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特色”的课堂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上常有中小学介绍五花八门的“特色”,看了总有些疑惑。
  30年前,看过一篇苏联讽刺小说《总要搞出点名堂来》,讲述官僚体制下各种形式主义的胡闹,荒诞不经。官僚无事找事,自我折腾,常常鼓动下属“总要搞出点名堂来”,最后活活累死。当时看了感受并不强烈,以为那种闹剧不至于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教育界形式主义的泛滥,回想那个“作死”的官僚,真有重蹈覆辙之惧。不同的是,活活累死的不会是官僚,而是长年累月被折腾的校长和教师。
  市长视察学校,问:“你这个学校的特色是什么?”校长马上来了一段顺口溜,市长听了很高兴,就记住了这个校长的姓名——这不是故事,而是官场常态,市长就是这么个水平,校长也就需要这点点机灵劲。
  与此“配套成龙”的,还要有媒体的呼喊,要弄出动静来,这也是铁律。学校热衷包报纸版面炒作“特色”,乃至于我们从报上看到任何“特色”已无动于衷。基础教育的“特色”过多,非但难成其为“基础”,也就算不上特色了。为特色而特色,势必要扭曲常识,形成“反教育”。一个大城市几百所学校,每所学校都有“特色”,可能吗?果真都有不同,经常喊的“统一思想”岂不是胡说?所到之处,几乎到处都在谈“特色”,教育官员和校长们的汇报,教育行政部门的“验收”,评估系统的指标中,到处听闻“特色”。
  教育界被“特色”折腾,是官僚体制政绩观作祟。教育官员视导学校时,也会脱口而出地问:“你这个学校的特色是什么?”这样问,也是出于“政绩”的考虑:他不一定懂行,但他知道,如果“上面”来视察时,他作为陪同,得汇报出一些什么来。所以他先要把下面的“特色”摸清。“特色”多,上司的脸色可能会好看些,下属的日子也就会好过一些,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运气。因此校长们的任务就来了,他们得挖空心思去挖掘“特色”,如果挖不出,就得组织智囊团编造。就这样层层下压,最后压向课堂。
  小学生把字写端正了,是特色吗?小学生会背珠算口诀,是特色吗?小学生有“两操两锻炼”,是特色吗?如果没有这些“特”,他们本来会是什么“色”呢?他们以前到学校做些什么“非特色”的事呢?
  有中学不做教育部推广的广播体操,改做“武术操”,做就做了,值得开个“全市现场会”吗?化学实验课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用品,能说是“课改特色”吗?作文课学生“小组讨论,互批互改”能说成“创新”,让大家来观摩吗?“特色”太多了,多到有点嬉皮笑脸的程度,很像一条小街小贩子举满了广告牌。“特色”多,有可能反教育,反规律,反科学。
  有所小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很正常,校风文明,学生素养不错。后来成了典型,参观考察的人多了,在这里任校长成为升官阶梯,于是“特色”层出不穷,成了“小教界”的弄潮儿,始终举着花色旗帜,活动多到不可胜数。原因不复杂:市里区里不断有要求,不仅要保持“特色”,还要“创新”,于是每个学科,甚至每个教师都开始折腾,“总要搞出点名堂来”。试想,一名小学生,每天在学校上七八节课,每门课的老师都凭千奇百怪的“特色”上课,这孩子他吃得消吗?我接触过这样的小学生,虽然他说不出小学上课时的那些“特色”,但他会埋怨“活动多…‘作业多…‘花样多”。一个从小在“特色”泡大的孩子,很有可能渴望平庸的安静。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长期的传统,有可能形成“特色”,但作为行政任务,凭着各种各样的“苦干”或“摸索”,能出“特色”,或是痴人说梦,或是大言惑众。
  我很感激一些同行的真诚,走进他们的课堂,我也想知道有什么真“特色”,他们会笑着说:“自己人,我们不来那一套。”
  我也感激一些校长,他们不愿做假,他们尊重规律,鄙视子虚乌有的“特色”,他们宁可被上司骂作平庸,也不敢违背教育规律,“宁可反领导,不敢反常识”。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学校河边有一排杨柳树,每到春夏代序之时,春风就把柳絮吹得纷纷扬扬。那天天气尚好,我坐在教室一个靠窗的座位上看书,一片白色的柳絮从远方乘风而来,落存我的掌心上,我轻轻一吹,它又乘着风飞出了窗外。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穿过低矮的灌木丛,看见满园的花丛中凌乱地飞舞着白色的柳絮,轻柔的身影随着风飘飞,不能自已。当我伸出手想抓柳絮时,一阵风又把它带到了遥远的天边。看着漫天飞舞的柳絮,我竞不
期刊
那个男孩,他总是自称“砖头们”,翻译成英文就是gentleman,自恋,又自信。  记得在初一一班第一次跟忸怩的他对话时,觉得他的声音有点儿娘,透着那种很不自在的音调。他的眼睛总是落在自己的手上,手指都在为清洁右手那只大拇指的长长的指甲做最积极的配合。因为第一印象并不觉得他足够“man”,所以我简称他为“砖头”。奇怪的是,并不良好的第一印象,并没有影响到后来我对他的好感。  和电影里一样。那些细碎
期刊
我是衡水本地人,爸妈都是工人,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小时候,我总是被家里人这样的声音包围着:“好好学,上衡中”,以及“好好学,以后考北京的大学”。重点大学是目的,衡中是手段。终于,我拿到了衡中的录取通知书。在这所学校,我度过了我的15岁到18岁。然而它不止在这3年间与我同在,15岁之前,它是我与整个家庭的梦想,魂牵梦萦。18岁之后,我带着学校留给我的东西,面对真实
期刊
清凉的水珠从宽大的叶片上滚落,发出短促声响的瞬间,染上少年透明的雨伞上的颜色的是墨绿;世界忽地化为一副暖昧的水粉画,其中的绿色便在空气中丝丝缕缕地渲染开,黛绿,深绿,草绿,停驻在鸣蝉翅膀上的颜色是浅绿;长相平凡的男高中生和面容素净的女子在雨天相遇,巧克力在舌尖融化的瞬间,隐藏在未出口的话语间的颜色是薄荷绿……我们在所有的茂盛的绿色中伪装成同样生机勃勃的样子,以此来度过一个并不漫长的夏天。  这份专
期刊
1  乔南的个子并不高,可是她和同桌却一直坐在教室有些靠后的位置。晚自习时,常常觉得这个靠窗的偏远位置的灯光有些暗,同桌终于有些烦了。  “乔南,我们去让班主任给我们把座位往前调吧,前几排那个又高又壮的女生就像一座山一样,真是岿然不动啊,每次都挡着我,而且,我们这里一到晚上就特别暗。”  “算了吧,就算对他说了,他也未必会给我们调换。而且,这次考试又退后了好几名,我才不要闲着没事找他呢。”乔南皱了
期刊
高三一年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当班里的学霸们从桌洞里将成打用过的草稿纸拿出来,准备清理掉的时候,飞速扑过去抱大腿,表明愿意代劳。  拿到草稿纸后干什么呢?真的扔垃圾桶?叠成纸盒用来吐瓜子壳?折几折放在下面垫桌脚?贴在自己的课桌上一日三拜?虽然一日三拜求沾学霸灵气这个因素肯定是有,但是当然肯定不只那么简单啦。  有关的前因后果要从高三第一次十校联考说起。  那次考试的出卷老师来自省会的全国重点
期刊
高中的时候,我经常觉得自己有很多作业要做,有很多课文要背,时间似乎十分紧张且弥足珍贵。当我拿起课本,却又毫无头绪,好像看了什么都无法装进大脑里。我拿起一本书,然后选择放弃,继而拿起另一本书……在这样的烦躁纠结中,我度过了一节自习课或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带着懊悔的心情,我仍然是惶惶地重复着这样的生活,结果发现碌碌却无为。  这种状态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高中生涯,对明天或者是未来的安排十分完美,对当下却像
期刊
你若军训,便是睛天  大二以后,要说我每年最期待的时间,就是新生入学军训的这段日子了哦……呵呵呵呵。  站在树荫底下吃着冰镇的西瓜牛奶看着大一的小鲜肉们一点点被烤成“腊肉干”……那酸爽简直不敢相信!而且,我已经干过不止一次这种事了。  说起来我桃花运不旺的原因可能真的是人品太差……吧。(不,主要还是长得丑。)不过……总之,为了挽救一下自己岌岌可危的人品,学姐就勉为其难,传你们一点实用的军训小妙招吧
期刊
暗恋是棵不开花的树挖洞人|靠谱的emaill图|JOJO  席慕蓉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可是现实于我便是:“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尴尬的时刻。”  我曾幻想过无数遍和他第一次正式的遇见,可没想过一次会是这样的。那天我在校门口的超市买了一大堆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买了一堆卫生巾。这样的物品总是不好意思在学校里当着那么多男生买的,于是我每次都是找恰当的时机提前去超市备好。  这天,超
期刊
1  2013年7月29日下午2点,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一个小土堆上伫立着一支架设好的火箭。20多个小伙伴分散隐蔽在一公里开外的地方,胡振宇作为零号指挥员,在距离发射架约30米处的掩体指挥。“三,二,一,点火!”火箭腾空而起,冲上云霄,消失在小伙伴们的视野中。当火箭成功发射的一刻,胡振宇对着苍穹奋力大吼!  坚持了两年多,胡振宇终于把这枚国内业余火箭界最大的、复杂系数最高的探空火箭送上了天。当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