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布森博士 (Dr.JamesC.Dobson) :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他所创立的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如今是美国最大的婚姻家庭辅导专业机构。杜布森博士为本刊撰写家庭教育类文章。
教养儿女的目的,不是要培植言听计从的小机器人,而是依其生来具有的本质,慢慢将之塑造为成熟、负责、有敬畏的成人。
在凡事讲求宽容的1950年代,出版了一本教养子女的书,名叫《两岁到五岁的孩子》,其中包括一篇路瑟·伍德博士所写的文章,内容大致是:
当你那学龄前的孩子骂你是“王八蛋”或威胁要把你踢出去时,你要怎么办?责备他、处罚他,或沉着以对?伍德博士建议,最好又最迅速的策略,就是体谅。等幼童的敌意消失了,破坏的意图也会跟着不见,其本能的爱心与柔情就有机会萌芽生长。一旦孩子到了六七岁,父母就可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他已够大了,不应该再向父母出言不逊。
他接着又奉劝做父母的要有心理准备,以应付外来的苛责。他说:“但这策略需要宽广的心胸和相当的冷静自制,特别当亲戚朋友向你表示不以为然,并警告你这样会养出撒野的孩子时。”
伍德博士所推荐的这种消极方式,我非常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亲戚朋友可说得一点儿也不错:你会养出撒野的孩子——而且可能一屋子都是!它意味着父母将在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教导他们尊重权威的年岁袖手旁观。
我深信孩童是照他们所领受的教导而学习并发展的,因此父母的任务是“教化”他们,使他们懂得礼貌及道德标准,行为得体。如果希望孩子具备和善、可亲、感恩的特质,那么这些美德就须灌输到其心思意念中——而不只是一厢情愿的期待。
简而言之,遗传并不能使孩子天生具有合宜的态度,我们必须替他们奠立品格的根基。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极度权威与纵容松散的育儿方式中作选择。事实上,这两种极端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痕。在极度权威的那一端,孩童处处受到压制,饱受屈辱之苦,时时活在恐惧之中,也不能自己做会么决定。于是在他的性格上会留下“惯于倚赖——积怨在心——愤怒”的轨迹,到了青少年时期,通常会产生严重的叛逆行为。
另一极端,因为缺乏权威的引导,孩子从童稚之龄就凡事自己作主,他以为世界都是绕着他团团转的。他往往对最亲近的人表现出极度的鄙夷轻蔑。并且最终导致缺乏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能力。
最健康的管教子女方式,是介于这两极中间的安全地段。如何在这两极中找出中庸之道?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培育十全十美的孩子。他们终究还是孩子,有时会表现得愚蠢、懒惰、自私,甚至还会粗暴无礼,但这都正常。
我的重点是:教养儿女的目的,不是要培植言听计从的小机器人,而是依其生来具有的本质,慢慢将之塑造为成熟、负责、有敬畏的成人。这是一个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过程,其中时有进展、挫折、成功与失败。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幼稚开始转化为成熟,以前所栽种的开始滋长为嫩绿的新芽。
这其中,培养孩子心存敬畏很重要,你必须意识到:
第一,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奠立了他对所接触的任何形式的权威的基本态度。举例来说,老师很快就能分辨哪个学生在家中被容许目无尊长——因为他们在家中的态度会直接带到教室来。
第二,如果你希望儿女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仍接受你的价值观,你就得在他们年幼时表现得值得他们尊敬。比如诚实,信守承诺,尊重配偶,为孩子的行为立界限等等。如果孩子在头十五年能成功地蔑视你的权威,并顽强地反抗你的领导权,那他必然会对你所代表的一切产生轻蔑的反感。他会想:“笨老爹,笨老妈!我轻易就可以把你们耍得团团转。你们当然很爱我罗,不过我觉得你们也真怕我!”
教养儿女的目的,不是要培植言听计从的小机器人,而是依其生来具有的本质,慢慢将之塑造为成熟、负责、有敬畏的成人。
在凡事讲求宽容的1950年代,出版了一本教养子女的书,名叫《两岁到五岁的孩子》,其中包括一篇路瑟·伍德博士所写的文章,内容大致是:
当你那学龄前的孩子骂你是“王八蛋”或威胁要把你踢出去时,你要怎么办?责备他、处罚他,或沉着以对?伍德博士建议,最好又最迅速的策略,就是体谅。等幼童的敌意消失了,破坏的意图也会跟着不见,其本能的爱心与柔情就有机会萌芽生长。一旦孩子到了六七岁,父母就可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他已够大了,不应该再向父母出言不逊。
他接着又奉劝做父母的要有心理准备,以应付外来的苛责。他说:“但这策略需要宽广的心胸和相当的冷静自制,特别当亲戚朋友向你表示不以为然,并警告你这样会养出撒野的孩子时。”
伍德博士所推荐的这种消极方式,我非常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亲戚朋友可说得一点儿也不错:你会养出撒野的孩子——而且可能一屋子都是!它意味着父母将在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教导他们尊重权威的年岁袖手旁观。
我深信孩童是照他们所领受的教导而学习并发展的,因此父母的任务是“教化”他们,使他们懂得礼貌及道德标准,行为得体。如果希望孩子具备和善、可亲、感恩的特质,那么这些美德就须灌输到其心思意念中——而不只是一厢情愿的期待。
简而言之,遗传并不能使孩子天生具有合宜的态度,我们必须替他们奠立品格的根基。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极度权威与纵容松散的育儿方式中作选择。事实上,这两种极端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痕。在极度权威的那一端,孩童处处受到压制,饱受屈辱之苦,时时活在恐惧之中,也不能自己做会么决定。于是在他的性格上会留下“惯于倚赖——积怨在心——愤怒”的轨迹,到了青少年时期,通常会产生严重的叛逆行为。
另一极端,因为缺乏权威的引导,孩子从童稚之龄就凡事自己作主,他以为世界都是绕着他团团转的。他往往对最亲近的人表现出极度的鄙夷轻蔑。并且最终导致缺乏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能力。
最健康的管教子女方式,是介于这两极中间的安全地段。如何在这两极中找出中庸之道?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培育十全十美的孩子。他们终究还是孩子,有时会表现得愚蠢、懒惰、自私,甚至还会粗暴无礼,但这都正常。
我的重点是:教养儿女的目的,不是要培植言听计从的小机器人,而是依其生来具有的本质,慢慢将之塑造为成熟、负责、有敬畏的成人。这是一个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过程,其中时有进展、挫折、成功与失败。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幼稚开始转化为成熟,以前所栽种的开始滋长为嫩绿的新芽。
这其中,培养孩子心存敬畏很重要,你必须意识到:
第一,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奠立了他对所接触的任何形式的权威的基本态度。举例来说,老师很快就能分辨哪个学生在家中被容许目无尊长——因为他们在家中的态度会直接带到教室来。
第二,如果你希望儿女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仍接受你的价值观,你就得在他们年幼时表现得值得他们尊敬。比如诚实,信守承诺,尊重配偶,为孩子的行为立界限等等。如果孩子在头十五年能成功地蔑视你的权威,并顽强地反抗你的领导权,那他必然会对你所代表的一切产生轻蔑的反感。他会想:“笨老爹,笨老妈!我轻易就可以把你们耍得团团转。你们当然很爱我罗,不过我觉得你们也真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