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主题学习 有效预设 师幼互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95-01
有效的师幼互动、精心的活动预设,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驾驭教育过程,准确地评估幼儿的发展,以使活动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一、环境预设时的“趣”字策略
环境的有效预设能够使幼儿迅速进入角色,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笔者归纳了“趣”字策略。
1.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预设一个能够吸引幼儿、激起幼儿参与兴趣的环境,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创设。如小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应大而醒目,具有直观性;中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可以神秘多变,具有可变性;大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可以求异创新,具有挑战性。
在小班主题活动“花儿送给爸爸妈妈”中,我们可以营造家的温馨感,让幼儿能够在环境的感染下,提出把自己装饰好的花束送到爸爸妈妈手中的愿望。然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欲望与幼儿交流,实现师幼间的有效互动。
在中班主题活动“造高楼”中,笔者准备了长方形的纸质砖,鼓励幼儿用砖块垒高,并且提出设想:用同样多的砖块,怎样造出最高、最稳的大楼?砖块可以横着用、侧着用,还可以竖着用,简简单单的几块砖就表现出它的多变性。活动中,教师利用可变的环境材料间接地与幼儿发生互动,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在大班主题活动“三人套圈”中,笔者在教室里投放了几块提示图板。幼儿根据图板中的提示,自己了解、学习“三人套圈”的游戏玩法。这样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大班幼儿的探索兴趣,也为幼儿主动发起互动创造了可能。
2.童趣。童趣就是专属于幼儿的乐趣。我们引导幼儿把教室环境布置成动物园、浩翰的太空、神秘的海底世界,这些都是“童趣”,其中包含了幼儿大胆的想象。例如,小班主题活动“蛋宝宝”中,教师可以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蛋宝宝,无论是蛋宝宝在草地上打滚,还是蛋宝宝慢慢破壳而出,无不呈现出浓浓的童真、童趣,使教师和幼儿自始至终都处在角色的扮演中。
二、提问预设时的“引”字策略
主题活动中教师除了预设环境,还应对提问进行精心的设计,使提问能够引导幼儿思考,甚至激发幼儿提出质疑。提问要关注幼儿思考的空间、关注幼儿的想象、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提问时教师与幼儿的双向互动。
在预设提问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三个“引”,即引起兴趣、引发思考、引导探究,使活动中的提问既精炼又有效。
1.引起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幼儿关注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比如,在一次大班主题活动“标志”中,笔者首先出示了两张春游时幼儿曾经看到过的标志,并且设计提问:“你还记得在哪里看到过它们吗?它们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由于问题具有普遍性,面向班上的每一个幼儿,使幼儿愿意参与问答活动。
2.引发思考。教师在预设提问时,要把握问题中能够有利于幼儿思考的因素,使提问有创意,具有开放性,能激励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进行创造,使他们能从不同的方向、角度、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例如,主题活动“新颖的房屋”中,笔者设计了“你希望我们设计的房屋具有怎样的特殊作用呢”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引导探究。在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并不是都不会发现问题,而是有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提出来。因此,教师预设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能够在引发幼儿思考的同时,引导幼儿积极探究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在主题活动“图形变动物”中,笔者出示范画和制作材料时,同时预设提问:“请仔细看看是怎么样变出一幅漂亮的图画来的,用这些图形能够完成吗?”幼儿马上提问:“这里只有大的三角形,小的三角形在哪里呢?”于是,笔者又预设了一个追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用这些图形来完成作品?”幼儿又问:“能够撕开或者剪开吗?”就这样,幼儿的思路打开了,教师提供的单一图形在幼儿的动手下变成了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图形。
总之,精心预设的师幼互动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现象中的变化,增强对“教育价值”把握的准确性。当然,预设提问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样没有定法,预设好的主题活动还需要把握好活动的时机和节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责编 黎雪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A-0095-01
有效的师幼互动、精心的活动预设,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驾驭教育过程,准确地评估幼儿的发展,以使活动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一、环境预设时的“趣”字策略
环境的有效预设能够使幼儿迅速进入角色,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笔者归纳了“趣”字策略。
1.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预设一个能够吸引幼儿、激起幼儿参与兴趣的环境,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创设。如小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应大而醒目,具有直观性;中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可以神秘多变,具有可变性;大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可以求异创新,具有挑战性。
在小班主题活动“花儿送给爸爸妈妈”中,我们可以营造家的温馨感,让幼儿能够在环境的感染下,提出把自己装饰好的花束送到爸爸妈妈手中的愿望。然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欲望与幼儿交流,实现师幼间的有效互动。
在中班主题活动“造高楼”中,笔者准备了长方形的纸质砖,鼓励幼儿用砖块垒高,并且提出设想:用同样多的砖块,怎样造出最高、最稳的大楼?砖块可以横着用、侧着用,还可以竖着用,简简单单的几块砖就表现出它的多变性。活动中,教师利用可变的环境材料间接地与幼儿发生互动,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在大班主题活动“三人套圈”中,笔者在教室里投放了几块提示图板。幼儿根据图板中的提示,自己了解、学习“三人套圈”的游戏玩法。这样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大班幼儿的探索兴趣,也为幼儿主动发起互动创造了可能。
2.童趣。童趣就是专属于幼儿的乐趣。我们引导幼儿把教室环境布置成动物园、浩翰的太空、神秘的海底世界,这些都是“童趣”,其中包含了幼儿大胆的想象。例如,小班主题活动“蛋宝宝”中,教师可以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蛋宝宝,无论是蛋宝宝在草地上打滚,还是蛋宝宝慢慢破壳而出,无不呈现出浓浓的童真、童趣,使教师和幼儿自始至终都处在角色的扮演中。
二、提问预设时的“引”字策略
主题活动中教师除了预设环境,还应对提问进行精心的设计,使提问能够引导幼儿思考,甚至激发幼儿提出质疑。提问要关注幼儿思考的空间、关注幼儿的想象、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提问时教师与幼儿的双向互动。
在预设提问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三个“引”,即引起兴趣、引发思考、引导探究,使活动中的提问既精炼又有效。
1.引起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幼儿关注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比如,在一次大班主题活动“标志”中,笔者首先出示了两张春游时幼儿曾经看到过的标志,并且设计提问:“你还记得在哪里看到过它们吗?它们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由于问题具有普遍性,面向班上的每一个幼儿,使幼儿愿意参与问答活动。
2.引发思考。教师在预设提问时,要把握问题中能够有利于幼儿思考的因素,使提问有创意,具有开放性,能激励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进行创造,使他们能从不同的方向、角度、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例如,主题活动“新颖的房屋”中,笔者设计了“你希望我们设计的房屋具有怎样的特殊作用呢”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引导探究。在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并不是都不会发现问题,而是有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提出来。因此,教师预设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能够在引发幼儿思考的同时,引导幼儿积极探究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在主题活动“图形变动物”中,笔者出示范画和制作材料时,同时预设提问:“请仔细看看是怎么样变出一幅漂亮的图画来的,用这些图形能够完成吗?”幼儿马上提问:“这里只有大的三角形,小的三角形在哪里呢?”于是,笔者又预设了一个追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用这些图形来完成作品?”幼儿又问:“能够撕开或者剪开吗?”就这样,幼儿的思路打开了,教师提供的单一图形在幼儿的动手下变成了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图形。
总之,精心预设的师幼互动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现象中的变化,增强对“教育价值”把握的准确性。当然,预设提问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样没有定法,预设好的主题活动还需要把握好活动的时机和节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