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懒的快牛,怎么打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从初具规模,销量一路狂飙至今,销量开始停滞不前。老板寻找原因,发现原先那些营销干将从“快牛”变成了居功守成的“疲牛”、“懒牛”。于是开始鞭打快牛。然而,疲牛懒牛不是打了就会动的。老板无奈之下,引入新鲜血液来刺激、替换这些昔日元勋,可是疲牛懒牛总是依托自己在公司的种种优势,让一批批销售新人轮班走路。就算有优秀的营销新人历经苦难留下来爬到销售主管的位置,他又从原先的快牛变成了疲牛懒牛。
  难道这是谁也逃不掉的死循环?老板斗“老牛”引发的三方血案
  肖 阳
  
  几乎每一家企业,都会存在一些营销“老牛”。
  在老板心目中,这些人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企业成长历史中辉煌成就的创造者,也是企业发展道路上增长乏力的“阻力军”。
  居功自傲、固步自封、脾气见长、管理失控,不知什么时候,昔日的营销干将们从“快牛”变成了“疲牛”、“懒牛”、“笨牛”、“犟牛”。
  与此相应,企业的销售业绩也牛味十足,走一步停三停,抽两鞭动一动,把老板们恨得不行。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羊性的老板苦口婆心、好言相劝,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狼性的老板威胁利诱、目露凶光。
  但如此粗暴的方式往往并不奏效,老板们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空降部队”,斩首行动、外科手术,首当其冲瞄准的就是牛头位置的营销大佬儿。
  于是,新兵和老将,快牛与慢牛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争斗。前者要证明“我行”,后者要证明“至少这次老板看走了眼”。
  双方在营销思路、营销方法上的争议,或者绵里藏针、或者刀剑出鞘,但往往打着企业利益的幌子,让局外人看了个云山雾罩。
  三方血案由此引发。
  失去环境支持,新牛没干好,只能就此走人,结局是背上了能力不行的恶名;暗中总使坏,老牛越发尾大不掉,留下品德败坏的印象,下场也很是不妙;最可怜的当是老板本人,业绩没上去,惹了一身臊。
  队伍改造失败等于被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还得找老兄弟们喝酒,“当初我就看这小子不地道,幸亏你们发现得早”。
  老板斗老牛,不斗不行,斗不好更加不行,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血案再度发生?
  
  老板“喜新厌旧”
  
  一个年产值数亿的小家电企业老板,曾经大倒“老牛”的苦水。
  一是知识结构不行, “都信息化时代了,有些营销干部对电脑的了解,还停留在只知道哪个键是开机。上ERP这个费劲呀,出现屏幕保护图案,就以为系统坏了。”
  二是学习能力不行, “不会你就学呗,企业出钱到外地培训,一个人三天就要一万八,就这样还有不去和上课睡觉的。”
  三是实战技能陈旧, “来来去去就是那三板斧,只会要人、要钱、降价,促销方案跟10年前的几乎一模一样。”
  四是发展意识落后, “总觉得自己对行业、对渠道很熟悉,下市场就是和代理商喝酒吃饭扯淡,从来不琢磨往前看。”
  五是功臣心态严重, “就这样还豆腐掉在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汇报工作跷着二郎腿说话,一批评就拉长个脸给我看。”
  在老板心目中,一个在山顶的人和一个在半山腰的人沟通是很痛苦的事,因为距离太遥远,双方视野和角度不同。这种心理上的距离比能力上的距离更难跨越。
  “不换思想就换人”,老板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只要企业不产生大的动荡,牺牲多年情谊也只能在所不惜。
  
  老牛如“中年怨妇”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老牛们好不容易熬到头儿,正想美美享受一下胜利果实,忽如一夜寒风来,’老板空降“摘桃派”。
  此中痛恨与伤心,不足为外人道矣。
  虽然谈不上“献完青春献子孙”,但毕竟最好的时光交给了企业,老牛们自然也知道自己市场竞争力在弱化,但交权让位的这一天似乎来得过早了些。
  对老板,总难免有怨妇一样的不平。
  嫌我人老珠黄了?当初你还夸我如花似玉。
  新人就一定好吗?谁知道是不是蛇蝎心肠?
  她怎么能和你一条心呢?不过是捞一票就走,打一枪一换山头。
  你看她年轻貌美、百般殷勤,小心让这“狐狸精”摄了你的魄,勾了你的魂。
  在这种心态下,老牛看新牛,毛病到处有。
  其一,把“年轻”看成“只会幼稚创新”。“在大企业工作过有什么了不起,你知道这里水有多深?闭门造车、照搬照抄,不栽跟头才怪”;
  其二,把“貌美”看成“利用学历唬人”。“懂理论、擅言谈有什么用,市场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看你怎么收场”;
  其三,把“百般殷勤”看成是“存心让人好看”。“就你积极,就你关心销售业绩?节假日都加班;没事就往老板那儿跑,你可以只身赴任,我们可都是有家有室的人”。
  在老牛的心目中,新牛的积极性高,是最可恨的一件事,越发把自己比得几乎一无是处。
  他们认为,后来者尚处在“个人投入期”,卖力气是应该的,而自己已进入了“个人回报期”,二者根本就不可相比。在企业吃过苦的,理应该享享福,怎么刚能喘口气,一来新人,就又得疲于奔命了?
  风格、习惯、利益上的冲突使双方更加势不两立。不帮忙已经算是宅心仁厚的了,放冷箭也并不算稀奇。在内心中,老牛们总盼着新牛摔倒,实在不倒,就在关键时刻踹上一脚。
  
  新牛似“小妾当家”
  
  《红楼梦》里有一个平儿,这是新牛到企业后的真实写照。在凤辣子和琏老爷之间周旋,光有治家的本事不行,如果没点儿政治头脑,那就真会死得很惨。
  通常情况下,老板斗老牛,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
  新牛如果不是背景、资历十分强势,大多只能做老牛的副手,类似平儿的角色。这种副手多会代理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职权,位不高但权重,实为“小妾当家”。
  那就如鲠在喉了。老牛必须要从嗓子眼里拔出这根要命的毒刺。
  而新牛的任务则是站得稳、能管好,找时机把老牛替换掉。个中艰难可想而知。
  最大的问题就是“妾身份不明”。
  说是副手吧,又要负总责。一旦业绩上不来,老板发现“有你五八没你四十”,立马请你走人,因为大家根本没交情可论;
  说是负责吧,又说了不算,一旦遭遇困境,多数人都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看,少数人则贴身监视、一心捣乱。
  这时候的营销团队无疑会分成两派。大家都忙着站队,中间派也会被视为叛徒,受到老牛的坚决打压。
  在保守派发起的利益保卫战中,他们往往理直气壮、人多势重。具体的方式无外乎三种:
  拥兵要挟是最低等的手段。老牛们一旦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就会做出罢工、围攻之类的事来。这时候矛盾就转移了,变成直接挑战老板、拿企业利益开玩笑,即使这次威胁老板成功,以后也在劫难逃,等于间接促进 新牛转正。
  暗中挤兑是最常用的手段。老牛们心有不甘但嘴上很甜,举双手支持改革,伸一脚出去下绊。这时候老板即使有所察觉,也不会公开翻脸,只会责怪新牛道行不高、水平不到,久而久之,新牛受不了这种窝囊气,早晚挂冠而去;
  劝降收服是最高明的手段。老牛们一打一拉,一边动武一边谈判,利用原来对业务人员、渠道代理商和营销信息资源的掌控,让新牛顺从就得到好处,抗衡就遭遇危机,几次下来形成条件反射,不得不乖乖就范。
  对新牛来说,三种情况下最后一种结局最惨。
  一家药业集团老板曾感叹: “本来指望新人来了能改变局面,但搞到最后他给原来的营销老总擦鞋、点烟、做跟班,要他又有什么用呢,看着都碍眼。”
  
  老板斗“老牛”的真实目的
  
  与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老板斗老牛,并不是双方在较劲,而是新牛、老牛、老板的三方博弈。在此类博弈中,新牛在进攻、老牛在防守,而老板则是坐山观虎斗。就这个意义上说,新牛不能指望得到太多来自企业最高层的帮助。
  也就是说,营销队伍能否“改朝换代”,往往取决于新牛的专业水准和政治水平,而不能只寄托于老板的决心。
  老板并不一定非要“换血”成功,有时如果能达到对“疲牛”、“懒牛”、“笨牛”、“犟牛”有所触动的结果,也是可以满意的。
  这样说来好像有点没天理,新牛做好了,老板得到最大利益;新牛做不好,外人走开,人家老兄弟之间还是不伤和气。
  但现实往往的确如此,这是因为老板清楚地知道,老牛之所以表现出今天的不思进取,未必就全是他们个人的原因。
  比如企业对市场一线干预过多,影响了最终的销售业绩。
  比如为企业平衡后方人员心理,有意降低、分薄了营销部门的奖励;
  比如企业有承诺过多而无法兑现的现象,历史上严重伤害过营销人员的士气。
  比如任务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对营销部门要求过高,导致年度目标实际上无法完成。
  比如,企业产品质量、定价机制、品牌建设存在重大缺陷,营销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天长日久丧失斗志,等等。
  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企业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其中既有激励、授权的问题,也有企业资源不足的问题,都不是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解决的。
  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也知道营销队伍马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借助外力引入“空降部队”,只不过是敲山震虎的一种手段而已。而如果这种手段真的达到了使营销人员面貌一新的作用,那几乎就可以算作是一次意外之喜。
其他文献
一个好的领导企业通常不会围剿中小企业,反而会刻意留出一个相对比较市场化的空间。中小企业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养鸽场”,就不会背水一战,去骚扰大型企业的市场空间。    为什么很多一线营销人员喜欢看《销售与市场》?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本杂志的实战性。不过,如果我问你一句:实战和理论的区别是什么?你的回答是什么?不守规矩、江湖作风、投机取巧甚至偷施冷箭?  实际上,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理
期刊
提拔风波    前两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雪杉公司的主渠道——商场、超市和电子产品卖场——销量下滑得十分厉害。而罗松全力开发的网络和蓝孩子DM直投刊的销量却火了起来。  罗松见时机来了,就找到销售总经理杰克和副总于敏慧,希望把公司几款低端产品的主销售渠道定为网络和DM直投刊,做一个大胆的低价促销活动。  可杰克却不同意,说这两个渠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金融危机对中国也没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过
期刊
虽然顾客无贵贱,进门即是客。但销售人员还是要懂得取舍,学会“偷懒”,将精力放在真顾客身上。  终端销售人员的激情和热情,一直是影响销售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针对终端销售人员做了大量“金牌推销员”、“冠军推销员”的培训,自我激励的课程比比皆是。结果呢?上课时热血沸腾,下课后宛如周公解梦云里雾里,热情退却。  据了解,每天进店的60%顾客都是闲逛,所以销售人员把大部分精力和激情浪费在了伪顾客身上。虽然顾
期刊
让客户占便宜、得好处,就能俘虏渠道商的心吗?  未必。因为,你一旦给了好处,就要处处给、时时给;而且,你能给的,你的对手也能给,难道就在让利幅度上与对手恶斗?另外,好处占多了,经销商的心思就不在经营上了。  中国本土企业的创始人,如吴长江们,最清楚厂商合作当中“利”背后的东西同樣十分关键,而且十分善于拿捏其中分寸。  客户在赚钱之外,其实还有非常强烈的其他需求。  1.自我提升。  中国大部分经销
期刊
刘伯温为明朝重要谋士,其所著的《郁离子》一书中,有不少寓言颇具深意。  《郁离子》中的《麋虎》一篇,讲述一只老虎紧追一只麋鹿,麋鹿跑到山崖边,跳下山崖,没想到老虎也跟着跳下去,麋鹿与老虎皆坠崖而死。  郁离子说:“麋鹿跳下山崖是不得已的事。前有山崖,后有老虎追杀,麋鹿进退皆是死,跳下山崖或有万分之一的生存机会。至于老虎,前进与后退都是自由意志选择,并非面临不得已的困境,却追随麋鹿跳下山崖。引诱老虎
期刊
很多销售根本不知道有行动承诺这回事,天天傻跑,总是琢磨着用诚心感动客户。可咱是销售不是跑堂的,销售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按门铃的次数。  该行动的是客户?  在正式拜访之前,要先搞清楚,在一次销售中,是销售人员,还是客户最终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我想任何一个理智的销售人员的答案,都会是后者:客户。人强不过命,销售强不过客户。  那么,一个项目前进的标志应该是客户的行动,还是销售人员的行动呢?  答案也是
期刊
桌面太乱?就换位置    在一次办公会议时,行政部门提出一个问题:办公室员工的桌面总是乱七八糟的!虽然每周一开晨会时总是强调大家要注意平日及时整理整顿,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可员工要么表面处理一下,把桌面的东西暂时塞到抽屉和柜子里,一天后恢复原状,要么就说,你看我的工作确实需要这么多文件,文件柜又那么远,为了提供工作效率,我只能放在桌面上了……  听到这里,公司老板讲了一句:很简单啊,要想大家把
期刊
关键在于信息    我们说过去的管理是事后管理,先进的管理是事前管理。  “快牛”之所以变得疲懒,主要是企业的管理总要等待事情发生了,才去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这时无论是“宰杀”,还是架空功臣,都是为了消灭已经变得疲懒的“快牛”。  而事前管理则是在事情仍在发展演化的过程里,设法去掌控相关的信息,做到事前预防,尽可能去消弭“快牛”变得疲懒的机会。  在企业管理中,对信息的管理是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重
期刊
我们过去对全球企业家成长做过研究,发现他们的成长经历了十个阶段,已经进入了第三代。  第一阶段企业家靠胆量去赚钱,第二阶段靠技术来牟利;第三阶段靠广告,使产品与服务让别人接受;第四阶段靠营销,让产品与服务扎根于市场,第五阶段靠公共关系,让企业进入一种良性发展的状态;第六阶段靠服务延续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第七阶段靠品牌,让产品与服务名扬四海,第八阶段靠文化,让产品或服务扎根在消费者心中,并且很多人跟你
期刊
你会选择传统的方式,按时按点地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还是选择在网上随心所欲地看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  如果是忙忙碌碌的白领一族、高校在校学生,或追求新鲜潮流的90后,毫无疑问他们会选择后者。现今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普及率达31.8%,随着更多的国内影视剧集在互联网与电视台的同步播出,越来越多的用户也将互联网当成影视剧的主要收视渠道。  2010年以来,网络视频的用户和播放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