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谦卑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x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历史的长河,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我们生之为人,所拥有的健全人格和品行,不仅是那无比灿烂的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所带给我们的———熔铸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还有在这文明的浸染与熏陶之下形成的优良家风所带给我们的影响。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家风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一个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孩子,我时常觉得,这是何等的幸运。
  我记忆中的家:是一个老式的四合院,我和父母以及祖母同住。小院不大,栽种了几株小树,还有祖母很用心栽培的一些花花草草。虽然不大,却十分雅致独特。
  客厅里,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檀木书架,分为五层,每一层都放着不同类型的书。当然,以古书居多,有的起了毛边,有的书页已经被翻页翻得毛糙。自打我出生有记忆以来的时光都是和书本度过的。三岁的时候,当身边的小朋友都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开心玩笑,我好奇地趴在家里的大书柜前张望,看着那些看不懂的文字,闻着书的香味,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看和好闻。当时并不懂得什么“知識的味道”。
  上了幼儿园之后,祖母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两个小板凳带我到屋前的院子里坐下。一首一首地教我背唐诗。后来,她告诉我说,我背诗背得很快。爸妈陪我玩的时候,我已经能站在他们面前背出来好几十首诗了。说着,脸上还带着宠溺的微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院子里种着一棵小柳树。夏天会有一小片阴凉,祖母总是和我坐在树下的小板凳上,就这样,她慢慢地教我背会了《孝经》,还有朗朗上口的《笠翁对韵》。有一天,她突然让我看那棵柳树:“你觉得柳树和其他的树有什么区别呢?”我随口一说:“没什么区别呀,都是树,都是绿色的。”她默默地说:“都说,天空是树木的渴望,因为它们踮起脚尖就是天堂。可柳树不一样啊,对于它来说,大地才是天堂。它的枝条是下垂的,一直都是这么谦逊的姿态。人生也是这样,每一段人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姿态。就像每棵树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追求,但不管你追求什么,向往什么,都要带着一种谦逊的态度去坚持你的本心。”
  那天她说的话,我似懂非懂地听下来了。“谦逊”我懂了,就是不要骄傲嘛,至于“坚持本心”这四个字,直到我找到了自己的“本心”才渐渐明白。
  就这样,她带着我在那些书籍里徜徉,有时候会还会给我讲一些山海经里的神怪故事和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我开始爱上这些带着一股特殊香气的东西。也慢慢地发现,这些带着很好闻的气味的书籍所带给我的不仅是阅读故事的快乐,还有一种莫名而来的安宁和踏实。
  再长大些的我,在书籍的熏陶之下,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及其深厚的兴趣。我爱上了悲苦时高歌一曲离骚的屈原,爱上了驾长车周游列国的孔子,爱上了举杯邀明月,独自诉衷肠的苏轼,也爱上了那些在市民阶层的兴起下应运而生的明清小说,才子佳人的故事,浪漫哀婉的情节,在我的青春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记。
  再后来,我鼓起了勇气,在众多的书本里拿出了一本十分厚实的《红楼梦》,起初读的时候,甚觉枯燥,但是慢慢地不知怎么竟被那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不自觉地想要往下读,有的时候,甚至会忘记吃饭。在经历了一个月磕磕绊绊,断断续续的阅读之后,我终于读完了那一本红楼梦。读完之后,祖母问我,有没有收获些什么,当时,我支支吾吾地,似乎还沉浸在宝黛那凄美的爱情故事中,就没有答出了什么一二来。感觉到有点羞愧,但是祖母却会心一笑说,没关系,我们读书又不是为了得到些什么,读书之后只要有自己的感受就好。自由地阅读,让那些书籍慢慢地融汇进你的生命和气质里面,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就这样,与书与祖母作伴的日子总是过得十分的快乐。在祖母的心中,读书和谦卑,这两个词一直都是她的人生信条。不管发生什么事,她都没有放弃过读书的想法,也真的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一信条。这样的读书环境,带给我的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安详和幸福,它所带给我的感受,让我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拥有了一块随时都可以回到的圣地,那就是自己的心。也拥有了一个柔软又坚毅的灵魂,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选择轻易放弃的信念。这或许就是那些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图书,所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吧。


  至于谦逊二字,在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都一直在践行着。一直觉得,一个人看过越多的世界,了解过越多的知识,他就越是一个谦虚的人。因为见识过宇宙之大,所以明白自己的存在不过是很微小的一点,进而更愿意保持一颗谦虚的心灵去面对身边的人事。
  现在的我,才渐渐地明白,读书和谦卑,这两个已经融入到我的家风里的词语,所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宝贵与财富,他们相辅相成,却又在不经意间给我的骨骼补充钙质,让我时时刻刻都有机会面对未知的挑战,也时时刻刻都对生活充满了爱与感恩。
  这就是我的家风所带给我的一切,能够拥有并且有机会把这些发扬给我的后代,让他们也能够成为一个温润,柔软又不失坚毅的人,在感到荣幸的同时,我也觉得十分的幸福。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家乡的父母官打电话给我:家乡的乡亲们想把文革中毁掉的蚕丝庙修复起来……我当即表示支持。但是由于工作职责所在,我一直未能回乡膜拜。  大年正月初三,迎着春日丽阳,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十余人,虔诚的带上鞭炮和香蜡,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进阔别六十余年的蚕丝庙,共同去寻找承载千古的乡愁。  走到庙前,让寻找千古乡愁的情绪疯涨,让怀恋旧事的记忆填满脑际。  记得七十年前的蚕丝庙,倚山而建,全系
期刊
大年三十,全家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历来是春节的重头戏。  “红萝卜儿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记得童年时期,一到了农历的腊月就天天盼着那一餐丰盛的年夜饭。为了那餐年夜饭,人们差不多在吃“腊八饭”之后就开始准备了。再困难的家庭也要千方百计为年夜饭准备好鸡鸭鱼肉,而且一定要有鱼,“年年有鱼”其寓意是“年年有余”丰衣足食。记得年夜饭开饭之前,全家人要虔诚地祭祀神佛和逝去的祖先,因为大年三十也是祭祀的日子。
期刊
但凡爱读书的人都有买书的记忆,但是写买书这件事的文章不多,童臣贤能将少年时买书的记忆写出来,可见买书这件事在他的心灵里打下的烙印之深。“买书”不但感动作者本人,也深深感动着读者。  我们看一篇文章,首先看主题是不是突出、文章立意是否鲜明,还有文字流畅、语言准确、词意精练、内容感人等。如果以上几点都做到了,就是一篇好文章。《买书的记忆》这篇文章,我认为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比较突出,是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
期刊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定然有许多人会不由自主地瞪大讶异的眼睛,露出一副怀疑的神情来。是啊,撒下一路驼铃声的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难道不是在汉武大帝龙辇所在的古城长安吗?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的码头,难道不是在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福建泉州吗?这是突然从哪方神圣冒出来的西阴呢?西阴到底是个什么所在呢?  若想打消心头的疑问,还请稍安勿躁,让我为您拉开中华文明发祥的历史帷幕,一起走进西阴。  西阴,地处禹都
期刊
《一把香木梳子》《昭化神韵》《曾家山印象》《苍溪纪行》《站在卢沟桥上》《登长城》《走进岳麓书院》《听纳西古乐》《拜访天鹅咖啡馆》《步入圣殿———在维也纳听音乐会》《蒙娜丽莎的微笑》等等。  这是近10多年来出自广元本土的著名作家童戈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的16篇散文作品。  “人民日报”的分量众所周知。高山仰止。能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这样高大上的平台上发表数量如此之多的文学作品,对于一
期刊
退休后,闲赋在家,有了收拾家务的时间,也有了收拾散乱记忆的心绪。天渐黑,柔和的台灯点亮书桌,闲书、茶杯、笔记本和我一起舔着那一点灯光,收拾着岁月中的滴滴留痕,就像一位拾荒的老人,遇见啥拾起来,瞧一瞧,有用的,装进行囊。今晚,我无意间拾起了一件东西,爱不释手。我决定包裹好,小心翼翼地装进行囊,它太珍贵了。  回家的路,走了千千回,装进我行囊的却只有两回:一回,第一次回家,想母亲了;一回,退休了,想回
期刊
冬天了,天气一天天地寒冷起来。每年的这个时候,总会生出一份惆怅:天寒地冻的,做什么好?想来想去,惟有读书。  春光撩人,夏日炎炎,秋高气爽,时当良辰美景,即使读书痴书狂,也难敌造物的引诱,要掩上书卷,行万里路去了。惟独寒冬腊月,呵气成霜,举步维艰,最好收心敛性,埋头于读书。  读书乃读书人的乐事,冬天尤甚。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措绘了颇令人神往的一幕: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
期刊
冷雨敲打着窗户,寒风恣意地呼啸,冬天的世界是它们的,我只好倦缩在它们入侵不了的房间里。空调坏了,取暖器也坏了,我牙疼得紧!身上披裹着厚厚的睡袍,嘴里哼唱着《笑傲江湖》: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唱得热血沸腾起来,索性开了电脑,上网搜来听。金庸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在我想象中他就是一个穿越古今的大侠级人物,他壮怀激烈,爱憎分明,疾恶
期刊
这个冬天分外的冷,至少我感觉到分外的冷。  也许是终日的奔波忙碌加剧了我身心的疲乏吧,近日总是反复感冒。每当下班后,踏着暮色徘徊于湖岸的寒风冷雨中,就忍不住想念母亲,想念母亲的怜爱和温暖。  春节一别,与母亲又快一年没有见面了。住在城里的我们总感叹时光如梭,可如梭的时光于终日靠思念远离的儿女取暖的母亲,却不知是何等的漫长。感谢上天,老大不小的我还有福份不时听到母亲精神十足的声音。前些日,我身体不好
期刊
清晨,碰见一缕阳光,她脚步匆匆,有些气喘。我刚要问话,阳光说,走了好远的路,刚从黄土地里回来。  “那你一定碰见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子了?”我惊喜。  “正好与一位少女擦肩而过!看见她红扑扑的脸,背着大书包,走在山路上,一路都是鸟儿在给她歌唱。还看见那些嫩绿的叶子,红的桃花,白的李花,它们把温暖溢满那少女的眼睛。”  “还看见一位中年的妇女,赤脚走在田埂吗?”我有些得寸进尺了。  “看见了。她从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