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景文是小學习作的重要成分,通过留心观察选取景物,然后“绘”画于文,在行文布局时做到有条有理地表达,并能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字之中,让小学生的写景文达到“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境界。
小学 写景文 习作教学
写景文是小学习作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年级习作起步中就有多次写景文的习作,如何做好写景文的指导呢?最终达到“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境界。
如何能通过语言文字的叙述,“绘”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在读者的眼前呢?我想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留心观察,选取景物
1.寻景绘画
学习了《秋天的雨》等课文,同学们对秋天的美景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时候请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寻找身边的秋景,将最喜欢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这就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也为习作积累了相当多的素材。
2.画中取物
交流绘画作品,评比最佳秋景。在解释过程中点明写景文选取景物的要求:
(1)有代表性。如《燕子》一文,作者选取了最富有春天气息的草、叶、花、小燕子等景物,通过简笔勾勒,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2)有动有静。如《燕子》一文,先写飞行中的燕子身姿轻灵,再写停歇下来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一支正待演奏的春的赞歌。静景与动景互相映衬,相映成趣。写活了春天刚刚回归的小燕子。
(3)合乎情感。写景文的中心一般是抒发对景物的主观情愫,因此选择景物的时候也要符合文章的情感基调。如《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树叶唰唰的响声,大雁的叮咛,蟋蟀的奏鸣等都表达了对秋的赞美。
二、“绘”画于文,大胆想象
写景作文其实就像我们画画那样,需要有和谐的色彩、精巧的构图、大胆的想象、还要适当地营造意境。除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之外,还可以开展大胆的想象,让自己描写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要使画面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质地等诸多方面、诸多角度,或采用工笔手法,精雕细刻,或采用白描手法,传神勾勒,让景物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1.形态各异显百态
把所见事物的外部形状再现出来,使读者目睹物体形态。如《荷花》一文:荷花姿态各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通过三种姿势的荷花将一池荷花不同的姿势展示在读者面前。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将珊瑚刻画地生动而形象。
2.色彩丰富更斑斓
恰当地运用色彩词,不仅可以使语言形象化,而且能增强语言的美感。如《珍珠泉》一文:“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珍珠泉泉水的特点。
3.有色有声才有神
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描摹声音,能把我们带进美妙的音响世界,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大树晃动“唰唰”,溪水流淌叮叮咚咚,蜜蜂振动翅膀嗡嗡。
三、行文布局,有条有理
把景物写好,我们须注意叙述与观察的顺序一致,搞清楚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联系,理顺景物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辨别主次,分清层次,有序描写,从而使得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常见的几种习作顺序如下: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我们写景文中常见的一种顺序,如一日之内的早晨——中午——黄昏——夜晚,一年之内春——夏——秋——冬。《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正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
2.方位顺序
方位顺序按照一定的方向开始介绍,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表及里等。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则是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
3.移步换景
参观某地时最常见“移步换景”,读者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一处见到一景,一路观光而来,自然心旷神怡。
代表作就是《颐和园》,文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些交待游踪的词句就像是一条线,串起了一串颐和园美丽风光的珍珠,读者读了,流连其间,神清气爽。
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章中除了描写景色、表达观点之外,还可以穿插自己的情感抒发,这样的写法可以让情景交融,可以使文章更有意境。景中含情,情中融景。不同的人看同样的景色,他的心情和感觉一定不一样。
1.直抒胸臆
情随景生,当眼前的景色猛烈地拨动作者情感之弦的时候,就需要把心中的“情语”给毫不掩饰地倒出来。
《珍珠泉》中,作者描述了珍珠泉的四周环境和泉水的特点以及水泡的特色后,作者发出感叹:“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2.大胆想象
《荷花》一文中,作者大胆地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随风翩翩起舞,倾听蜻蜓的诉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热爱之情。
3.巧用修辞
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所写的景物“人情化”,借助物语物态表露人物的情感。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给美丽的西沙群岛更添一种趣味。
一道道迷人的风景正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孩子们领略自然美景,绘于图画,述诸笔端,让写景文“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参考文献:
[1]强洪权.魅力语文:语文教学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2]郑志刚.寻求儿童绘画与写作表达的通融之美.中国教师,2011,(8).
[3]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戴秀兰.让学生轻松踏上习作之路.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3).
[5]王春芬.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小学中段习作起步训练.作文教学研究,2005,(5).
[6]金茶娟.小学中段习作起步教学中的“活动作文”策略.作文教学研究,2011,(3).
小学 写景文 习作教学
写景文是小学习作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年级习作起步中就有多次写景文的习作,如何做好写景文的指导呢?最终达到“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境界。
如何能通过语言文字的叙述,“绘”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在读者的眼前呢?我想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留心观察,选取景物
1.寻景绘画
学习了《秋天的雨》等课文,同学们对秋天的美景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时候请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寻找身边的秋景,将最喜欢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这就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也为习作积累了相当多的素材。
2.画中取物
交流绘画作品,评比最佳秋景。在解释过程中点明写景文选取景物的要求:
(1)有代表性。如《燕子》一文,作者选取了最富有春天气息的草、叶、花、小燕子等景物,通过简笔勾勒,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2)有动有静。如《燕子》一文,先写飞行中的燕子身姿轻灵,再写停歇下来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一支正待演奏的春的赞歌。静景与动景互相映衬,相映成趣。写活了春天刚刚回归的小燕子。
(3)合乎情感。写景文的中心一般是抒发对景物的主观情愫,因此选择景物的时候也要符合文章的情感基调。如《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树叶唰唰的响声,大雁的叮咛,蟋蟀的奏鸣等都表达了对秋的赞美。
二、“绘”画于文,大胆想象
写景作文其实就像我们画画那样,需要有和谐的色彩、精巧的构图、大胆的想象、还要适当地营造意境。除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之外,还可以开展大胆的想象,让自己描写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要使画面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质地等诸多方面、诸多角度,或采用工笔手法,精雕细刻,或采用白描手法,传神勾勒,让景物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1.形态各异显百态
把所见事物的外部形状再现出来,使读者目睹物体形态。如《荷花》一文:荷花姿态各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通过三种姿势的荷花将一池荷花不同的姿势展示在读者面前。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将珊瑚刻画地生动而形象。
2.色彩丰富更斑斓
恰当地运用色彩词,不仅可以使语言形象化,而且能增强语言的美感。如《珍珠泉》一文:“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珍珠泉泉水的特点。
3.有色有声才有神
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描摹声音,能把我们带进美妙的音响世界,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大树晃动“唰唰”,溪水流淌叮叮咚咚,蜜蜂振动翅膀嗡嗡。
三、行文布局,有条有理
把景物写好,我们须注意叙述与观察的顺序一致,搞清楚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联系,理顺景物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辨别主次,分清层次,有序描写,从而使得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常见的几种习作顺序如下: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我们写景文中常见的一种顺序,如一日之内的早晨——中午——黄昏——夜晚,一年之内春——夏——秋——冬。《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正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
2.方位顺序
方位顺序按照一定的方向开始介绍,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表及里等。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则是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
3.移步换景
参观某地时最常见“移步换景”,读者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一处见到一景,一路观光而来,自然心旷神怡。
代表作就是《颐和园》,文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些交待游踪的词句就像是一条线,串起了一串颐和园美丽风光的珍珠,读者读了,流连其间,神清气爽。
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章中除了描写景色、表达观点之外,还可以穿插自己的情感抒发,这样的写法可以让情景交融,可以使文章更有意境。景中含情,情中融景。不同的人看同样的景色,他的心情和感觉一定不一样。
1.直抒胸臆
情随景生,当眼前的景色猛烈地拨动作者情感之弦的时候,就需要把心中的“情语”给毫不掩饰地倒出来。
《珍珠泉》中,作者描述了珍珠泉的四周环境和泉水的特点以及水泡的特色后,作者发出感叹:“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2.大胆想象
《荷花》一文中,作者大胆地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随风翩翩起舞,倾听蜻蜓的诉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热爱之情。
3.巧用修辞
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所写的景物“人情化”,借助物语物态表露人物的情感。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给美丽的西沙群岛更添一种趣味。
一道道迷人的风景正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孩子们领略自然美景,绘于图画,述诸笔端,让写景文“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参考文献:
[1]强洪权.魅力语文:语文教学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2]郑志刚.寻求儿童绘画与写作表达的通融之美.中国教师,2011,(8).
[3]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戴秀兰.让学生轻松踏上习作之路.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3).
[5]王春芬.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小学中段习作起步训练.作文教学研究,2005,(5).
[6]金茶娟.小学中段习作起步教学中的“活动作文”策略.作文教学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