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不仅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还是一种资产,具有商品属性。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基本要求,因为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实现最优配置,只有进入市场才能产生交换价值。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都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以有偿使用的方式进入市场流转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与问题。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使用制度上如何改革,进入市场流转,是当前需要从法律上、政策和制度上加以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现状
  
   近几年,随着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价值和资产价值越来越显现,交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这种转移已普遍存在并且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现行的土地法律和政策对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有较多限制,行政干预也多,但一味的禁止和限制而忽视客观存在的实际要求,不但难收实效,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条件下,正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推行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合理、规范的流转途径已迫在眉睫,需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方面予以创新。
  
   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现存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但是由于现行的法律制度在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力内容的行使上有明显的不完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流转仍存在以下不足:
  1、管理不到位,土地利用不充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即高新区是在老区基础建设新区,所以对原有乡镇企业用地难以从源头上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新增的乡镇企业用地虽然明确规定到规划的乡镇企业工业园中发展,但由于种种利益关系难以完全做到,致使违法占地行为履禁不止。
  2、产权不明,使用不规范。表现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产权关系不明晰,村民小组与村民委员会法律关系不明确,权力主体行使上较模糊;土地与地上建筑物分属不同的主体,即农民集体组织将土地租赁给企业使用,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由企业自建或与本村集体组织联合修建。这就造成在产权关系上由多个法人实体共有,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或因企业倒闭破产,各方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3、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被拆迁的乡镇企业难以新 " 占地 " 进行发展,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总量的减少。由于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政府征地资金的限制,对农民的就业安置以及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补偿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经济来源和基本生活保障。
  4、所有权主体不明。由于现行法律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设定概念模糊, " 农民集体 " 没有明确的法人代表,在行使具体权力时,作为所有权人的农民集体的真实意愿难以得到真正体现,使一些村、组干部利用其地位,充当所有权代言人,为自己牟取利益。在收益分配上,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村务难以真正公开,一些村、组干部利用制度缺陷侵占了大多数农民的利益。目前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一般限于特定的农村集体组织内部;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来讲,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其转让必须经发包人同意;现行法律又在农户之间的土地承包权流转上设置了多重障碍;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不完善的产权,土地收益权不完整、不清晰,难以形成土地融资市场,抑制了农地的价值担保功能,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是不相协调的。
  
  三、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1 、制定有利于土地市场发展的法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不完全性从根本上来说体现的是国家立法的不健全。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在法律上重新确立集体土地在各项权力上的内容和赋予更完善权力行使能力,在倡导国家在土地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将集体土地使用权纳入有形的土地市场,制定新法规、完善旧制度,使国家土地政策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2 、充分尊重农民的权利与利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目前,不少地方对土地法规、土地政策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应该改变一些基层干部过分强调集体拥有土地,对土地可以全权支配,而侵犯了村民权利的现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3 、对农村集体土地推行市场化管理。健全" 资产化、产业化 " 制度,实行 " 公司化、企业化 " 管理模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对集体土地实行资产化、企业化,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有利于缓解因征地拆迁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使农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有保障。从而,从根本上给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相对稳定的出路。
其他文献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前,刑事诉权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受重视,原因在于我国的刑事诉讼采取国家本位主义,注重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而忽视对个体利益的特别保护,特别是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控辩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我国不承认无罪推定原则,规定有免予起诉制度,律师在审判阶段才能介入刑事诉讼等等,刑事诉讼当事人参与刑事诉讼过程中,其权利很难得到保障。1996年全国人大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刑事诉讼
期刊
大量的工程和实践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上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缝宽<0.5mm),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允许其存在。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及化学因素作用下,不断产生和发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及钢筋锈蚀,使钢筋混凝土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期刊
摘 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综合概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富集及其化学改性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壳聚糖;富集;化学改性;应用。    引言:  壳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根据其酸化、酉旨化和氧化、接枝与交联、经基化、经烷基化等反应还可制备成多种用途的产品,而且从氨基多糖的特点出发具有比纤维素更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求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历史底蕴,总结在现实公诉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析存在的优势,以及客观、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宽严相济;公诉工作;经验;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宽;二是严;三是宽和严如何结合,就是济。这项政策是从战略高度提出的,不仅指导着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还会强力引导司法活动,使司法
期刊
摘 要:钱曾是清代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读书敏求记》是钱曾作的一部文献价值极高的善书本版本目录,在分类方法上继承了古代传统的四部分类方法的基本框架,首创版本提要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关键词:钱曾《读书敏求记》分类方法;学术意义。    一、钱曾的生活环境    明末清初,我国私家藏书事业在历代私家藏书业发展的基础上又得到了长足蓬勃发展,尤其是江、浙一带藏书更是层出不穷。钱曾,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
期刊
摘 要: 分析当今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规划一些思路。  关键字: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1、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    1989年12月26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使城市规划走上了法制的轨道。特别是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它是在总结了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
期刊
摘 要:《真理与方法》的出版标志着哲学解释学正式登上当代思想论坛,同时,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为伽达默尔带来很大的声誉,从而使他成为一位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伽达默尔坚持海德格尔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去蔽,是事物向人的展示和对人的诉说,或者说真理就是人认识把握到的事物的特征。真理是艺术和历史的经验,但经验不是依靠方法获得,因为任何方法都不能等同真理。因此追求真理必须深入到方法论背后的本体论,即一切只是经验,
期刊
摘 要: 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即适应气候的地域技术。本文将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征,从建筑布局、建筑遮阳、空气间层的保温隔热、室内空间组织、围护结构等来探讨该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力图降低建筑能耗,创造建筑微气候,并从地域技术,构造设计上来创作适应该地区气候的住宅建筑。  关键字:住宅建筑;构造设计;地域技术;节能。    1、长江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把握教材、挖掘情感,推敲词句、品味情感,反复诵读、激发情感,创设情境、渲染情感,深化理解、升华情感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情感教育,陶冶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因素;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受教育者的需要,也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推敲词句、反复诵
期刊
明清章回小说中,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这几部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章回小说巨著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以悲剧作为其最终结局。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白帝城先主托孤"、"孔明秋风五丈原",还是《水浒传》中"宋公明神聚蓼儿洼",无论是《儒林外史》中"泰伯祠遗贤感旧",还是《红楼梦》中"中乡魁宝玉却尘缘",主要人物都没有摆脱痛苦的命运或死亡的结局,都笼罩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