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语文项目学习设计于我国新冠疫情接近尾声之际,我们一直倡导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所以疫情中,笔者也曾搜集相关时事材料作为教学载体,带领学生探讨疫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是,由于素材缺乏一定的典型性,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杂乱的状态,对于学生的触动也是片段式的。李煜辉说:“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还是具有典范性的文学作品,我们要抓住根本,依托经典阅读构筑牢固的防线,培养学生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辨识力,让学生具备进行正确价值判断所应持有的立场、常识和底线。”对此,笔者深以为然,而在这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鼠疫》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虽然其描述的灾难并非发生于中国,可是灾难中的众生相总是跨越时空的,这也体现了经典的深刻性。于是笔者以此为依托,设计了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学习。
一、确立项目主题和目标
《鼠疫》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其可供解读的方向非常之多,不管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抑或是行文中大量的哲理论述,都是整本书阅读很好的切入点。笔者在设计学习项目的过程中,权衡再三,发现其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人性才是身处疫情中的我们应该探讨的重点。
加缪的《鼠疫》重点刻画了六个人物:里厄医生、逃犯科塔尔、塔鲁、格朗先生、朗贝尔、帕纳鲁神父。其中,除了科塔尔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反面人物,其他人,都在鼠疫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与里厄医生自始至终拥有坚定立场不同的是,其他人物都有自己摇摆的过程,特别是阿赫兰的过客朗贝尔,从处心积虑的逃离到最后与里厄等人并肩作战,他经历了多次摇摆和转变。在灾难中,英勇的抗争是人性中真实的一面,而面对灾难的怯懦亦是人性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所以,带领学生领悟人性的伟大,同时正视人性的弱点,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克服人性的弱点,保持良知,让其不至于迷失方向。基于此,笔者将此次项目学习的主题确定为“《鼠疫》人物品评研讨会”,确定学习目标为:
1.学会以“精读和跳读”的方式阅读小说,学会用分类和梳理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转换不同的叙述视角,系统地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
3.领悟人性的伟大,正视人性的弱点。
二、创设项目情景
《鼠疫》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书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阿赫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在阅读《鼠疫》时,我们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当中的人物和新冠抗疫中的某些身影在我们脑海中重叠。我们为其无畏的抗争而震撼,就像鲁迅先生所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震撼于人性中的伟大,然而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人的立场自始自终都那么坚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灾难中的怯懦、退缩和逃避呢?为此,我们召开一场“《鼠疫》人物品评研讨会”,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人物,就其人性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项目实施活动
在整个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活动:
任务一:建立人物性格档案。通读全书,梳理相关的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填写,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主要事件的总结和相关细节的摘抄,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动调整“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策略。在第一遍的通读中,完成表格,对人物就有了基本的把握,这为之后的学习任务做好充足的准备。
任务二:完成道德坐标轴。横坐标表示:你认为该人物道德水平的高低;纵坐标表示:当你处于同样的境地,你成为该人物的可能性。请你根据自己的权衡,将五个人物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中,并用文字写下理由。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完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评价人物,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将人物简单片面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然而,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将人类如此简单粗暴地进行归类。经典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便在于它将人性的复杂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将引导我们看到人性中的伟大,同样看到人性中的弱点。加繆将鼠疫中人性的善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只是一味地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进行批判,容易进入唯道德是论的误区。所以笔者设计该任务,让学生思考,如果处于当时的灾难中,那么你最有可能成为哪个人物?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原因剖析,让学生试图进入人物当中。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其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任务三:从任务二中,你已经知道自己最可能成为某个人物,请你根据任务一梳理好的表格,确定你选择的人物所经历的关键性事件,重新阅读相关片段。尝试把自己置身于人物所处的境遇,把自己变成所选择的人物,试着以日记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出其经历关键事件时的心路历程。
以朗贝尔为例,朗贝尔为了能与远在巴黎的情人相见,他费尽心机想要逃离阿赫兰,得知里厄的妻子同样在城外的时候,他许诺在其出城之前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在与里厄等人并肩作战中,朗贝尔深受感动,最终决定留下来,放弃了难得的出城机会。基于此,你可以写出三个关键的日记片段:
1.不惜代价出逃阿赫兰时,朗贝尔是怎么想的?
2.得知里厄妻子同样在城外时,为什么会让他做出参加抗疫工作的决定?
3.在好不容易得到出城机会的时候,朗贝尔为什么不走了?
其他的人物同样具有看似荒诞的行为,像格朗先生的小说手稿、塔鲁脱离家庭四处流浪的决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试图用第一人称还原人物彼时的心路历程,有利于帮助学生自主、全面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一人称的阐述在无形中让学生做到叙述视角的转换,旁观者的审视视角变成亲历者的诉说,是帮助其打破与人物之间隔阂的最重要一步。当学生能够将其内心的挣扎、权衡、取舍还原出来的时候,其实也就还原了最真实的人性。此时,他们便能体会到人性的弱点随处可见,只是有些人之所以走向伟大,是因为其战胜了人性的弱点,而有些人之所以堕落,是因为其顺从了人性的弱点。而人性的弱点并不会因为你的忽视而消失,相反地,只有正视它,方能战胜它。 任务四:结合以下材料撰写“《鼠疫》人物品评研讨会”的发言稿,要求围绕“灾难下人性”来讨论,不少于800字。并于“《鼠疫》人物品评研讨会”上发言。
材料一:任务三中你所撰写的日记。
材料二:《鼠疫》的结尾是这样一段话:在倾听城里传来的欢呼声时,里厄也在回想往事,他认定,这样的普天同乐始终在受到威胁,因为欢乐的人群一无所知的事,他却明镜在心:根据医书记载,鼠疫杆菌永远不会死绝,也不会消失,它们能在家具、衣被中存活几十年;在房间、地窖、旅行箱、手帕和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他们的鼠群,让它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
设计意图:任务四是整个项目学习的汇总,从前面三个任务中,学生较全面地剖析了人性,通过任务四,可以让学生把整个项目中形成的观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形成理性的认知。而材料二的补充,更让学生看到,忘却,是人类的共性,在全面认识人性的同时,更要时刻警惕人性的弱点,特别对于灾难,更是如此。
四、监控、评价项目过程
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是教师的角色同样很重要,教师应该做好“引导者”的身份。在项目学习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除了设计合理的项目流程,在整个项目进行中,及时了解学生在项目进行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一定的点拨之外。笔者发现,明确评价方法对于任务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详细的评估指标能够给予任务明确的指向,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的评价工具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支架,既能帮助他们明确任务的目标,也能帮助他们让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做好实时监控和自我评价。以下列举项目活动相关评价表:
五、实践后的反思
整本书阅读最大的难点便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同时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否则,整本书阅读很容易流于形式。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将整本书的阅读置于统一的项目情景中,设置一系列活动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架,让整个阅读的过程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如同本次《鼠疫》整本书项目学习活动,学生想要在最后的人物研讨会上作有效的发言,就需要阅读文本,梳理人物的相关信息,走进人物内心,体验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感受灾难中鲜活的人性。在整个过程中,他们训练了“跳读与精读”的能力、“分类与梳理”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这是真正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此次阅读,认识了真实的人性,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实践后的反思对教师而言,举足轻重,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不可或缺。每一个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有收获也一定有遗憾。如果在每个项目之后能够进行认真的反思,对于之后知识技能的迁移,或者更深层次的研究都大有裨益,所以笔者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完成自我建构。自我反思表如下:
以上便是整个项目活动的内容,对于任务的设计笔者力求更具梯度化,能够体现由浅入深的过程,任务與任务之间的逻辑性更强,结构化更合理,显然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在整本书阅读和项目学习之间的融合还要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阿尔贝·加缪.鼠疫[M].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04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01
[3]李煜辉.在经典与生活的同构中触动良心——疫情之下的《鼠疫》思辨阅读[J].语文学习.2020.03
一、确立项目主题和目标
《鼠疫》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其可供解读的方向非常之多,不管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抑或是行文中大量的哲理论述,都是整本书阅读很好的切入点。笔者在设计学习项目的过程中,权衡再三,发现其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人性才是身处疫情中的我们应该探讨的重点。
加缪的《鼠疫》重点刻画了六个人物:里厄医生、逃犯科塔尔、塔鲁、格朗先生、朗贝尔、帕纳鲁神父。其中,除了科塔尔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反面人物,其他人,都在鼠疫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与里厄医生自始至终拥有坚定立场不同的是,其他人物都有自己摇摆的过程,特别是阿赫兰的过客朗贝尔,从处心积虑的逃离到最后与里厄等人并肩作战,他经历了多次摇摆和转变。在灾难中,英勇的抗争是人性中真实的一面,而面对灾难的怯懦亦是人性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所以,带领学生领悟人性的伟大,同时正视人性的弱点,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克服人性的弱点,保持良知,让其不至于迷失方向。基于此,笔者将此次项目学习的主题确定为“《鼠疫》人物品评研讨会”,确定学习目标为:
1.学会以“精读和跳读”的方式阅读小说,学会用分类和梳理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转换不同的叙述视角,系统地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
3.领悟人性的伟大,正视人性的弱点。
二、创设项目情景
《鼠疫》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书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阿赫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在阅读《鼠疫》时,我们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当中的人物和新冠抗疫中的某些身影在我们脑海中重叠。我们为其无畏的抗争而震撼,就像鲁迅先生所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震撼于人性中的伟大,然而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人的立场自始自终都那么坚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灾难中的怯懦、退缩和逃避呢?为此,我们召开一场“《鼠疫》人物品评研讨会”,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人物,就其人性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项目实施活动
在整个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活动:
任务一:建立人物性格档案。通读全书,梳理相关的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填写,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主要事件的总结和相关细节的摘抄,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动调整“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策略。在第一遍的通读中,完成表格,对人物就有了基本的把握,这为之后的学习任务做好充足的准备。
任务二:完成道德坐标轴。横坐标表示:你认为该人物道德水平的高低;纵坐标表示:当你处于同样的境地,你成为该人物的可能性。请你根据自己的权衡,将五个人物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中,并用文字写下理由。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完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评价人物,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将人物简单片面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然而,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将人类如此简单粗暴地进行归类。经典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便在于它将人性的复杂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将引导我们看到人性中的伟大,同样看到人性中的弱点。加繆将鼠疫中人性的善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只是一味地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进行批判,容易进入唯道德是论的误区。所以笔者设计该任务,让学生思考,如果处于当时的灾难中,那么你最有可能成为哪个人物?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原因剖析,让学生试图进入人物当中。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其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任务三:从任务二中,你已经知道自己最可能成为某个人物,请你根据任务一梳理好的表格,确定你选择的人物所经历的关键性事件,重新阅读相关片段。尝试把自己置身于人物所处的境遇,把自己变成所选择的人物,试着以日记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出其经历关键事件时的心路历程。
以朗贝尔为例,朗贝尔为了能与远在巴黎的情人相见,他费尽心机想要逃离阿赫兰,得知里厄的妻子同样在城外的时候,他许诺在其出城之前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在与里厄等人并肩作战中,朗贝尔深受感动,最终决定留下来,放弃了难得的出城机会。基于此,你可以写出三个关键的日记片段:
1.不惜代价出逃阿赫兰时,朗贝尔是怎么想的?
2.得知里厄妻子同样在城外时,为什么会让他做出参加抗疫工作的决定?
3.在好不容易得到出城机会的时候,朗贝尔为什么不走了?
其他的人物同样具有看似荒诞的行为,像格朗先生的小说手稿、塔鲁脱离家庭四处流浪的决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试图用第一人称还原人物彼时的心路历程,有利于帮助学生自主、全面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一人称的阐述在无形中让学生做到叙述视角的转换,旁观者的审视视角变成亲历者的诉说,是帮助其打破与人物之间隔阂的最重要一步。当学生能够将其内心的挣扎、权衡、取舍还原出来的时候,其实也就还原了最真实的人性。此时,他们便能体会到人性的弱点随处可见,只是有些人之所以走向伟大,是因为其战胜了人性的弱点,而有些人之所以堕落,是因为其顺从了人性的弱点。而人性的弱点并不会因为你的忽视而消失,相反地,只有正视它,方能战胜它。 任务四:结合以下材料撰写“《鼠疫》人物品评研讨会”的发言稿,要求围绕“灾难下人性”来讨论,不少于800字。并于“《鼠疫》人物品评研讨会”上发言。
材料一:任务三中你所撰写的日记。
材料二:《鼠疫》的结尾是这样一段话:在倾听城里传来的欢呼声时,里厄也在回想往事,他认定,这样的普天同乐始终在受到威胁,因为欢乐的人群一无所知的事,他却明镜在心:根据医书记载,鼠疫杆菌永远不会死绝,也不会消失,它们能在家具、衣被中存活几十年;在房间、地窖、旅行箱、手帕和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他们的鼠群,让它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
设计意图:任务四是整个项目学习的汇总,从前面三个任务中,学生较全面地剖析了人性,通过任务四,可以让学生把整个项目中形成的观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形成理性的认知。而材料二的补充,更让学生看到,忘却,是人类的共性,在全面认识人性的同时,更要时刻警惕人性的弱点,特别对于灾难,更是如此。
四、监控、评价项目过程
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是教师的角色同样很重要,教师应该做好“引导者”的身份。在项目学习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除了设计合理的项目流程,在整个项目进行中,及时了解学生在项目进行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一定的点拨之外。笔者发现,明确评价方法对于任务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详细的评估指标能够给予任务明确的指向,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的评价工具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支架,既能帮助他们明确任务的目标,也能帮助他们让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做好实时监控和自我评价。以下列举项目活动相关评价表:
五、实践后的反思
整本书阅读最大的难点便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同时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否则,整本书阅读很容易流于形式。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将整本书的阅读置于统一的项目情景中,设置一系列活动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架,让整个阅读的过程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如同本次《鼠疫》整本书项目学习活动,学生想要在最后的人物研讨会上作有效的发言,就需要阅读文本,梳理人物的相关信息,走进人物内心,体验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感受灾难中鲜活的人性。在整个过程中,他们训练了“跳读与精读”的能力、“分类与梳理”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这是真正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此次阅读,认识了真实的人性,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实践后的反思对教师而言,举足轻重,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不可或缺。每一个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有收获也一定有遗憾。如果在每个项目之后能够进行认真的反思,对于之后知识技能的迁移,或者更深层次的研究都大有裨益,所以笔者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完成自我建构。自我反思表如下:
以上便是整个项目活动的内容,对于任务的设计笔者力求更具梯度化,能够体现由浅入深的过程,任务與任务之间的逻辑性更强,结构化更合理,显然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在整本书阅读和项目学习之间的融合还要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阿尔贝·加缪.鼠疫[M].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04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01
[3]李煜辉.在经典与生活的同构中触动良心——疫情之下的《鼠疫》思辨阅读[J].语文学习.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