,比如对症下药的药物治疗、口腔校正器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手术治疗等等。手术治疗又包括鼻部重建、悬雍垂腭咽(小舌头)成型、舌骨悬吊、颏舌前移等等。总之,打呼噜或睡眠暂停综合征也是可防可治的,究竟需要采取哪些手段治疗,请教医生,他们会帮助你定夺,这里就不多说了。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