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国家关注,其在我国的提出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是我国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的问题出现。本文就绿色金融提出一个矛盾、三个问题之观点,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矛盾 问题 建议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近年来,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推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且这一措施在“十三五”期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从资金这一源头来治理环境问题,可谓抓住了根本,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自2007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绿色金融指导意见若干,宣告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政策的制定与實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在各商业银行的比例不断增加,但占银行总业务的比例仍然很小。根据2016年有关数据,中国的绿色信贷已经占国内全部贷款余额的10% ,且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绿色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一个矛盾、三个问题
(一)一个矛盾
就目前看来,绿色金融最大的矛盾是其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反向关系。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绿色金融是其实现社会责任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即公益性;但由于其资金投向是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较大、收益较低的环境项目,因而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受到制约。所以,金融机构如何选好绿色项目使这一矛盾得到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三个问题
1、信息披露“三不”
所谓信息披露“三不”,即不及时、不全面、不严格,这给金融机构判定绿色项目增加了难度,有违绿色金融的初衷。这“三不”的主要主体是企业和环保部门,但主要责任在于环保部门。对于企业而言,它为了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便会尽量回避环境信息或推迟发布信息,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做法。对于环保部门而言,由于没有制定相关强制性措施,使得企业偷工减料,让金融机构无法看到企业的真实情况,阻碍绿色金融的发展。
2、激励底气不足
由于绿色金融业务收益较低,所以金融机构对这一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产生假借绿色金融称号,实则资金流向高耗能企业以保证收益的现象,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激励机制力度不大,使金融机构不能“放心”。尽管上级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度很大,但在地方政府支持度就不那么大,主要是因为地方GDP多由制造业企业支撑,当地政府害怕其经济发展受挫。
3、金融机构相互闭塞
在绿色金融业务上,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流通,闭塞现象明显。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倘若一人进行,效果便浓缩。因此,这种情况会使得金融机构在投资环境项目上的风险和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绿色金融的发展;同时,这会使资金投向缺乏扩散性,一些大企业可能持续得到低利率款项,而一些刚起步的环境企业有可能无法借到款项,制约其发展。
四、发展建议
1、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多引导
我国绿色金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容忽视。尽管现在出台的都是指导意见,但国家也在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尤其是对多方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可适时组织相关知识培训,让金融机构从多方面了解企业,以做出正确决策。
2、创新绿色产业评判标准,加大激励力度
目前,普遍受到认可的评判标准是赤道原则。我国在借鉴赤道原则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国情,提出适合自己的评判标准(需要时日),并且鼓励评级机构借鉴德国绿色金融业务相关标准创新评级标准,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评级中去。当然,金融机构在找到绿色产业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提高政府债券利率等。
3、“三方”信息互联,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系统机制
“三方”是指金融机构、环保部门、企业。当环境信息披露系统要求企业强制执行时,金融机构才能够真正实施绿色金融。在这里,环保部门就是重要一环,其不仅需要核实企业环境信息真伪,还要督促企业积极在系统内完善环境信息。同时,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一共享系统,各机构可以相互传递信息,使资金都在每一个环境项目上有所分摊,这样就不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也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通过对我国绿色金融相关问题的分析,政府和环保部门需要起主导作用,将相关法律法规、信息披露机制、评级标准等不断完善,引导金融机构做出正确决策,企业认真履行职责,这样绿色金融才能在我国真正得到实践,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巨大,我们需要谨慎前行,不断探索正确道路,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惠敏、黄婧仪.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与展望[J].中国市场.第39 期.
[2] 绿色金融占商业银行资产比例不足2%.证券日报.2016.4.26.
[3] 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年第一期.
[4] 李贤、沈美怡、赵妍.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思路探析[J].金融观察.
作者简介:魏登慧(1996- ),女,汉族,甘肃永靖人,就读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矛盾 问题 建议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近年来,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推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且这一措施在“十三五”期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从资金这一源头来治理环境问题,可谓抓住了根本,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自2007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绿色金融指导意见若干,宣告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政策的制定与實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在各商业银行的比例不断增加,但占银行总业务的比例仍然很小。根据2016年有关数据,中国的绿色信贷已经占国内全部贷款余额的10% ,且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绿色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一个矛盾、三个问题
(一)一个矛盾
就目前看来,绿色金融最大的矛盾是其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反向关系。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绿色金融是其实现社会责任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即公益性;但由于其资金投向是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较大、收益较低的环境项目,因而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受到制约。所以,金融机构如何选好绿色项目使这一矛盾得到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三个问题
1、信息披露“三不”
所谓信息披露“三不”,即不及时、不全面、不严格,这给金融机构判定绿色项目增加了难度,有违绿色金融的初衷。这“三不”的主要主体是企业和环保部门,但主要责任在于环保部门。对于企业而言,它为了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便会尽量回避环境信息或推迟发布信息,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做法。对于环保部门而言,由于没有制定相关强制性措施,使得企业偷工减料,让金融机构无法看到企业的真实情况,阻碍绿色金融的发展。
2、激励底气不足
由于绿色金融业务收益较低,所以金融机构对这一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产生假借绿色金融称号,实则资金流向高耗能企业以保证收益的现象,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激励机制力度不大,使金融机构不能“放心”。尽管上级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度很大,但在地方政府支持度就不那么大,主要是因为地方GDP多由制造业企业支撑,当地政府害怕其经济发展受挫。
3、金融机构相互闭塞
在绿色金融业务上,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流通,闭塞现象明显。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倘若一人进行,效果便浓缩。因此,这种情况会使得金融机构在投资环境项目上的风险和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绿色金融的发展;同时,这会使资金投向缺乏扩散性,一些大企业可能持续得到低利率款项,而一些刚起步的环境企业有可能无法借到款项,制约其发展。
四、发展建议
1、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多引导
我国绿色金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容忽视。尽管现在出台的都是指导意见,但国家也在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尤其是对多方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可适时组织相关知识培训,让金融机构从多方面了解企业,以做出正确决策。
2、创新绿色产业评判标准,加大激励力度
目前,普遍受到认可的评判标准是赤道原则。我国在借鉴赤道原则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国情,提出适合自己的评判标准(需要时日),并且鼓励评级机构借鉴德国绿色金融业务相关标准创新评级标准,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评级中去。当然,金融机构在找到绿色产业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提高政府债券利率等。
3、“三方”信息互联,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系统机制
“三方”是指金融机构、环保部门、企业。当环境信息披露系统要求企业强制执行时,金融机构才能够真正实施绿色金融。在这里,环保部门就是重要一环,其不仅需要核实企业环境信息真伪,还要督促企业积极在系统内完善环境信息。同时,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一共享系统,各机构可以相互传递信息,使资金都在每一个环境项目上有所分摊,这样就不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也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通过对我国绿色金融相关问题的分析,政府和环保部门需要起主导作用,将相关法律法规、信息披露机制、评级标准等不断完善,引导金融机构做出正确决策,企业认真履行职责,这样绿色金融才能在我国真正得到实践,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巨大,我们需要谨慎前行,不断探索正确道路,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惠敏、黄婧仪.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与展望[J].中国市场.第39 期.
[2] 绿色金融占商业银行资产比例不足2%.证券日报.2016.4.26.
[3] 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年第一期.
[4] 李贤、沈美怡、赵妍.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思路探析[J].金融观察.
作者简介:魏登慧(1996- ),女,汉族,甘肃永靖人,就读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