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样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有些科学家总是将眼光放得很远,他所从事的研究不仅仅是技术攻关,更是战略攻关。许榕生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1993年许榕生建立国内第一条64K专线接通国际互联网的意义不亚于詹天佑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近日,本刊主编陈丽英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榕生就网格计算,网络安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次交流,业内人士的谈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战略科学家的风采。
商人科学家
少年时的许榕生天资聪颖,在初三那年参加福州市数学竞赛,他得了第一名,随后,以高分考上北大数学力学系。许榕生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读完三年硕士课程后,远赴美国加州大学分校读博士。美国互联网发展的几年中,他正好在其ARPAnet的核心使用部门——能源部做研究,可以说,他是看着美国互联网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许榕生一家在美国生活8年之后,终于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推荐、中科院高能所正式邀请回国了。
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所正式与Internet连通,许榕生博士当时被高能所所长指定为这项工程的负责人。当高能所迈出了中国走向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第一步时,国外有人称许榕生博士是"中国Internet之父",而他本人却不肯接受这种说法,只同意说是"中国Internet先驱"。一年之后,许榕生博士又再接再厉为高能所、也为中国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网站《中国之窗》。
和许多一线的研究人员不同,他的研究更注重成果化,产业化。在同行中,许榕生拿到的科研经费比别人多,而且很多风险投资看好他们的研究课题,所以许榕生经常与风险投资家交流,为把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转换成产品,他们的项目也吸收了风险投资的参与。
许榕生说“国家投这么大的资金到网络安全课题中,我应该考虑市场上的投入产出比,既产生社会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我的脑子里始终有两根弦,既要考虑技术如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要考虑得到回报。我要做的首先是完成国家的科研任务,培养好新一代的高技术人才,同时我也在运作多种资本。这是科研本身的需求,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走向社会,取得社会效益的需求。”
前瞻科学家
许榕生在日内瓦国际互联网研讨会上认识了WWW浏览概念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他是欧洲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两个同行很快成为好朋友。Tim来中国讲学,他把WWW的概念带给了中国同行,许榕生就是将WWW带进中国的见证人。
早在1992年,高能物理所第一个引入WWW网页,我国第一条计算机国际通讯线路也是于1986年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高能物理实验和理论,往往要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从而有力地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先驱。
今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高能物理和核物理计算会议"上,"网格计算"成为最热门的议题。单一计算机很难满足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需求,而且有些单位的大型计算机,单靠本单位的计算工作,工作量并不饱满。通过构建“网络虚拟超级计算机”来获得超强的计算能力,同时解决了高性能计算能力不足和计算能力闲置的两个问题。网格计算正是近期解决高能物理实验等世界性合作、数据量极大的科学工程问题的惟一途径。与对等网络、集群式超级计算机及诸如利用台式PC机非高峰期间寻觅外星生命的科研项目等类似概念不同,网格计算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工作,而非将所有计算能力集中于一项单一任务上。
正如许榕生所说,网格计算是今后IT业的下一个发展大方向。
此前IBM公司于8月2日的宣布也印证了这一点,英国政府已选定IBM公司帮助推进整合英国所有计算能力,用于科研协作项目,该项目还将展示如何有效利用远程数据中心综合计算能力进行科研与商业应用。IBM公司Internet技术部副总网格技术将是Internet出现之后的又一个突破性技术,这样的网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医学研究、安全汽车设计及其它有益于社会的研究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
许榕生说,物质与能量原则上只能分享,一吨水、一度电甲使用了乙就不能使用。而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共享,不会因使用同一信息资源的用户多而耗尽。在过去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信息应该共享”这一最本质的应用要求,把信息当成物质与能量一样使用,已造成极大的浪费。网格是互联网应用的新发展,又称为虚拟计算环境。网格把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用户分享网上资源,感觉如同个人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作为信息产业的新热点,网格计算将是近期解决如高能物理实验、破解基因代码等数据量极大的科学工程计算问题。对商业公司的IT应用而言,网格计算的优势表现在:能够创建一个可为公司网站提供无缝的、几乎是无限制后备计算能力的虚拟计算环境。这样,商业用户就无需为公司的峰值计算需求进行过多投入,而是可根据需求合理利用网络内的计算能力。
目前的路由器越做越复杂,但智能化程度还是很低。由于路由器识别通信流和处理拥挤阻塞的能力差,已成为网络的瓶颈。目前通信行业的设备容量利用率明显低于其他产业部门,网络控制与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IP技术本质上也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渗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
许榕生认为网格技术非常适于电子商务应用,网格计算最吸引人之处是,能够通过计算机资源共享完成目前看来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网格计算通过网络连接各类计算机(包括机群)、数据库、各类存储设备等,形成对用户相对透明的虚拟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具有了分布式计算、高吞吐量计算、协同工程和数据查询等诸多功能。
六年前,人们虽认为Web非常有趣,但从未有想到今天我们能够通过Web进行银行业务处理。网格计算未来也是这样。和互联网一样,网格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战略科学家
回顾互联网络在全球的发展历史,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60-70年代基于军事需求的发明阶段;70-80年代科研领域的应用与完善;90年代后的商业化发展。由于早期网络用户以科研人员为主的特点,网络的设计主要以共享与开放为宗旨,采用的网络协议只具备最少的安全性选项,这些选项还通常被路由器所忽略,因而造成网络安全系数不足。这个网络协议(IPv4)应用至今,并被简单地移植到企业与政府的上网中去。然而,由于网络的用户对象变了,网络上的信息内容也发生巨大的不同,使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立即突出出来。
许榕生看重高科技的跟踪和发展。他当初牵头引进互联网就是要为国家带来好处,网络上有无究无尽的开发空间,但它的缺陷是安全并没有解决。当今世界上,平均每20秒钟就有一起黑客事件发生,仅在美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100亿美元。许榕生每天会收到很多案例,黑客的攻击给很多单位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许榕生深知反黑的厉害关系,尽管这块骨头难啃,他还是义无返顾走在了最前头。
一位反黑的战略科学家,手头的项目是国家今后五年的反黑课题,一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承担信息与网络安全体系研究,一是在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中承担黑客入侵防范体系研究,还有最新的信息安全监控——973项目,此外还包括与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合作,鉴定防黑成果。
许榕生强调,人们往往忽略了网络脆弱的一面,与网络恐怖分子的较量是高科技的较量,要想彻底摆脱安全陷阱,就必须自己掌握关键技术。国外的网络安全防范已经到了应急反应的取证阶段,而我们尚停留在防火墙阶段。我们应该建立一支反黑客的“快速反应部队”,同时要加快培养高水平的网络系统管理员。只有保证我们的国家信息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信息化才能真正为中国带来腾飞。
近日,本刊主编陈丽英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榕生就网格计算,网络安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次交流,业内人士的谈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战略科学家的风采。
商人科学家
少年时的许榕生天资聪颖,在初三那年参加福州市数学竞赛,他得了第一名,随后,以高分考上北大数学力学系。许榕生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读完三年硕士课程后,远赴美国加州大学分校读博士。美国互联网发展的几年中,他正好在其ARPAnet的核心使用部门——能源部做研究,可以说,他是看着美国互联网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许榕生一家在美国生活8年之后,终于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推荐、中科院高能所正式邀请回国了。
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所正式与Internet连通,许榕生博士当时被高能所所长指定为这项工程的负责人。当高能所迈出了中国走向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第一步时,国外有人称许榕生博士是"中国Internet之父",而他本人却不肯接受这种说法,只同意说是"中国Internet先驱"。一年之后,许榕生博士又再接再厉为高能所、也为中国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网站《中国之窗》。
和许多一线的研究人员不同,他的研究更注重成果化,产业化。在同行中,许榕生拿到的科研经费比别人多,而且很多风险投资看好他们的研究课题,所以许榕生经常与风险投资家交流,为把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转换成产品,他们的项目也吸收了风险投资的参与。
许榕生说“国家投这么大的资金到网络安全课题中,我应该考虑市场上的投入产出比,既产生社会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我的脑子里始终有两根弦,既要考虑技术如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要考虑得到回报。我要做的首先是完成国家的科研任务,培养好新一代的高技术人才,同时我也在运作多种资本。这是科研本身的需求,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走向社会,取得社会效益的需求。”
前瞻科学家
许榕生在日内瓦国际互联网研讨会上认识了WWW浏览概念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他是欧洲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两个同行很快成为好朋友。Tim来中国讲学,他把WWW的概念带给了中国同行,许榕生就是将WWW带进中国的见证人。
早在1992年,高能物理所第一个引入WWW网页,我国第一条计算机国际通讯线路也是于1986年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高能物理实验和理论,往往要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从而有力地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先驱。
今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高能物理和核物理计算会议"上,"网格计算"成为最热门的议题。单一计算机很难满足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需求,而且有些单位的大型计算机,单靠本单位的计算工作,工作量并不饱满。通过构建“网络虚拟超级计算机”来获得超强的计算能力,同时解决了高性能计算能力不足和计算能力闲置的两个问题。网格计算正是近期解决高能物理实验等世界性合作、数据量极大的科学工程问题的惟一途径。与对等网络、集群式超级计算机及诸如利用台式PC机非高峰期间寻觅外星生命的科研项目等类似概念不同,网格计算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工作,而非将所有计算能力集中于一项单一任务上。
正如许榕生所说,网格计算是今后IT业的下一个发展大方向。
此前IBM公司于8月2日的宣布也印证了这一点,英国政府已选定IBM公司帮助推进整合英国所有计算能力,用于科研协作项目,该项目还将展示如何有效利用远程数据中心综合计算能力进行科研与商业应用。IBM公司Internet技术部副总网格技术将是Internet出现之后的又一个突破性技术,这样的网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医学研究、安全汽车设计及其它有益于社会的研究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
许榕生说,物质与能量原则上只能分享,一吨水、一度电甲使用了乙就不能使用。而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共享,不会因使用同一信息资源的用户多而耗尽。在过去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信息应该共享”这一最本质的应用要求,把信息当成物质与能量一样使用,已造成极大的浪费。网格是互联网应用的新发展,又称为虚拟计算环境。网格把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用户分享网上资源,感觉如同个人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作为信息产业的新热点,网格计算将是近期解决如高能物理实验、破解基因代码等数据量极大的科学工程计算问题。对商业公司的IT应用而言,网格计算的优势表现在:能够创建一个可为公司网站提供无缝的、几乎是无限制后备计算能力的虚拟计算环境。这样,商业用户就无需为公司的峰值计算需求进行过多投入,而是可根据需求合理利用网络内的计算能力。
目前的路由器越做越复杂,但智能化程度还是很低。由于路由器识别通信流和处理拥挤阻塞的能力差,已成为网络的瓶颈。目前通信行业的设备容量利用率明显低于其他产业部门,网络控制与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IP技术本质上也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渗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
许榕生认为网格技术非常适于电子商务应用,网格计算最吸引人之处是,能够通过计算机资源共享完成目前看来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网格计算通过网络连接各类计算机(包括机群)、数据库、各类存储设备等,形成对用户相对透明的虚拟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具有了分布式计算、高吞吐量计算、协同工程和数据查询等诸多功能。
六年前,人们虽认为Web非常有趣,但从未有想到今天我们能够通过Web进行银行业务处理。网格计算未来也是这样。和互联网一样,网格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战略科学家
回顾互联网络在全球的发展历史,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60-70年代基于军事需求的发明阶段;70-80年代科研领域的应用与完善;90年代后的商业化发展。由于早期网络用户以科研人员为主的特点,网络的设计主要以共享与开放为宗旨,采用的网络协议只具备最少的安全性选项,这些选项还通常被路由器所忽略,因而造成网络安全系数不足。这个网络协议(IPv4)应用至今,并被简单地移植到企业与政府的上网中去。然而,由于网络的用户对象变了,网络上的信息内容也发生巨大的不同,使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立即突出出来。
许榕生看重高科技的跟踪和发展。他当初牵头引进互联网就是要为国家带来好处,网络上有无究无尽的开发空间,但它的缺陷是安全并没有解决。当今世界上,平均每20秒钟就有一起黑客事件发生,仅在美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100亿美元。许榕生每天会收到很多案例,黑客的攻击给很多单位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许榕生深知反黑的厉害关系,尽管这块骨头难啃,他还是义无返顾走在了最前头。
一位反黑的战略科学家,手头的项目是国家今后五年的反黑课题,一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承担信息与网络安全体系研究,一是在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中承担黑客入侵防范体系研究,还有最新的信息安全监控——973项目,此外还包括与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合作,鉴定防黑成果。
许榕生强调,人们往往忽略了网络脆弱的一面,与网络恐怖分子的较量是高科技的较量,要想彻底摆脱安全陷阱,就必须自己掌握关键技术。国外的网络安全防范已经到了应急反应的取证阶段,而我们尚停留在防火墙阶段。我们应该建立一支反黑客的“快速反应部队”,同时要加快培养高水平的网络系统管理员。只有保证我们的国家信息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信息化才能真正为中国带来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