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打造“问题化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化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利器。而要让它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在编写“问题化学案”时,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一、“问题化学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才能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才能呈现激活之势。
  所以,编写“问题化学案”时,要明确它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的阅读对象是学生,所以必须让用学生读得懂的语言来描述。例如:在学习《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课时,教学目的如果写成:
  1.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2.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这种表达,学生不会爱看,而究竟如何才能“了解”,学生不大明确。所以,可以改成这样:
  1.能讲清开发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必要性;
  2.能罗列出中文信息处理开发的简史;
  3.能描述计算机对汉字的处理过程。
  这样,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可以很容易地判断自己是否实现了学习的目标。
  二、“问题化学案”要对“问题”精心设计
  “问题化”就是把教学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作为一门操作性相当强的课程,信息技术课非常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与练习。同时,这些体验、实践与练习必须靠理论知识进行支撑,所以信息技术“问题化学案”中的“问题”既可以以“任务”的形式出现,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时还可以两种方式相结合。但无论哪种方式,“问题”、“任务”的设定一定要精、准,每个“问题”、“任务”的实质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而“自主研究”的学习方式又让每一个“问题”、“任务”成为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训练载体。
  例如:在研究“信息”的定义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用了五个问题:
  【问题一】通过“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查阅“信息”的定义,你觉得网上的资料可信吗?对你有帮助吗?(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摇?摇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问题二】如果【问题一】对你有了很好的帮助,【问题二】你就可以跳过不做。
  如果【问题一】对你帮助不大,请用其他方法查询“信息”的定义,比如字典、词典或其他你能想到的方式。你用了什么方式?查询结果如何?
  【问题三】如果你正在公共汽车上,你可以感知到哪些信息?
  【问题四:什么是“信息”?】
  根据你自己的日常体会,结合以上问题的研究,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对“信息”这个概念进行描述。
  【问题一】不仅让学生自主寻求“信息”的定义,而且提示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判别,这往往是学生缺乏的一种素养,学生总习惯于“尽信书”或“尽信师”的学习习惯。
  【问题二】旨在于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问题三】旨在让学生对“信息”有感性的知识。
  【问题四】则是让学生经过自主研究之后,进行归纳、总结的训练。
  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信息”的定义,而且希望学生能对“信息”的本质有体会。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对获取信息的完整过程进行体验,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三、“问题化学案”要体现出分层次教学的要求
  因人施教、分层次教学是每位教师都希望达到的境界。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差异尤为明显。那么,“问题化学案”如何做到因人而异呢?
  一方面,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化学案”,可以为同一个知识点设计多个“问题”,完成速度慢的学生只需完成一部分,完成速度快的学生则可按“学案”的要求向更高处“冲刺”;还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提供多个选项,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或条件)进行选择他所适合的练习任务。
  另一方面,同样的“问题”要允许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答案。因为完成“问题”不是目的,让学生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技能、素养的训练才是正道。要允许不同的学生获得的训练不同、效果不同,但只要都经历了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升了某方面的素养,就应予以鼓励。
  例如:在《信息获取》这一节中,有这样的“问题”设计:
  教材“2.2.2搜索技巧”总结了五点技巧:(1)使用权威网站;(2)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3)搜索关键词提炼;(4)用好逻辑命令;(5)利用专业搜索引擎。结合你的研究体会,你觉得哪些技巧对你有帮助?你还能丰富“搜索技巧”的内容吗?
  这个问题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在“五点技巧”的领域内体味,只有部分搜索经验丰富、技能较强的学生才能提出新的“搜索技巧”。但这些差异并不妨碍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提高,而且不同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正体现出“分层次教学”的要求。
  四、“问题化学案”要重视“参考资料”的作用
  限于篇幅,教材不可能对各知识点面面俱到;限于高中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理解程度,教材对一些知识点的难度也只做到适可而止。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如今应用最广泛的信息交流工具“微博”、“微信”等,在教材上难觅踪迹。这时候,“问题化学案”中“参考资料”就起到补充、梳理教材,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了。
  例如,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中对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只有一个简单描述,“学案”中“参考资料”就可以详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人工智能发展简史;《信息技术基础》只对两种搜索引擎做了使用方式的介绍,“学案”中“参考资料”就引入《网络技术应用》中的元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等内容进行深度扩充。学生阅读后,对课堂上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刻的了解,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其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
  认真打造“问题化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于近期颁布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学生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理应指向学生具体学习内容。为此本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分别为体能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研究,并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教育策略  长期以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仅仅采用单一的“技术”教学,以负荷、强度的大小衡量体育课的优劣,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手段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室内课堂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因此,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摘 要: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还很不适应。由于长期受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不能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因而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与风格,摆脱不了旧教学方法的束缚。中职体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完成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文章就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曾经创造了连续14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辉煌战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在短短四年内烟消云散地退出了手机市场,其遭遇令人唏嘘.一个公司的迅
一、课题概述  (一)问题缘起。  我们提出“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这个研究课题,是基于以下几点:(1)围棋具有三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我国古代“琴棋书画”的四大艺术之一,科学与艺术相融、智慧与灵性相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2)借着课改的东风,围棋被许多学校包装成了具有育人功能的校本课程而蒸蒸日上,但部分教育工作者误读了课程改革的实质,丧失了围棋文化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