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HIV-1流行毒株膜蛋白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和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PCR对21份采集于1995年中的云南陇川县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从17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份陇川样品中存在B和C两种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各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4.7%和3.3%。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B和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属陇川B亚型的14个毒株与包括泰国、缅甸及云南瑞丽在内的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基因离散率在3.9%~4.5%的范围内;属陇川C亚型的3个毒株则与代表印度毒株的C亚型共享序列及瑞丽C亚型毒株序列十分相似,其基因离散率均为2.5%。以上数据提示,HIV-1在陇川的流行时间不长,且B和C亚型毒株的传入时间相差1年左右。对B亚型毒株V3环序列的分析还发现,位于V3环顶端的四肽序列中GPGQ占64.3%,GPGR则仅占28.6%,且编码其精氨酸(R)的密码子均为CGA而不是AGA。此结果与作者根据早期瑞丽HIV-1毒株序列研究结果得出的推测相吻合。

其他文献
期刊
采用反转录-PCR方法,分节段扩增汉坦病毒A9株M基因片段cDNA,并克隆入pGEMT载体中,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直接测定序列。结果表明,A9株M片段cDNA由3618个碱基组成,编码1135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及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76/118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4.33%和97.80%,说明汉坦病毒A9株与76/118株在糖蛋白的结构上高度保守。同76/118株比较,在3′末端非编码区变异极大,
建立了抗HCV IgM间接ELISA方法,并用之检测HCV不同感染人群。抗HCV IgM在不同感染人群中的检出率变化很大。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检出率可高达93.8%,而正常献血员中可低至0.68%。比较抗HCV IgM和抗IgG阳性中HCV RNA的检测结果发现,抗IgM阳性者中,不同HCV感染人群的HCV RNA检出率很高(93.0%~100%);而IgG阳性者中HCV RNA的检出率变化很大
本研究用高效毛细管柱气相色谱(GC)法分析6属12种118株常见非发酵菌和11种40株肠杆菌的全细胞脂肪酸(CFAs),并与Vitek-AMS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类菌有鉴别意义的CFAs是葵酸、月桂烯酸、月桂酸、十三碳烯酸、十三碳酸、肉豆蔻脑酸、肉豆蔻酸、十五碳烯酸、十五碳酸、十七碳烯酸、十七碳酸、亚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花生酸和二十一碳酸。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的CFA构成差别较大。各
期刊
为分析胸腺细胞对胸腺基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将胸腺细胞与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MTEC1)共育,分析胸腺细胞对MTEC1分泌IL-6的影响。结果表明,胸腺细胞能明显促进MTEC1分泌IL-6,其促进程度与两种细胞的数量及共育时间有关。胸腺细胞(4×106/孔)与MTEC1(1×105/孔)共育48小时,MTEC1分泌IL-6达高峰。去除胸腺细胞后96小时,MTEC1分泌IL-6的量仍比单独培养的MT
近十年一些研究显示: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并由人或灵长类动物红血球(Red blood cells,Rbc;Erythrocyte,E)上存在的C3b受体CR1介导,先与循环中Rbc结合,后由其携带,再经过肝、脾中的网状内皮等系统处理,而得以清除。本文报道,用先生物素化的抗-CR1和抗-人IgM(抗原)的两种单抗,后以链球亲合素(Streptavidin,S
期刊
为探讨上海地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HLA-Ⅱ类基因的关联,本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SSO)探针杂交方法,对33例上海地区汉族IMN患者及70例同一地区正常人作了HLA-DQA1、-DQB1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并比较其基因频率。结果表明:IMN组DQA1*0101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RR=3.043,P=0.002,Pc=0.018)。D
人β型干扰素工程菌经发酵培养、裂解后,用硫酸铵分级分离及有机溶剂抽提-酸沉淀两种方法对粗制品进行部分纯化,然后用疏水层析、凝胶过滤和旋转等电聚焦电泳对部分纯化品再纯化,结果显示:部分纯化的基因工程人β型干扰素经疏水层析、凝胶过滤后,有较高的回收率(前者为93.36%,后者为80.6%);经旋转等电聚焦电泳,一步纯化31.75倍,回收率为56.25%,比活性达1.02×107U/mg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