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视角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的启示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as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为语言,英语和汉语之间不乏共通相关之处,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學中引入英汉对比视角是符合新时期英语课程标准对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之要求的,将促进语言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两者之间差异,不仅可以抑制其负迁移作用,还能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值得尝试。
  【关键词】英汉对比;高中英语课堂;语言迁移;核心素养
  外语学习后于母语学习进行。因此,作为母语的汉语对英语产生不可避免的前摄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迁移作用的情况经常发生,学生的学习表现因之或受促进,或受抑制。
  一、假设的提出
  母语产生迁移无法避免,我们与其惧怕母语带来的习惯性思维对学生外语学习带来负迁移而对母语与外语进行人为割裂,不如选择正面比较,对学习者进行明确的指导以激发学习者对元语言的感知能力。
  有鉴于“教育的目的正是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笔者思考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引入英汉对比视角,对以下操作的有效性进行研究:① 通过发掘英语和语文在学科层面上的共通之处,是否能使学生培养跨学科迁移意识,提升结构化知识能力,达成培养语言能力的育人效果?② 通过对比英汉语言层面、文化层面的相异之处,是否能使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提升分析判断能力,达成培养思维品质的育人效果?③通过开发校本补充教材等手段,是否能提升学生对英汉文化理解、认知能力,使之不仅能理解异国文化,更能认识、认同并最终传播本国文化,达成培养文化意识的育人效果?④ 通过鼓励型的评价方式,是否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最终达成培养学习能力的育人效果。
  二、英语和语文具有学科相通之处,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引入英汉对比研究的基础
  (一)教学发现
  语篇中的词性活用现象会带来意思变化,但学生常常在动词的语境中生搬硬套名词的意思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笔者在进行人教版M5 U1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的词性活用教学时,发现学生正同步学习的语文课文《鸿门宴》也有大量相似名词活用的例子。因此,尝试用其中“范增数目项王”的例子引入“John Snow wanted to face the challenge”的讲解,学生对比“目”和“face”的语境后,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英汉中都有以身体部位代表动作的语言现象,并在拓展型的阅读输入中对“She fingered the silk to feel its quality”和“I don’t like eating food fingered by someone else.”等句子自动进行演绎,成功理解finger 的含义。本案例触发了笔者把英汉对比视角引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促使笔者对两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学习。
  (二)查阅文献
  1.英语课程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语文课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所获启示
  英语和语文具有学科相通之处,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引入英汉对比研究的基础。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英语和语文同为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语言类课程,都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因其载体都是由字而构词,由词而成句、由句而谋篇的语言文字,所以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上,二者都关注了语言知识的建构和运用;因思维加工在其测评方式(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等)贯穿始终,所以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上,二者都关注了思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语言文字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有“以文化人”的育人传统。英语课程和语文课程同为中学生探索世界文明的窗口,涉及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因其创作都遵循了本民族的思维规律,所以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上,二者都关注了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培育;因其内容都能传递本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所以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上,二者都关注了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三、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汉的语言对比能在实践中找到理论指导
  (一)教学发现
  在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中的A节模仿朗读,要求考生对照视频片断的字幕进行模仿朗读,考生除了要跟上语速,还需要科学地进行停顿。人教版M3 U4 Astronomy是科普文章,与模仿朗读材料的文体相同,所以笔者整合了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模态呈现该课供学生进行模仿朗读。课堂中有学生表现相当好,待询问原因,学生提出他借鉴了语文老师同时正在进行的“朗诵中如何停顿”指导。   笔者查阅2017 语文全国I卷后发现,语文还要求考生进行正确的断句:“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在英汉断句的方法与技巧方面是否有相关理论指导以供教学借鉴呢?本案例触发了笔者对英汉语言对比的思考,促使笔者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学习。
  (二)查阅文献
  在西方,人们对比较的关注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和别人比较。”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语言研究中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始于1933年,赵元任及其后的研究者以语调作为研究突破口,在音韵意识、解码能力、拼字处理等方面逐步推进跨语言迁移的研究。到了20世纪50、60年代,Avram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产生并推动了对比语言学蓬勃发展。英汉跨语言迁移研究从音韵领域逐渐向语法领域推进,着眼点从音韵、拼字等技能拓展到阅读理解、写作技能等。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汉语言对比操作时,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语言研究层面的理论指导。
  在中国,人们认为学而不思则罔,自古就崇尚思辨性的学习。从1898年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开始,中国语言学者通过语言对比,参照希腊、拉丁语法学来建立现代汉语语法体系。进入二十世纪,1904年出版的《英文汉诂》首次使用西方标点符号,第一次引进西方横排的排版方式。现代汉语从产生之初,就与英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20世纪30、40年代,王力与吕叔湘等学者一方面推进汉英对比在语言层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拓展对比在教学层面的研究。在1947年吕叔湘就认为“对于中国学生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并主张这种比较应该应用于“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1977年发表的《通过对比研究语法》在教育界引起了人们对汉英语言对比研究的日益关注,并延续至今。有研究者认为外语教学“最有数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持该观点的学者如张维权认为:英汉对比的实用价值首推“促进英汉两种语言的教学”。他提倡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加强语言的正迁移;让学生“知道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设法降低负迁移。文秋芳的研究也支持了这种观点,建议教师把激发学习者对元语言的感知能力的教学实践提升到語际共性层面。
  (三)所获启示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汉语言对比操作时,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语言层面和教学层面的理论指导。另外,在实际课堂操作中,也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对此做过相关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案例素材可供参考。
  四、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汉的文化对比能在实践中找到理论指导
  (一)教学发现
  笔者在进行人教版M3 U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时,曾组织学生以“Spring Festivals”为话题,分小组对各国习俗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形成project在班上分享。当有小组谈到西方在蛋糕中放入钱币寓意幸运的习俗,负责介绍中国的小组马上反应在中国也有汤圆中放钱币的相似做法。这个发现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他们接下来又进行了Festivals of the dead、Festivals to honor people、Harvest Festivals 的中外习俗对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一味地对外国文化盲目模仿,而是进行了分析、对比,在了解外国文化的过程中也同时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本案例触发了笔者对英汉(中外)文化对比的思考,促使笔者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学习。
  (二)查阅文献
  在西方,包括Lado和Garden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关注到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根据他们的理论,个人学习外语时对语言本身产生强烈兴趣,将希望可以融入所学的文化。如果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美国的重要外语学习指导文件《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也规定在外语学习中要“获得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知识,如了解该文化的实际与所反映的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该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所表达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版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定义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认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三)所获启示
  对于文化,教师不能再局限于“跨文化理解与交际”的简单理解;对于文化教学,教师不能再止步于纯介绍性的教学操作。对此,新课程标准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相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起始阶段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到了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教学目标将提升到“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英汉对比研究所具有的可拓展空间
  谈及英汉跨语言潜意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对汉英跨语言迁移的国内外研究作过专门比较,认为国外研究特点有三:①着眼点在于查验各种技能(音韵意识、解码能力、拼字处理、阅读理解、写作技能等)是否存在从母语向外语的跨语言迁移;②研究对象更多为处于读写能力发展初期的儿童;③多使用相关分析、简单回归分析、多重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还可能使用纵向数据,或是采用实验、准实验等研究方法,以查验某技能是否存在从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的迁移。郭茜分析国内研究时,谈到其特点也有三:①研究侧重点在于探讨母语迁移(尤其是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②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成人居多;③举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和语用文化等方面汉语向英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干扰、阻碍,并常辅以教学实践中收集的实例进行说明,但是实证性研究却相对较少。   鉴于国外研究侧重点在于查验各种技能是否产生语言负迁移,强调数据分析,其研究对象多为读写能力发展初期的儿童。国内研究侧重点在于探讨汉语向英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干扰、阻碍,其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成人居多。因此,本研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汉对比,就起码拥有了两个拓展空间。
  (一)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激活英汉跨语言在思维、学法层面的正迁移?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汉语向英语有负迁移就必然同时也会有正迁移。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回避前者,有意无意中就忽略了后者。如果关注并激活英汉跨语言在思维、学法层面的正迁移,将可能令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举一反三,产生发展思维的效果。
  (二)在英汉跨语言研究中,选择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是否更利于产生正迁移?中学生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如果在其英语学习思维受干扰而固化之前进行异同分析、学法点拨,将可能令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抑制负迁移的产生。
  六、结语
  如何在这个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继往开来的新时期,寻找出一條以文化教学来育人、修身、立品的有效途径?这是一个值得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不懈求索,勇于尝试的课题。聚焦素质、以文育德——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汉对比视角是符合新时期英语课程标准对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之要求的,将促进语言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两者之间差异,不仅可以抑制其负迁移作用,还能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美】Anita Woolfolk:教育心理学(第十版)影印版[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95-29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R].北京,2017:1-18.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R].北京,2017:1-2.
  [4]张维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1:133-137.
  [5]金铠,田惠芳,唐希.英汉词汇模式对比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40-46.
  [6]侯广旭,孙雁冰.英汉对比语言学史.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7]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 .
  [8]徐平,孙红,王振福.英汉对比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6:292-293.
  [9]张维权.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10]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
  [12]郭茜.汉英跨语言迁移的国内外研究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0:121-124.
其他文献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萬重。”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这句写的是秋天,秋天就像一位创世神,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让我一一讲述吧。  秋天是形态不一,因为秋天的树都是落完叶的,而创世神不忍心就把一些树装了几十片树叶。从此,秋天的形状就不一样了,让人们看到就感觉是繁华的。所以,有叶子的树常常会说:“看看你,头上全无头发,真难看。”从此,没有树叶的树,因为自己没有树叶而不开心,整天无精打采的,创世神就
本报综合消息 7月23日,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培训班在该市惠城区伟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开班,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钟明天博士及全市获得“B证教师”岗位培训证书,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三年以上的专兼职教师和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政領导共计130余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共8天,课程包括《在学生咨询中的CBT应用案例详解》《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教师管理语言的效能之心理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渗透生物学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的“结构与功能观”,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及其规律,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幸福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生物学核心素养构成生物学课程的主线。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①②③区域另外用图幅相同的三幅地图表示,则  A.①图比例尺最大  B.②图比例尺大于③图  C.①图比例尺小于③图  D.三幅图比例尺一样大  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区域位于世界第一大洋  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东北方向  C.③区域位于高纬地区  D.③区域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读下
【摘要】在如今数学新课改和数学教学趋于形式化的背景下,主题式教学被提出。主题教学是在数学五大主题的基础上,围绕特定的主题,通过引发问题,来实现问题的讨论、知识的应用和教学的反馈以及能力的生成。主题式教学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很好地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题教学;初中数学;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学习阶段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数学比
【摘要】公民的道德修养决定了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共享单车”这一放大镜,将公民的道德修养问题突出呈现,并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应运用同伴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旨在养成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促进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共享单车;道德修养;同伴教育  2017年的春节过后,共享单车在江门市“横空出世”,因为其使用、停放方便,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满足了市民随取随用的慢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想要提高小练笔质量要从学生内心出发,从内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小练笔兴趣,进而持之以恒地进行小练笔训练。本文尝试从理论先行,思想上重视小练笔;创设情景,激发小练笔的兴趣;阅读和小练笔相结合,搭建小练笔平台;精准评价,以评促进小练笔;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练笔活动五个方面,提高学生小练笔兴趣。  【关键词】小练笔;兴趣;策略  本文的小练笔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老师讲得歇斯底里,学生听得一脸无辜;老师讲得意犹未尽,下面的学生心猿意马。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总是想多讲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结果却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的尽心尽力,学生到头来好像什么也没学到,教师越讲越累,学生越听越不想听。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为了确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了“知行课堂”的
【摘要】在传统教学理念中,阅读能力被默认为是语文学科的专属能力。然而如今学科之间的壁垒不断被突破,我们的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我们也发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题目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本文中,笔者就自身经验来谈一谈小学数学的低端教学中培养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雨燕拥有高超的飞行能力。为了研究其迁徙路线,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佩戴光敏地理定位仪。光敏地理定位仪可依据日照时间推测经纬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2014-2015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北京雨燕选择在非洲南部的丁地越冬,该地适合北京雨燕栖息的优势条件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