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微软霸权”应当缓行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q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挑战带来的3个问题
  
  世纪之末的一连串挑战使我们的神经变得敏感和浮躁。当我们为经济疲软、人员下岗、国企改造、环境恶化、官员腐败和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等问题头疼不已时,微软却不知趣地控告亚都等企业盗版,引得举国上下一片喊打之声。一夜之间,爱国主义的主战场已经由在美使、领馆门前示威转移到了"挑战微软霸权"。
  但是,职业的习惯使我在得出或接受一个结论前要:一、分析问题是什么,二、试图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的深层原因,三、确认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与影响,四、探讨解决方案。
  客观地讲,微软同亚都打官司纯粹是一个维护自身商业利益的举动,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抗?通过探讨,我们不难发现"挑战微软霸权"背后的一些深层问题。
  问题之一:中国用户已经离不开微软,但绝大多数又无法支付购买微软产品的费用
  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不得不用,又付不起钱,而且我们中华民族又很要面子,所以"挑战微软霸权"就变得十分必要且重要---它给盗版行为赋予一个高尚的理由和动机---爱国主义。
  问题之二:在中国,知识产权尚没有得到基本的保护
  大款坐奔驰、小款乘夏利、没钱骑单车。大家各取所需、各行其道,除了偶尔骂骂某些乘奔驰者获利不义外,并没有抱怨奔驰公司为什么要价这么高,反而为能够买得起奔驰而自豪。反观软件,由于在道义上,我们有"窃书不算偷"的古训,在法律上,很少有人为盗版受到惩罚,因此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只要有PC,就要拥有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软件,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没有法律保护,秀才定会被兵欺凌。国人盗版,微软还可以在外国市场赚钱,而中国的软件公司就只能眼看自己的成果被窃取而欲哭无泪。如此下来,就不会有微软的替代品,如果不能盗版,又买不起微软的产品,我们的计算机就成为废铁。难道我们要以退回到石器时代为代价来挑战微软霸权?!
  许多人把挑战微软的希望寄予开放的Linux系统,这种想法有些可笑:我们只是看到了操作系统可以免费,但在系统上运行的大量应用软件仍然是要付费的。不但如此,这些应用软件目前的使用者远少于NT甚至UNIX系统上的,所以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是"质次价高"。在Linux操作系统上省钱的结果可能是更高的代价,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问题的后果:中国可能失去核心竞争力
  
  盗版已经使得我国的软件企业难以为继,最终使我们更加依赖微软等公司的产品,这也许使"挑战微软霸权"得到更多的支持,于是盗版更加有理……恶性循环的后果是什么?
  我们的工业经济,从VCD、彩电到机床、造船和煤炭,都陷入泥潭。其实,不仅仅中国这样,反观世界,传统的工业经济都已经夕阳西下:年营业额世界排名第一的通用汽车的市场价值(注:即在股市上的市值)仅排名世界第69位,而年营业额不足200亿美元的微软公司则以市值5000亿美元而排名第一!一张光碟就可容纳的软件可以卖到10万美元,可以买10辆小汽车!亚洲金融及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是知识经济对于工业经济的掠夺!发达国家的如意算盘很清楚:将产品价值链中低端的工业制造部分让发展中国家来做,使你永无足够的利润来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你就不得不依赖它们的产品!
  事实上,工业经济国正在成为知识经济国的殖民地!现在,你还为我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二、彩电冰箱产量世界第一而自豪吗?"
  让中国人用盗版吧,早晚我要去收钱的!"比尔·盖茨是否这样说过,我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迟早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如同贷款买房要支付利息一样。但盗版的代价远远不止要支付软件费用,更重要的是使我国自身的知识企业难以发展。我们一方面大力投资价值链低端的工业产品,另一方面大肆饕餮知识产品的"免费午餐",其后果无疑是,近期市场低迷、企业不景气,远期则可能使中国失去大国应有的竞争力!
  
  解决方案:发展知识经济与营造知识市场
  
  一旦我们将视角放大到国家竞争力上,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某些更高层次的问题了。改革开放到了今天,我们遇到了两难的挑战:发展与稳定。由于我们的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因此经济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增长率硬要达到某个百分点的代价必然是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环境的代价)、更加残酷的竞争导致生产能力弱小的个人之生活或组织的生存困难(社会的代价)、边际收益进一步降低(信心的代价),而这些都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可以说,目前所建立的工业经济基础无法使中华民族在21世纪领先于世界。
  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出路在于以创造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即通过高科技手段使我们的经济能够在保护自然、社会和信心资源的前提下增值与发展。但如何发展知识经济?专家提出了两个途径:科教兴国和政府支持高科技产业。我完全同意,但认为这远远不够。我们容易忽略一个关键的问题:知识的价值如果不能在市场中实现,科教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远走他乡去做二等公民,政府扶持的高科技企业会成为"阿斗",中国也永远不会出比尔·盖茨和杨致远。社会发展到今天,市场的作用要远高于政府的行为。美国之所以成为知识经济的领头羊,与硅谷的民间发展分不开,而位于波士顿的接受美国军方支持的高科技中心128公路则没有成功。从中国来看,政府的宏观调控力越来越弱也说明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看不见的手应该唱主角了。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营造出一个可以使知识产品提供者得到回报的市场,即知识市场。
  而盗版猖獗则说明,我们还没有一个普遍意义上的知识市场。企业家甚至政府官员认为购买电脑是投资,而购买软件是花大头钱。这不仅仅是意识的问题,更多的是法律的问题---你不可能无代价获取一个硬件,却可以零成本获得更加值钱的软件却不必受到惩罚。
  可见,知识市场存在与发展的大敌是盗版,而不是微软霸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法律的手段向盗版宣战。微软同亚都打官司,在这个意义上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
  
  结论:"挑战微软霸权"应当缓行
  
  微软霸权是客观存在的。领土殖民转向经济与文化殖民、炮舰霸权让位于知识霸权已经成为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实。人类社会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地球村不相信乌托邦!
  站在弱者的地位挑战强者而取胜只能在《米老鼠与唐老鸭》的童话中出现。中华民族的出路在于发展知识经济、成为强者,而非站在弱者的地位上向强者挑战。
  挑战微软霸权可以赢得举国上下一片喝彩,但发展知识经济则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痛苦的代价,其中最关键的是法律的健全和执法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确保:
  ●知识市场和知识企业的存在和发展;
  ●质优价廉的国产软件的出台;
  ●微软等国际软件出版商面对竞争而降价;
  ●知识企业、软件用户和国家均受益;
  ●中国的知识经济打下基础。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以法律手段确保知识市场的繁荣,保护包括微软在内的一切企业的知识产权。这是关系到中国在21世纪生死存亡的问题。
  而挑战微软霸权所激发的高涨爱国情绪使我忧虑不已。叛国是可耻的,爱国是高尚的。但高尚未必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义和团看到中国清末的衰落,却采用了可笑的解决方案:跳大神、洒鸡血、舞着大刀长矛、喊着刀枪不入去送死。
  爱国主义如果被滥用,会导致两个可怕的结果:一是与现代化对抗,到头来如同螳臂挡车;二是成为掩护盗娼的牌坊,最终坑害的还是自己,而且可能误了中华民族的前程。
  "挑战微软霸权"应该缓行。 (本文作者为北京博峰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近年来为多家知名IT企业进行过咨询服务)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某些地方,当会计的必须具有非凡的创造力才行。李老头饱经沧桑,皱纹纵横,略显狡诘的脸,似乎就是一本账簿,他回忆自己是怎样使太子坡这个村子在1994年脱贫的。如果村子里有5个人共宰了一口猪,村子里的会计就将这口猪的价值增加到每个人的收入中去,也就是一口猪变成了5口猪。牧童放一天牛的收入本来就微不足道,但统计收入时却按相当于一头牛的价钱计算。一户人家出售一亩地生产出来的茶叶,会计就按一亩地的地价
期刊
联想未来还有想像空间吗?    记:联想是公认的中国IT业革命的先行者。柳总能否大体概述一下,联想15年来留下的可资未来竞争的核心资本,主要有哪些?  柳:联想在四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一是在技术怎么能够转换成钱,也就是高科技产业化的方面我们有一定的成绩,对传统科研单位来讲,多数都是钱变成技术;第二,在国外的电脑大兵压境时,中国的本土企业到底优势在哪里?  劣势在哪里?到底凭什么能够取胜;第三,
期刊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1997年本来是一个转折年。中国特色的"五年计划"使得中国的经济周期也带有自身的鲜明色彩,一般来说,是"两年过热,三年过冷"。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已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对中国经济1992、1993年狂热扩张后进入收缩期,人们是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的。许多人都认为,经过此后3年的紧缩,1997年的经济应该开始回升了吧。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中国失去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期刊
"我要说的还是保护四合院的事儿,我净给市领导找麻烦,有人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爱国者捣蛋(导弹)。"舒乙身体前倾,情绪激动,高亢的声音震得麦克风嗡嗡作响。  这是在北京市政协召开的一次专题讨论会。按照惯例,政协委员在会上,会相对集中地对北京市某些专业领域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小组讨论的专题是北京市的城市建设。或许因为城建问题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最明显的标志,所以,市政府的有关领导也到会列席。舒乙激动地说他
期刊
1994年我还在大学念书,很多事已经飘然远去,但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母亲写来的一封信中说:『现在厂里的效益越来越不好,收入不见增长,可是东西好像什么都在涨。』她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并不是错觉。那年,物价如脱缰的野马,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了21.7%,是建国以来上涨最高的一次,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成为这一年经济改革的重点。这一管理基调一直持续到了1997年。  在密密麻麻的统计数字中,专家找到了通胀的
期刊
编者按:  如果有人告诉你,世界上拔尖的21家软件公司,有12家在印度,你相信吗?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事实,或者说,不愿在头脑里记住这个事实。因为,在通向信息产业的道路上挤得闹哄哄的中国,还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打开国门看世界已经20年了,我们关注的、比较的、要赶超的都是世界顶尖的国家、企业和技术。这体现了我们的勇气和自信,但也或多或少反映了我们的闭塞和浮夸的心态。我们并非已超越了其他"二流选手"
期刊
近年来,价格战一直是沸沸扬扬的热点,专家学者、媒介及企业界对此莫衷一是、褒贬不一,不过主流的观点是:企业只会单纯地运用价格杠杆层次太低,价格战属于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证、行业积累偏低、无法支持技术进步。有些人士甚至认为价格战如洪水猛兽行不得。  其实价格战只不过是表现形式,本质是总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同为三大主要的竞争战略,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关键要看企业适
期刊
编者按:  是否有这么一天:当中国的汽车业全面溃败,纷纷沦为国外厂家的下游组装厂的时候,最后终于有人站出来致"悼词"---为一个行业在一个国家的沉沦。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老总有言,未来几年内,世界上将会只有 6  家汽车厂家,美国、欧洲、日本各两家。据数字显示,60年代,全球共有大的独立汽车制造企业52家,现在已减少到18家。在今后10年的竞争中,有一半将淘汰出局,能够生存下来的最多只有10家。
期刊
今年3月,一个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和大名鼎鼎的美国微软公司发生了一次"碰撞",起因是微软公司的"维纳斯计划"。微软在深圳的轰轰烈烈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几天,博士一篇《"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的文章引发了信息产业界的一场大讨论。文章直指微软的贪婪和凶狠,指出计划蕴含极大的阴谋,是试图控制中国IT业(信息产业)在21世纪的命运。几天后,博士又撰文解释写作动机:  "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在美国本土四处碰壁的
期刊
全球化才是老虎    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吗?  美国名记者弗里德曼在他1999年的新书《新型汽车与橄榄树---理解全球化》中提出一个颇有见地的观点:"全球化的脸明显是美国人的脸。它长着米老鼠的耳朵,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苹果公司的电脑。"但是如果因而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却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并不是老虎。全球化才是老虎。但是我们最会骑老虎,而且我们正在对其他所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