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需要自上而下付出巨大的努力。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地理国情普查技术、应用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国情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3S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已开展一年多时间,本文针对第一次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立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要做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首先要建立一套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要自上而下先设计、后实施,保证普查数据统一、全面、真实、准确。国家普查办制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等一系列技术规程,这些规定明确了普查工作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技术方法。因为是首次地理国情普查,从试点到全国铺开作业,标准在不断的完善。但其中反映了很多不足之处,一些标准相互冲突,一些指标模棱两可较难实施,给实际作业造成了困难。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还在进行中,要通过首次普查,收集各个行业意见,总结普查中透露的问题,使标准体系等能更好的贯彻实施,使成果有更好的利用价值。
二、做好技术准备
(一)获取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首先影像应该接近规定的统一时点。现在国家建设发展迅速,每年变化飞快,特别是城市边缘区域,一年内的变化都很大,如果数据源的时间与普查统一的时间节点差距太大的话,外业调绘补测的工作量会很大,进而会影响成图精度。其次有条件的单位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普查可以采用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对于以植被覆盖普查,宜收集夏季植被覆盖密度大的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对于地理国情要素普查,则宜收集利用丰水期及春季植被稀少不遮挡构筑物的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要利用现势性较好的权威资料为主,并充分收集最接近时点的有关动态信息,对重大变化应进行时点统一。
(二)利用先进仪器、开发普查专用软件
地理国情普查涉及到的内容复杂,不止用到传统的全站仪、GPS等测绘仪器,还要用到一些统计软件、数据库、影像自动解译等相关软件。此外,一些单位为国情普查应用开发的专业软件,如一些公司开发的集GPS、Ipad于一体的数字化外业核查系统,地理国情普查建库软件等在普查中都发挥了专业优势。
(三)充分利用相关行业资料
行业专题资料是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数据源,对科学、高效实施普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这其中各省测绘局生产的一万数字线划图二调成果等相关资料在普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普查涉及的行业面很广,可以利用的数据很多,还包括水利部门的水普数据,交通部门的道路信息,民政部门的医疗卫生资源,工矿企业等数据,能收集到完善的现势性强的数据,对节省普查的时间、经费,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统一协调,各行业部门配合,确保地理国情普查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人员培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所有内容指标、数据规定和采集要求等都是新近制定,不同于传统测绘。所以要集中力量,让所有作业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都得到专业培训,学习技术指标,为普查工作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另外普查涉及到的行业很广,有水利、交通、林业等各行各业,也涉及到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所以要积极吸引各个行业的人才加入地理国情普查行列,保证普查成果的可靠性和完好性。
四、动态监测,拓展应用
地理国情普查最终目的是应用,要重点分析国家重大戰略和发展规划的需求,综合考虑各个行业在规划、管理等日常业务工作中对地理环境、资源、设施等的需求,根据需求扩展专项普查内容,并做好动态监测,提供现势性高、数据齐全的统计分析资料以供决策使用。
(一)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国情普查应建立统一、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为国家发展战略及规划制定、政府宏观决策以及部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地理国情信息服务。每一种监测类型有不同的监测周期,变化快的城市及重要交通水利设施周边,监测周期可以短些,根据需要可以一年监测一次;变化慢的如山区、西部边远地区,监测周期可以长一些,可以3-5年一次。保证监测成果的时效性、现势性。
(二)开展特定专题专项监测。可以在国家一些重点行业或国民经济发展的热门领域,如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专项地理国情监测。还有社会关注的热点性监测,如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灾害等)、重大事件的监测等。当前,各省份可以在做好普查的同时,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特点和政府部门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向和专题开展监测试点,为专项监测进行积极地探索。
(三)做好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以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成果为基础,结合专业部门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数据,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工程实施,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实现最终成果向应用的深度转化,最终形成图、表、报告等系统组成的多类型地理国情成果。实现“地理数据→地理国情信息→国家决策服务”的转化。
五、结束语
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任重而道远,各方面要通过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完善方案。要积极挖掘普查成果的利用价值,保证成果的可利用性,多样性,使普查成果真正能够服务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辅助政府决策,促进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GDP J 01-201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20140402-V3.1
[2]GDP J 03-201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20140402-V3.1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国情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3S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已开展一年多时间,本文针对第一次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立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要做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首先要建立一套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要自上而下先设计、后实施,保证普查数据统一、全面、真实、准确。国家普查办制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等一系列技术规程,这些规定明确了普查工作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技术方法。因为是首次地理国情普查,从试点到全国铺开作业,标准在不断的完善。但其中反映了很多不足之处,一些标准相互冲突,一些指标模棱两可较难实施,给实际作业造成了困难。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还在进行中,要通过首次普查,收集各个行业意见,总结普查中透露的问题,使标准体系等能更好的贯彻实施,使成果有更好的利用价值。
二、做好技术准备
(一)获取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首先影像应该接近规定的统一时点。现在国家建设发展迅速,每年变化飞快,特别是城市边缘区域,一年内的变化都很大,如果数据源的时间与普查统一的时间节点差距太大的话,外业调绘补测的工作量会很大,进而会影响成图精度。其次有条件的单位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普查可以采用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对于以植被覆盖普查,宜收集夏季植被覆盖密度大的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对于地理国情要素普查,则宜收集利用丰水期及春季植被稀少不遮挡构筑物的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要利用现势性较好的权威资料为主,并充分收集最接近时点的有关动态信息,对重大变化应进行时点统一。
(二)利用先进仪器、开发普查专用软件
地理国情普查涉及到的内容复杂,不止用到传统的全站仪、GPS等测绘仪器,还要用到一些统计软件、数据库、影像自动解译等相关软件。此外,一些单位为国情普查应用开发的专业软件,如一些公司开发的集GPS、Ipad于一体的数字化外业核查系统,地理国情普查建库软件等在普查中都发挥了专业优势。
(三)充分利用相关行业资料
行业专题资料是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数据源,对科学、高效实施普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这其中各省测绘局生产的一万数字线划图二调成果等相关资料在普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普查涉及的行业面很广,可以利用的数据很多,还包括水利部门的水普数据,交通部门的道路信息,民政部门的医疗卫生资源,工矿企业等数据,能收集到完善的现势性强的数据,对节省普查的时间、经费,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统一协调,各行业部门配合,确保地理国情普查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人员培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所有内容指标、数据规定和采集要求等都是新近制定,不同于传统测绘。所以要集中力量,让所有作业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都得到专业培训,学习技术指标,为普查工作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另外普查涉及到的行业很广,有水利、交通、林业等各行各业,也涉及到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所以要积极吸引各个行业的人才加入地理国情普查行列,保证普查成果的可靠性和完好性。
四、动态监测,拓展应用
地理国情普查最终目的是应用,要重点分析国家重大戰略和发展规划的需求,综合考虑各个行业在规划、管理等日常业务工作中对地理环境、资源、设施等的需求,根据需求扩展专项普查内容,并做好动态监测,提供现势性高、数据齐全的统计分析资料以供决策使用。
(一)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国情普查应建立统一、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为国家发展战略及规划制定、政府宏观决策以及部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地理国情信息服务。每一种监测类型有不同的监测周期,变化快的城市及重要交通水利设施周边,监测周期可以短些,根据需要可以一年监测一次;变化慢的如山区、西部边远地区,监测周期可以长一些,可以3-5年一次。保证监测成果的时效性、现势性。
(二)开展特定专题专项监测。可以在国家一些重点行业或国民经济发展的热门领域,如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专项地理国情监测。还有社会关注的热点性监测,如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灾害等)、重大事件的监测等。当前,各省份可以在做好普查的同时,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特点和政府部门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向和专题开展监测试点,为专项监测进行积极地探索。
(三)做好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以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成果为基础,结合专业部门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数据,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工程实施,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实现最终成果向应用的深度转化,最终形成图、表、报告等系统组成的多类型地理国情成果。实现“地理数据→地理国情信息→国家决策服务”的转化。
五、结束语
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任重而道远,各方面要通过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完善方案。要积极挖掘普查成果的利用价值,保证成果的可利用性,多样性,使普查成果真正能够服务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辅助政府决策,促进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GDP J 01-201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20140402-V3.1
[2]GDP J 03-201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20140402-V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