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学生日后开展知识深度学习的重要铺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意识、行为意识的培养。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合理运用激励教育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本文主要以山区乡村小学为研究背景,重点对激励教育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激励教育方法;小学班主任;应用分析
前言:
在偏远的乡村小学中,大部分学生属于当地的少数民族,仅有一小部分汉族学生,由于受母语环境的影响,学生普通话水平相对比较有限,再加之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都以外出务工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留守状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乡村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这一成长特性,采取针对性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能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开展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一、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长时间缺失,其性格相对较为内向,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阳光与自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意识、情绪变化进行关注,并及时与其家庭成员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与学生家长一起进行沟通,找到导致学生情绪波动的主要因素,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当中,提升其学习质效。
例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表现自己的学生或近期出现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教师应当加强对该类学生的关注,可以选择家访或者通过家校通、微信等线上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找到其原因。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之后,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让学生通过点滴的小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自信心,性格自然而然会逐渐开朗起来。
二、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当将激励教育与班级管理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在提升德育工作质效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为学生一起建立阶段性班级学习目标,充分而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将集体利益作为核心,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动力。
例如:在阶段性考核结束之后,教师在班级总结活动当中,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一个阶段性学习目标,完成目标后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如:下次考核全班平均成绩提升五分。教师与学生一起签下“军令状”,然后将学生按照其各自的优势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在學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教师求助,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该种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结意识,进而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加强。
三、以激励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其身心成长特点的影响,其自我控制意识与学习意识还未还完全形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感兴趣的事情难免会忘乎所以。作为班主任在面对比较顽劣的学生应当给予足够的耐心,给予其正确的心理疏导。但是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强大的猎奇心理。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成长特点,积极运用激励教育,为学生开展丰富的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榜样,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说一说身边有没有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将该组的讨论意见进行复述,说一说自己身边有哪些“雷锋”以及他都做了哪些助人为乐的事。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对“雷锋精神”进行全面的讲解,让学生充分领悟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出班级中的“雷锋”,并将其照片放在班级中的雷锋榜中,作为班级的思想道德榜样,进而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的不断推进,综合素质全方位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导向。由于山区的孩子其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山区乡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与普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难度更高。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环境,对乡村留守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积极将激励教育法运用至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在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效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雪静. 谈如何将激励方式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2):65-65.
[2] 王恒江苏省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小学生(下旬刊), 2020(9).
关键词:激励教育方法;小学班主任;应用分析
前言:
在偏远的乡村小学中,大部分学生属于当地的少数民族,仅有一小部分汉族学生,由于受母语环境的影响,学生普通话水平相对比较有限,再加之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都以外出务工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留守状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乡村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这一成长特性,采取针对性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能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开展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一、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长时间缺失,其性格相对较为内向,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阳光与自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意识、情绪变化进行关注,并及时与其家庭成员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与学生家长一起进行沟通,找到导致学生情绪波动的主要因素,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当中,提升其学习质效。
例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表现自己的学生或近期出现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教师应当加强对该类学生的关注,可以选择家访或者通过家校通、微信等线上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找到其原因。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之后,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让学生通过点滴的小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自信心,性格自然而然会逐渐开朗起来。
二、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当将激励教育与班级管理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在提升德育工作质效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为学生一起建立阶段性班级学习目标,充分而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将集体利益作为核心,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动力。
例如:在阶段性考核结束之后,教师在班级总结活动当中,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一个阶段性学习目标,完成目标后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如:下次考核全班平均成绩提升五分。教师与学生一起签下“军令状”,然后将学生按照其各自的优势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在學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教师求助,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该种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结意识,进而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加强。
三、以激励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其身心成长特点的影响,其自我控制意识与学习意识还未还完全形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感兴趣的事情难免会忘乎所以。作为班主任在面对比较顽劣的学生应当给予足够的耐心,给予其正确的心理疏导。但是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强大的猎奇心理。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成长特点,积极运用激励教育,为学生开展丰富的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榜样,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说一说身边有没有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将该组的讨论意见进行复述,说一说自己身边有哪些“雷锋”以及他都做了哪些助人为乐的事。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对“雷锋精神”进行全面的讲解,让学生充分领悟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出班级中的“雷锋”,并将其照片放在班级中的雷锋榜中,作为班级的思想道德榜样,进而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的不断推进,综合素质全方位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导向。由于山区的孩子其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山区乡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与普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难度更高。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环境,对乡村留守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积极将激励教育法运用至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在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效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雪静. 谈如何将激励方式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2):65-65.
[2] 王恒江苏省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小学生(下旬刊), 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