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审美的眼睛”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3537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最能感知美、理解美、拓展美、分享美的过程。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研究,不断去发现和挖掘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一个长期漫长的经历,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进行。
  一、感知美:创设审美情境,巧用教学手段
  感知是一切经验的出发点,审美活动也不例外。 让学生感知美是培养学生审美感悟能力的第一步。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审美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充满文学和文化味的情境中获得美的体验。
  首先,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本身应具备美的因素。语文教师的仪容仪表、举手投足尤其要给学生美的示范。从语音的抑扬顿挫到板书的布局安排,从讲解的逻辑过程到提问的设计智慧无一不显示着一个语文教师给予学生的关于美的印象。
  其次,文本是学生感知美的来源,因此,教师选用的文本应最大限度地展示文字之美。苏教版语文课本提供的课文内容较多,因此,可供讲解的文本应有所选择,应该包罗各种美的展示:从绚丽多姿的自然美,到千姿百态的社会美、形式丰富的艺术美;从韵律十足的诗歌美,到意境丰沛的散文美、深邃智慧的思辨美、引人入胜的小说美……
  此外,教师教学手段不能单一重复,而应“因文制宜”。不仅技术地传授美,更应艺术地让学生感受美,巧妙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美,增加学生的直观形象感受。
  如讲解《蜀道难》时运用图片展示法,学生便能更直观感受蜀道之高险;讲授《春江花月夜》时配上古乐展示月夜江花之美景,学生便能直观欣赏到张若虚笔下的月夜之美;讲解散文《肖邦故园》时将肖邦的《马祖卡舞曲》播放并介绍给学生,学生通过音乐能直观感知作者对祖国波兰炽热的情怀。
  二、理解美:巧妙点拨方法,唤醒审美经验
  在感知美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点拨学生领悟蕴涵于文字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操。
  教师首先不能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中,学生对围观群众的认识经常混同于鲁迅笔下的“看客”,教师不妨采用对比分析法区别二者。在比较中,学生不难发现雨果笔下的群众在艾斯米拉达人性美的感召下是有欢呼声的,因此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冷漠麻木,而仅仅是良善的打盹,而非鲁迅笔下看客们良知的沉睡。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赏析人物,明辨美丑。
  其次,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特定情境,直接体验语言文字所蕴涵的美。如通过朗诵、话剧表演、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更接近美、懂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理解作者所传达的善恶美丑。
  此外,教师应通过有限的审美活动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将课堂的审美活动拓展到生活中,将审美的视角放宽,审美的认识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能挖掘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中审美的契合点,由点及面地唤醒学生类似的审美体验。
  如在学习了苏教版必修三《品质》《老王》两篇文章后,学生能从中看到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也能看到他们的执着;看到普通人对道德、品性的坚守,对社会良知的守护;并懂得“底层”是等级社会对人的划分,但是只要人格高尚,保有为人的尊严,普通人与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就能够长存。
  教师在找到底层人生命态度、人格魅力这个基点后,不妨引导启发学生想想当今社会上的“老王”们,身边有没有闪耀人性光辉的“老王”。学生很快便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很多。
  三、创造美:善用想象联想,鼓励模仿创新
  联想、想象是美感产生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有助于认识客观存在的美,通过联想想象还可以加强美感,创造美来。
  如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材中,大量的诗歌可以作为学生再创美的素材。诗歌意境的含蓄美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认真地揣摩、赏析,才能很自然地感受出来,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利用自己本来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丰富诗歌内容,并鼓励学生用写作的方法补学习领悟中的不足。如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写一篇记叙文,描绘友人送别的场面,想象如何设宴饯行,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远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诗作以外的场景,使诗的意境更完整。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美能力,又让学生知善知美,能够创善创美。
  再如学习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夜来卧听风吹雨”一句,这句和题目紧扣着,与时间、环境、现实都极其吻合,如果学生不懂得意境的含蓄性,就只能理解成作者在夜深時听到外面的风声、雨声,那么诗歌的意境显得平淡无奇。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分析“风吹雨”的含蓄意义。“风吹雨”既是眼前的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学生既理解了作者的强烈爱国之情,又品味出了诗歌意境的含蓄美。
  学生在感悟原文语言美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联想和想象,根据自己的思考,融入自我的情感,创造出了新的属于自己的凝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属于个人的语言美、思想美来。只有在这样长期的鼓励创造中,学生才会越来越多地感悟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四、分享美:开展活动交流,积极互通有无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情感体验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同一审美对象获得的审美感受也是有差异的。教师适时举办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各自对美的认识,从而拓宽审美视角,提升审美高度,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的审美感悟。
  笔者曾经在班级中播放影片《摔跤吧,爸爸》,而后让学生写影评。在批阅学生影评的过程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学生的角度多样,感悟丰富,认识深刻。学生的鉴赏文字涉及生死观、人生观、职业观,对爱情、亲情、生命都有着超越年龄的认识。如果只有我一人读到学生这些各异的审美感悟,不拿出来分享实在可惜。另外,学生都只从自己的角度审美赏析,看不到其他九百九十九个“哈姆雷特”,实在遗憾。于是我将学生的影评作品打印张贴在教室里,并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阅读品评。学生在这样的品评推介活动中不仅拥有了个人成就感,激发起更大的创作热情,更吸收品鉴到他人的思维之光,获得了更多的审美感悟和思考。分享美的过程又是一次新的感悟美、理解美、拓展美、创造美的过程。
  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好审美教育阵地——课堂教学,寻找审美教育契机,拓宽审美教育领域,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14000)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发电企业检修班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阐述,并结合检修班组在发电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承担的业务、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细化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的分解和落实,规范
高中生在写作时要体现自己的思考辨析能力,要学会透过文字材料,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来进行自我感知,从创作材料中概括出重要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和质疑研究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考辨析能力,使得思维更加严密、深刻,并具有批判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材料作文时,要促进他们更好地围绕材料进行主题的辨析和提炼,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
我国公积金的推行对于我国普通消费人群的购房问题提供了帮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而这些公积金增值收益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公积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住房公
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建筑项目逐渐增多,城市用地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地面空间的限制,使得建筑企业不得不寻找其他发展道路。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各项生产和生活状况,需要对工程建筑质量进行控制,保证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现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使用较多的是混凝土技术,为了在建设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需要规范设计施工过程。文章针对水利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及其措施进行了阐述。
语文学科在高考备考时面临综合性和繁琐性等问题,很多高中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复习的正确策略,导致语文成绩很不理想。高考命题主要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全面考查高中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为主,语文备考切忌猜题押题,应做到精读深思,反复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备考过程中免不了有疑难问题,高中生要学会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选
中国“独生子女”,近日被国际媒体关注。国外某权威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对421名出生于1975~1983年的北京成人做了一些测试后发现,独生子女一代“互信程度较低,情绪上更悲观,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更喜欢稳定的工作”。  报告一出,引发各国媒体热议:有的说,中国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自私自利;有的甚至称其为“垮掉的一代”;但也有的认为,独生子女在享受家庭全部资源的同时,也承担着全部希望,压力更大;
议论文写作需要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在叙事说理中揭示论题,阐发论点,透彻分析问题,达到以理服人。理性思维需培养哪些意识,前人在文章和诗歌中表达的理性思考,值得借鉴。  一、概念意识  能够理清概念,界定性质,对概念作出定性或定量分析,从而概括现象揭示内涵,阐发观点。定性分析即分析内涵,弄清词义,确定概念中最有价值的某一内在属性。  如《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
客户安全用电是供电企业供电服务的一大目标,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任务,保障客户用电安全才能维护供电企业和客户双方的利益。文章首先分析了客户用电安全管理现状
伴随我国电网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国的电力送变电安装工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送变电的安装过程中,良好的质量可以促进电力系统更加稳步的发展,也会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