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不断的交流,孩子才会变得更聪明,对爱有安全感。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把孩子当作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爱面子,也想鼓励孩子上进,所以常常对孩子说,你看人家孩子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不断的交流,孩子才会变得更聪明,对爱有安全感。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把孩子当作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爱面子,也想鼓励孩子上进,所以常常对孩子说,你看人家孩子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而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来说。这种比较最要不得。说难听点,孩子做不好只怪你的基因太差。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会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无法合作做事,喜欢互斗。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对此,家长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利
很多家长抱着传统的观念,把家长摆在权威的角色。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家长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他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种尊重应从给孩子换尿片时就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请他忍耐一下。家长不尊重孩子,将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因为不被尊重的人也不会知道尊重别人。
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
很多家长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家长理想。当孩子长大后,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
把学校成绩当成表现的指标
很多家长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孩子人生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目标订清楚了,家长剩下的工作,就是用威逼、利诱、哀求孩子达到这个目的。这种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其实事实摆在面前:很多孩子出国回来找不到工作,北大、清华毕业的也有混饭吃的。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睡觉等同于懒惰
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孩子6点钟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智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然而中国的家长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孩子就应该“头悬梁,锤刺股”似的寒窗苦读才是正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至于健康问题,并不看重,也许潜意识里认为,成为“人上人”时健康自然会得到保证。
孩子长大后再学做家务
社会学家调查显示,常做家务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强,所以长大后较其他孩子更能面对挫折。大部分中国家长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同时也剥夺了他学习分担责任、面对问题的机会。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道数学题(又解不好)的“傻孩子”。中国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习做家务,这是孩子最重要的一种素质。
缺乏幽默感
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亲子活动?完全不知道。家长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造成孩子同样缺少幽默感。当孩子承受压力的时候,不知如何缓解,令压力越积越多,最后,压力就成了孩子沉重的负担,造成心理受挫。
家长的爱是任何要求的借口
很多家长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他们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孩子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合理就是合理,不合理就是不合理,不要把爱当挡箭牌。不然,长此以往,孩子将对家长的爱产生理解偏差,对爱的真实含意也产生畸意的理解。
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
中国家长受传统的影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也因为这种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孩子要回报、孝顺。这种功利的思想,使养育孩子就像做生意,说到底还是为自己谋利,所以,也就有孩子大声威胁家长:以后我不养你。这令亲子关系变成了期货生意。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成长的乐趣。
其他文献
周一上数学班,周二上美术班,周三上形体课,周四上象棋班,周五上钢琴班,周末上午爸爸带我去写生,下午妈妈带我去学英语。周日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因为这天我去上游泳班…… 这样形容一个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或许有些残酷和夸张,但确实有很多孩子的生活与此相差不远。据对1500名学龄前儿童调查,有94%以上的孩子参加一二个特长教育兴趣班,有43%的孩子参加过四五个特长教育兴趣班…… 现 状 5岁的彤彤在幼
锦囊一过年,让孩子如意地吃 过年了,各种好吃的,应有尽有。孩子一旦贪嘴,就会打破日常进食习惯和规律,导致积食,肠胃蠕动功能减弱,消化液供给不足。据权威统计,春节期间,患伤食症的孩子占就诊人数的30%~40%。 因此,节日期间,家长除了要注意孩子饮食的卫生,还要对孩子的饮食作适量的节制,并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不要贪食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含脂肪多,不易消化,易伤脾胃,稍
案 例: 读小学一年级的朱明明,原本从小就是个聪明、活泼、懂事的孩子,是家里人的掌上明珠,也是家里人未来的希望。 在明明上小学后,父母就规定了明明要做的事,除了正常的功课外,明明每天晚上还要练习书法2小时,周六上午到少年宫上剑桥儿童英语,下午到一个老师家里求教书法;周日上午到少年宫参加小主持人的培训,下午休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业余生活就被父母无情地占有了。 明明每天都觉得很累。本来明明的
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偏好分成三种: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身为家长,如果能清楚了解孩子的心理偏好,当孩子收到您精心为他挑选的礼物时,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场 景: 林林妈到幼儿园接儿子。刚走进小班,迎面走过来儿子的好朋友倩倩:“阿姨,看我的新裙子!漂亮吗?”倩倩学着模特的姿势走了几下猫步。 “阿姨好!”邻居的小女孩佳佳又截住了她:“阿姨您知道今天早上出了什么事吗?我现在就告诉您……” 这
任冠宇现在北京市某重点中学读高二。他的爸爸任硕是个普通干警,妈妈海明珍在北京市绢花厂工作,是个普通工人。冠宇小时候是个淘小子,喜欢玩,特别对于车模,更是爱不释手。在任硕和海明珍的保护下,冠宇的这一爱好,渐渐成为兴趣,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曾获得全国第三届奥迪杯四驱车模比赛全能冠军、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个人冠军,被推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候选人,并被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 任硕说:“
宝宝对客人没礼貌 艾子: 我儿子4岁,每当家里来了客人,让他到自己房间玩时,他都答应得好好的,可是,答应了却不做,不是大喊大叫,就是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我训也训过打也打过,却没什么效果。 湖北武汉小李 小李读者: 4岁的孩子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招待客人,令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于是就有了种种引起别人注意的举动。让他自己去玩的做法是不妥的,家长首先应该承认孩子的存在。比如,让他帮助招待
孩子是情绪的“俘虏”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 与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绪也有消极和积极情绪之分。大约1岁左右,孩子的情绪开始分化,2岁时出现各种基本情绪,即愤怒、惧怕、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和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
开讲专家: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青少年频道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等社会学术职务。曾参与主持国内第一个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系的筹建,筹建了国内高等院校第一个社会工作系。撰写、编辑《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孩子今年十四五》、《我们怎样做家长》、
事例调查:看看这些“小大人” 事例一:“款姐”原来只有8岁 访问对象:周老师(小学教师) 访问时间:11月26日10:08AM 我班有个女生叫小敏,爸爸是某电脑公司的董事长,给学校捐了100万元建图书馆,由此,一下子成了学校的红人。 小敏平时上学、放学都有专车接送,上学总抱着手提电脑,拿着时髦手机。不知是家庭的过分娇宠还是受她爸爸言行的感染,总之,小敏的言行充满了骄横。有一次,她
儿子特别喜欢听我给他讲故事。 有一次,我给他讲蚂蚁的故事,儿子听得入迷了,一个劲儿地问我:“爸爸,蚂蚁是什么样的?”“就这样,”我指给他看故事书上蚂蚁的彩色图案,“黑身子,还有一对触须。”儿子仔细看了看图片上的蚂蚁,并不过瘾:“爸爸,咱们养一只蚂蚁做宠物吧。”儿子的话吓了我一跳,不过,我马上反应过来,出生在城市的儿子,还没见过真正的蚂蚁呢。 “蚂蚁不能当宠物养。”本想抓只蚂蚁,摆到放大镜前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