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农民工大潮向城市涌入,生活在农村中的新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们担忧。如何保障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人手,提出了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重点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E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4-0272-02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城市打工,他们的孩子被家长托付给一些近亲属,电话是他们和父母联系的唯一方式,父母只是在春节时回来看望她们,节后又匆匆离开。这就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据中国妇联08年留守儿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进城务工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算,全国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岁)小学学龄(6-11岁)初中学龄(12-14岁)大龄(15-17岁)四个年龄组总体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17.27%,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约为3000多万,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为4000万人。同时,调查结果显示,8.75%的留守儿童平时根本不和父母取得联系。24.2%的留守儿童不经常和他们的看护者沟通。由于这些孩子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一些专家担心这些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疾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关心,这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他们每天日常生活中,他们需要好的照顾和教导,这包括情感支持,学习帮助,和父母在一起玩耍。”留守儿童的巨大风险就是他们缺少家庭关怀,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普遍年老体弱,文盲较多,因此留守儿童面临诸多问题:
1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又缺少来自于父母的教导和指引,而监护人又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危险意识的教育和看管,在心理上他们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没有自救能力,溺水,被拐卖,被电击。做饭时被火烧伤等事故在农村时常发生。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即使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由于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缺乏寄宿条件或条件相当艰苦,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2 心理问题
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对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对学习成绩的担忧,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是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早期的心理问题。而留守临时监护人,学校老师又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关怀,不能对他们的担忧进行心理疏导,逐渐这些农村孩子情绪消极,不愿与别人交往;或者攻击性强。有的儿童被留给老人照顾,如果老人仍然有封建迷信思想,这种思想被动的传给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儿童,会使儿童对事物产生恐慌,悲观,内心焦躁的心理,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甚至出现自杀。
3 学习情况普遍不理想
厌学,逃学,犯罪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形容词。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另外,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和过问孩子的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使孩子更不可能端正对学习的认识。据学校老师反映,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学习成绩普遍成绩较差。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少“留守儿童”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
4 犯罪问题
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没有父母与监护人良好的监督与管治,偏远地区文明秩序的脏乱差,社会的保护机制的缺位。这些因素使处在心里不成熟,性格不稳定的留守儿童只要走出家门,社会的不良环境就会像细菌一样不断的对留守儿童进行侵蚀。电子游戏厅和黑网吧,成了情绪消极,抑郁自卑,甚至厌世嫉俗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栖息地。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城市,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个充满好奇的地方,因此离家出走解决好奇心的最好方式。但也正是这些留守儿童,容易被城市里的不良青年拉拢利用,学会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和趋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整个农村教育事业,同时也关系着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整个国家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出现的新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要加快社会教育与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健全、
5 当地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创办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寄宿学校
与繁华的大都市相比,农村幼儿园少得可怜。临时监管人的看管工作的不到位,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面对众多到了入学年龄的农民工子弟,尽管许多城市建了不少民工子弟学校,专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就读问题,但与大量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农村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我国许多城市的中小学。已经对农民工子女开放,但是高昂的借读费还是把许多农民工子女挡在门外,并且受班容量的限制,城市学校并不可能接受每一个农村学生来学校就读。考虑到这两方面的问题,建议按照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方式尽快解决、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不足问题和寄宿制学校初始投人问题,特别要增强偏远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完成学校危房改造任务,创造良好的寄宿条件,确保学生安全。进一步改善农村寄宿学校硬件设施,为寄宿学生建立丰富他们精神生活的图书馆,文娱中心,让留守儿童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6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制度,统筹城乡教育资源
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家庭,而且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因此应根据地域特点和群众要求,合理的建校,并校,切实解决当地农村儿童就地入学的困难。提高在特别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的收入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当地大学生回原籍工作,解决好因经济水平和地区差异带来的教师缺编与超编的矛盾。有计划,有组织的抽调城市高级教师去乡村工作,加快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定期组织乡村教师去重点学校接受培训,强大师资力量,提高管理、教育水平。为当代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7 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照
学校应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外出务工父母基本情况记录在案,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定期组织安排专业心理医生下乡,解决留守儿童的内心烦恼与困惑,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有计划的对每个乡村教师进行儿童心理培训,更好的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使老师由课上的单纯的教导者转变为孩子心目中的临时父亲或母亲,用正确的方法关心教导学生思想和学习共同进步。
8 动员社会的力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把关心留守儿童学习成长作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村组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并要求他们外出期间尽可能多与孩子联系。经常关心留守儿童家庭的生产生活,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社会现象,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鼓励企业家为农村留守儿童出资建校。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参加夏令营。促进城市重点学校与农村寄宿学校开展一对一互帮活动。号召志愿者加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队伍,与他们结为朋友。
总之,关爱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关心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促进今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E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4-0272-02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城市打工,他们的孩子被家长托付给一些近亲属,电话是他们和父母联系的唯一方式,父母只是在春节时回来看望她们,节后又匆匆离开。这就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据中国妇联08年留守儿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进城务工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算,全国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岁)小学学龄(6-11岁)初中学龄(12-14岁)大龄(15-17岁)四个年龄组总体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17.27%,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约为3000多万,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为4000万人。同时,调查结果显示,8.75%的留守儿童平时根本不和父母取得联系。24.2%的留守儿童不经常和他们的看护者沟通。由于这些孩子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一些专家担心这些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疾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关心,这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他们每天日常生活中,他们需要好的照顾和教导,这包括情感支持,学习帮助,和父母在一起玩耍。”留守儿童的巨大风险就是他们缺少家庭关怀,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普遍年老体弱,文盲较多,因此留守儿童面临诸多问题:
1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又缺少来自于父母的教导和指引,而监护人又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危险意识的教育和看管,在心理上他们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没有自救能力,溺水,被拐卖,被电击。做饭时被火烧伤等事故在农村时常发生。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即使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由于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缺乏寄宿条件或条件相当艰苦,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2 心理问题
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对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对学习成绩的担忧,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是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早期的心理问题。而留守临时监护人,学校老师又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关怀,不能对他们的担忧进行心理疏导,逐渐这些农村孩子情绪消极,不愿与别人交往;或者攻击性强。有的儿童被留给老人照顾,如果老人仍然有封建迷信思想,这种思想被动的传给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儿童,会使儿童对事物产生恐慌,悲观,内心焦躁的心理,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甚至出现自杀。
3 学习情况普遍不理想
厌学,逃学,犯罪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形容词。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另外,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和过问孩子的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使孩子更不可能端正对学习的认识。据学校老师反映,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学习成绩普遍成绩较差。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少“留守儿童”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
4 犯罪问题
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没有父母与监护人良好的监督与管治,偏远地区文明秩序的脏乱差,社会的保护机制的缺位。这些因素使处在心里不成熟,性格不稳定的留守儿童只要走出家门,社会的不良环境就会像细菌一样不断的对留守儿童进行侵蚀。电子游戏厅和黑网吧,成了情绪消极,抑郁自卑,甚至厌世嫉俗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栖息地。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城市,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个充满好奇的地方,因此离家出走解决好奇心的最好方式。但也正是这些留守儿童,容易被城市里的不良青年拉拢利用,学会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和趋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整个农村教育事业,同时也关系着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整个国家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出现的新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要加快社会教育与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健全、
5 当地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创办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寄宿学校
与繁华的大都市相比,农村幼儿园少得可怜。临时监管人的看管工作的不到位,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面对众多到了入学年龄的农民工子弟,尽管许多城市建了不少民工子弟学校,专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就读问题,但与大量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农村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我国许多城市的中小学。已经对农民工子女开放,但是高昂的借读费还是把许多农民工子女挡在门外,并且受班容量的限制,城市学校并不可能接受每一个农村学生来学校就读。考虑到这两方面的问题,建议按照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方式尽快解决、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不足问题和寄宿制学校初始投人问题,特别要增强偏远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完成学校危房改造任务,创造良好的寄宿条件,确保学生安全。进一步改善农村寄宿学校硬件设施,为寄宿学生建立丰富他们精神生活的图书馆,文娱中心,让留守儿童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6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制度,统筹城乡教育资源
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家庭,而且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因此应根据地域特点和群众要求,合理的建校,并校,切实解决当地农村儿童就地入学的困难。提高在特别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的收入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当地大学生回原籍工作,解决好因经济水平和地区差异带来的教师缺编与超编的矛盾。有计划,有组织的抽调城市高级教师去乡村工作,加快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定期组织乡村教师去重点学校接受培训,强大师资力量,提高管理、教育水平。为当代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7 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照
学校应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外出务工父母基本情况记录在案,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定期组织安排专业心理医生下乡,解决留守儿童的内心烦恼与困惑,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有计划的对每个乡村教师进行儿童心理培训,更好的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使老师由课上的单纯的教导者转变为孩子心目中的临时父亲或母亲,用正确的方法关心教导学生思想和学习共同进步。
8 动员社会的力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把关心留守儿童学习成长作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村组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并要求他们外出期间尽可能多与孩子联系。经常关心留守儿童家庭的生产生活,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社会现象,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鼓励企业家为农村留守儿童出资建校。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参加夏令营。促进城市重点学校与农村寄宿学校开展一对一互帮活动。号召志愿者加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队伍,与他们结为朋友。
总之,关爱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关心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促进今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