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活动与幼儿健康研究实验报告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游戏是民间娱乐中最常见、最简易、最普遍的趣味性活动,本着传承和发扬民间游戏的精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我重点挖掘民间游戏资源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利用亲子互动这一载体,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相结合,使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获得了主动发展的机会。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民间游戏是民间娱乐中最常见、最简易、最普遍的趣味性活动,它的形式生动丰富,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而且游戏基本不用借助复杂的玩教具就可以进行,并能给游戏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随意创造的余地。
  二、实验前测与实验目标的提出
  我针对实验课题,向全体家长进行了实验前测问卷调查及个别家长座谈。共发放调查卷32份,收上问卷30份,反馈率94%,其中85%以上的家长对民间游戏持有很积极的态度,并且表示希望能通过亲子互动来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此,我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目标确定为:
  1、通过幼儿与家长利用废旧材料合作制作可操作性玩具,并一同游戏,让幼儿体验亲子交流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2、利用简单的可操作性玩具,对幼儿进行单、双脚跳、行进跳、踢的训练,以及走、跑的变换训练。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乐于合作,愉快参与集体游戏的情感。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及与家长交流的情况,我采用了对比实验法和随机抽样实验法、观察法,实验步骤如下:
  1、亲子协作过程:
  (1)教师提前一周交待所带废旧材料,要求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教师提供塑料、胶带、剪刀等工具。
  (2)平均两周进行一次制作玩具的活动。教师出示所做玩具,要求有难度的步骤家长做,简单步骤由孩子完成,大约半小时均能做完。
  (3)教师讲解玩法(基本玩法),家长配合指导幼儿游戏,并可根据已有经验创编游戏的玩法,活动结束以后,可将玩具带回家,由家长指导并与幼儿一起玩,第二天将玩具带回幼儿园。
  2、幼儿集体活动过程:
  (1)在每天的户外活动中,利用10--20分钟来练习,并进行比比谁最棒,谁的花样多的表演,给没有参与的幼儿看。
  (2)教师进行动作要领的指导及示范。
  (3)游戏童谣化。教师帮助幼儿边游戏、边创作、边创编出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四、实验内容与过程
  第一阶段(3月份至4月份中旬):分两组共制作中型海绵包12个,小型沙包12个,主要利用废旧大、小块布头,碎海绵或棉花、沙、米等填充物。
  中型海绵包游戏的民间游戏形式:
  (1)背物过障碍:训练幼儿的感觉及走、跑的控制协调能力,在初次练习时,一半幼儿控制不好,中途有掉包现象,经过15分钟练习,所有幼儿都能顺利通过,并配合童谣“小蚂蚁运货忙”。
  (2)双人配合夹海绵包:开始训练时,两人用胸夹住海绵包,双手不扶,走50米,掉不下来,大多数组幼儿都能完成,后经幼儿改编用背夹,两人臂挽臂,幼儿对此游戏乐此不疲。
  (3)踢海绵包:开始训练一个脚有节奏的踢,过渡到两个脚交替踢,进一步过渡到行进踢(包括向前进,向后退)。
  小型沙包的民间游戏形式:
  (1)学夹沙包:一周后,三分之二幼儿已能将沙包夹过1米线外。
  (2)沙包跳“房子”:一周的练习,幼儿全部掌握跳“房子”的要领,单脚跳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踢沙包:在训练单脚踢时有很大难度,变换形式,将沙包放在脚面上,用劲踢出,经过一周的训练,所有幼儿都能将沙包踢出1.5米以外。
  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5月底):分两次共制作高跷12对。主要利用“旺仔”牛奶铁筒和废旧跳绳。
  (1)开始训练幼儿双脚在高跷上站立,双手将绳拉紧。
  (2)过渡训练
  ①幼儿双脚平稳向前迈进,经过一周的训练三分之二幼儿走100米之内不会从高跷上掉下来。
  ②训练幼儿向前迈进50米后,向后退行50米。
  ③变换队型训练,幼儿做到脚步平稳,相互不碰撞,不从高跷上掉下来。队型的变换由两路纵队交叉后,变成圆型(花朵型),做“花朵”的开合(向前、向后退)两次,再变回两路纵队,然后变成梯型,最后成两路纵队下场。
  第三阶段(6月份):分两次制作布龙一条,主要利用废布、竹竿等辅助材料,利用稻草、竹竿和雪碧制作一个象征的“龙头”,再用布制成大约20厘米的制作出“龙身”。用小竹竿或木棍插进“龙头”、“龙身”,让幼儿举着舞。训练幼儿走、跑、转向走,转向跑,蹲走的能力及集体合作能力。
  五、实验结果
  本课题采用“向所有家长展示”的汇报方法,通过12名参与实验的幼儿的展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家长更了解课题组关于开展民间游戏与幼儿健康研究的成果。在每个新的民间游戏开展前,都有许多小的民间游戏做辅助练习,例如:在玩“跳房子”之前,辅助的民间游戏是“瞎子”摸“拐子”;玩“舞龙灯”之前,辅助的民间游戏是“老鹰”捉“小鸡”等。通过每一次的亲子制作和这次展示,都给家长新的启发,使他们知道孩子喜欢的玩具不光只是那些买来的,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的玩具更受孩子们的喜爱。
  家长一致表示对民间游戏有了新的认识。此次科研成果汇报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极大地培养了幼儿及家长参与民间游戏的兴趣。“民间游戏”实验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幼儿户外活动,使孩子们更爱上幼儿园,出勤率也提高了。
  六、实验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的成果汇报和对比组的展示,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赞誉,并表示今后积极配合我班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在多项民间游戏活动中,童谣的创编有所欠缺,在游戏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以后要改进游戏童谣,应为短小的、琅琅上口的。还有,今后要多请家长共同参与民间游戏的创编,丰富民间游戏的形式和种类,体现家园共育,使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积极参与、支持者。
  参考文献
  《幼儿体育教学》
  《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组织》
其他文献
一、捕捉即时情境,巧用课程资源  为了呈现某个语言项目,有的教师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去创设一个情景,而有时教师创设情景本身不是因为真实交流的需要,是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的目的,所以情景创设的不自然就会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语言。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利用身边的人、事或物来导入话题,这样真实的对话才更富有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译林版)Unit8 E部分的小短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现代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史的地位不容小觑。化学史是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形成过程以及发展过程的表述。在化学课堂中,化学史可以增强化学教学效果,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
期刊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之间传授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交流灵感和理想的生活过程。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
期刊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教育改革也日渐成熟,学校知识教育不能够滞后,未来国民身体素质自然也成为全民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并且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教师的高度重视。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语文教育是充满灵气、趣味和诗意的心灵艺术,语文是最能激起学生内心情感和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让语文教育这门心灵的艺术叩开学生的心扉呢?笔者在本文中提出
课堂教学应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教师的教学应建立在对儿童心灵世界的深刻了解之上,课堂教学充满灵感、充满激情,使得儿童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焕发.随着音乐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今的小学生,他们备受长辈的宠爱和溺爱,生活无忧无虑,但心理承受力差,经受不起任何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