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流淌的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质兼美的文章,如何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让课堂流淌真情。我认为,教师的情感是课堂中真情流淌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善于把握体会文章的情感,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巧妙地不留痕迹地把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感染熏陶中领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作者达到情感交融,心灵交汇的境界,最后,创设各种情景使学生在感情升华的基础上达到精神涅磐的效果。这时课文中的情感便悄悄的物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真善美的情感就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而且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将会成为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并物化为一股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励着他们充实自己的人生、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样的课堂有精神的感召、充满活力。孩子们像一张洁白的纸,溢满真情的课堂为他们填满绚丽的色彩。学生感觉上每一节课都好似在艺术的天地徜徉。
  【关键词】真情;激情;流淌;流溢
  我国文学的发展,抒情文体先发达,叙事问题发展较晚。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着明显的抒情特色。可以这样说,我国文体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的抒情传统。从古代文学到近代文学再到现当代文学,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红楼梦》、《朝花夕拾》都有着浓厚的抒情味。选入教材的许多文章更是情质兼美、情文并茂。有的如涓涓细流,潺潺淌过心田,如:《趵突泉》;有的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如:《曼谷的小象》;有的如惊涛拍岸,令人精神振奋,如:《观潮》;有的如清风徐徐,洗尽心灵的尘埃,如:《第六颗钻石》 ……阅读这些蕴含不同情感的文章会有不同的艺术享受。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情感资源犹如一座丰富的矿山,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开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李吉林老师也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内容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与它的“情感性”,如果把語文教学比作一棵大树的話,那么“情”就是教学的根。时代呼唤真情,课堂需要真情,学生更需要真情。如何让文章中的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情感主体参与其中。我们的教学要更具人性化,要让课堂成为艺术情感的大舞台,让课堂充溢着情感的律动和活力。
  1 教师的情感是课堂真情流淌的基础
  课堂是否能流淌着真情,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是课堂流淌真情的基础,教师是情感的引导者,激发者,传递者。教师要自己先到文章中的情感洪流去走一遭,让自己的情感先膨胀丰盈起来,这时,教师就是作者的二传手,教师就可以站在理解、审美、情感体验的顶峰从容地把情感传递给学生,并指引学生向文章的深层渗入,牵引着学生的情感和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相碰撞、交融、产生共鸣。
  1.1 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善于激情。
  教师的自身素养十分关键,教师要灵心善感,有诗人般饱满、细腻、敏感的心理素养。能为情所动,充分把握课文的情感纽带。要爱憎分明,对真善美的情感要热情讴歌,对假丑恶的情感要大加贬斥。文中有些情感不是用眼能看穿,用口能读出来的。教师必须细细咀嚼揣摩,透过语言分析、判断,联系相关的背景融入文章情感的洪流,捕捉文章中那更深、更细、更微妙的心灵颤动、情感波动,和作者交流对话。体会作者的言内之意韵,言外之话音。教师还要具有演讲者的激情,(音调抑扬顿挫、情感跌宕起伏),演员般的演技,(通过面部表情、神态,适当的身体语言以及说话的语气等尽量能挖掘出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还要像主持人一样在关键时善于用不同的语调煽情(有时要催人泪下,有时要激昂豪放……)。 
  1.2 教师要善于营造真情流淌的氛围。
  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许多教师高高在上,教鞭一挥,或正襟危坐、或面色严厉,学生诚惶诚恐,呆若木鸡,大气不敢出,唯恐遭受批评,压抑的课堂气氛令人窒息,课堂如同牢狱,他们根本不敢畅所欲言,更不要谈什么情感体验、情感宣泄。让课堂流淌真情,教师就要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倾泻真情的课堂氛围。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争论中,用商量、探讨的口气与学生对话。教师的鼓励、等待、信任、关爱、宽容都会使儿童的心智处于最佳放松状态。沐浴在教师情感关怀的光辉里,他们会充分挖掘其情感的原始状态,大胆展示心灵自由,迸发出炽热的学习热情。
  2 教师要善于传递情感,让真情向学生心中涓涓流淌
  教师如何把文中的情感准确的传递给学生,是课堂中真情流溢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是作者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交融的媒介疏通者。要把作者的情感巧妙地一点不差的传递给学生,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手段在文章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真情理解的桥梁。
  2.1 让煽情的开场白打开学生情感闸门。
  富有激情的导语是情感的突破口,像一只梅花针,稳稳地刺中学生的情感穴位,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使情感的洪流开始倾泻,达到江洪欲决之时的状态。这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的投入文章情景当中,达到一触即发的效果。
  如学习《麻雀》,(挂上文中猎狗与麻雀的对峙图)我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一只弱小的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麻雀,手无寸铁的麻雀;面对比自己大几十倍的猎狗,一只敢于和猛虎豺豹搏斗的凶猛的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可它竟暴跳如雷,怒视着对手,歇斯底里地嘶叫着拉开架势,准备要和猎狗进行一场殊死的战斗!难道他疯了?不!——那——是什么?
  在关键处却戛然而止,造成悬念,调动学生对内容的急切关心,使学生在期待中不断积蓄心理能量,如同暴风雨前暂时的宁静,一旦进入课文了解了答案,紧张解除,这种能量积蓄被突然释放,就会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审美满足。
  2.2 营造环境,让真情向学生心中流淌。
  音乐、画面是情感的催化剂、导火线,可以发挥在激情上的先导作用,可以紧紧的掘住人的心,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课堂上可以用音乐、画面以及一些辅助性的小道具营造一种有利于情感流淌的环境,让学生学习课文时在情感上先入为主。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可将教室布置成灵堂,讲台铺上洁白的布,黑板挂上总理的遗像,遗像两边画上青松,贴上挽联,气氛庄严而肃穆。四周墙壁挂上和总理有关的资料图,《飞机遇险的时候》、《温暖》等以前课文中的插图,课前让学生浏览。在浏览中,学生感到心中的敬爱的总理似乎昨天还在飞机上把降落伞让给小杨梅,那天清晨还在握着清洁工的手,可今天他却……哀乐奏起,在凄婉的音乐中思念之情渐渐在学生心头鼓荡、扩散、流淌,像洪水不断地向学生袭来。有了这样的准备,再来学习课文,如泣如诉的感人语言又将学生的思念之情推到悲痛的顶峰。学生个个热泪盈眶,有的甚至泣不成声。
  2.3 通过分析人物心理,让真情向学生心中流淌。
  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的课文说得很清楚,有的课文没有具体说出来。对后一种,我们就要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让学生走入人物的内心深处、情感世界,让人物那细腻、敏感的情感波动在学生心中溅起波澜。这时,人物的高尚情感就会流淌在学生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课文《中奖那天》,文中的爸爸中奖后并不是立即把车还给库柏先生,而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乍看这个小小的细节似乎有损爸爸的形象,其实通过分析却又不然。爸爸是人不是神, 他有凡人的私欲,有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欲望,他作为一家之主有养育一家老小的的责任,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赚钱以改善我们六口人拮据的生活,而这次中奖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学生把握了爸爸心理矛盾斗争的过程和原因,就会体会爸爸左右为难地境况,最后被他高尚的人格而震撼。爸爸矛盾斗争的过程是什么?先是情感战胜了理智,开走了汽车,可他并不快乐,这种行为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高尚的人格是无价的,(文中母亲说过“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难道就因为一辆汽车而放弃自己固守一生的人生信条吗?一生都要生活在背信弃义的阴影中吗?这种阴影就像那个擦不掉的“ k”永远刻在他的心中,使他良心受到谴责,寝食难安。权衡再三,理智又战胜了私欲,他把汽车送给了库柏 ,他们虽然没有了汽车,以后在物质生活上会很贫穷,可他们摆脱了生活的阴影,他们问心无愧。这时“爸爸”的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彩,“爸爸”更富人情味、更真实、更可信。
  2.4 融入背景,让真情向学生心中流淌。
  对离学生生活久远的一些文章,学生在头脑中搜寻不到可供同化的经验和体验,教师就要让学生搜集信息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以期达到跨越时空与作者轻松畅谈的效果,最后达到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如学习《狱中联欢》等历史题材的文章,课前可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解放战争时的一些资料以及小说《红岩》中的插图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首先对文章的历史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课文背景是1949年前夕共产党已经解放了大半个中国,革命胜利在望,国民党还在重庆垂死挣扎。了解了这些,学生才会对共产党员在狱中联欢时展示的那种对前途充满希望、苦中作乐的精神理解得更加深刻。反动派可以压垮 、摧残他们的肉体,他们的灵魂却永远高傲着决不低头。他们就像一群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他们就像春天的阳光、黑暗中的火把一扫狱中的阴黧。他们期待着“黑暗过去,就是黎明”。通过背景知识的了解,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如熊熊烈火点燃了每一个学生的爱国意识,学生的灵魂为之震撼,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2.5 分析景语,让真情向学生心中流淌。
  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十分优美,但很少是作者单纯的在描写景物,大多是借景抒情,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景物描写中的言外之意,在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时让文中真情向学生心中缓缓流淌。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2.5.1 衬托人物的美好品质。如《曼谷的小象》、《小英雄雨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景物描写都属于此类。
  《小英雄雨来》有两段写景的地方。学习完全文后,让学生思考:你从文中感受到了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就会很轻松的找到:人美:①雨来勇敢斗争、誓死不屈、随机应变,机灵聪明;②芦花村的乡亲们善良、勇敢、爱家乡。
  景美:①第一部分第一段;②第五部分第一段。
  景美人更美,在阅读中,学生把雨来的精彩形象融进了景物描写中,雨来的形象在还乡河上、在飘飘洒洒的芦花中升起,越来越大,直至和还乡河、芦苇丛融为一体,并深深的镌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2.5.2 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意义。如《金色的鱼钩》课文最后一句话,《白杨》中的第14段、18段,《金色的脚印》最后一段景物描写都属于这种情况:
  2.5.3 景物描写与感情宣泄融为一体。如《凡卡》、《月光曲》、《小音乐家杨科》中的景物描写都属于这种情况:
  《小音乐家杨科》最后一段,“小音乐家杨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杨科的头上不住的号角。”临死之前,小杨科还在动情的聆听着村子里的演奏,直至灵魂飞上了音乐的天堂。杨树本无情,可面对夭折的小音乐家,也忍不住号角,为他深深惋惜,为他大声疾呼!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今草木有情,人却无情,那个社会的人还不如草木。于是,杨树号叫着向这样黑暗的社会发出沉重的控诉,读之使人哽咽。
  3 尽情宣泄情感,让真情向外汩汩流溢
  学生学习文章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从文章的情感中受到熏陶,获得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传递把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让情感的得以升华,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当学生真正达到情感丰盈的状态时,教师还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让心中的情感尽情宣泄。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实际感情经验,成为一个真正有“情”的人。
  3.1 融入生活,让真情向外流溢。
  语文,总是弥漫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溶解于生活的一呼一吸。学生如果学习文章能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再带着丰富的生活情感走入课文,就会很快的融入课文情景,介入到深刻的体验过程之中。这种情感体验越深刻,就越容易与作者达到共鸣,越容易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如学习《雨》、《荷花》、《诚实的孩子》、《蓝树叶》之类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文章。我们可以把课堂引向大自然,引向活生生的生活,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文中的情境。如,夏天的一天下午,我让全体学生在走廊上观察暴雨的整个过程。雨慢慢地小了后,我们回教室趁热打铁学起了《雷雨》。那节课我几乎不用讲解,学生沉浸在课文中鸦雀无声。   我纳闷地问:“今天怎么没一个人质疑?”
  生1:“我觉得课文写的还不够生动?”一个学生大胆的说。许多学生都恍然醒悟,表示赞同:“就是的!就是的!”
  生2:“我说雨前,满天的乌云像包子皮一样向大地压来,妄想把地球当作包子馅牢牢裹住。”
  生3:“狂风像发疯的魔鬼吼叫着,撕扯着大树的头发,又把树叶得意地扔向天空。”
  ……
  看吧,这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效果,快乐!轻松!活泼!学生胸腔中充溢着的情感表达能力、想象力等方面都达到了高潮。富有情感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撞击处绚丽的火花。文中的情感将自己淹没,语言文字也物化为自己的财富。
  3.2 读中领悟,让真情向外流溢。
  精读阶段,侧重于揣摩品位,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不要太注重朗读技巧,而应让学生随着作者的笔端,化为书中某个正在被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当事人,去领略和感受那身临其境的过程和韵味。面对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让学生自己寻找最恰当的读法 ,去实现与文本的沟通。如教学《狼和小羊》在读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时,让学生思考:怎样读出狼的凶恶?你可以试试在原文中加几个能表感情的词语。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学生如同出笼的小鸟,如花妙嘴痛快地宣泄着对狼的痛恨,答案五花八门:
  原文: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学生读 :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露出丑恶的嘴脸: “喂!不长眼的东西,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存心害老子是不?你他妈的真不想活了!”
  且看!教师用不着苦口婆心的讲解,通过朗读,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了文章,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在不断汩汩流溢出来。狼的丑恶、无耻、信口雌黄都通过学生的情感宣泄表现得酣畅淋漓。学生投入情感地读让静止的语言文字有了生命和动感,让狼的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
  3.3 对比中深化情感,让真情向外流溢。
  如学习《小音乐家杨科》、《凡卡》、《小珊迪》、《买火柴的小女孩》等文章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童年、自己所处的时代,谈谈自己的体会。让他们在对比中找到差距,在差距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在评价中再自我反思。在反思中珍惜现在自己美好的生活。即在人家的情感世界里走一趟,从而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
  我们从上面的列举中不难发现真情流淌的课堂所具有的优点: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参与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者。②流淌真情的课堂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情感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富有真情的教学带给学生的正是价值的取向、情意的感染、文化的熏陶、独特的体验。③流淌真情的课堂有利于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心态、习惯,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流淌真情的课堂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生活过程、生存状态。
  流淌真情的课堂,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情溢于言表,藏于心间地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是永恒不变的教学的主流。
  真情流淌的课堂将使学生自由的生命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
  收稿日期:2012-04-1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开展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已成为保持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时代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漳州市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科学发展的愿景为动力、把项目建设创新作为重要载体和建立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等四个方面作了探讨,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型党组织 ;“核心”作用;愿景;项目建设创新;
期刊
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与数学教学结合,是对新课改的一次推进,建立了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1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的需要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计算机与数学
期刊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 、“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 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
期刊
【摘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这一方面失分存在的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减少在这一方面的失分。本文就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谈几点愚见。  【关键词】分析;解决;能力;措施  数学是一门具有综合能力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从而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
期刊
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位教师,如何做到用爱心教育学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成功教育的五种说话语气  成功的教育与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  
期刊
早晨,学生一到校,我便拿着有错误的作业本,快步走进教室,目光快速寻找错误多又没有完成作业的胡敏。“老师,胡敏又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又是她,这个令人头痛的女孩。我怒气冲冲地冲到她跟前,正准备大发雷霆,只见胡敏蓬头垢面,低着头,紧闭嘴巴,一副准备挨批评的样子,批评的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升入二年级已经两周了,我对她批评好几次了,但效果甚微。她依旧我行我素,头发乱蓬蓬的,满脸污垢,衣服总是不干净不整洁,上
期刊
【摘要】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  【关键词】德育管理;道德情境;思想观念  我们知道,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人的思想行为。教育实践表
期刊
【摘要】中学生德育的缺失,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是德育工作者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缺失;成因;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伴之而来的是经济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但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的思想,一部分青少年和少数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发生了扭曲。首先是中学生德育对象的思想表现错位。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拜金主义思想抬头。在对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触心态,他们竖
期刊
新的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有竞争就需要有创新,更需要有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正确理解学生的创新。美国心理学家马兹罗认为: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对别人来讲可能不是新的,但对他们来讲是新的、初次接触的,他们的创造力主要不是去搞发明创造,而是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
期刊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要利用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扩大其智力背景,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