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阻滞与疏通策略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急需大量的人才与科技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高校正是一个能够提供人才与科技的场所。如今的高校早已走出象牙塔,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有责任与义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然而,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以及直接社会服务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科技研发成果落后,社会服务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
  一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基本途径分析
  高校聚集了大量的人才,这里拥有着科学前沿正在研究的问题,拥有着高精尖的仪器设备,为国家的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虽然地方高校与国家重点院校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与地方其他部门相比,地方高校仍然是一个人才与技术聚集的地方。因此,地方高校应该为地方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 根据地方发展需求,培养相应人才
  高校的首要职能就是人才培养。地方高校在师资、技术与设备方面与国家重点院校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主要着眼于本地需求,为地方发展培养相应人才,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输送到相应的岗位,为地方发展不断地提供新鲜的血液,以此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间接地贡献力量。
  2 着眼于地方科技需求,进行科技研发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高校的服务,同时高校科技发展也依附于地方经济,二者相辅相成。地方高校对当地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性困难非常清楚,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地方高校要抓住这一机会,为地方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当地所需进行科学研究。[1]
  3 密切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及时主动提出对策建议
  地方高校隶属地方,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密切关注当地政府的动态,想政府之所想,深入了解地方的近期、中期、长期的规划,以便随时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给政府提供最直接的资源,充分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地方高校开设一些与当地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时刻注意避免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根据当地政府急需的科技进行研究,让政府切实地利用上地方高校的科技研发,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4 打开大门迎接市民,丰富市民业余生活
  虽然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但是仍然还有很多人没有读过大学,能够在大学里读书一直是一些人的梦想。大学里有着丰富的知识资源,为了方便市民,学校将图书馆和体育馆的使用权限开放到全市,欢迎有需要的市民前来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市民的业余文体生活,也能满足那些想要阅读的人的愿望。另外学校的实验室、教室也对外开放。学校只需出台相应政策,加强管理,就可以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同时,市民受到高校的熏陶,整体素质也得到提高。
  5 走出校门服务市民,提高市民精神生活品质
  地方高校的活动范围不仅仅在校园内,如今也发展到社会中。学校有着专业的教师队伍,可以在社区举办科普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义务劳动,等等,促进社区教育的开展。学校通过大量的活动来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全民素质,增长市民的知识,激发市民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以此来宣传自己的院校,让老百姓对学校有一个直观的、正确的认识。
  6 与企业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发展良性互动
  地方高校与当地企业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高校中的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对职员进行理论培训、思想道德讲座等,以此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提高企业凝聚力;同时,地方高校也从企业中请有经验的人到学校进行讲座并进行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又满足了学生对就业的需求;另外,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创办科技园和创新中心、与企业联合办学、向企业技术转让,等等。
  以上这些途径在国外高等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我国地方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实施。
  二 地方高校服务职能发挥面临的问题
  从高等学校构成比例来看,地方高校占有最大的比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发挥很大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 地方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增多以及大学扩招,上大学已经非常容易,各种大学良莠不齐,培养出的学生也是鱼龙混杂。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导致毕业生找工作竞争十分激烈。地方高校毕业生与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在竞争同一工作时则大部分情况下处于劣势。除了用人单位对名校毕业生拥有与生俱来的好感以外,从实际请况来看,专业知识、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影响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2]
  2 地方高校科技研发不能被有效利用
  高校进行科技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为国家发展所用,而非通过科研量来争取高校排名上升。然而,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本末倒置,很多研发的项目并不能被社会所利用,原因是其研究成果落后或者是并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及时进行推广,从而耽误了研究成果的最佳利用时机,造成研究成果的白白浪费。
  3 地方高校没有直接参与社会服务
  一些地方高校由于坐落在一些欠发达的地方,许多方面还不完备,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器械,还是资金都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单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已经应接不暇,对于直接的社会服务更是无暇顾及。另外一种情况是,高校希望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打开校门迎接市民到学校来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例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室、体育馆等。然而,有部分市民在学校践踏草坪、破坏公物、不讲卫生,迫使学校关闭校门,禁止外来人员入内。
  三 地方高校服务职能发挥受阻原因分析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原因,我国地方高校服务职能发挥受阻,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办学定位不明确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中的两股热潮即高校升格和办学扩展,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相当数量的地方高校都是升格不久的院校,其办学定位受到了这两股热潮的影响,打破了高校循序渐进的办学模式,刺激了他们盲目求大和攀高的心理,一味地扩招,人数虽然扩大了,办学层次有了所谓的提高,但自身却并没有达到实际的办学水平。学校规模扩大后,他们仍不甘心,又追求建设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性的学校定位。地方高校的特点就是地方性,自身的优势就是服务地方,然而在这场狂热的浪潮中,“服务地方”几乎被丢到了一边。
  2 师资力量不足
  学校的实力离不开人才,而这些新建的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有限。由于地方院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引进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员比较困难,那些大师级的学科带头人都在重点院校,这些地方高校缺少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因此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导致学校想建设成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型院校很困难。学校科研力量不够强大,社会服务能力受限。
  3 学科布局重复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地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重组、更名,使原有的学科特色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各高校尽可能多地设置学科、专业,希望建设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这些地方院校没有进行学校实际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论证,出现大部分学科设置重复的现象,导致同一地区各地方学校学科设置缺乏平衡调控,无法与区域经济建设有针对性地对接。
  4 科研与社会联系不紧密
  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然而很多学校一位追求科研的“量”,而忽视了对“质”的严格把关。由于对高校水平的评价标准与高校科研水平挂钩,因此,许多高校盲目追求科研量的提高,申请的课题很多是与社会脱节的,导致企业需要高校提供技术支持的时候,高校并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的需要。这种做法既浪费了资源,又不能真正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5 管理体制偏差
  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为了能够尽快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不考虑自身因素,盲目模仿著名高校的管理模式,然而由于自身在升格和扩招中损耗过大还没有修养好,新学校的体制还不成熟,盲目模仿使得自己更加消化不良。使自身的管理变得更加混乱,社会服务这一功能更是无暇顾及。
  6 政府调控力度不足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尽管向着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政府投资仍然是高校的运作主要来源,新建高校大力扩招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办学资金,地方高校大多是省属高校,投资主体多是市级人民政府。政府投资模式现在还是“综合定额+专项补助”。所谓综合定额就是政府规定不同学科类型、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计算系数,投资机构拨款时,用学生系数乘以学生数量,再将因学生学历层次不同而求得的积相加,最终得出每所高校的教育经费定额。专项补助则是对综合定额的补充,这是政府投资机构考虑到高校常常有各种特殊需要额单独给予的经费安排。这种投资模式相对于以前的形式有很大改善,但容易将学校引向片面追求学生数量、盲目申请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歧路上。政府在宏观调控引导和监督上没有起到杠杆的作用,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弱化。[3]
  四 突破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地方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受阻的原因分析,笔者给出以下相应建议。
  1 明确学校办学定位
  新建地方高校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要以服务地方为出发点,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开创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新建地方高校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上都无法与国家重点院校抗衡。因此,只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找准定位,追求特色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2 创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由于地方高校引进师资困难,那么地方高校就要从本校原有教师入手。团队合作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也是打破地方高校缺少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应打破学科间的界限,组建学科团队,进行资源互补。[4]另外,虽然引进优秀教师难,但仍然要积极引进科学人才,带领学校创建品牌学科。舒适的环境,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科研设备,是吸引人才的法宝。
  3 创办特色学科
  地方高校主要服务于地方,学校应该全面了解当地政府之所想,深入研究地方发展的基础、现状,发展的思路、规划,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创建一个专门的学科,为地方输送人才。另外,学校要与当地企业联合办学,开设企业需要的学科,并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更新,以此作为本校的特色,此举既可以增加生源又能为企业输送人才,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外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素养、提升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增加实际工作的能力。
  4 坚持正确的科研导向
  地方高校整体科研水平比较薄弱,特别是应用型研发水平低,横向课题较少,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因此,地方高校必须要坚持正确的科研导向,目光应对准本地市场,引导教师研发当地急需的产品,与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对社会有价值的产品。
  5 转变管理观念,科学管理
  新建地方高校要明确自己的状况,理清学校各机构职能,制定《大学章程》,严格按照《章程》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各机构、各组织的作用,使学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开展顺利进行,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井井有条,不拖沓,犹如车间的生产线一样,每一个环节都能有序进行。如市场调研,同类学校发展,招生,资金筹措,等等,保证各司其职。
  6 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
  学校要想稳定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外,更需要政府的保障做后盾,政府要建立健全的机制来进行宏观调控,帮助学校在发展中掌握正确的方向,政府要积极为学校和社会搭建平台,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科研活动来让社会更加了解学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增大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可能性和范围。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高校已经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地方高校只有主动融入社会,积极地参与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努力破解社会服务中面临的各种阻碍因素,疏通服务社会的途径与渠道,[5]才能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服务社会的广阔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明.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
  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
  [2]郭丽娜,苗薇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研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3]杨四海,程倩.服务地方:地方本科院校的理性回归[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4]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
  社,1995.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6.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影响,高校档案管理也逐渐完成了信息化建构.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由于高校档案信息内容较多,在实际管理与建构期间也遇到较多
当今社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是企业之间乃至各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战略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知识产权出资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作为出
近年来,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程度也迅速提升.很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导致国有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大幅缩减,那么国有企业如
新医改的全面渗透,要求公立医院提高治理水平,将内部审计工作当作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的主要渠道,进而展现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实力.因此,公立医院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份、10月份分别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的两项重要决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在2015年3月2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强调了“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即实现政治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职业教育则是为了通过培养
对于县域医共体模式而言,在这种模式下,医院的账目管理必须要做到公开透明,才能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使医院在医共体模式下能够有效运行,提高医院的运行效果.在具体管理过程中
在“营改增”政策推进的背景下,地方主体税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为了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应合理建设地方税体系,使地方税体系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本文对税制改革的重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税务管理,能够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长期的发展效果.而营改增政策的
精细化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能优化房地产住宅项目的制度与流程建设,从而缩短工期,提高项目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项目建设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也是一项
本文以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并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的征兆表现,预警财务危机,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