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介绍拓片的史料价值和存藏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拓片修复工作的实际案例,系统地论述了拓片修复的前期准备工作、修复方法、装裱技法和保存形式的选择,并提出拓片修复和存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拓片价值;拓片修复;拓片保存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一、拓片的史料价值和存藏状况
(一)拓片的史料价值
拓片是使用墨汁和宣纸,将碑刻或金石文物上的文字或图形捶拓下来的一种历史文献资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拓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虞和的《临书表》中,就有“由是拓书悉用薄纸”的记载。1900年在甘肃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就有《温泉铭》《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金刚经》等唐代拓本,这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拓片。关于金石文献的特殊价值,早已为众多金石学家所肯定。清代学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序称“余自少时即好访求古人金石之文,而犹不甚解。及读欧阳公《集古录》,乃知其事多与史书相证明,可以阐幽表微,补阙正误,不但词翰之工而已。”补史之阙,正史之误,是金石文献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如被著名学者叶恭绰赞誉“为岭南诸碑之冠”的唐代《龙龛道场铭并序》,所记隋唐时期岭南历史、宗教、文学,尤其是盛唐西江地區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可补地方史乘记载之遗漏;它如《南海神广利庙碑》《大宋新修广利王庙之碑》之于广州海外交通,《华林寺开山碑记》《六祖大鉴禅师碑》《重修三元宫碑记》《高穆斯林剌马丹墓碑》之于广州宗教,《中山大学碑记》《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碑记》之于广州教育文化等,均具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因各种原因,原碑损毁失佚,则保存下来的拓片更具独特的价值。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的拓片《陆军新编第一军远征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由于原碑后来损毁,该碑的拓片成为研究新一军历史的重要史料。
(二)拓片的存藏状况
拓片作为兼具文献、文物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献,由于在传拓工艺、制作材料、装帧形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加上气候因素、存藏环境和虫蛀霉蚀等影响,现存的拓片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破损现象。据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的近5万件拓片的调查,普编出现虫蛀、脏污、裂痕、折痕、断裂、磨损、破洞、粘结、霉烂、脱落、皱折、水晕和黄化等现象。而以评价纸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PH值检测,结果同样令人担忧。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对馆藏拓片的抽样检查,其PH值平均仅有4.84(见表1),按《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规定,均属于二级破损。因此,开展对拓片科学、规范的抢救和保护,就显得非常迫切。
(二)脆化断裂的拓片修复 脆化纸张在修复中容易产生二次损伤,折角在翻折展平过程中容易断裂。这种拓片的修复难点主要集中在处理脆化纸张上。以《骊山温泉铭》的修复为例,拓片碎成7片(图3),需要拼接的字很多,对拼接的精细度要求较高。经讨论,制定了先从正面拼接的修复方案:用衬底(报纸或绢)打湿平铺在桌上,面积以大于等于待修复物品为佳。拓片正面朝上进行展平拼合。均匀喷水到微微湿润的状态再调整细节,湿润后酸脆纸张纤维之间增加了绵密度,不容易發生断裂。在正面拼接完毕后,将衬底(报纸或绢)与拓片一并翻转过来,揭掉衬底,在字迹反面修补缺损,最后整张进行托裱处理,对脆化纸张进行加固(图4)。
(四)尺幅较小的拓片修复
小尺幅的拓片相对来说修复篇幅有限,难度稍低。一般来说成套出现,根据保管需要,可制作成单片也可制作成册页。
(五)尺幅巨大的拓片修复
拓片画幅过大,需要的修复场地也相应增大,如果没有条件,可将两桌拼接,或者在干净光滑的地面上进行修复。以《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为例,修复过程中,由于修复部位的距离问题,易造成修复人员疲劳,故可使用湿毛巾平铺在拓片上,修复人员以毛巾部分为支撑点着力,进行修补。修复后的拓片,由于尺幅巨大,一则板墙面积有限,二则上墙绷平难度较大且易炸裂,故可以在修复台上四周匀浆绷干,或者直接在台案上喷水压平(图7,图8)。
四、装裱技法的选择
拓片的装裱技法一般分为:镶衬、小托、裱。可根据拓片现状和保管要求,选择相应的修复方法。
(一)镶衬
拓片条件较好,破损较轻,但为了增加整幅拓片强度,可使用镶衬的方法保护拓片。方法如下:修补完成,拓片干燥后,背面四边点浆上软柱,衬纸比拓片四周放大20公分,将拓片置于衬纸中心,将衬纸四边回折,与拓片之间留有0.5公分左右缝隙。如果拓片不规则,要根据拓片的形状调整缝隙的距离,再点浆固定在软柱上,压平。该方法对拓片最少干预,但折或卷易出现不平整的情况,并且不适合纸张条件不好的拓片,特别是酸脆拓片的保护。
(二)小托
适用于所有情况,成品美观,但使用浆糊较多,存在虫咬隐患。方法如下:拓片修补完成后,趁拓片处于湿润状态四周镶小边,并在底部垫塑料垫布铺平,然后用柔软毛刷整体干托,用打刷均匀砸实。托好后连同塑料垫布翻转,揭去垫布,自然晾干,润湿后压干或绷干。
(三)裱
裱有许多样式,其中常用裱轴是在托的基础上,拓片四周再镶上绫、绢等丝织品,再粘上用两层宣纸粘合在一起的褙纸,上墙绷平,然后经过砑光、装杆。该方法有使拓片平整、展阅、卷收之便。但失之过度干预,经过装裱以后,拓片变厚、变硬;卷收起来以后,拓片背面粘贴的褙纸拉的很紧,拓片正面却紧紧地蜷缩着,容易出现裂痕;且影响拓片特有的凹凸有致的质感。还有割裱法,即把一幅完整的拓片,按照碑刻文字的行文方向,逐行裁开,再按一定规格拓裱成册。其好处在于便于收藏和阅读,但弊端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影响了拓片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五、拓片保存方式的选择
(一)折叠存放
由于拓片多数尺幅较大,因此拓片的保存方式多采用折叠存放。其方法是根据书架、书柜的尺寸,制作尺寸模板(一般以有机玻璃板为佳)。根据模板确定横竖折叠次数,不满整数倍按整数倍计算。奇数倍先折一份后再对折折叠为模板大小,偶数倍直接以中缝为中心折叠为模板大小。折叠过程中注意调整厚度和间隙,最后以整幅折叠平整,大小统一为准。其优点是可统一尺寸,分类清晰,取用方便;缺点则是折口易磨损。
(二)卷筒存放
拓片存放的另一种方法是用纸质卷筒,其优点是避免折叠,收纳简单;缺点则是占空间,尺寸需定做,如果多幅卷放在一起,取用不方便,容易造成撕裂。
(三)平放
平放是拓片最好的保存方法,能避免其他保存方法对拓片带来的二次伤害。虽然该方法存在存放不便,占用地方大的缺点,但小幅拓片还是尽量以平放存放为宜。
六、思考与建议
根据实际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在拓片的修复和存藏方面,有几点值得大家重视。
(一)坚持整旧如旧
整旧如旧是古籍保护的原则,对拓片而言尤其重要。我们在修复拓片时,一定要根据拓片自身特点,有效保存拓片原有的凹凸不平的图形和字口状况,避免过度的托裱、干预,而造成图形字口变形,改变拓片的原来面貌;选用纸张的纹理、薄厚、颜色等要与拓片用纸相同或相近,尽量保持拓片的原貌。
(二)注重修复细节
拓片修复时,不要随意打开原始拓片上的皱褶。因为拓片的传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在传拓过程中会自然留下一些皱褶,如不注意细节,在修复过程中随意将其打开,则容易造成拓片文字、图形的纹路、粗细和大小的变形,影响原有拓片的立体感,从而改变了拓片的原始状态和完整性。
(三)保留相关信息
在修复、装裱拓片、碑帖时,要留意拓片、碑帖背面的原托旧纸。如果是明、清,甚至宋、元的原装本,其托裱的褙纸就是同一时期的纸张,是研究纸张历史的难得实物;至于有的褙纸还有文字的,则更具文献价值。因此,在揭裱旧装拓片、碑帖时,应细心将褙纸整片揭下来保存,不能将旧托褙纸撕碎。对于前人著录登记的卡片、签条和有关说明文字,片纸只字,也应该仔细保存,以供查阅研究之用。
(四)谨慎清洗除污
清洗是书画、古籍修复的一个常用方法,但由于拓片特殊的传拓材料和工艺,并不适宜使用整张清洗的方法,以免引起墨色泛漫、脱落,造成更大的污染。对于拓片的污染和霉变地方,可采用局部清洗,达到去污、去霉的效果。清洗时应该留意拓片原来的凹凸印迹和皱褶,切忌在清洗过程中将其打开,以免引起拓片原来字口的损伤。
(五)配置拓片装具
笔者观察很多地区拓片存放都是折叠起来按摞存放,拓片堆叠虽然节约空间,但是拓片自身的重量会加重折口的受力,时间久了容易出现死褶,极易断裂。我馆在近期的拓片修复中,开始使用无酸卡纸为折叠后的拓片量身定制立体信封式装具,拓片进入装具后立式存放,避免拓片之间的过分挤压,造成二次损伤。
由于拓片的破损情况错综复杂,尺幅大小不一,因此,拓片的修复保护不可拘泥于陈式,应该根据拓片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周全的修复方案,从而达到科学、规范和有效的保护目的。
参考文献:
[1]杜伟生.拓片及其装帧与装裱[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9).
[2]杨阳.浅谈博物馆拓片类藏品的修复[J].文物修复与研究,2014(7).
[3]张明善.中国碑帖拓片的装裱与修复[J].中国文物科学与研究,2006(1).
[4]陈红彦,张志清,陈红彦.古籍保护新探索[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5]张靖,李梦霞,林明.广州地区公藏石刻文献情况调查——兼论地区石刻文献数据库的建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
[6]王亚芳.论广东碑刻的史料价值[J].岭南文史,2013(1).
作者简介:吴小兰,女,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员,长期从事古籍碑帖修复保护工作。
【关键词】拓片价值;拓片修复;拓片保存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一、拓片的史料价值和存藏状况
(一)拓片的史料价值
拓片是使用墨汁和宣纸,将碑刻或金石文物上的文字或图形捶拓下来的一种历史文献资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拓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虞和的《临书表》中,就有“由是拓书悉用薄纸”的记载。1900年在甘肃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就有《温泉铭》《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金刚经》等唐代拓本,这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拓片。关于金石文献的特殊价值,早已为众多金石学家所肯定。清代学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序称“余自少时即好访求古人金石之文,而犹不甚解。及读欧阳公《集古录》,乃知其事多与史书相证明,可以阐幽表微,补阙正误,不但词翰之工而已。”补史之阙,正史之误,是金石文献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如被著名学者叶恭绰赞誉“为岭南诸碑之冠”的唐代《龙龛道场铭并序》,所记隋唐时期岭南历史、宗教、文学,尤其是盛唐西江地區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可补地方史乘记载之遗漏;它如《南海神广利庙碑》《大宋新修广利王庙之碑》之于广州海外交通,《华林寺开山碑记》《六祖大鉴禅师碑》《重修三元宫碑记》《高穆斯林剌马丹墓碑》之于广州宗教,《中山大学碑记》《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碑记》之于广州教育文化等,均具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因各种原因,原碑损毁失佚,则保存下来的拓片更具独特的价值。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的拓片《陆军新编第一军远征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由于原碑后来损毁,该碑的拓片成为研究新一军历史的重要史料。
(二)拓片的存藏状况
拓片作为兼具文献、文物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献,由于在传拓工艺、制作材料、装帧形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加上气候因素、存藏环境和虫蛀霉蚀等影响,现存的拓片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破损现象。据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的近5万件拓片的调查,普编出现虫蛀、脏污、裂痕、折痕、断裂、磨损、破洞、粘结、霉烂、脱落、皱折、水晕和黄化等现象。而以评价纸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PH值检测,结果同样令人担忧。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对馆藏拓片的抽样检查,其PH值平均仅有4.84(见表1),按《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规定,均属于二级破损。因此,开展对拓片科学、规范的抢救和保护,就显得非常迫切。
(二)脆化断裂的拓片修复 脆化纸张在修复中容易产生二次损伤,折角在翻折展平过程中容易断裂。这种拓片的修复难点主要集中在处理脆化纸张上。以《骊山温泉铭》的修复为例,拓片碎成7片(图3),需要拼接的字很多,对拼接的精细度要求较高。经讨论,制定了先从正面拼接的修复方案:用衬底(报纸或绢)打湿平铺在桌上,面积以大于等于待修复物品为佳。拓片正面朝上进行展平拼合。均匀喷水到微微湿润的状态再调整细节,湿润后酸脆纸张纤维之间增加了绵密度,不容易發生断裂。在正面拼接完毕后,将衬底(报纸或绢)与拓片一并翻转过来,揭掉衬底,在字迹反面修补缺损,最后整张进行托裱处理,对脆化纸张进行加固(图4)。
(四)尺幅较小的拓片修复
小尺幅的拓片相对来说修复篇幅有限,难度稍低。一般来说成套出现,根据保管需要,可制作成单片也可制作成册页。
(五)尺幅巨大的拓片修复
拓片画幅过大,需要的修复场地也相应增大,如果没有条件,可将两桌拼接,或者在干净光滑的地面上进行修复。以《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为例,修复过程中,由于修复部位的距离问题,易造成修复人员疲劳,故可使用湿毛巾平铺在拓片上,修复人员以毛巾部分为支撑点着力,进行修补。修复后的拓片,由于尺幅巨大,一则板墙面积有限,二则上墙绷平难度较大且易炸裂,故可以在修复台上四周匀浆绷干,或者直接在台案上喷水压平(图7,图8)。
四、装裱技法的选择
拓片的装裱技法一般分为:镶衬、小托、裱。可根据拓片现状和保管要求,选择相应的修复方法。
(一)镶衬
拓片条件较好,破损较轻,但为了增加整幅拓片强度,可使用镶衬的方法保护拓片。方法如下:修补完成,拓片干燥后,背面四边点浆上软柱,衬纸比拓片四周放大20公分,将拓片置于衬纸中心,将衬纸四边回折,与拓片之间留有0.5公分左右缝隙。如果拓片不规则,要根据拓片的形状调整缝隙的距离,再点浆固定在软柱上,压平。该方法对拓片最少干预,但折或卷易出现不平整的情况,并且不适合纸张条件不好的拓片,特别是酸脆拓片的保护。
(二)小托
适用于所有情况,成品美观,但使用浆糊较多,存在虫咬隐患。方法如下:拓片修补完成后,趁拓片处于湿润状态四周镶小边,并在底部垫塑料垫布铺平,然后用柔软毛刷整体干托,用打刷均匀砸实。托好后连同塑料垫布翻转,揭去垫布,自然晾干,润湿后压干或绷干。
(三)裱
裱有许多样式,其中常用裱轴是在托的基础上,拓片四周再镶上绫、绢等丝织品,再粘上用两层宣纸粘合在一起的褙纸,上墙绷平,然后经过砑光、装杆。该方法有使拓片平整、展阅、卷收之便。但失之过度干预,经过装裱以后,拓片变厚、变硬;卷收起来以后,拓片背面粘贴的褙纸拉的很紧,拓片正面却紧紧地蜷缩着,容易出现裂痕;且影响拓片特有的凹凸有致的质感。还有割裱法,即把一幅完整的拓片,按照碑刻文字的行文方向,逐行裁开,再按一定规格拓裱成册。其好处在于便于收藏和阅读,但弊端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影响了拓片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五、拓片保存方式的选择
(一)折叠存放
由于拓片多数尺幅较大,因此拓片的保存方式多采用折叠存放。其方法是根据书架、书柜的尺寸,制作尺寸模板(一般以有机玻璃板为佳)。根据模板确定横竖折叠次数,不满整数倍按整数倍计算。奇数倍先折一份后再对折折叠为模板大小,偶数倍直接以中缝为中心折叠为模板大小。折叠过程中注意调整厚度和间隙,最后以整幅折叠平整,大小统一为准。其优点是可统一尺寸,分类清晰,取用方便;缺点则是折口易磨损。
(二)卷筒存放
拓片存放的另一种方法是用纸质卷筒,其优点是避免折叠,收纳简单;缺点则是占空间,尺寸需定做,如果多幅卷放在一起,取用不方便,容易造成撕裂。
(三)平放
平放是拓片最好的保存方法,能避免其他保存方法对拓片带来的二次伤害。虽然该方法存在存放不便,占用地方大的缺点,但小幅拓片还是尽量以平放存放为宜。
六、思考与建议
根据实际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在拓片的修复和存藏方面,有几点值得大家重视。
(一)坚持整旧如旧
整旧如旧是古籍保护的原则,对拓片而言尤其重要。我们在修复拓片时,一定要根据拓片自身特点,有效保存拓片原有的凹凸不平的图形和字口状况,避免过度的托裱、干预,而造成图形字口变形,改变拓片的原来面貌;选用纸张的纹理、薄厚、颜色等要与拓片用纸相同或相近,尽量保持拓片的原貌。
(二)注重修复细节
拓片修复时,不要随意打开原始拓片上的皱褶。因为拓片的传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在传拓过程中会自然留下一些皱褶,如不注意细节,在修复过程中随意将其打开,则容易造成拓片文字、图形的纹路、粗细和大小的变形,影响原有拓片的立体感,从而改变了拓片的原始状态和完整性。
(三)保留相关信息
在修复、装裱拓片、碑帖时,要留意拓片、碑帖背面的原托旧纸。如果是明、清,甚至宋、元的原装本,其托裱的褙纸就是同一时期的纸张,是研究纸张历史的难得实物;至于有的褙纸还有文字的,则更具文献价值。因此,在揭裱旧装拓片、碑帖时,应细心将褙纸整片揭下来保存,不能将旧托褙纸撕碎。对于前人著录登记的卡片、签条和有关说明文字,片纸只字,也应该仔细保存,以供查阅研究之用。
(四)谨慎清洗除污
清洗是书画、古籍修复的一个常用方法,但由于拓片特殊的传拓材料和工艺,并不适宜使用整张清洗的方法,以免引起墨色泛漫、脱落,造成更大的污染。对于拓片的污染和霉变地方,可采用局部清洗,达到去污、去霉的效果。清洗时应该留意拓片原来的凹凸印迹和皱褶,切忌在清洗过程中将其打开,以免引起拓片原来字口的损伤。
(五)配置拓片装具
笔者观察很多地区拓片存放都是折叠起来按摞存放,拓片堆叠虽然节约空间,但是拓片自身的重量会加重折口的受力,时间久了容易出现死褶,极易断裂。我馆在近期的拓片修复中,开始使用无酸卡纸为折叠后的拓片量身定制立体信封式装具,拓片进入装具后立式存放,避免拓片之间的过分挤压,造成二次损伤。
由于拓片的破损情况错综复杂,尺幅大小不一,因此,拓片的修复保护不可拘泥于陈式,应该根据拓片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周全的修复方案,从而达到科学、规范和有效的保护目的。
参考文献:
[1]杜伟生.拓片及其装帧与装裱[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9).
[2]杨阳.浅谈博物馆拓片类藏品的修复[J].文物修复与研究,2014(7).
[3]张明善.中国碑帖拓片的装裱与修复[J].中国文物科学与研究,2006(1).
[4]陈红彦,张志清,陈红彦.古籍保护新探索[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5]张靖,李梦霞,林明.广州地区公藏石刻文献情况调查——兼论地区石刻文献数据库的建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
[6]王亚芳.论广东碑刻的史料价值[J].岭南文史,2013(1).
作者简介:吴小兰,女,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员,长期从事古籍碑帖修复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