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精细化管理上下工夫。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要把目标定在优化上,工夫下在管理上,文章做在精细上,最终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奉贤”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在学校中“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也必然趋势。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
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带来的弊端,促进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制订并完善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根本目的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本化。坚持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制度与人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的,高素质的人在完备的制度环境下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真正健全、完善、合乎情理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学校制度,只会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教师的管理上,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色以及教师的心理,关心教师的疾苦,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共工作条件,使教师们能心情舒畅的投入到教学中,并对教师工作业绩实施激励性考核评价,没有激励性考核制度的工作就像一潭死水,不会有生机与活力,不理于工作的开展与创新。这些制度的建立必须经过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能晚上的过程,这样考核制度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二、严格出勤管理,提高工作作风
顾名思义,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很好的促进好的教风,学风,我校首先是抓好教师的出勤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和实行坐班制度,只有做到言必行,出必果,工作作风雷厉风行,领导带好头,把好关,严格控制教师的出勤。坐班制度实行奖惩制度,对辅导效果好,严守学校坐班制度的老师给予奖励,也只有这样才能带动老师的积极性,共同学习,资源互补,使中青年教师有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有时间探究课程标准、考点;有机会同科教师交流、切磋;有可能推行集体备课制度、资源共享…
注重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严格请假制度,严格控制教师私自调课,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请假制度先由校长批假,到教务处安排调课,手续明确后才可离开工作岗位。
三、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教学管理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所有的一切都要为教学服务。而教学管理则是核心,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正常运转,各项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治校策略。明确了用制度来保证工作,用条例来规范工作,用检查来促进工作,用指导来提高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强化过程管理,重视目标管理,突出效果管理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有物质上的激励和精神上的激励,我校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中心学校每学期不定时对各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采取教师业绩量化评比机制对每一位教师各方面业绩进行量化评分,以此来激励教师教学发展,同时我们还有绩效工资,是和教师的业绩评定、职称、评优挂钩。同时在课时的补助也规定了足课时按实拿报酬,如超课时的多出课时则双倍补给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教师量化管理,把评优、奖励、晋级工作的求实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评优、晋级由于人际关系往往有很大的水分,现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谁积分高,谁当先进,谁受奖多。通过这样的物质激励和精神上的激励,这样使那些埋头工作、默默无闻的人不被遗忘,公正如实地评选出来。同时积分的高低自然成了人荣辱的标志,教师对此十分关心,由压力变动力。建立健全这样的激励机制以此来强化学校的教学管理。
四、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专业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精细化管理中“细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质量管理实践中,很多教学管理人员都认识到了这点,在“细节”上做足文章,丝毫不马虎,可是由于过分强调“细节”,而忽视了“战略”,这种非此即彼的做法不利于教学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精细的系统工程,是规范、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事实上,“教学质量管理精细化”不是繁琐化,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它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实现教学质量战略目标的具体化策略,是建立在专业化科学管理基础上的精细化;不是“见事不见人”,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因此,要推行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一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也就是离不开教学管理要专业化这一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教学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才不会舍本逐末,真正做到通盘考虑,粗细兼顾。如果没有这样的管理专业化队伍,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离目标越走越远。因此,以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以专业化为前提。
五、着色教学文化,提升教师团队的境界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過互教互学、共同切磋,集中了每位教师的智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师创造业绩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组建了由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共同参与的复合型共同体,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差异,实行协作交流,资源共享,利用师徒结队等方式,共同参与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学校每学期还举办校本教研观摩活动,如备课组内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竞赛课,新教师的见面课,徒弟出师的汇报课等等。学校还结合校本研究、校本培训,让教师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由、自主、自愿形成学习研究小组。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与教育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参与到他们的团队中去,建立相互学习、共网提高的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
总之,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管理者除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之外,更要善于从细节中找到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学校教育更是如此。学校教育无小事,只有关注细节,重视细节,善于在细节中发现问题,找到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才能达成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精细化管理上下工夫。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要把目标定在优化上,工夫下在管理上,文章做在精细上,最终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奉贤”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在学校中“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也必然趋势。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
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带来的弊端,促进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制订并完善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根本目的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本化。坚持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制度与人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的,高素质的人在完备的制度环境下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真正健全、完善、合乎情理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学校制度,只会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教师的管理上,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色以及教师的心理,关心教师的疾苦,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共工作条件,使教师们能心情舒畅的投入到教学中,并对教师工作业绩实施激励性考核评价,没有激励性考核制度的工作就像一潭死水,不会有生机与活力,不理于工作的开展与创新。这些制度的建立必须经过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能晚上的过程,这样考核制度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二、严格出勤管理,提高工作作风
顾名思义,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很好的促进好的教风,学风,我校首先是抓好教师的出勤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和实行坐班制度,只有做到言必行,出必果,工作作风雷厉风行,领导带好头,把好关,严格控制教师的出勤。坐班制度实行奖惩制度,对辅导效果好,严守学校坐班制度的老师给予奖励,也只有这样才能带动老师的积极性,共同学习,资源互补,使中青年教师有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有时间探究课程标准、考点;有机会同科教师交流、切磋;有可能推行集体备课制度、资源共享…
注重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严格请假制度,严格控制教师私自调课,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请假制度先由校长批假,到教务处安排调课,手续明确后才可离开工作岗位。
三、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教学管理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所有的一切都要为教学服务。而教学管理则是核心,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正常运转,各项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治校策略。明确了用制度来保证工作,用条例来规范工作,用检查来促进工作,用指导来提高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强化过程管理,重视目标管理,突出效果管理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有物质上的激励和精神上的激励,我校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中心学校每学期不定时对各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采取教师业绩量化评比机制对每一位教师各方面业绩进行量化评分,以此来激励教师教学发展,同时我们还有绩效工资,是和教师的业绩评定、职称、评优挂钩。同时在课时的补助也规定了足课时按实拿报酬,如超课时的多出课时则双倍补给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教师量化管理,把评优、奖励、晋级工作的求实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评优、晋级由于人际关系往往有很大的水分,现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谁积分高,谁当先进,谁受奖多。通过这样的物质激励和精神上的激励,这样使那些埋头工作、默默无闻的人不被遗忘,公正如实地评选出来。同时积分的高低自然成了人荣辱的标志,教师对此十分关心,由压力变动力。建立健全这样的激励机制以此来强化学校的教学管理。
四、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专业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精细化管理中“细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质量管理实践中,很多教学管理人员都认识到了这点,在“细节”上做足文章,丝毫不马虎,可是由于过分强调“细节”,而忽视了“战略”,这种非此即彼的做法不利于教学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精细的系统工程,是规范、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事实上,“教学质量管理精细化”不是繁琐化,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它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实现教学质量战略目标的具体化策略,是建立在专业化科学管理基础上的精细化;不是“见事不见人”,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因此,要推行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一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也就是离不开教学管理要专业化这一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教学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才不会舍本逐末,真正做到通盘考虑,粗细兼顾。如果没有这样的管理专业化队伍,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离目标越走越远。因此,以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以专业化为前提。
五、着色教学文化,提升教师团队的境界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過互教互学、共同切磋,集中了每位教师的智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师创造业绩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组建了由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共同参与的复合型共同体,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差异,实行协作交流,资源共享,利用师徒结队等方式,共同参与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学校每学期还举办校本教研观摩活动,如备课组内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竞赛课,新教师的见面课,徒弟出师的汇报课等等。学校还结合校本研究、校本培训,让教师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由、自主、自愿形成学习研究小组。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与教育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参与到他们的团队中去,建立相互学习、共网提高的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
总之,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管理者除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之外,更要善于从细节中找到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学校教育更是如此。学校教育无小事,只有关注细节,重视细节,善于在细节中发现问题,找到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才能达成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