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此时的重点应在于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对课堂阅读教学的开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蕴含哲理的故事为主,教师应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阅读教学理念为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切实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語文核心素养。
一、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识字是进行学习的基础,更是阅读的基础。识字在小学初期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备课环节要认识到识字教学的实际意义,对语文知识与识字教学做出均衡分配,以识字教学为主,来具体划分两者的比重。例如,识记“茶”这个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生活认知经验来进行处不联系,从“茶叶”“绿茶”等事物中找寻到与汉字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普及一些有关的汉字知识。但整个过程还是要注重对汉字本身的解释,毕竟此时的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吸收能力都十分有限,在日后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他们也自然会接触到更多与之相关的内容。
除此之外,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识字教学重点在如何让学生全面且综合性地把握字音、字形和字义,以及学会如何灵活使用。这就需要教师用到组词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字和生词来造句,最后延伸到篇章文本的阅读当中,在具体语境中全面地把握字词含义。只有在识字后先学会如何组合词汇,才能够促成接下来阅读能力的顺利形成,这是教师必须要明确的一个教学顺序,从基本字词入手,逐步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思维能力的拓展与提升
在阅读中,除了获得基础的文字知识,还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小学初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阅读技能,更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去学会自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完某一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试着来归纳一下段落的大意,从一定程度上起到激活和锻炼学生语言思维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及表达能力要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出发,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具体文本来多角度设计出明确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问题。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要比教师单纯地讲解传授来得牢固的多。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细心地去找寻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带有情感地融入到文本情境当中,随着问题的引导来抓住文本主线,亦或是根据问题来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等等。
三、审美鉴赏的培养与创造
审美鉴赏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仅指对一些字词和句子篇章的鉴赏,还包括对文章思想情感的审美鉴赏能力。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比较思考两个句子,体会其中的不同等等。例如,在《寓言二则》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过《亡羊补牢》后,思考一下“他堵上哪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与“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这两句话哪一个比较好。鉴赏能力素养不仅是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鉴赏,还可以通过品读文章来揣摩文本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西乡品质,来使自身获得感悟。同样在《寓言二则》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亡羊补牢》中主人公的形象与《揠苗助长》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对比二人的做事特点,不难得出:既要听取别人劝告,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一道理,还要遵循大自然及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明白欲速则不达。这也正是教材编排的用意,两个寓言故事看似没有关联,但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和人物特点,从审美角度来让学生明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指导他们良好生活态度的形成,塑造一个健康的人生观。
四、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中的最后一项,而作为小学语文低年级基础教学内容的识字和阅读,更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识记汉字,在写作中运用汉字,整个过程互为一体。作为教师应该放眼到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从多个方面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基础的同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海”这个字,除去基本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外,教师还可以从汉字的发展和变化角度来为学生讲一讲其中的渊源。如精卫填海、妈祖、哪吒闹海等故事,都旨在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同时,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传播功能,更加深入地开发文本阅读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内在的文化需求,达到文化修养与人格品质双管齐下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培养小学生对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同时,使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丽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9(05):36-37.
[2] 彭付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5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蕴含哲理的故事为主,教师应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阅读教学理念为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切实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語文核心素养。
一、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识字是进行学习的基础,更是阅读的基础。识字在小学初期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备课环节要认识到识字教学的实际意义,对语文知识与识字教学做出均衡分配,以识字教学为主,来具体划分两者的比重。例如,识记“茶”这个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生活认知经验来进行处不联系,从“茶叶”“绿茶”等事物中找寻到与汉字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普及一些有关的汉字知识。但整个过程还是要注重对汉字本身的解释,毕竟此时的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吸收能力都十分有限,在日后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他们也自然会接触到更多与之相关的内容。
除此之外,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识字教学重点在如何让学生全面且综合性地把握字音、字形和字义,以及学会如何灵活使用。这就需要教师用到组词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字和生词来造句,最后延伸到篇章文本的阅读当中,在具体语境中全面地把握字词含义。只有在识字后先学会如何组合词汇,才能够促成接下来阅读能力的顺利形成,这是教师必须要明确的一个教学顺序,从基本字词入手,逐步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思维能力的拓展与提升
在阅读中,除了获得基础的文字知识,还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小学初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阅读技能,更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去学会自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完某一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试着来归纳一下段落的大意,从一定程度上起到激活和锻炼学生语言思维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及表达能力要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出发,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具体文本来多角度设计出明确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问题。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要比教师单纯地讲解传授来得牢固的多。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细心地去找寻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带有情感地融入到文本情境当中,随着问题的引导来抓住文本主线,亦或是根据问题来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等等。
三、审美鉴赏的培养与创造
审美鉴赏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仅指对一些字词和句子篇章的鉴赏,还包括对文章思想情感的审美鉴赏能力。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比较思考两个句子,体会其中的不同等等。例如,在《寓言二则》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过《亡羊补牢》后,思考一下“他堵上哪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与“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这两句话哪一个比较好。鉴赏能力素养不仅是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鉴赏,还可以通过品读文章来揣摩文本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西乡品质,来使自身获得感悟。同样在《寓言二则》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亡羊补牢》中主人公的形象与《揠苗助长》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对比二人的做事特点,不难得出:既要听取别人劝告,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一道理,还要遵循大自然及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明白欲速则不达。这也正是教材编排的用意,两个寓言故事看似没有关联,但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和人物特点,从审美角度来让学生明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指导他们良好生活态度的形成,塑造一个健康的人生观。
四、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中的最后一项,而作为小学语文低年级基础教学内容的识字和阅读,更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识记汉字,在写作中运用汉字,整个过程互为一体。作为教师应该放眼到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从多个方面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基础的同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海”这个字,除去基本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外,教师还可以从汉字的发展和变化角度来为学生讲一讲其中的渊源。如精卫填海、妈祖、哪吒闹海等故事,都旨在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同时,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传播功能,更加深入地开发文本阅读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内在的文化需求,达到文化修养与人格品质双管齐下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培养小学生对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同时,使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丽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9(05):36-37.
[2] 彭付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