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满,梦想还未实现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_7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见到阿军的时候已是傍晚入夜,早春的重庆,霓虹却怎么也温暖不起来!
  寒风时时吹来,我等到的是那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身影。“嗨,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没事儿,谢谢你能来!”简单的敷衍对话只不过是表面的寒暄,出租车在重庆城里翻山越岭,仿佛要去往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我闭上眼睛,耳畔回响的只有一句话“我要出去闯荡一番!”,这是阿军说的,前些日子说的,前些日子阿军对我说的。
  对于像阿军这样二十四五岁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讲,这句话最是寻常。对我来说这偌大的重庆,对于他而言只是屈居!寥寥草草吃着便饭的时候他向我描绘了他心中的蓝图,那是一支绽放的梦想之花,开满了绚丽与芬芳!不敢讲他所说的那些不切实际会不会实现,但我想,对他而言,对他这样的年轻人而言,没有什么不可能!
  我在重庆歇了下来。单位还没开始上班,他却早已前前后后忙碌不堪,但仍然在空闲时就来带我参观。“你一个人在这边无聊,我带你到处走走看看!”我微笑答应,重庆城我虽未久留过,但大多景点我还是没有错过。不料,我们来到的却是一片荒凉却热闹非凡的工地。在这高楼林立、繁华喧嚣的城市中央,泥土、钢铁还是最原始的风貌,工人忙碌的身影、机器轰鸣的回响还有那些看起来杂乱无章却又井然有序的钢筋铁皮,都仿佛与围墙之外的繁华格格不入,却又似乎相得益彰。
  “诺,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大概一年以后你就会看到这里有不一样的景象!”
  “噢!……那,你呢?”
  “离开这儿啊,去另一个地方。”
  “都是这样吗?把这里修好了就走,然后去别的地方修建高楼?”
  “嗯。不然呢?”
  他的眼里似乎带着骄傲,又带着点无奈。看着这里的一切,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或喜或忧的表情,也是在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这个大男孩说的“闯荡”,也许对于他来讲,他的“闯荡”只是想改变现在的“飘荡”,或者用他的话讲,是“流浪”!
  “那挺好的,建设祖国嘛!”我半打趣地说到,也算半个安慰。我们围着那工地外围走了一圈,停停走走地聊些彼此错失的过往,不时说说轻松的话题,才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容。再次回到原地之时,工人已经收工,机器也渐渐停止喧鸣,他又辞别我,说是有应酬便匆匆离去,凌晨之后接到他的电话,醉醉醺醺地表示明天离开的时候他一定会来送我。闲聊几句之后明白,我们的明天已经开始,而他的昨天才刚刚结束。
  挂上电话我闭上眼睛,却翻来覆去没有睡着,几年前的我们在脑海里浮现。教室、黑板、试卷、高考……一一承载的是那一颗颗年轻的梦想,可谁都不曾预料过今天,梦想已经残破不堪,而读了重点大学之后,你不甘于平凡!
  旭日东升,我收拾了行李准备离开,他如约而至。我搭上去往某个学校的车,那里是我的工作,是我流浪的地方,也是我停下来的地方,可是对于有些人而言,“停下来”却是永远到不了的远方。
  我们最后相视而笑,又眼噙泪光地告别。车还未开,他已匆忙离去,我挥别了他的背影,微笑着心里释然,不仅是对阿军,对我们,对生活,对未来,我都觉得在一瞬间放下来了,毕竟曾经规划过的蓝图,都残缺不全地在这一刻呈现在眼前。现在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这个自己“停下来”的地方细细经营、慢慢浇灌,而那些所有未来的美好就静静地等待它自己开放吧!
  在那次离别之后不久,我收到阿军离开重庆的消息,心里早有准备却久久不能平静。在后来给他的信里,我写着:“愿那一朵梦之花能开满你的明天,但请别永远追逐远方,因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梦想给了你力量去闯荡,但却没有给你平静的港湾去停靠,追逐远了,记得再回头看看当初的梦想吧!” (摘自《人间》)
其他文献
根据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生物物质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探索。采用以生物工程产品为导向、实例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企业实习与课程
智能化作为当今的一个潮流,也将成为一种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是可以按照人类预先编写的程序所设定的功能在一定的环境下自动的运行,是不需要人去管理的,其可应用于科学勘探等各种用
摘要:创新意识是人们维持生活的基础,人们现在拥有的成就都离不开创新意识。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教育阶段有位重要。通过在儿童幼龄阶段培养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论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当前阶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行标准进行简述,对现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策略进行举例,旨在对在校小学教师提供建议。  關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陕乐地学。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
语文教学是一门审美艺术,因此学习美就成了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满情感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永远的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