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2013年4月和5月刊,曾发表拙作《砂海民壶古雅淳朴——宜兴紫砂民国诸家壶艺珍赏》,而本文是前文的姊妹篇。因民国紫砂名家高手人物众多,典故纷繁,篇幅有限很难全面详述,故又从民国高手的茗壶精品中细选10把茗壶,与广大壶友共同玩赏。
民国紫砂除了前文所述一流的壶艺诸家外,还有一批制壶高手。他们的紫坛名气、制壶功力、后世影响均稍逊于上述的壶艺诸家,但他们同样以不凡的技艺、传世的名作,与其他名家一起,共同组成了绚丽多彩万紫千红的民间壶艺世界。
1 《佛手壶》(图1)
民国制壶高手范锦甫的作品,壶盖内钤阳文楷印“锦甫”,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灰黄。
佛手壶是典型的瓜果树木类花货作品,要求形象生动趣味盎然。范锦甫的这把佛手壶造型自然线条流畅,壶流旁的手指形态更是俊俏,而小佛手状的壶钮精致秀丽巧夺天工,全壶构思巧妙工艺一流,是范锦甫的代表作。
宜兴的范氏家族与邵氏家族是紫砂制壶业的两大望族。明清以降,范家壶的名家高手灿若星辰,不胜枚举。如果说邵家壶是以光货见长的话,那么范家壶就以花货取胜。
范氏家族世居宜兴西望圩村,世代以制壶为业。其中著名的有清中后期的范章恩,清末的范静安,民国的范大生、范福奎、范正根、范祖德等。现代范家壶名家有范洪泉、范盘冲、范仁良、范友良等。其中民国壶艺大师范大生之孙范伟群高工于2004年与韩国地乳茶会合作创办了范家壶庄,新品迭出,产品远销韩国及东南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
范锦甫(1878-1947年),宜兴西望圩人,民国壶艺大师范大生之弟,宜兴范家壶著名高手。范锦甫17岁随父学艺,其间常得兄长范大生的指点,艺成后以制扁柿壶为主。1919年,他被吴德盛公司聘为技师。在公司期间,他制作的扁柿、扁梅、梅段等壶圆润秀气浑厚饱满,大受市场欢迎。1926年,范锦甫推荐其兄的高足冯桂林进公司,并关心冯桂林的成长,尽到了师叔的责任与义务,终使冯桂林成为民国花货制作的佼佼者。
其传器有扁柿壶、梅段壶、竹鼓壶、柿子提梁壶等。
2 《报春壶》(图2)
民国制壶高手范正根的作品,壶盖内钤两方阳文篆印“范”“正根”,壶底钤阳文篆印“范正根制”。
报春壶全壶以紫泥制作,但壶身涂以红粉泥,使壶体表面形成双色,给人以典雅秀美自然贴切之感。壶体呈鸡心型,枝叶与疤节布局合理、伸展自然、暗香浮动、老干新枝,此壶把梅花凌霜傲雪的顽强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壶身圆脚浑稳重大方,是范正根的代表作。
范正根(1898-1988年),宜兴蜀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三宝: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三根:吴云根、潘德根、范正根)之一。范正根17岁拜紫砂花盆制作名师潘伯寿为师,艺成后以制盆为主,另做紫砂杂件。
范正根是1954年建国初期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开厂七名师(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邵陆大、范正根、范祖德)之一,他们七人在当时百业凋零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招学徒传技艺,七名师的革创之功永被后代陶人所铭记。
1959年,范正根调入宜兴西氿紫砂厂任主管技师。在西沈厂他成为现代壶艺名家江苏省工艺大师谢曼伦的启蒙老师,后西沈厂倒闭,范正根仍回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直至退休。
其传器有春竹壶、鱼化龙壶、帽筒、长颈瓶等。
3 《圆珠壶》(图3)
民国制壶高手杨阿时的作品,壶盖内钤阳文篆印“阿时”,壶底钤阳文篆印“复初仿制”,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灰黄。
壶的主面刻有隶书“茶香飘紫笋”,副面刻有花鸟图。此壶比例适当,珠圆玉润,是1915-1918年杨阿时在山西平定陶厂时与当时的山西财政厅厅长朱善元合作的佳品。
朱善元,字复初,浙江人氏,清光绪年问历任山西平遥、临汾等地知县,民初任山西财政厅厅长,平日喜藏书画爱好金石壶艺。
杨阿时(1889-1938年),字如林,宜兴蜀山人,民初宜兴利永公司技师。1915年,杨阿时与吴云根、李宝珍、江案卿一起赴山西创建平定陶厂,为紫砂业推向全国做出过贡献。其弟子毛振声(1905-1984年),是宜兴紫砂名店“毛顺兴”的二掌柜,亦为民国制壶名手,惜传器较少。
杨阿时不仅能制壶还会制作紫砂花盆。平时杨阿时对人和蔼可亲,一副老顽童的性格,故深得同业人士的喜爱。
其传器有鱼罩壶、仿鼓壶、高梅壶、东坡提梁壶等。
4 《扁竹壶》(图4)
民国制壶高手史莲生的作品,壶盖内钤阳文篆印“莲生”,壶底钤阳文篆印“彭年”,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米黄。
扁竹壶是紫砂竹类花货中的传统器形,民间艺人常有制作。民初宜兴紫砂壶艺三杰——汪宝根、吴云根、朱可心的师父汪生义(1870-1927年),其所属的汪氏家族就以善制竹类花货而闻名。竹类花货样式较多,计有高竹、矮竹、扁竹、竹段、竹鼎等。史莲生的这把扁竹壶,造型匀称制作规范,是竹类花货中的上品。
史莲生(1880-1950年),宜兴潜洛人,史氏家族为潜洛制壶世家,清代曾出过史维高、史继长等名手。史莲生10岁学习制壶,艺成后因崇拜清代制壶大家杨彭年,故特制“彭年”印钤于自制壶的壶底,而盖印则钤“莲生”,时人称“莲生彭年壶”,历来为藏家所重。
史莲生的早期作品以“碗形壶”为主,所制莲子、莲碗等壶,口宽流爽简练实用。1923年,史莲生被宜兴铁画轩公司聘为技师,这时他所制壶具气度典雅古致大方,自成风格声誉日盛。
据《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记载,民国31年(1942年),史莲生之子史耀民时任汪伪政权少将团长,他组建宜兴陶业联营社,胁迫艺人生产,并低价强购紫砂名家高手的紫砂器,运往日本倒卖牟利。史耀民平日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抗战胜利后1946年在上海被枪决。而史莲生不与其子为伍,常救人于屠刀之下,故1949年解放时未被批斗与管制,1950年病故,得以善终。
其传器有茄段壶、钵盂壶、竹鼎壶、竹节提梁壶等。
5 《松鼠葡萄壶》(图5)
民国制壶高手唐凤芝的作品,壶盖内和壶底钤阳文篆印“唐凤芝”,紫泥制作,色泽紫红。
松树葡萄壶是紫砂花货中的传统壶式,但清末民初制作贴塑都较为简单。而唐凤芝的这把壶精工细作,贴塑繁复,加工难度较大。后代陶人中只有江苏省工艺大师研究员级高工倪顺生仿制过唐氏松树葡萄壶,其他艺人则很少仿制。
唐凤芝(1900-1976年),宜兴上袁人,出身紫砂世家。16岁随父唐顺洪学艺,艺成后以所制鱼化龙壶崭露头角。1935年,唐凤芝以创制蝶碗壶、松鼠葡萄壶、蜂菊壶为紫砂壶艺界注意,随后又以新品风靡上海。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唐凤芝创制成功国光壶,盖印“凤芝”,底印“观国之光”,藉示爱国热忱,并在壶面上浮雕蒋介石像,故此壶又名“中正壶”。当时有人将此壶献给国民政府,民国首都南京各报均有报道,现在此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入选台湾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全·古陶瓷收藏》。笔者十年前,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曾见过唐凤芝制作的国光壶,壶上确有蒋介石头像,因要价太高而无人问津。
另外在1947年,唐凤芝还向来宜兴蜀山巡视的抗日名将孙元良将军(1904-2007年)赠送了中正壶。
20世纪50年代,唐凤芝率儿子唐宽裕入仕。50年代后期,唐凤芝因历史问题,被关押劳改,并被紫砂厂除名。后每次运动均挨批斗,惨遭厄运,受尽苦难,晚年生活凄凉。
唐凤芝性格自负清高,壶艺作品逼真自然。其弟唐树林、唐树芝、唐祝和均为民国制壶名手。唐氏后人唐六琴、唐伯琴为现代壶艺名家,宜兴唐门壶艺后继有人。
当年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途经南京时,唐门壶艺的著名工艺师唐六琴特地赶制紫砂茗壶从宜兴亲往南京赠与连战,并表达了大陆民众对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
其传器有风卷葵壶、蜂菊壶、蝶碗壶、国光壶等。
(耒完待续)
民国紫砂除了前文所述一流的壶艺诸家外,还有一批制壶高手。他们的紫坛名气、制壶功力、后世影响均稍逊于上述的壶艺诸家,但他们同样以不凡的技艺、传世的名作,与其他名家一起,共同组成了绚丽多彩万紫千红的民间壶艺世界。
1 《佛手壶》(图1)
民国制壶高手范锦甫的作品,壶盖内钤阳文楷印“锦甫”,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灰黄。
佛手壶是典型的瓜果树木类花货作品,要求形象生动趣味盎然。范锦甫的这把佛手壶造型自然线条流畅,壶流旁的手指形态更是俊俏,而小佛手状的壶钮精致秀丽巧夺天工,全壶构思巧妙工艺一流,是范锦甫的代表作。
宜兴的范氏家族与邵氏家族是紫砂制壶业的两大望族。明清以降,范家壶的名家高手灿若星辰,不胜枚举。如果说邵家壶是以光货见长的话,那么范家壶就以花货取胜。
范氏家族世居宜兴西望圩村,世代以制壶为业。其中著名的有清中后期的范章恩,清末的范静安,民国的范大生、范福奎、范正根、范祖德等。现代范家壶名家有范洪泉、范盘冲、范仁良、范友良等。其中民国壶艺大师范大生之孙范伟群高工于2004年与韩国地乳茶会合作创办了范家壶庄,新品迭出,产品远销韩国及东南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
范锦甫(1878-1947年),宜兴西望圩人,民国壶艺大师范大生之弟,宜兴范家壶著名高手。范锦甫17岁随父学艺,其间常得兄长范大生的指点,艺成后以制扁柿壶为主。1919年,他被吴德盛公司聘为技师。在公司期间,他制作的扁柿、扁梅、梅段等壶圆润秀气浑厚饱满,大受市场欢迎。1926年,范锦甫推荐其兄的高足冯桂林进公司,并关心冯桂林的成长,尽到了师叔的责任与义务,终使冯桂林成为民国花货制作的佼佼者。
其传器有扁柿壶、梅段壶、竹鼓壶、柿子提梁壶等。
2 《报春壶》(图2)
民国制壶高手范正根的作品,壶盖内钤两方阳文篆印“范”“正根”,壶底钤阳文篆印“范正根制”。
报春壶全壶以紫泥制作,但壶身涂以红粉泥,使壶体表面形成双色,给人以典雅秀美自然贴切之感。壶体呈鸡心型,枝叶与疤节布局合理、伸展自然、暗香浮动、老干新枝,此壶把梅花凌霜傲雪的顽强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壶身圆脚浑稳重大方,是范正根的代表作。
范正根(1898-1988年),宜兴蜀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三宝: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三根:吴云根、潘德根、范正根)之一。范正根17岁拜紫砂花盆制作名师潘伯寿为师,艺成后以制盆为主,另做紫砂杂件。
范正根是1954年建国初期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开厂七名师(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邵陆大、范正根、范祖德)之一,他们七人在当时百业凋零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招学徒传技艺,七名师的革创之功永被后代陶人所铭记。
1959年,范正根调入宜兴西氿紫砂厂任主管技师。在西沈厂他成为现代壶艺名家江苏省工艺大师谢曼伦的启蒙老师,后西沈厂倒闭,范正根仍回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直至退休。
其传器有春竹壶、鱼化龙壶、帽筒、长颈瓶等。
3 《圆珠壶》(图3)
民国制壶高手杨阿时的作品,壶盖内钤阳文篆印“阿时”,壶底钤阳文篆印“复初仿制”,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灰黄。
壶的主面刻有隶书“茶香飘紫笋”,副面刻有花鸟图。此壶比例适当,珠圆玉润,是1915-1918年杨阿时在山西平定陶厂时与当时的山西财政厅厅长朱善元合作的佳品。
朱善元,字复初,浙江人氏,清光绪年问历任山西平遥、临汾等地知县,民初任山西财政厅厅长,平日喜藏书画爱好金石壶艺。
杨阿时(1889-1938年),字如林,宜兴蜀山人,民初宜兴利永公司技师。1915年,杨阿时与吴云根、李宝珍、江案卿一起赴山西创建平定陶厂,为紫砂业推向全国做出过贡献。其弟子毛振声(1905-1984年),是宜兴紫砂名店“毛顺兴”的二掌柜,亦为民国制壶名手,惜传器较少。
杨阿时不仅能制壶还会制作紫砂花盆。平时杨阿时对人和蔼可亲,一副老顽童的性格,故深得同业人士的喜爱。
其传器有鱼罩壶、仿鼓壶、高梅壶、东坡提梁壶等。
4 《扁竹壶》(图4)
民国制壶高手史莲生的作品,壶盖内钤阳文篆印“莲生”,壶底钤阳文篆印“彭年”,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米黄。
扁竹壶是紫砂竹类花货中的传统器形,民间艺人常有制作。民初宜兴紫砂壶艺三杰——汪宝根、吴云根、朱可心的师父汪生义(1870-1927年),其所属的汪氏家族就以善制竹类花货而闻名。竹类花货样式较多,计有高竹、矮竹、扁竹、竹段、竹鼎等。史莲生的这把扁竹壶,造型匀称制作规范,是竹类花货中的上品。
史莲生(1880-1950年),宜兴潜洛人,史氏家族为潜洛制壶世家,清代曾出过史维高、史继长等名手。史莲生10岁学习制壶,艺成后因崇拜清代制壶大家杨彭年,故特制“彭年”印钤于自制壶的壶底,而盖印则钤“莲生”,时人称“莲生彭年壶”,历来为藏家所重。
史莲生的早期作品以“碗形壶”为主,所制莲子、莲碗等壶,口宽流爽简练实用。1923年,史莲生被宜兴铁画轩公司聘为技师,这时他所制壶具气度典雅古致大方,自成风格声誉日盛。
据《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记载,民国31年(1942年),史莲生之子史耀民时任汪伪政权少将团长,他组建宜兴陶业联营社,胁迫艺人生产,并低价强购紫砂名家高手的紫砂器,运往日本倒卖牟利。史耀民平日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抗战胜利后1946年在上海被枪决。而史莲生不与其子为伍,常救人于屠刀之下,故1949年解放时未被批斗与管制,1950年病故,得以善终。
其传器有茄段壶、钵盂壶、竹鼎壶、竹节提梁壶等。
5 《松鼠葡萄壶》(图5)
民国制壶高手唐凤芝的作品,壶盖内和壶底钤阳文篆印“唐凤芝”,紫泥制作,色泽紫红。
松树葡萄壶是紫砂花货中的传统壶式,但清末民初制作贴塑都较为简单。而唐凤芝的这把壶精工细作,贴塑繁复,加工难度较大。后代陶人中只有江苏省工艺大师研究员级高工倪顺生仿制过唐氏松树葡萄壶,其他艺人则很少仿制。
唐凤芝(1900-1976年),宜兴上袁人,出身紫砂世家。16岁随父唐顺洪学艺,艺成后以所制鱼化龙壶崭露头角。1935年,唐凤芝以创制蝶碗壶、松鼠葡萄壶、蜂菊壶为紫砂壶艺界注意,随后又以新品风靡上海。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唐凤芝创制成功国光壶,盖印“凤芝”,底印“观国之光”,藉示爱国热忱,并在壶面上浮雕蒋介石像,故此壶又名“中正壶”。当时有人将此壶献给国民政府,民国首都南京各报均有报道,现在此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入选台湾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全·古陶瓷收藏》。笔者十年前,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曾见过唐凤芝制作的国光壶,壶上确有蒋介石头像,因要价太高而无人问津。
另外在1947年,唐凤芝还向来宜兴蜀山巡视的抗日名将孙元良将军(1904-2007年)赠送了中正壶。
20世纪50年代,唐凤芝率儿子唐宽裕入仕。50年代后期,唐凤芝因历史问题,被关押劳改,并被紫砂厂除名。后每次运动均挨批斗,惨遭厄运,受尽苦难,晚年生活凄凉。
唐凤芝性格自负清高,壶艺作品逼真自然。其弟唐树林、唐树芝、唐祝和均为民国制壶名手。唐氏后人唐六琴、唐伯琴为现代壶艺名家,宜兴唐门壶艺后继有人。
当年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途经南京时,唐门壶艺的著名工艺师唐六琴特地赶制紫砂茗壶从宜兴亲往南京赠与连战,并表达了大陆民众对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
其传器有风卷葵壶、蜂菊壶、蝶碗壶、国光壶等。
(耒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