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责任保险属于专家责任保险范畴,在国外是强制险种,是化解医疗纠纷,转嫁医疗风险的重要方法。由于医疗行业具有高风险属性,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预防和转移这一风险,各个医疗机构除了采取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以及严格执行医疗护理等常规手段之外,几乎都投保了医疗责任险。目前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正处于医院参与不积极,保险公司操作谨慎的困境。因此,健全和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市场实乃势所必然。
一、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可有效解决医患矛盾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生不仅要承担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压力和舆论影响力。患者要承担较高额度的医疗费用,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情绪难免激动。在赔偿责任和赔偿额度上,医生、患者、家属存在重大分歧,一场纠纷在所难免。医疗责任保险对投保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因执业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在患者或其近亲属提出索赔申请时,依法应由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在普及了医疗责任险的国家,保险公司作为第三者介入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当事双方的直接接触,并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大大减少了调解过程中的过激行为。在医疗责任险普及的美国,每年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仅为7%左右,而由医疗纠纷而导致的伤人案更是微乎其微。
(二)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可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医疗行业是典型的是高风险,如果没有健全的保障体系做依托,医疗行业发展创新面临着重大压力。重压之下医务人员更多的是保守疗法,而一个行业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普及医疗责任险作为医疗行业极为关键的保障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疗纠纷的处理效率,使一大批医疗专家从繁杂的纠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专心进行医疗创新、加强医院管理以及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医务工作人员可以释放压力,尝试应用新的技术和操作。所有这些都对推动医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现在的医疗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按照目前的改革方向,原有的公立福利型医院将逐步转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准市场化运作模式,私立医疗的不断出现,医疗机构也将面临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分类管理。不管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都将自己承担经营风险,发生医疗事故后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我国的社会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加上医药费用的不断提价,医疗费用逐年持续增长而且随着患者或消费者依法保护自己权益意识的增强,必定导致医疗纠纷的增多,实施医疗责任保险是法律和现实的需求,也是当前我国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另外,医疗责任保险的强制实施可与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共同构筑一个解决我国医疗纠纷的完善体系。
(四)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可促进我国的医疗体制与国际接轨
医疗责任保险,西方称之为过失保险或专家责任保险。在国外,基本上属于强制性保险,每一个执业医生都必须购买相当的医疗责任保险,否则就不能执业,并且很多国家已经将医疗责任保险列人了法定的保险范畴,甚至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包括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处理保险、医疗民事赔偿机制等医疗纠纷处理的体系。保险机构在医疗责任保险方面的经营也有一套成熟的操作体系。目前,中国加人了WTO,外国的保险机构相继进人了中国市场。中国的保险机构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要想融入世界潮流而不被淘汰,就必须尽快地实行医疗责任强制保险,尽早地与国际接轨。
二、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存在问题
尽管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现阶段,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显得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甚。目前人保、平安、太保都有自己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我国各保险公司均认为增加医疗责任保险的投入可以拉动本公司经济新的增长。医疗责任保险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目前是处于医院不积极投保、保险公司谨慎观望的两难境地。
(一)医疗机构选择自保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医院知道有这一险种并不购买,一部分医院自认为技术过硬,医疗事故发生率低,依靠医院的力量完全可以规避这一责任风险。正因为投保的医疗机构比例达不到一定数量,因此违背了保险经营的基本法则---大数法则,这样一来给保险公司的经营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往往技术力量较薄弱的,规模不大的医疗机构投保,逆选择太强,会导致保险公司经营该风险的困难。大多数医院对医疗责任险几乎都持肯定态度,但其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明确表示暂时不会参保,而且,越是技术力量强,规模大的医院参保越不积极。
(二)现有医疗责任保险保障程度较低
由于新的《条例》颁布实施,医疗机构将迎来一个新的索赔高峰。不少医院认为保险赔偿额度太低远远弥补不了一次大的医疗赔偿金额。这也是很多医院投保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商业保险企业作为赢利性机构必须考虑自身的经营风险,保险公司在指定责任赔偿限额时,也必然参考多年来对该风险的经验数据积累,和自身的经营稳定与安全。保险责任也有除外责任和保险责任的范围区分,并不是任何风险都能承保。由于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数量不多,覆盖面小,而且对此险种的有关数据(如事故发生率、赔付率等)严重缺乏,保险公司无法按照"大数法则"来科学合理地计算保险费和设计保险条款,导致目前的医疗责任险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一般每次最高赔偿限额才10万元),保障程度较低、厘定的保险费可能过高或确定的免赔额过大,这些都影响了医疗机构投保的积极性。
(三)开拓医疗责任保险的人才缺乏
目前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中介机构都缺乏既懂得保险理论与实务、又熟悉医疗专业技术、并且还精通法律知识的专门管理人才,只有拥有上述知识的专门管理人才参与险种的开发与赔案的处理,才能保证保险条款的适用性、严密性和理赔案的合理性。因此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是发展医疗责任险的基础。
三、发展医疗责任保险的途径
正确破解医疗责任保险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疗责任保险的建立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鉴于我国的国情,着眼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医疗责任保险。
(一)实行强制性投保
作为责任保险的一种,医疗责任保险可以借鉴其他责任保险经营模式,实行国家强制性投保。第一,医疗责任保险保障的是医院和患者双方的利益,保险赔偿金最终会落到患者的手上,一旦出现医疗事故,经确认属于保险责任,患者可以及时从保险公司处得到补偿。医疗机构可以减少精力参与纷繁复杂的诉讼纠纷。医务人员从繁多的医疗纠纷案件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地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医院也免受经济损失,保持经营稳定,同时也因此有财力购置先进设备和投入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医院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第二,强制具有保险主体资格的医疗机构和个人投保,可以有效的防止逆选择。使医疗事故风险符合风险大量的原则,便于保险公司合理制定费率,维持自己的经营稳定,对投保方和保险方都有益。第三,由于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造成医师心理压力过大。有些医师采取一些"保守防范性"治疗,如不愿做风险大的手术,可以凭经验诊断的疾病却硬要进行仪器检查等。这种减少医师自身风险的做法不利于医学技术发展,有损患者利益,还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实行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后,这种状况将大为减少。
(二)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民事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责任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当今世界责任保险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必然是民事法律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除了实体法的健全外,重视保险程序法来保障医疗事故的处理能够顺利地进行显得尤为重要。如医疗事故发生后具体落实其鉴定和监督执行赔偿。我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把"鉴定"作为有关部门处理问题的根据是无可厚议的,但若把它作为司法部门办案的惟一根据,显然是不妥当的。所谓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它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名、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人员组成的鉴定委员,运用医学知识,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医疗事故材料,对有关部门指定的医疗事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后作出的结论。我国的医疗卫生单位从属于卫生行政部门,二者荣辱与共。这就使医疗事故处理难、告状难,告赢则更难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应该邀请法院、人大等部门的人员旁听,综合各方意见得出最终结论,减少医疗责任事故判定的"暗箱"操作。严格限定医疗事故涉及的当事人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来减少因医疗事故而产生的纠纷以及频繁的法律诉讼,这样也减少了医疗事故的社会总成本,从而使得医、患、保三方的利益最大化。
(三)提高医疗机构的风险意识
一部分医疗机构投保是认为一旦买了这个保险,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可以高枕无忧,赔偿责任都落到保险公司身上,自己承担风险为零。一部分医疗机构坚持不购买该险种,则高估了执业过程中的职业风险。以上两种极端的认识都表明部分医疗机构对保险功能的不完全了解。在纠正对保险的误解的同时,应该让全社会树立保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人们不再满足于求医问药,而是追求自身的保健、长寿,医疗服务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当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是,甚至愿意以医院是否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作为衡量其信誉良好的评价标准。实际上目前已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新举证责任制度触动下,医疗机构的风险意识正在提高。
一、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可有效解决医患矛盾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生不仅要承担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压力和舆论影响力。患者要承担较高额度的医疗费用,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情绪难免激动。在赔偿责任和赔偿额度上,医生、患者、家属存在重大分歧,一场纠纷在所难免。医疗责任保险对投保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因执业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在患者或其近亲属提出索赔申请时,依法应由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在普及了医疗责任险的国家,保险公司作为第三者介入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当事双方的直接接触,并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大大减少了调解过程中的过激行为。在医疗责任险普及的美国,每年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仅为7%左右,而由医疗纠纷而导致的伤人案更是微乎其微。
(二)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可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医疗行业是典型的是高风险,如果没有健全的保障体系做依托,医疗行业发展创新面临着重大压力。重压之下医务人员更多的是保守疗法,而一个行业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普及医疗责任险作为医疗行业极为关键的保障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疗纠纷的处理效率,使一大批医疗专家从繁杂的纠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专心进行医疗创新、加强医院管理以及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医务工作人员可以释放压力,尝试应用新的技术和操作。所有这些都对推动医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现在的医疗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按照目前的改革方向,原有的公立福利型医院将逐步转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准市场化运作模式,私立医疗的不断出现,医疗机构也将面临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分类管理。不管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都将自己承担经营风险,发生医疗事故后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我国的社会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加上医药费用的不断提价,医疗费用逐年持续增长而且随着患者或消费者依法保护自己权益意识的增强,必定导致医疗纠纷的增多,实施医疗责任保险是法律和现实的需求,也是当前我国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另外,医疗责任保险的强制实施可与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共同构筑一个解决我国医疗纠纷的完善体系。
(四)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可促进我国的医疗体制与国际接轨
医疗责任保险,西方称之为过失保险或专家责任保险。在国外,基本上属于强制性保险,每一个执业医生都必须购买相当的医疗责任保险,否则就不能执业,并且很多国家已经将医疗责任保险列人了法定的保险范畴,甚至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包括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处理保险、医疗民事赔偿机制等医疗纠纷处理的体系。保险机构在医疗责任保险方面的经营也有一套成熟的操作体系。目前,中国加人了WTO,外国的保险机构相继进人了中国市场。中国的保险机构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要想融入世界潮流而不被淘汰,就必须尽快地实行医疗责任强制保险,尽早地与国际接轨。
二、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存在问题
尽管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现阶段,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显得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甚。目前人保、平安、太保都有自己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我国各保险公司均认为增加医疗责任保险的投入可以拉动本公司经济新的增长。医疗责任保险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目前是处于医院不积极投保、保险公司谨慎观望的两难境地。
(一)医疗机构选择自保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医院知道有这一险种并不购买,一部分医院自认为技术过硬,医疗事故发生率低,依靠医院的力量完全可以规避这一责任风险。正因为投保的医疗机构比例达不到一定数量,因此违背了保险经营的基本法则---大数法则,这样一来给保险公司的经营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往往技术力量较薄弱的,规模不大的医疗机构投保,逆选择太强,会导致保险公司经营该风险的困难。大多数医院对医疗责任险几乎都持肯定态度,但其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明确表示暂时不会参保,而且,越是技术力量强,规模大的医院参保越不积极。
(二)现有医疗责任保险保障程度较低
由于新的《条例》颁布实施,医疗机构将迎来一个新的索赔高峰。不少医院认为保险赔偿额度太低远远弥补不了一次大的医疗赔偿金额。这也是很多医院投保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商业保险企业作为赢利性机构必须考虑自身的经营风险,保险公司在指定责任赔偿限额时,也必然参考多年来对该风险的经验数据积累,和自身的经营稳定与安全。保险责任也有除外责任和保险责任的范围区分,并不是任何风险都能承保。由于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数量不多,覆盖面小,而且对此险种的有关数据(如事故发生率、赔付率等)严重缺乏,保险公司无法按照"大数法则"来科学合理地计算保险费和设计保险条款,导致目前的医疗责任险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一般每次最高赔偿限额才10万元),保障程度较低、厘定的保险费可能过高或确定的免赔额过大,这些都影响了医疗机构投保的积极性。
(三)开拓医疗责任保险的人才缺乏
目前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中介机构都缺乏既懂得保险理论与实务、又熟悉医疗专业技术、并且还精通法律知识的专门管理人才,只有拥有上述知识的专门管理人才参与险种的开发与赔案的处理,才能保证保险条款的适用性、严密性和理赔案的合理性。因此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是发展医疗责任险的基础。
三、发展医疗责任保险的途径
正确破解医疗责任保险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疗责任保险的建立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鉴于我国的国情,着眼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医疗责任保险。
(一)实行强制性投保
作为责任保险的一种,医疗责任保险可以借鉴其他责任保险经营模式,实行国家强制性投保。第一,医疗责任保险保障的是医院和患者双方的利益,保险赔偿金最终会落到患者的手上,一旦出现医疗事故,经确认属于保险责任,患者可以及时从保险公司处得到补偿。医疗机构可以减少精力参与纷繁复杂的诉讼纠纷。医务人员从繁多的医疗纠纷案件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地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医院也免受经济损失,保持经营稳定,同时也因此有财力购置先进设备和投入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医院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第二,强制具有保险主体资格的医疗机构和个人投保,可以有效的防止逆选择。使医疗事故风险符合风险大量的原则,便于保险公司合理制定费率,维持自己的经营稳定,对投保方和保险方都有益。第三,由于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造成医师心理压力过大。有些医师采取一些"保守防范性"治疗,如不愿做风险大的手术,可以凭经验诊断的疾病却硬要进行仪器检查等。这种减少医师自身风险的做法不利于医学技术发展,有损患者利益,还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实行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后,这种状况将大为减少。
(二)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民事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责任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当今世界责任保险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必然是民事法律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除了实体法的健全外,重视保险程序法来保障医疗事故的处理能够顺利地进行显得尤为重要。如医疗事故发生后具体落实其鉴定和监督执行赔偿。我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把"鉴定"作为有关部门处理问题的根据是无可厚议的,但若把它作为司法部门办案的惟一根据,显然是不妥当的。所谓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它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名、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人员组成的鉴定委员,运用医学知识,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医疗事故材料,对有关部门指定的医疗事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后作出的结论。我国的医疗卫生单位从属于卫生行政部门,二者荣辱与共。这就使医疗事故处理难、告状难,告赢则更难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应该邀请法院、人大等部门的人员旁听,综合各方意见得出最终结论,减少医疗责任事故判定的"暗箱"操作。严格限定医疗事故涉及的当事人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来减少因医疗事故而产生的纠纷以及频繁的法律诉讼,这样也减少了医疗事故的社会总成本,从而使得医、患、保三方的利益最大化。
(三)提高医疗机构的风险意识
一部分医疗机构投保是认为一旦买了这个保险,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可以高枕无忧,赔偿责任都落到保险公司身上,自己承担风险为零。一部分医疗机构坚持不购买该险种,则高估了执业过程中的职业风险。以上两种极端的认识都表明部分医疗机构对保险功能的不完全了解。在纠正对保险的误解的同时,应该让全社会树立保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人们不再满足于求医问药,而是追求自身的保健、长寿,医疗服务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当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是,甚至愿意以医院是否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作为衡量其信誉良好的评价标准。实际上目前已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新举证责任制度触动下,医疗机构的风险意识正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