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典的最优专利制度设计理论权衡创新激励与垄断损失,使发明者获得的垄断租金能够弥补前期的创新投入,专利制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在实践中,专利申请存在着多种动机,导致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其主要观点划分为专利制度的“有益论”、“有害论”与“无用论”,通过研究发现,专利制度的有效性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根源于专利制度本身内在的矛盾与外在的经济环境(创新过程、发展水平、行业特征等)有关。
关键词:专利制度;有效性;创新;最优专利设计
中图分类号:G306.3;F2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0-02
一、引言
专利制度影响技术进步的过程和机制十分复杂,虽然学者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关注这个问题,但是迄今为止相关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分散的,零碎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经验分析也非常令人困惑:为何在一些国家专利制度对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而在另一些国家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二、专利制度的最优设计及其有效性
目前,专利制度主流研究为最优专利设计理论。专利制度的最优设计理论认为,专利制度一定是有效的,只是这种有效性的强弱需要政策设计者进行精细的设计才能实现。
(一)专利制度的最优设计
专利制度的设计,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专利长度与专利宽度两种。Nordhaus(1969)首先研究了专利长度,当专利收益与社会损失在边界上一致时,是最优专利长度。Loury(1979)、Dasgupta(1980)和Lee(1980)等在Nordhaus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专利长度,创新风险、重大发明等将导致更长的专利期限。Mansfield(1981)和Levin(1987)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专利在保护期内已经被转换或超越。1990年之后的人家们转为研究专利宽度,Klemperer(1990)将专利宽度解释为专利及其竞争产品的最小差异化程度,而Gallini(1992)则认为专利宽度应该无限大,保护期限应可能的小。
(二) 相关的经验研究
Lerner(2001)收集了60个国家在150年里的数据,发现只有在一个国家初始的专利保护较弱的情况下,提高专利保护强度才会促进研发和创新;如果一个国家专利保护已经很强了,进一步加强专利保护,则对技术创新起到负作用。Maskus(2000)研究表明,过强保护的专利制度体系鼓励发明创新,但是却限制了知识的传播;然而,过弱保护的专利制度体系,因未能提供足够的创新回报而减少创新的投资。Eaton和Kortum(1996)在研究证实:在大多数OECD国家,专利申请与转化获得了50%以上生产力的的增长。而Sakakibara 和 Branstetter (2001)利用1988年的日本专利政策的改变,检验了日本专利保护的加强对于日本R
关键词:专利制度;有效性;创新;最优专利设计
中图分类号:G306.3;F2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0-02
一、引言
专利制度影响技术进步的过程和机制十分复杂,虽然学者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关注这个问题,但是迄今为止相关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分散的,零碎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经验分析也非常令人困惑:为何在一些国家专利制度对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而在另一些国家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二、专利制度的最优设计及其有效性
目前,专利制度主流研究为最优专利设计理论。专利制度的最优设计理论认为,专利制度一定是有效的,只是这种有效性的强弱需要政策设计者进行精细的设计才能实现。
(一)专利制度的最优设计
专利制度的设计,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专利长度与专利宽度两种。Nordhaus(1969)首先研究了专利长度,当专利收益与社会损失在边界上一致时,是最优专利长度。Loury(1979)、Dasgupta(1980)和Lee(1980)等在Nordhaus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专利长度,创新风险、重大发明等将导致更长的专利期限。Mansfield(1981)和Levin(1987)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专利在保护期内已经被转换或超越。1990年之后的人家们转为研究专利宽度,Klemperer(1990)将专利宽度解释为专利及其竞争产品的最小差异化程度,而Gallini(1992)则认为专利宽度应该无限大,保护期限应可能的小。
(二) 相关的经验研究
Lerner(2001)收集了60个国家在150年里的数据,发现只有在一个国家初始的专利保护较弱的情况下,提高专利保护强度才会促进研发和创新;如果一个国家专利保护已经很强了,进一步加强专利保护,则对技术创新起到负作用。Maskus(2000)研究表明,过强保护的专利制度体系鼓励发明创新,但是却限制了知识的传播;然而,过弱保护的专利制度体系,因未能提供足够的创新回报而减少创新的投资。Eaton和Kortum(1996)在研究证实:在大多数OECD国家,专利申请与转化获得了50%以上生产力的的增长。而Sakakibara 和 Branstetter (2001)利用1988年的日本专利政策的改变,检验了日本专利保护的加强对于日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