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专业课教学未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技术工作要求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分析学生难以学好专业课的原因入手,结合自己多年讲授专业课的体会和经验,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师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措施。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0-02
专业课的学习是学生进入专业技术工作领域之前极其重要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见,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以后能否顺利跨入专业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专业课承担着使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桥梁作用,因此,学生、老师和产业界(专业技术领域)都对专业课的学习抱着极高的期望,希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现行的专业课学习大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生普遍反映尽管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但是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空落落,感觉很难胜任专业技术工作,距离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改变目前专业课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本人通过与学生、用人单位的多次交流,结合自身多年讲授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体会和经验,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师资素质等方面提出改进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引起广大教师及相关教学主管部门对专业课教学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使专业课的学习真正能够帮助广大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专业技术工作的要求,早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学生难以学好专业课的原因分析
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重视专业课的学习,然而,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缺乏感性认识导致难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总是以某一专业技术工作为核心,系统介绍从事该专业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因此,知识的介绍离不开实际的工程背景,一旦离开了实际的工程背景,即失去了基础,便形成不了专业知识,同样的,学生若对实际的工程背景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将很难真正理解书本的内容。而现行的教学体制由于实践机会少,大部分学生都对实际工程缺乏起码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想学但因理解不了而学不下去,严重挫伤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体系不合理导致学生成为书呆子。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不太合理,评价指标过于单一,课程考试成绩几乎成了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指标,在这种评价体制的导向下,学生为了获得好的学业成绩,把宝贵的学习时间用在死记硬背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上,忽视了对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的深入探索,结果,尽管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错,但大多只不过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与专业课的教学要求相去甚远。
3.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专业课的性质决定了专业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灵活应用,因此,专业课的教学安排大多均包含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是这些原本是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至于课程设计,通常是由老师出几个题目让学生挑选,每年的题目内容大同小异,几乎尽是纸上谈兵的的题目,理想化的条件假设很多,与实际问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设计出的作品中看不中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极其有限。
4.缺乏与产业界接触导致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严重脱离。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没有实际工程工作背景,尤其是年轻教师,过于偏重对高学历的要求,几乎都是刚博士毕业就当老师,个个都是理论知识丰富但没有任何实际工程工作经验。可以想象,由没有实际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难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另外,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高校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设小型技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都难以做到。学生的工程意识很难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碰到的实际工程问题也难以得到有实际意义的解答,专业课要发挥其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为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专业技术工作的要求,笔者通过与学生的多次交流,结合自身多年讲授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体会和经验,提出如下几点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措施,供同行及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1.专业课的课堂理论教学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依照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极易陷入纯理论的框框,到头来,学生可能会对相关的概念、原理、公式都较熟悉,但却未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地加以灵活运用。为避免专业课的教学陷入脱离实际的纯理论探讨,案例教学是不错的选择,笔者在讲授《水污染控制工程》时,就以某典型污水处理厂为工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污染治理原理的分析,还是污染治理装置的设计计算都结合工程案例进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工程案例把学生从课堂理论教学中拉到工程实际中来,让学生体会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不仅可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专业课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利,也可避免培养只懂理论不会实践的书呆子。
2.以生动逼真的动画弥补学生欠缺的感性认识。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普遍缺乏对该专业技术实际工程背景的了解,甚至连最起码的感性认识都没有,这将给专业课的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因为光看教材上的文字描述,是很难弄清楚相关装置、设施的详细结构的,更难理解其工作原理,往往是不管老师如何努力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学生仍然觉得理解不是很到位。为克服以上学习障碍,笔者发动广大学生收集、制作能生动、逼真地模拟实际工程设施的动画,并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这些动画,学生不仅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实际工程设施的结构,还能观察其动态的工作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的亲身体验,将对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初步掌握了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实践教学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够。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首先,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给出多个“探究问题”的实验题目。然后,对各组制定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实验结果的表达进行讲解,通过以上的思考、讨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实验探讨科学技术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最后,从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中选择出实验条件具备,实验难度适中,探究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题目进行实验,并由完成实验的学生向全体同学介绍实验过程和收获体会。以上做法在近两届学生的实施过程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既弥补了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难以大量开展综合性实验的不足,又能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竞争,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实验的热情,同时,未能亲身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同学也能从实验方案的准备、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教育。课程设计也是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学到的各个污水处理单元的知识设计出一套完整、合理、可行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工艺方案的比选确定、工艺参数的选用、处理设施的设计计算等,是学生进行实际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预演,对其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作用。该教学环节的实施要避免设计题目千篇一律,纯粹纸上谈兵的做法。为此,笔者首先从设计院、环保公司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可研报告)、设计说明书、工艺图、施工图等方面全面了解工程设计涉及的环节和内容。其次,给出的设计题目即使是模拟题目也要求与实际工程相符,避免为方便设计计算而增加理想化的条件,并要求学生整个设计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最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争取与工程设计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注意对学生工程概念的培养,强调要注意工程施工可行性的考虑,尽量让学生获得真刀实枪的锻炼。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是老师能否胜任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的原因,目前,高校专业课任课老师绝大多数是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但没有工程实践经历,这显然难以满足专业课的教学要求,也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建议:首先,学校应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改善专业课任课教师队伍,在人才引进时应注重考察工程实践背景和经历,使教师队伍中有适当比例具有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其次,对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到相关产业和领域的生产第一线参与工程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再有,学校还应积极与产业界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1,2]
专业门类众多,专业课程千差万别,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也应因专业课程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专业课的教学要求和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专业技术工作的要求,早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专业课教学方法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改进完善,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松,宁寻安.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21-22.
[2]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0-02
专业课的学习是学生进入专业技术工作领域之前极其重要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见,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以后能否顺利跨入专业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专业课承担着使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桥梁作用,因此,学生、老师和产业界(专业技术领域)都对专业课的学习抱着极高的期望,希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现行的专业课学习大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生普遍反映尽管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但是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空落落,感觉很难胜任专业技术工作,距离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改变目前专业课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本人通过与学生、用人单位的多次交流,结合自身多年讲授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体会和经验,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师资素质等方面提出改进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引起广大教师及相关教学主管部门对专业课教学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使专业课的学习真正能够帮助广大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专业技术工作的要求,早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学生难以学好专业课的原因分析
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重视专业课的学习,然而,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缺乏感性认识导致难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总是以某一专业技术工作为核心,系统介绍从事该专业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因此,知识的介绍离不开实际的工程背景,一旦离开了实际的工程背景,即失去了基础,便形成不了专业知识,同样的,学生若对实际的工程背景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将很难真正理解书本的内容。而现行的教学体制由于实践机会少,大部分学生都对实际工程缺乏起码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想学但因理解不了而学不下去,严重挫伤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体系不合理导致学生成为书呆子。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不太合理,评价指标过于单一,课程考试成绩几乎成了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指标,在这种评价体制的导向下,学生为了获得好的学业成绩,把宝贵的学习时间用在死记硬背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上,忽视了对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的深入探索,结果,尽管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错,但大多只不过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与专业课的教学要求相去甚远。
3.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专业课的性质决定了专业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灵活应用,因此,专业课的教学安排大多均包含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是这些原本是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至于课程设计,通常是由老师出几个题目让学生挑选,每年的题目内容大同小异,几乎尽是纸上谈兵的的题目,理想化的条件假设很多,与实际问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设计出的作品中看不中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极其有限。
4.缺乏与产业界接触导致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严重脱离。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没有实际工程工作背景,尤其是年轻教师,过于偏重对高学历的要求,几乎都是刚博士毕业就当老师,个个都是理论知识丰富但没有任何实际工程工作经验。可以想象,由没有实际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难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另外,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高校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设小型技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都难以做到。学生的工程意识很难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碰到的实际工程问题也难以得到有实际意义的解答,专业课要发挥其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为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专业技术工作的要求,笔者通过与学生的多次交流,结合自身多年讲授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体会和经验,提出如下几点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措施,供同行及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1.专业课的课堂理论教学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依照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极易陷入纯理论的框框,到头来,学生可能会对相关的概念、原理、公式都较熟悉,但却未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地加以灵活运用。为避免专业课的教学陷入脱离实际的纯理论探讨,案例教学是不错的选择,笔者在讲授《水污染控制工程》时,就以某典型污水处理厂为工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污染治理原理的分析,还是污染治理装置的设计计算都结合工程案例进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工程案例把学生从课堂理论教学中拉到工程实际中来,让学生体会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不仅可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专业课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利,也可避免培养只懂理论不会实践的书呆子。
2.以生动逼真的动画弥补学生欠缺的感性认识。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普遍缺乏对该专业技术实际工程背景的了解,甚至连最起码的感性认识都没有,这将给专业课的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因为光看教材上的文字描述,是很难弄清楚相关装置、设施的详细结构的,更难理解其工作原理,往往是不管老师如何努力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学生仍然觉得理解不是很到位。为克服以上学习障碍,笔者发动广大学生收集、制作能生动、逼真地模拟实际工程设施的动画,并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这些动画,学生不仅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实际工程设施的结构,还能观察其动态的工作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的亲身体验,将对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初步掌握了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实践教学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够。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首先,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给出多个“探究问题”的实验题目。然后,对各组制定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实验结果的表达进行讲解,通过以上的思考、讨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实验探讨科学技术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最后,从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中选择出实验条件具备,实验难度适中,探究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题目进行实验,并由完成实验的学生向全体同学介绍实验过程和收获体会。以上做法在近两届学生的实施过程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既弥补了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难以大量开展综合性实验的不足,又能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竞争,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实验的热情,同时,未能亲身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同学也能从实验方案的准备、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教育。课程设计也是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学到的各个污水处理单元的知识设计出一套完整、合理、可行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工艺方案的比选确定、工艺参数的选用、处理设施的设计计算等,是学生进行实际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预演,对其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作用。该教学环节的实施要避免设计题目千篇一律,纯粹纸上谈兵的做法。为此,笔者首先从设计院、环保公司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可研报告)、设计说明书、工艺图、施工图等方面全面了解工程设计涉及的环节和内容。其次,给出的设计题目即使是模拟题目也要求与实际工程相符,避免为方便设计计算而增加理想化的条件,并要求学生整个设计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最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争取与工程设计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注意对学生工程概念的培养,强调要注意工程施工可行性的考虑,尽量让学生获得真刀实枪的锻炼。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是老师能否胜任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的原因,目前,高校专业课任课老师绝大多数是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但没有工程实践经历,这显然难以满足专业课的教学要求,也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建议:首先,学校应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改善专业课任课教师队伍,在人才引进时应注重考察工程实践背景和经历,使教师队伍中有适当比例具有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其次,对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到相关产业和领域的生产第一线参与工程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再有,学校还应积极与产业界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1,2]
专业门类众多,专业课程千差万别,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也应因专业课程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专业课的教学要求和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专业技术工作的要求,早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专业课教学方法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改进完善,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松,宁寻安.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21-22.
[2]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