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通常是只要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坐在前面的学生一齐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若干人的小组里,每个人都在说着什么,可是又根本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我将平时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结于以下几点:1、如何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参与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如何在确保学生参与讨论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保障纪律。3、如果遇到学生通过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该如何参与和支持。4、如何平衡效率高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我相信这也是在新课改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以上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首先要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个人。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真正做到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就必须明确分工,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所以确立每个人在小组中的地位,合理分工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我的班级中每个小组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1、小组长1名:组长是由小组成员投票选举出来的,是整个小组的核心。他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通常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2、副组长1名:副组长由组长委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组长管理组内事物,并负责监督组长工作。3、记录员1名:主要负责在小组成员讨论时记录讨论的细节和要点,为交流和汇报提供文字依据。4、汇报员1名:主要负责在讨论结束后汇总小组成员结论并代表小组发言。5、组员2名。
(二)立下规则,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得课堂纪律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为了营造一种热烈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现自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十分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而且,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取百家之长完善自己的言论。因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培养学生“善听”“乐思”的好习惯。
(三)做好课前预习,为小组合作建立知识储备。以数学课预习为例,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学生在课下需要做到以下:1、布置预习。下午放学前布置明天要学的新知识,同时布置晚上回家的作业,就是预习。告诉学生预习的重点在哪,组长检查本组的学生课本是否带回。2、看。仔细看书,边看边勾划,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要从头到尾把预习的内容仔细看一遍,看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如果一样,就要抓住教材的基本内容,想一想这些新知识的基础是什么,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做一些必要的复习,为新的学习打好基础。3、想。预习后,想一想教材内容的要点,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预习时我们先要想一想,以前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4、查。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天,来学后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交给小组长,也可以请教小组长同学。
(四)不要冷落了学困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学习好的学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小组汇报员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长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再次,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关注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而且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培养学生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习惯已成为当下首要的任务,因此应该更加积极有效的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通常是只要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坐在前面的学生一齐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若干人的小组里,每个人都在说着什么,可是又根本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我将平时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结于以下几点:1、如何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参与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如何在确保学生参与讨论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保障纪律。3、如果遇到学生通过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该如何参与和支持。4、如何平衡效率高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我相信这也是在新课改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以上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首先要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个人。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真正做到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就必须明确分工,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所以确立每个人在小组中的地位,合理分工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我的班级中每个小组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1、小组长1名:组长是由小组成员投票选举出来的,是整个小组的核心。他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通常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2、副组长1名:副组长由组长委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组长管理组内事物,并负责监督组长工作。3、记录员1名:主要负责在小组成员讨论时记录讨论的细节和要点,为交流和汇报提供文字依据。4、汇报员1名:主要负责在讨论结束后汇总小组成员结论并代表小组发言。5、组员2名。
(二)立下规则,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得课堂纪律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为了营造一种热烈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现自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十分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而且,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取百家之长完善自己的言论。因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培养学生“善听”“乐思”的好习惯。
(三)做好课前预习,为小组合作建立知识储备。以数学课预习为例,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学生在课下需要做到以下:1、布置预习。下午放学前布置明天要学的新知识,同时布置晚上回家的作业,就是预习。告诉学生预习的重点在哪,组长检查本组的学生课本是否带回。2、看。仔细看书,边看边勾划,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要从头到尾把预习的内容仔细看一遍,看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如果一样,就要抓住教材的基本内容,想一想这些新知识的基础是什么,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做一些必要的复习,为新的学习打好基础。3、想。预习后,想一想教材内容的要点,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预习时我们先要想一想,以前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4、查。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天,来学后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交给小组长,也可以请教小组长同学。
(四)不要冷落了学困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学习好的学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小组汇报员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长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再次,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关注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而且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培养学生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习惯已成为当下首要的任务,因此应该更加积极有效的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