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不景气、欧洲零增长,日本市场还算积极,新兴市场则表现各异。
2013年全球制药50强的排名同去年相比略有不同。尽管产业政策与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企业业绩,但是仍然有一些拥有良好产品线的制药公司能够在2013年有着上扬的市场表现。
不过,一些之前以仿制药为主的制药企业开始依靠其创新的产品组合开始在处方药领域取得成功。梯瓦以少量劣势紧随礼来其后在50强中排名第11位,兰伯西第一次进入50强名单,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百时美施贵宝受其产品专利到期的影响,排名从2012年的第11位下跌到第17位。
在2013年全球制药企业的排名中一个不变的趋势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仍存在巨大空间。从《制药经理人》杂志2000年开始对全球制药企业进行排名开始,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集中度一直低于50%,尽管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3%,但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又降到了42%。这同政府对产业政策尤其是支付制度的控制不无关系,即使在强调专利保护的市场,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2012年总体市场份额,同2007年一样,保持在52%。
在此报告中,我们把全球制药企业50强中的企业作为一组,同排名之外的制药企业进行对比,在不同的医药市场,这两类企业表现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美国市场不景气
美国医药市场50年来第一次表现出不景气。原因不仅是一些重磅炸弹产品的专利过期,还因为医保支付者对报销、监管者对新药审批的日益严格。一些制药公司在2012年损失了超过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这在辉瑞、葛兰素史克、武田、默沙东、强生、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诺华、赛诺菲、礼来、森林实验室、勃林格殷格翰、卫材和罗氏这13家公司从2008年到2012年5月的市场表现中可以看到。这13家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在美国市场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图1)。
这13家制药企业2012年销售收入总体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10%,其余37家位列50强的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与去年相比也只产生了非常小幅度的增长。图1中最上面的一条线展示的是50强之外的600家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销售收入的表现,因这些50强之外的制药企业拥有更为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和仿制药,可以看出他们在美国市场的增长明显。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50强之外的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基数比较小,有一些是受益于专利药过期后新推出仿制药的销售驱动。
欧洲市场零增长
制药产业在5个主要欧盟国家表现不佳的原因不仅仅来自企业内部,而更多是因为政府财政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收缩。欧盟5国同美国市场不同,药品失去专利保护不会对产品的销售收入形成致命打击,原因是在欧盟5国,原研药仍然能够有力保证其销售额。欧盟5国的医保政策对原研药和仿制药基本相似,因此一些失去专利的药品仍然能够在此保持不错的销售表现。但是,过去5年经济形势萎靡大大改变了之前的模式,原研药的销售面临着明显缩减,而新专利到期药品的市场表现将更为困难。
在欧盟,制药企业的表现要比其在美国相对较好,比起美国市场的销售负增长,制药企业在欧盟表现出来的销售增长是零或者略有增长。但诺华、辉瑞、赛诺菲、默沙东、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武田这7家公司在欧盟5国的销售额在2012年缩减了6%,其余43家50强企业2012年在欧盟5国都实现了销售增长,与2011年相比,其销售额的增幅在3.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这43家制药企业在欧N5国的增长要好过那些分布在5国内的1600家小型制药公司。
日本市场还算积极
日本作为另外一个成熟市场,尽管增幅比率是个位数,但是与其他成熟市场相比,其表现还算积极。从图3中可以看出,由于日本政府每隔一年的强制降价,使得图表中的线条呈现出人字形状。不过,排除辉瑞、默沙东、赛诺菲、住友、卫材等受专利过期影响比较大公司在日本市场的表现,其余50强企业在日本市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另外,在日本市场,50强之外的制药公司的表现要好过50强的制药企业。
制药企业在日本市场有着高增长的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得益于新上市产品的较好表现,另一个是日本NHS目前为保护专利药而采取的低降价价格控制系统。日本政府每隔一年会对药品降价5%~6%。2010年,日本修正了价格政策,降低专利药的降价幅度,而对非专利药和仿制药的价格政策更为严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放大刚过专利期药品的市场影响,同时鼓励创新,这一政策使得一些制药企业愿意在制定药品全球上市规划时,把在日本上市的时间提前。在日本医药市场,由于政府支持免费接种和使用,使得疫苗市场也呈现利好。
新兴市场表现各异
并不是所有的50强制药企业都在新兴市场开展业务,也因此在这一增长强劲的平台上,各类制药企业的市场表现各有不同。那些在新兴市场设置了分公司的制药企业,其市场增长一般在两位数。过去5年,大部分50强制药企业在新兴市场既销售原研药也销售品牌仿制药,不过可惜的是,尽管这些制药企业在新兴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也不能弥补其在成熟市场上的销售损失。
在图4中我们看到了50强制药企业同50强之外的制药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对比。50强制药企业主要销售原研药和品牌仿制药,过去5年,各个公司在这两个部分的年增长幅度都在10%左右,而50强之外的企业主要销售品牌仿制药和大普药,同时还有一些OTC、保健品、中药等,这些领域在新兴市场的增长分外引人注目。
大并购趋缓
2012年制药50强的企业不再通过大金额的并购、拆分等增加企业的结构性增长。从本世纪出开始的大并购步伐在2012年慢慢减缓,历史上重大的并购案例有:2003年辉瑞并购了法玛西亚、2004年赛诺菲并购安万特、2009年罗氏并购基因泰克、2009年默沙东并购先灵葆雅和2009年辉瑞并购惠氏,有人认为2011年赛诺菲并购健赞为这个大并购趋势画上了暂停号。
尽管医药产业在成熟市场的增长表现达到了历史最低,但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制药企业的增长颓势提供了一线希望。另外,美国FDA2012年批准新药数量创下1999年来历史最高,这种增长的趋势在2011年开始反弹且未来保持的趋势明显。
在这5大趋势下,不管是在2012年市场表现比较稳定的前10强制药企业还是那些由于产业增长放缓而受到巨大影响的企业,都在探讨一种新的可选择的商业模式以应对目前存在的增长乏力,保证未来的商业成功。同时支付体系的态度也影响着制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尤其是对于那些生物药和基于新的创新理念的药品的支持,将为产业未来带来曙光。也许同其他行业一样,医药产业如今的市场低沉只是暂时,能够经过阶段性循环实现自我突破。
2013年全球制药50强的排名同去年相比略有不同。尽管产业政策与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企业业绩,但是仍然有一些拥有良好产品线的制药公司能够在2013年有着上扬的市场表现。
不过,一些之前以仿制药为主的制药企业开始依靠其创新的产品组合开始在处方药领域取得成功。梯瓦以少量劣势紧随礼来其后在50强中排名第11位,兰伯西第一次进入50强名单,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百时美施贵宝受其产品专利到期的影响,排名从2012年的第11位下跌到第17位。
在2013年全球制药企业的排名中一个不变的趋势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仍存在巨大空间。从《制药经理人》杂志2000年开始对全球制药企业进行排名开始,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集中度一直低于50%,尽管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3%,但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又降到了42%。这同政府对产业政策尤其是支付制度的控制不无关系,即使在强调专利保护的市场,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2012年总体市场份额,同2007年一样,保持在52%。
在此报告中,我们把全球制药企业50强中的企业作为一组,同排名之外的制药企业进行对比,在不同的医药市场,这两类企业表现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美国市场不景气
美国医药市场50年来第一次表现出不景气。原因不仅是一些重磅炸弹产品的专利过期,还因为医保支付者对报销、监管者对新药审批的日益严格。一些制药公司在2012年损失了超过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这在辉瑞、葛兰素史克、武田、默沙东、强生、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诺华、赛诺菲、礼来、森林实验室、勃林格殷格翰、卫材和罗氏这13家公司从2008年到2012年5月的市场表现中可以看到。这13家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在美国市场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图1)。
这13家制药企业2012年销售收入总体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10%,其余37家位列50强的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与去年相比也只产生了非常小幅度的增长。图1中最上面的一条线展示的是50强之外的600家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销售收入的表现,因这些50强之外的制药企业拥有更为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和仿制药,可以看出他们在美国市场的增长明显。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50强之外的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基数比较小,有一些是受益于专利药过期后新推出仿制药的销售驱动。
欧洲市场零增长
制药产业在5个主要欧盟国家表现不佳的原因不仅仅来自企业内部,而更多是因为政府财政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收缩。欧盟5国同美国市场不同,药品失去专利保护不会对产品的销售收入形成致命打击,原因是在欧盟5国,原研药仍然能够有力保证其销售额。欧盟5国的医保政策对原研药和仿制药基本相似,因此一些失去专利的药品仍然能够在此保持不错的销售表现。但是,过去5年经济形势萎靡大大改变了之前的模式,原研药的销售面临着明显缩减,而新专利到期药品的市场表现将更为困难。
在欧盟,制药企业的表现要比其在美国相对较好,比起美国市场的销售负增长,制药企业在欧盟表现出来的销售增长是零或者略有增长。但诺华、辉瑞、赛诺菲、默沙东、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武田这7家公司在欧盟5国的销售额在2012年缩减了6%,其余43家50强企业2012年在欧盟5国都实现了销售增长,与2011年相比,其销售额的增幅在3.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这43家制药企业在欧N5国的增长要好过那些分布在5国内的1600家小型制药公司。
日本市场还算积极
日本作为另外一个成熟市场,尽管增幅比率是个位数,但是与其他成熟市场相比,其表现还算积极。从图3中可以看出,由于日本政府每隔一年的强制降价,使得图表中的线条呈现出人字形状。不过,排除辉瑞、默沙东、赛诺菲、住友、卫材等受专利过期影响比较大公司在日本市场的表现,其余50强企业在日本市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另外,在日本市场,50强之外的制药公司的表现要好过50强的制药企业。
制药企业在日本市场有着高增长的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得益于新上市产品的较好表现,另一个是日本NHS目前为保护专利药而采取的低降价价格控制系统。日本政府每隔一年会对药品降价5%~6%。2010年,日本修正了价格政策,降低专利药的降价幅度,而对非专利药和仿制药的价格政策更为严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放大刚过专利期药品的市场影响,同时鼓励创新,这一政策使得一些制药企业愿意在制定药品全球上市规划时,把在日本上市的时间提前。在日本医药市场,由于政府支持免费接种和使用,使得疫苗市场也呈现利好。
新兴市场表现各异
并不是所有的50强制药企业都在新兴市场开展业务,也因此在这一增长强劲的平台上,各类制药企业的市场表现各有不同。那些在新兴市场设置了分公司的制药企业,其市场增长一般在两位数。过去5年,大部分50强制药企业在新兴市场既销售原研药也销售品牌仿制药,不过可惜的是,尽管这些制药企业在新兴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也不能弥补其在成熟市场上的销售损失。
在图4中我们看到了50强制药企业同50强之外的制药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对比。50强制药企业主要销售原研药和品牌仿制药,过去5年,各个公司在这两个部分的年增长幅度都在10%左右,而50强之外的企业主要销售品牌仿制药和大普药,同时还有一些OTC、保健品、中药等,这些领域在新兴市场的增长分外引人注目。
大并购趋缓
2012年制药50强的企业不再通过大金额的并购、拆分等增加企业的结构性增长。从本世纪出开始的大并购步伐在2012年慢慢减缓,历史上重大的并购案例有:2003年辉瑞并购了法玛西亚、2004年赛诺菲并购安万特、2009年罗氏并购基因泰克、2009年默沙东并购先灵葆雅和2009年辉瑞并购惠氏,有人认为2011年赛诺菲并购健赞为这个大并购趋势画上了暂停号。
尽管医药产业在成熟市场的增长表现达到了历史最低,但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制药企业的增长颓势提供了一线希望。另外,美国FDA2012年批准新药数量创下1999年来历史最高,这种增长的趋势在2011年开始反弹且未来保持的趋势明显。
在这5大趋势下,不管是在2012年市场表现比较稳定的前10强制药企业还是那些由于产业增长放缓而受到巨大影响的企业,都在探讨一种新的可选择的商业模式以应对目前存在的增长乏力,保证未来的商业成功。同时支付体系的态度也影响着制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尤其是对于那些生物药和基于新的创新理念的药品的支持,将为产业未来带来曙光。也许同其他行业一样,医药产业如今的市场低沉只是暂时,能够经过阶段性循环实现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