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有效作文初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可是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作文教学中,但是效果甚微,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依然怕写作文,作文中普遍存在抄袭、杜撰、程序化等现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他们缺少习作方法,感觉无素材可写,作文中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因此习作水平很难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习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不会对习作产生恐惧心理,而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习作。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可见,“读”对“写”是何等的重要。这里的“读”既指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指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文章的感受能力等。课文中生动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精彩的语言、心理、动作、肖像的描写,恰到好处的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品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模仿运用。比如,指导学生进行语言重组、缀文组合、活用段落等训练。课外,还让在不断的阅读积累各种名言警句、古詩、故事、好词佳句等,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时,学生自然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随之而来。
  二、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寻找写作“源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的生活面很窄,要获得较多的作文素材是很难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等,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或者根据写作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公益活动,让学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写作素材自然而然地从这些活动中提炼出来。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源泉。积累素材的同时,我们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处处留意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的习惯,为写作积累素材。“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笔和笔记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是大作家茅盾的座右铭。我们可以教育学生,书在身边,专心地看几页;书在手上,认真地抽一两篇文章,记下精彩之处,在习作时,再把这些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设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掌握基础的写作技巧
  优秀的文章如醇美的佳酿,饮之酣畅淋漓。教材选用的许多文章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文章的妙趣所在,让作者的笔牵着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熟读成诵,欣赏借鉴,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笔。一般的小练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有情可诉时练笔
  比如《船长》一课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后体会,“当船渐渐沉入大海时,你会对船长说些什么?”这是,学生都体会到了船长舍己救人的大爱精神,十分感动,于是,内心情感迸发出来。有个学生这样说:“哈尔威船长,永别了。您把我们60人全部救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而您却永远与大海为伴。您指挥我们自救时那么沉着、镇定,您面对死亡时依然那么从容、坦然,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课后再让学生把自己此时的内心情感写下来,这样的训练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也得到了练笔的机会。
  2.在文章空白处练笔
  如《穷人》,“当渔夫掀起帐子,看到了西蒙熟睡的两个孩子,他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3.在行文精彩处练笔
  如《桂林山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结合文段对某一处景物进行仿写的小练笔。
  四、指导学生学会互评、修改习作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指导课的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习作时采用重复阅读的方法斟酌词句,用思前想后的方法谋篇布局,用互评互改的方法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中,减少了对学生习作的精批细改,但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次数,互评的机会,提升了修改的质量。在习作《我的家乡》时,绝大部分都会用赞美的眼光、优美的语言介绍家乡迷人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有一位学生却写到了家乡许多不令人喜爱的现象:村子里的小巷垃圾满地;河水严重污染……表达了对家乡的不满。我故意在班上读了这篇文章,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各执观点:有的认为中心不明确,应该些家乡的优点;有的赞扬这位同学敢于指出家乡存在的问题,真正写出习作要求的“真”……于是,我趁机引导学生,家乡的美景,我们要珍爱;但家乡有被污染的现象,这是客观现象,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不能通过习作对保护家乡环境提出建议,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真正美丽的家园?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保护环境的办法,文章的主题也从“普通的爱家乡”提升到“精心呵护的爱”在互评互议中自然而生,水到渠成,并在自我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通过这样不断地训练,不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语言也得到了训练,有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写作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突出教学的生活化,让生活成为营养作文的沃土,让学生走进生活,用心观察,注重积累,扎实地训练,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一、幼儿园引进本土资源开展音乐游戏的意义  1.传承本土文化,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对幼儿的启蒙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把本土资源引进幼儿园音乐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的举
期刊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幼儿社会教育的涵义  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帮助幼儿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相互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便使幼儿能有效的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1.有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事实
期刊
“口语交际”指的是人们用口头语言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乐于表达的愿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可见,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和资源,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营造良
期刊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要想让学生写一手好字就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正确的书写方法,如果学生有了正确书写的方法就不担心他们写不出好字。好的书写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受益终身,现在很多学生在写作业时从来就不注意自己的书写,因为平时作业多学习任务重,也就没有注意自己习惯和作业整洁美观了,这样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书写不规范和一些不良的习惯,这种现象普遍存
期刊
一、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长在教育上过于盲目  现在,在家庭教育上,家长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适合什么。一味的盲目从众,把自己认为好的,孩子需要的,不问问孩子的意愿就强迫孩子去学习,去遵守。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让孩子变成他们想象的 那样,反而会让孩子对本来美好的事物产生反感抵触的情绪,更让他们失去了他们本来应有的选择的权利。久而久之,更会使孩子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
期刊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记录中国文化的语言文字更是优美,尤其是那美妙绝伦的文言文。文言文,它那精练的语言,跳动的韵律,质朴的道理,深藏的意蕴,是历史的沉淀,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学的经典,是文化的精品。  为了使青少年更加能了解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文言文,在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每一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共七个单元,而文言文和诗词就占了两个单元——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这两个单元一共
期刊
一、习惯是什么  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一般是指长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我个人更喜欢网上搜到的解析: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二、如果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会带来什么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法不同程度地落实于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也有许多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探索中提高,在实践中前进,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时而出现活跃而不扎实、花哨而无实效、热闹而无序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不使人担忧。
期刊
一、创设提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当前的课堂主要采取“老师问,学生答”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要将学生提问引入课堂,教师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学生主观思考的集中体现。应以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巧妙创设计提问情境,使学生趣中生智。  (二)教授合理的提问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
期刊
一、激励性语言的作用  (一)激励性语言改善了师生关系  过去教师是“警察或法官”,課堂气氛紧张,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9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语言激励,并在受到教师语言激励后,乐于跟随教师进行活动。  (二)恰当的语言激励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及时激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如这么难的题目你都能回答出来,真了不起!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