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里,广州有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地举办第三届慈善项目推介会,他们希望充分发挥公募组织广州慈善会的筹款优势,向社会各界筹集资源以支持当地慈善组织的发展。
3月,广州市第三届公益慈善项目推介会(下称“推介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推介会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市民政局和广州市精神文化办承办,已经连续举办2届。过去的两年,推介会已经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慈善资源对接平台,大企业在物色优质的慈善项目,NGO在寻找可靠的资助方。按照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主任、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提供的数据是,第一届推介会对接资金3.35亿元,第二届4.16亿元。今年,主办方把筹款目标定在了3.8亿元。
怎么筹到钱,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年,主办方设计了一个名叫“集善联捐”的活动,即借助广州市慈善会等公募组织的筹款优势,筹集资金和链接资源支持其他慈善组织实施项目。这看起来与“资助型基金会”的运作方式类似。资助型基金会的最大特点是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资助其它组织运作公益项目,而非自己运作项目。近年来,包括南都公益基金会、敦和慈善基金会等资助型基金会通过大量资助NGO及公益人的成长,而获得良好的业界口碑。
借助“集善联捐”,广州市慈善会或许正在发挥着非典型“资助型基金会”的角色作用。一方面,广州市慈善会借助公募组织的资格,为更多的民间NGO筹集发展资源;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筹资方式有着非典型性,通过借助政府搭建的推介平台,联合更多的慈善组织和项目一起募款。目前,广州市慈善会已开通网上联合募捐平台,类似网上公益集市,并开发了微信、APP等便捷渠道,展示联合募捐慈善项目的信息,社会各界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地选择心仪项目进行捐助。“所有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慈善组织实施定向的慈善项目。”汪中芳说。在汪中芳看来,一个地区慈善生态的良性发展,应该形成资助型、支持型、服务型慈善组织的发展格局,具有筹资优势的官办慈善组织资助民间NGO运作项目,这是大势所趋,“官办慈善组织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主动与其他慈善组织合作,引领带动地区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财富:你是如何看待一个背靠政府的慈善组织,在公益慈善事业中扮演的角色作用?
汪中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本着开放、平等的态度,主动与其他慈善组织合作,互相促进,引领带动地区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财富:业界对官办慈善机构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看的?
汪中芳:这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对于慈善机构活力来说,无论官办还是民间NGO,关键看它的内部治理和运作机制,取决于其法人治理以及社会化、市场化、民主化的治理程度。不宜贴上“官办”或“民间”的标签,简单地评判好坏。
中国财富:我们观察到,一些有所作为的官办慈善组织开始回到资源领域,为NGO提供资源让其执行项目,你是否认可这个方向?汪中芳:首先,这符合国务院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倡导的“募用分离”的精神;其次一个地区慈善生态的良性发展,应该形成资助型、支持型、服务型慈善组织结构合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些官办慈善组织回到资源领域,是符合慈善事业发展规律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财富:“集善联捐”是如何实现的,资助是通过怎样的渠道到达慈善组织手中?
汪中芳:在广州,所有募捐组织都可以依据《广州市募捐条例》申请募捐许可或备案,接受社会捐赠。但目前有部分慈善组织不具备税前扣除资格,导致捐赠人不愿向该组织捐赠,或希望通过有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定向捐赠,广州市慈善会也会给予支持。这一做法,对很多慈善组织帮助很大。
中国财富:今年的推介会跟往年的最大不同点在什么地方?
汪中芳:广州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慈善项目推介会,已连续举办两届。与往年相比,今年突出“社区慈善、人人可为”的主题,致力实现慈善真正扎根社区,推动慈善回归民间。在“社区慈善”方面,项目设计、推介、成果展示、慈善活动开展等都紧紧围绕社区进行,慈善项目来自社区,项目推介进入社区,项目成果在社区展示,让市民在社区、家门口就能感受慈善成果,看到慈善带来的改变,体验参与慈善的乐趣,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易监督的公益慈善氛围,推动广州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在“人人可为”方面,将广泛开展慈善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活动,推广企业慈善冠名基金、个人微基金、社区微公益等做法,融合慈善与体育,创新慈善活动形式,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
中国财富:民间NGO需要成长空间,推介会能为他们创造怎样的空间?
汪中芳:对于慈善组织,推介会至少有三种基本功能:一是对接慈善资源;二是交流合作;三是展示推广,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多慈善组织即使在推介会没有对接到资金,但通过这一平台有的看到了差距,学会了竞争;有的交流了经验,达成了合作,收获各一。这届推介会我们将通过政府资助、慈善项目大赛、加大优秀项目宣传等做法,致力打造一批在社会有示范带动性、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项目,形成广州慈善组织品牌效应。其中,将设立推介会专家团,为慈善组织提供指导服务;开展社区公益慈善人才培优计划;举办一系列公益慈善沙龙讲座,相信对提升慈善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能力有帮助。
中国财富:今年为什么如此看重社区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汪中芳:从扶贫济困角度,去年底,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要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社区作为城乡最基层的组织,是“解民情、掌民意、解民难、促民生”的重中之重。慈善只有真正立足社区,方能贴近群众,落到实处,更好地帮扶到社区困难群体,让慈善惠及民生福祉。
从社区治理角度,政社协同、多元共治是广州的一大特点。其中,公益慈善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尤显重要。举办推介会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激发民间公益慈善活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引导慈善向社区延伸,并在社区生根发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为社区带来改变。
中国财富:深圳有慈展会,广州有慈善项目推介会,能不能对比两者的异同。
汪中芳:我个人感觉,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从会议名称可见一斑。深圳侧重“展示交流”;广州侧重“项目推介”,实实在在地为公益慈善组织筹集资金、对接资源提供平台和支持。这届推介会我们也借鉴了深圳慈展会一些好的做法。
中国财富:广州慈善项目推介会对广州慈善事业发展有何意义?
汪中芳:对广州来说,总结起来,推介会至少起到了以下三方面积极作用:打造了广州慈善之都的新名片,提升了广州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增强了广州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可以说,广州通过举办推介会,不断深化慈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法治保障为引领、公众需求为导向、政社协同为路径、激发活力为目标、公开透明为保障的慈善事业发展道路,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广州的做法不仅符合《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也为正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中国慈善事业提供地方经验和探索。
3月,广州市第三届公益慈善项目推介会(下称“推介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推介会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市民政局和广州市精神文化办承办,已经连续举办2届。过去的两年,推介会已经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慈善资源对接平台,大企业在物色优质的慈善项目,NGO在寻找可靠的资助方。按照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主任、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提供的数据是,第一届推介会对接资金3.35亿元,第二届4.16亿元。今年,主办方把筹款目标定在了3.8亿元。
怎么筹到钱,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年,主办方设计了一个名叫“集善联捐”的活动,即借助广州市慈善会等公募组织的筹款优势,筹集资金和链接资源支持其他慈善组织实施项目。这看起来与“资助型基金会”的运作方式类似。资助型基金会的最大特点是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资助其它组织运作公益项目,而非自己运作项目。近年来,包括南都公益基金会、敦和慈善基金会等资助型基金会通过大量资助NGO及公益人的成长,而获得良好的业界口碑。
借助“集善联捐”,广州市慈善会或许正在发挥着非典型“资助型基金会”的角色作用。一方面,广州市慈善会借助公募组织的资格,为更多的民间NGO筹集发展资源;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筹资方式有着非典型性,通过借助政府搭建的推介平台,联合更多的慈善组织和项目一起募款。目前,广州市慈善会已开通网上联合募捐平台,类似网上公益集市,并开发了微信、APP等便捷渠道,展示联合募捐慈善项目的信息,社会各界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地选择心仪项目进行捐助。“所有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慈善组织实施定向的慈善项目。”汪中芳说。在汪中芳看来,一个地区慈善生态的良性发展,应该形成资助型、支持型、服务型慈善组织的发展格局,具有筹资优势的官办慈善组织资助民间NGO运作项目,这是大势所趋,“官办慈善组织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主动与其他慈善组织合作,引领带动地区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财富:你是如何看待一个背靠政府的慈善组织,在公益慈善事业中扮演的角色作用?
汪中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本着开放、平等的态度,主动与其他慈善组织合作,互相促进,引领带动地区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财富:业界对官办慈善机构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看的?
汪中芳:这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对于慈善机构活力来说,无论官办还是民间NGO,关键看它的内部治理和运作机制,取决于其法人治理以及社会化、市场化、民主化的治理程度。不宜贴上“官办”或“民间”的标签,简单地评判好坏。
中国财富:我们观察到,一些有所作为的官办慈善组织开始回到资源领域,为NGO提供资源让其执行项目,你是否认可这个方向?汪中芳:首先,这符合国务院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倡导的“募用分离”的精神;其次一个地区慈善生态的良性发展,应该形成资助型、支持型、服务型慈善组织结构合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些官办慈善组织回到资源领域,是符合慈善事业发展规律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财富:“集善联捐”是如何实现的,资助是通过怎样的渠道到达慈善组织手中?
汪中芳:在广州,所有募捐组织都可以依据《广州市募捐条例》申请募捐许可或备案,接受社会捐赠。但目前有部分慈善组织不具备税前扣除资格,导致捐赠人不愿向该组织捐赠,或希望通过有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定向捐赠,广州市慈善会也会给予支持。这一做法,对很多慈善组织帮助很大。
中国财富:今年的推介会跟往年的最大不同点在什么地方?
汪中芳:广州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慈善项目推介会,已连续举办两届。与往年相比,今年突出“社区慈善、人人可为”的主题,致力实现慈善真正扎根社区,推动慈善回归民间。在“社区慈善”方面,项目设计、推介、成果展示、慈善活动开展等都紧紧围绕社区进行,慈善项目来自社区,项目推介进入社区,项目成果在社区展示,让市民在社区、家门口就能感受慈善成果,看到慈善带来的改变,体验参与慈善的乐趣,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易监督的公益慈善氛围,推动广州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在“人人可为”方面,将广泛开展慈善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活动,推广企业慈善冠名基金、个人微基金、社区微公益等做法,融合慈善与体育,创新慈善活动形式,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
中国财富:民间NGO需要成长空间,推介会能为他们创造怎样的空间?
汪中芳:对于慈善组织,推介会至少有三种基本功能:一是对接慈善资源;二是交流合作;三是展示推广,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多慈善组织即使在推介会没有对接到资金,但通过这一平台有的看到了差距,学会了竞争;有的交流了经验,达成了合作,收获各一。这届推介会我们将通过政府资助、慈善项目大赛、加大优秀项目宣传等做法,致力打造一批在社会有示范带动性、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项目,形成广州慈善组织品牌效应。其中,将设立推介会专家团,为慈善组织提供指导服务;开展社区公益慈善人才培优计划;举办一系列公益慈善沙龙讲座,相信对提升慈善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能力有帮助。
中国财富:今年为什么如此看重社区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汪中芳:从扶贫济困角度,去年底,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要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社区作为城乡最基层的组织,是“解民情、掌民意、解民难、促民生”的重中之重。慈善只有真正立足社区,方能贴近群众,落到实处,更好地帮扶到社区困难群体,让慈善惠及民生福祉。
从社区治理角度,政社协同、多元共治是广州的一大特点。其中,公益慈善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尤显重要。举办推介会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激发民间公益慈善活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引导慈善向社区延伸,并在社区生根发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为社区带来改变。
中国财富:深圳有慈展会,广州有慈善项目推介会,能不能对比两者的异同。
汪中芳:我个人感觉,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从会议名称可见一斑。深圳侧重“展示交流”;广州侧重“项目推介”,实实在在地为公益慈善组织筹集资金、对接资源提供平台和支持。这届推介会我们也借鉴了深圳慈展会一些好的做法。
中国财富:广州慈善项目推介会对广州慈善事业发展有何意义?
汪中芳:对广州来说,总结起来,推介会至少起到了以下三方面积极作用:打造了广州慈善之都的新名片,提升了广州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增强了广州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可以说,广州通过举办推介会,不断深化慈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法治保障为引领、公众需求为导向、政社协同为路径、激发活力为目标、公开透明为保障的慈善事业发展道路,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广州的做法不仅符合《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也为正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中国慈善事业提供地方经验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