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随之而来的进城和留守农 民工子女的成长问题同样也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关爱农民工子女是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 要工作内容。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自2005年以来,坚持实施“志愿在普利携手见真情”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围绕如何建立“高 校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06-02
1 项目简介
“志愿在普利携手见真情”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是由山东大学团委指导,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团委自2005年3月以来,以济南市普利中学(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定点专门学校)为基地,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为该中学学生开展接力式支教服务,内容包括课业辅导、成长导航、大学体验、才艺培训、爱心捐助等。由于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家庭条件及学习、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成长,5年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1级-2010级共计700余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团员青年积极担承社会责任,利用课余及周末时间,围绕一个目标,即“服务外来务工就业子女成长,在实践中收获自我发展”,狠抓“两个主题”,即“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注重“三个拓展”,即“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志愿服务对象”拓展以及“志愿服务文化”拓展,努力实现“四个满意”,即“被服务学生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和“团员青年自身满意”,不断创新服务项目,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中国教育报》等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受到了普利中学、广大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好评。
2 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
该服务项目实施之初就建立了完备的组织体系,在山东大学团委的指导下,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团委与济南市普利中学联合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并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经济学院团委书记、济南市普利中学校长担任组长,经济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部长、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济南市普利中学团委书记担任工作小组成员,每学期期初与期末分别召开工作会议,商讨学期计划,总结学期工作。学期中可根据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就某一阶段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研讨。双方均协力做好资金、场地、设备、人员的保障工作。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每年设立“普利中学志愿服务专项经费”,支持团员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运行机制方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根据普利中学学生的需求,如辅导的课程、成长导航的主题、才艺的类型等,由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及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选拔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开展服务,服务时间以周末为主。学生服务后,由学生会实践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做好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进度、服务效果记录,便于考核以及下一批志愿者的接力。
3 志愿服务项目总体情况
“志愿在普利携手见真情”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3.1 围绕一个目标:服务外来务工就业子女成长,在实践中收获自我发展”
3.2 狠抓“两个主题”:即“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
知识学习方面,主要做好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各科目的答疑解惑;人格培育则侧重于学生成长的导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形式包括主题班会、小型座谈会、主题演讲比赛、情景剧、电影观赏、节日寄语、互通书信等等,多种多样,受到学生欢迎。
3.3 注重“三个拓展”:一是拓展“志愿服务项目”
为了使服务项目不断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及时与济南市普利中学保持沟通,注重服务项目的拓展,从起初的仅仅进行课业辅导到邀请外教走进中学,到举办主题班会、座谈会、观看主题电影,再到文体才艺培训以及爱心捐助、普利学生山大行等项目,不断创新,更易学生接受并喜爱,也增强了服务项目的效果;二是拓展“志愿服务对象”。在做好普利中学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还不断拓展服务对象,先后与济南市甸柳一中、西藏中学等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复制普利中学接力支教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拓宽了志愿服务范围,同样也收到了对方学校的较高评价。在支教普利中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家长即外来务工人员的交流,青年志愿者认识到,不仅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需要帮扶,他们自身也需要帮扶。为此,在山东大学校团委领导下,依托经济学院,并联合外国语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学院及工程训练中心、心理咨询中心、部分企业、小区居民等,与历下区团委联袂打造“山东大学服务历下区外来务工人员平台”,此平台由五大部分构成,从最基本的关怀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健康,到职业培训技术层次,再发展到法律援助、医疗保障制度层面,升华到互动励志方向,最后落实到进城务工人员的下一代教育发展上。既考虑到进城务工人员方方面面的需求,又从学校学生实际能力出发,为志愿服务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三是拓展“志愿服务文化”。在普利中学志愿服务基础上,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不断开拓志愿服务的平台、形式以及内容,学院的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志愿服务的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在其影响下,学院的学生积极参与服务社区、大型活动服务等等。2006年,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服务。2008年汶川地震后积极参与对来济治疗伤员的志愿服务。2009年,学院50余名学生成为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赛会志愿者,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志愿服务的各项任务,展现了当代团员青年的风采。2010年,1名同学因全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突出,又通过层层选拔进入15人组成的世博会山东馆志愿服务团队……。近5年来,超过700余人参与济南市普利中学及其他志愿服务,突显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这些经历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国外高校的赏识,增加了就业和出国留学的筹码。
3.4 努力实现“四个满意”:即“被服务学生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和“团员青年自身满意”
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好不好,关键是看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为了做好普利中学的服务项目,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不断加强与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沟通,竭尽全力满足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需求。为此,2007年暑期,学院专门组成“关注外务生,携手见真情”社会实践团队走访学校、深入学生家庭,发放了调查问卷,向学校、家长、学生深入了解两年来学院志愿服务的效果,总结以往的活动经验,为进一步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准备。在努力实现学校、学生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同时,学院还特别注重团员青年自身满意度,着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发动、学生参与、过程管理、绩效考核以及总结表彰,努力实现每一个志愿者都对自身满意,使他们在服务中担承责任,收获成长。
4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长效机制建设的一点思考
伴随着5年多的实践与摸索,我们逐渐意识到,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项行动也是一个漫长的工程。因此,有必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我们认为这一长效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核心要素:一个目标:服务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参与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学生青年志愿者的心愿,也是该项志愿服务行动的终极目标。
两手齐抓:“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这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对于农民工子女而言,由于家庭条件和学习条件的限制,知识学习需要来自老师、志愿者的帮助;同时,对于农民工子女的人格培育,例如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也不容忽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人格培育更加重要。
三位一体: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力合一,构建一个立体关爱网络。共青团组织配置资源能力有限,调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服务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他们所在学校、结对服务的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努力,还需要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的重视,也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力量,这也是推进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强大动力。
四个机制:完善的政策机制、明确的责任机制、全面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育人机制。
高校共青团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长期推进,需要 有不断完善的政策机制,在团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各高校团组织、基层团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团组织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行动的整体工作的计划和部署,在明确“路线图”的基础上定出“时间表”,确保志愿服务行动有序进行;在志愿服务行动过程中,还需要建立起全面的监督机制,确保志愿服务行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此外,服务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首先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的同时,如何带领青年志愿者服务农民工子女,有必要建立起科学的育人机制,以免由于方式、方法、内容抑或是志愿者自身等不利因素,影响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06-02
1 项目简介
“志愿在普利携手见真情”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是由山东大学团委指导,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团委自2005年3月以来,以济南市普利中学(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定点专门学校)为基地,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为该中学学生开展接力式支教服务,内容包括课业辅导、成长导航、大学体验、才艺培训、爱心捐助等。由于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家庭条件及学习、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成长,5年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1级-2010级共计700余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团员青年积极担承社会责任,利用课余及周末时间,围绕一个目标,即“服务外来务工就业子女成长,在实践中收获自我发展”,狠抓“两个主题”,即“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注重“三个拓展”,即“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志愿服务对象”拓展以及“志愿服务文化”拓展,努力实现“四个满意”,即“被服务学生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和“团员青年自身满意”,不断创新服务项目,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中国教育报》等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受到了普利中学、广大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好评。
2 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
该服务项目实施之初就建立了完备的组织体系,在山东大学团委的指导下,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团委与济南市普利中学联合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并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经济学院团委书记、济南市普利中学校长担任组长,经济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部长、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济南市普利中学团委书记担任工作小组成员,每学期期初与期末分别召开工作会议,商讨学期计划,总结学期工作。学期中可根据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就某一阶段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研讨。双方均协力做好资金、场地、设备、人员的保障工作。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每年设立“普利中学志愿服务专项经费”,支持团员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运行机制方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根据普利中学学生的需求,如辅导的课程、成长导航的主题、才艺的类型等,由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及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选拔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开展服务,服务时间以周末为主。学生服务后,由学生会实践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做好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进度、服务效果记录,便于考核以及下一批志愿者的接力。
3 志愿服务项目总体情况
“志愿在普利携手见真情”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3.1 围绕一个目标:服务外来务工就业子女成长,在实践中收获自我发展”
3.2 狠抓“两个主题”:即“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
知识学习方面,主要做好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各科目的答疑解惑;人格培育则侧重于学生成长的导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形式包括主题班会、小型座谈会、主题演讲比赛、情景剧、电影观赏、节日寄语、互通书信等等,多种多样,受到学生欢迎。
3.3 注重“三个拓展”:一是拓展“志愿服务项目”
为了使服务项目不断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及时与济南市普利中学保持沟通,注重服务项目的拓展,从起初的仅仅进行课业辅导到邀请外教走进中学,到举办主题班会、座谈会、观看主题电影,再到文体才艺培训以及爱心捐助、普利学生山大行等项目,不断创新,更易学生接受并喜爱,也增强了服务项目的效果;二是拓展“志愿服务对象”。在做好普利中学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还不断拓展服务对象,先后与济南市甸柳一中、西藏中学等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复制普利中学接力支教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拓宽了志愿服务范围,同样也收到了对方学校的较高评价。在支教普利中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家长即外来务工人员的交流,青年志愿者认识到,不仅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需要帮扶,他们自身也需要帮扶。为此,在山东大学校团委领导下,依托经济学院,并联合外国语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学院及工程训练中心、心理咨询中心、部分企业、小区居民等,与历下区团委联袂打造“山东大学服务历下区外来务工人员平台”,此平台由五大部分构成,从最基本的关怀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健康,到职业培训技术层次,再发展到法律援助、医疗保障制度层面,升华到互动励志方向,最后落实到进城务工人员的下一代教育发展上。既考虑到进城务工人员方方面面的需求,又从学校学生实际能力出发,为志愿服务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三是拓展“志愿服务文化”。在普利中学志愿服务基础上,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不断开拓志愿服务的平台、形式以及内容,学院的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志愿服务的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在其影响下,学院的学生积极参与服务社区、大型活动服务等等。2006年,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服务。2008年汶川地震后积极参与对来济治疗伤员的志愿服务。2009年,学院50余名学生成为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赛会志愿者,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志愿服务的各项任务,展现了当代团员青年的风采。2010年,1名同学因全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突出,又通过层层选拔进入15人组成的世博会山东馆志愿服务团队……。近5年来,超过700余人参与济南市普利中学及其他志愿服务,突显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这些经历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国外高校的赏识,增加了就业和出国留学的筹码。
3.4 努力实现“四个满意”:即“被服务学生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和“团员青年自身满意”
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好不好,关键是看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为了做好普利中学的服务项目,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不断加强与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沟通,竭尽全力满足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需求。为此,2007年暑期,学院专门组成“关注外务生,携手见真情”社会实践团队走访学校、深入学生家庭,发放了调查问卷,向学校、家长、学生深入了解两年来学院志愿服务的效果,总结以往的活动经验,为进一步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准备。在努力实现学校、学生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同时,学院还特别注重团员青年自身满意度,着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发动、学生参与、过程管理、绩效考核以及总结表彰,努力实现每一个志愿者都对自身满意,使他们在服务中担承责任,收获成长。
4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长效机制建设的一点思考
伴随着5年多的实践与摸索,我们逐渐意识到,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项行动也是一个漫长的工程。因此,有必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我们认为这一长效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核心要素:一个目标:服务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参与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学生青年志愿者的心愿,也是该项志愿服务行动的终极目标。
两手齐抓:“知识学习”与“人格培育”。这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对于农民工子女而言,由于家庭条件和学习条件的限制,知识学习需要来自老师、志愿者的帮助;同时,对于农民工子女的人格培育,例如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也不容忽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人格培育更加重要。
三位一体: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力合一,构建一个立体关爱网络。共青团组织配置资源能力有限,调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服务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他们所在学校、结对服务的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努力,还需要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的重视,也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力量,这也是推进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强大动力。
四个机制:完善的政策机制、明确的责任机制、全面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育人机制。
高校共青团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长期推进,需要 有不断完善的政策机制,在团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各高校团组织、基层团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团组织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行动的整体工作的计划和部署,在明确“路线图”的基础上定出“时间表”,确保志愿服务行动有序进行;在志愿服务行动过程中,还需要建立起全面的监督机制,确保志愿服务行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此外,服务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首先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的同时,如何带领青年志愿者服务农民工子女,有必要建立起科学的育人机制,以免由于方式、方法、内容抑或是志愿者自身等不利因素,影响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