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黄桷树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城不大,还得为宽阔的嘉陵江让出地盘,城区一剖为二,挤得变了形,很逼窄。但县城不零碎,一道澄澈的大江,两条长长的沿江步游路,大大小小的行道树,散布在角角落落的大树,把个小城拉得很紧凑,罩得很洁净。树们自由自在地生长,香樟树、桂花树、紫荆树、小叶榕等各占一条或数条街道,井水不犯河水。黄桷树因为块头大,通常拥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黄桷树在川北一带很常见,枝干粗大,树皮黑灰,叶片宽厚,结小指头大小青果,鸟儿爱啄食。黄桷树虽然也要掉叶,但不像其他植物那么磨蹭,今天掉一两片,明天落三四片,霜风呜呜地吹过,树梢上还有五六片。黄桷树能“憋”。最冷的季节,它一般不掉叶,整个树冠一派油绿。待来年三四月份了,它才松了一口气,憋了一冬的叶子齐刷刷地掉落。仔细观察才发现,树叶与其说是风吹落的,不如说是枝头躁动的精气“顶”落的。在别的树进入冬休时,黄桷树没闲着,指挥庞大的根系四面“揩油”。春暖花开的时节,水气和养分在体内左冲右突,寻找突破口。在“顶”落树叶的同时,嫩得淌水的紫色新芽迫不及待地上了岗。这样看起来,黄桷树老叶和新芽的轮岗,是在同时发生的。
  在洋洋洒洒的春雨中,黄桷树紫色的嫩芽一点一点地张开眉眼,街头突然间泡开了若干壶新茶。芽叶长短不一,颜色各异,有的像毛尖,有的像白毫,有的像碧螺春,有的像竹叶青。芽叶就这样明亮着,翻滚着,在偌大的茶壶里,在春水里仪态万方。早上路过,枝条上才刚刚结成芽苞;下午一看,芽苞已经搓成条索。不同的是,再好的清茶,泡三五个时辰,茶叶要变黄的,黄桷树“泡”开的新茶,十天半月都青葱逼人,让人生欢喜心。
  比起街上整齐划一,作淑女状的黄桷树,我更喜欢形单影只,充满野性的黄桷树。
  街道的拐角处就有一棵。它曾经与另外两株黄桷树为邻,在老四合院里一起打发静得发慌的时光。突然有一天,在巨大的轰鸣声里,油锯的獠牙咬上了两个邻居。它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两个可怜的伙伴已经被“咔嚓”了。幸运的是,它刚好位于规划的人行道上,侥幸躲过了斧钺之灾。从此,它开始拼命长身体。它似乎一夜之间开了窍,只有身体足够强壮,让林业部门挂个牌,变成“名优古木”了,才算相对安全。人行道紧挨着高楼大厦,它干脆舍弃了这一边,施展了一手横练功夫,专往疏阔的街道上空舒枝展叶。仰头望去,铁似的枝干纵横交错,像黑色的火焰在空中燃烧。
  也是在人行道上,从地砖下面冒出一棵黃桷树秧,七年过去,已经长成茶杯粗细了。照理讲,街上人流如过江之鲫,杂沓的脚步早该把这棵树秧给踩灭了。很巧的是,它刚好位于一个酒店的窗外,头顶斜上方挂了一个空调的外机,旁边的地上还有一模一样的一个。黄桷树夹在两个“圆饼”之间,那叫一个舒服:夏天,冷凝水滴滴答答地跌落,一股水洗身子,一股水浇根须,两头滋润;冬天,两股热气左环右抱,把一棵树苗宠得光鲜鲜、绿油油的,都舍不得掉叶了。城管也来干涉过,店主人据理力争:黄桷树在我窗前,是我用空调水养大的,挡谁的路了?再说,自从有了这棵树,我的生意硬他妈没蔫过。你们要砍树,还让人活不?城管只好悻悻地走了。
  还有一棵黄桷树,位于县缝纫社的二楼墙上。枝条扇贝状撑开,叶片在上面婆娑起舞,像一个静静燃烧、凝结的香团。一般来讲,在楼上墙缝中扎根的黄桷树也不少,但因为土壤、水份缺失的缘故,很少能形成气候。但这株不同,它早就与楼底的一段废烟囱“勾兑”好了,它借用烟囱的通道,顺着墙壁、烟囱、灶台,把根须扎进地里;烟囱也不是省油的灯,它借助黄桷树无孔不入的根须,把摇摇欲坠的砖块重新进行了加固,以至于灶台都垮掉了,它还危而不倒。要不是后来的旧房拆迁改造,缝纫社被拆掉了,黄桷树与烟囱的传奇还会续写。
  小城几公里长的两段河堤上,石缝里长出大大小小的黄桷树,数一数,居然有上百棵之多。一道河堤,除了防洪以外,它还等同于城镇与乡间的分界线。人们在滨江路散步,银杏、楠木、天竺桂等树中“名流”彬彬有礼地向行人招呼。这些经过精心修剪的树木每一部树冠、每一个姿态,甚至每一道剪影,都有严格的规定动作。黄桷树不同,它喜欢独来独往,宁愿把根须扎进河堤的石头缝里。虽然条件艰苦一些,待遇也差了一些,但能落个洒脱自在。树分两拨,这就比较有意思了:树中“名流”要把人们往繁华地儿招引,那里霓虹闪烁,人声鼎沸;黄桷树要把人们往河滩地儿拽动,那里江水澄碧,渔歌作响。于是,棱角分明的河堤因为黄桷树的晕染,变得不再严肃古板,不再泾渭分明,成为一道柔和的、有温度的分野。黄桷树呢,也懒得计较什么名份,抓住每一道石头的缝隙,一个劲地往上窜。这样年复一年,河堤上就形成了一道道树瀑,大小根须无孔不入,四面伸展。如果不出意外,一定有一个根须会率先抵达河堤基座,钻进湿润幽暗的河床,感受到河流母亲绵长的呼吸。这样,黄桷树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河之子,平添了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虽然黄桷树以这样近乎蛮不讲理的方式生长,但它对河堤却没有丝毫的伤害。不但没伤害,由于它抱团生长、同气连枝的特点,相反地,它对河堤有一种加固的作用。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某地老城墙的门楼上方长了一棵生意盎然的黄桷树,后来异地恢复城墙时,有关部门给一砖一瓦编了号,原封不动地把黄桷树重新“长”在门楼上方。别人对黄桷树如此信任、恭敬,你凭什么说黄桷树能搞垮河堤?
  行走在川北的这座小县城,你会深深地体会到黄桷树无处不在的魅力。鸟儿从天空飞过,留下啁啾的同时,也拉下温热的黄桷树籽粒。这些籽粒专捡墙角、地缝、水道安身立命。这些地方,是县城的柔软部位。只要碰巧有一颗籽粒落在这里,它们就会潜滋暗长。嘉陵江畔的水雾浓重,一抓一大把,有的是活命的机会。夜晚,你如果凝神谛听,会听见它们的芽苞拱开石板的声音,根须扎进泥土的声音,叶片伸懒腰的声音。很多的黄桷树苗被行人踩灭了,被弯刀收割了,但更多的树苗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生长起来。依靠独特的生存智慧,黄桷树在小城了占据了光荣的一席之地。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冬天了,天气一天天地寒冷起来。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生出一份惆怅:天寒地冻的,做什么好?想来想去,惟有读书。  春光撩人,夏日炎炎,秋高气爽,时当良辰美景,即使读书痴书狂,也难敌造物的引诱,要掩上书卷,行万里路去了。惟独寒冬腊月,呵气成霜,举步维艰,最好收心敛性,埋头于读书。  读书乃读书人的乐事,冬天尤甚。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措绘了颇令人神往的一幕: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
期刊
冷雨敲打着窗户,寒风恣意地呼啸,冬天的世界是它们的,我只好倦缩在它们入侵不了的房间里。空调坏了,取暖器也坏了,我牙疼得紧!身上披裹着厚厚的睡袍,嘴里哼唱着《笑傲江湖》: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唱得热血沸腾起来,索性开了电脑,上网搜来听。金庸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在我想象中他就是一个穿越古今的大侠级人物,他壮怀激烈,爱憎分明,疾恶
期刊
这个冬天分外的冷,至少我感觉到分外的冷。  也许是终日的奔波忙碌加剧了我身心的疲乏吧,近日总是反复感冒。每当下班后,踏着暮色徘徊于湖岸的寒风冷雨中,就忍不住想念母亲,想念母亲的怜爱和温暖。  春节一别,与母亲又快一年没有见面了。住在城里的我们总感叹时光如梭,可如梭的时光于终日靠思念远离的儿女取暖的母亲,却不知是何等的漫长。感谢上天,老大不小的我还有福份不时听到母亲精神十足的声音。前些日,我身体不好
期刊
清晨,碰见一缕阳光,她脚步匆匆,有些气喘。我刚要问话,阳光说,走了好远的路,刚从黄土地里回来。  “那你一定碰见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子了?”我惊喜。  “正好与一位少女擦肩而过!看见她红扑扑的脸,背着大书包,走在山路上,一路都是鸟儿在给她歌唱。还看见那些嫩绿的叶子,红的桃花,白的李花,它们把温暖溢满那少女的眼睛。”  “还看见一位中年的妇女,赤脚走在田埂吗?”我有些得寸进尺了。  “看见了。她从水
期刊
穿越历史的长河,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我们生之为人,所拥有的健全人格和品行,不仅是那无比灿烂的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所带给我们的———熔铸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还有在这文明的浸染与熏陶之下形成的优良家风所带给我们的影响。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家风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一个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孩子,我时常觉得,这是何等的幸运。  我记忆
期刊
我正在读你  因为我也有个长夜  讀你如坐春风  去赴酒神的节日  连狂欢的虎豹都拉着载酒的车子  你可以想象得到我的陶醉  这是诗人郑玲写的《正在读你》的第一段落,对于这首诗,诗人树才以《“这热血,这泪水”——读郑玲诗篇〈正在读你〉》为标题,给予了详细的解读(详见《文艺报》2009年10月17日第3版),我在这里没有必要“孔子门前卖孝经”。因为解读一首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我特喜欢“读你
期刊
一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羁的青春,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死不改悔的老文青。  我们从年轻时就没好好生活,甚至可以说不屑于好好生活。那时也不知哪来的底气,我想多半是仗着自己一知半解地多读了几箱破书,便开始腾云驾雾,舍我其谁。我们推崇“高尚的艺术”,鄙视“小市民生活”。写一些惺惺作态的文字,听一些没头没脑的歌。我们把日常生活中林林总总的鸡毛蒜皮和无辜的七大姑八大姨捆绑在一起,统称为“庸俗的市井生活”。
期刊
·一月·  日历又翻过新的一页,去的已远离,来的在路上。  万物还在昏昏欲睡,不肯醒来。浪漫不敢乱跑,怕被冻死在街上。  过眼处,枯草死去的身躯依然在风中颤栗。增添年轮的老树,褪尽最后一片青春还在喋喋不休,呓语于风中经久不息。没有人关心那些蕴藏在土地深层的脉动,那是生命的蛰伏。  阳光是好的,一丝丝落下来,温婉和悦,比任何一季的景色都能直入心径。  墙壁上斑驳的伤口,等待时间来刷新。什么温度的手,
期刊
立冬时节,我幸会“回眸历史,记忆向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汉采风活动。这使我想起了古人对立冬的理解和崇拜:“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汉魏时期,立冬为大节,天子亲率群臣迎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人进行表彰和抚恤,请求死者保护生灵。民间则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以古鉴今,采风意义非凡。改革开放40年正当秋收好
期刊
想起了一首歌:《大阪城的姑娘》,于是写下了这个题目。  大阪城我没有去过,不知道那里的姑娘是不是有那么美,剑阁城的姑娘倒的确很漂亮!一位曾在剑阁城工作过十多年的成都籍大学生前些年调出剑阁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我在剑阁工作生活了那么多年,剑阁的姑娘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那里的姑娘真是太美了!个个身材高挑,肤色白嫩,五官几乎都是照着画片上的美人们的标准长出来的。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不足为奇,最令人感慨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