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翻转课堂的实践反思与超越路径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潮流,但研究发现,现行实践中尚存诸多必须加以澄清的误识,诸如将信息技术当作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将课堂翻转理解为把讲授完全"翻出去",将翻转课堂视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翻转视作以课时为单位的翻转。因此,必须从原理上正本清源,要认识到翻转课堂的内在本质是学习中心,追求的根本目标是深度学习,技术指向是支持自主。超越当下翻转课堂实践,需要从单纯制作教学视频转向广泛开发课程资源,从简单排斥课堂讲授转向灵活落实学习中心,从机械执行固定模式转向灵活组织过程要素,从基于课时单位的翻转转向基于知识单位的翻转。
其他文献
对"拔尖计划"学生的访谈分析发现,他们对自身拔尖性的认知可分别归为学业成绩优秀、学科兴趣、学术理想三类。在学院制和实体化班级培养模式下,"拔尖计划"学生易将拔尖性简单指向学业成绩优秀,在虚拟班级培养模式下,学生多将拔尖性归结为浓厚的学科兴趣,同时也有少数学生经由探究性学习而深刻感知到学科及学术价值,从而能超越培养环境约束建构起学术理想,这也是多数学生认可的拔尖性的本质。为更好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拔尖计划"应进一步深入推进探究性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构学术理想。
英国的学位学徒制是职业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迈进的新坐标。"雇主主导、工作本位"的特点使其与高等教育精英传统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引发了课程权力应坚持学术自由还是雇主主导、治理模式应选择大学自治还是向社会问责妥协、大学使命是引领变革还是顺应产业需求等事关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论争。学位学徒制合法性的获得是知识观、学习观、教育体系及社会变革的突出表现,职业主义与精英教育传统可以在高等教育领域以共生和谐的方式共同闪耀光芒。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以制度完善、规模普及、"横琴决策"为标志在延续和变革中不断提升。澳门是一个小而全、小而精的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以形式多元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融入合作为载体的科研创新模式和以发展定位为导向的教育服务模式。展望未来,澳门高等教育应聚焦核心定位,主动融入粵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微型城市特点,引领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设立国际标准,提升特色学科影响力;推动互联网+,建立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网络;创新合作模式,发挥高校的集聚-溢出效应。
立足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结合重要教育政策文本、关键教育事件和现实数据,探寻中国高等院校调整变革的历史脉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7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调整经历了以建设单科性院校为主、急躁冒进与急速缩减相继、注重多科性院校发展、推动高校综合化发展、质量与绩效并重五个演进阶段。反思我国高等院校调整变革的历史路径,对于新时代高等院校的区域布局、资源分配、结构优化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经历了六次转换,转换中创造出的新话语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核心使命是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内生动力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主体任务是协调两种高等教育理想的内在张力,基本样态是高等教育国家话语占主导地位。为更充分发挥话语体系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需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将我国大学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大学治理的效能;需以中国为中心重写高等教育的现代叙事,更加
基于生态学的研究视域分析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可以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系统在不同层面展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多样化的结构特征影响和制约着学科生态系统功能的形成与发挥,呈现出学科个体的自我生长进化、学科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调整与平衡等进化机理。为优化学科生态系统机能,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遵循固本培元、分而治之、系统协同、道法自然的治理逻辑,打造与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尊重学科生态系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引导学科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顺应与维护学科生
以集体行动理论作为分析视角,结合公共治理的内核,可以构建"选择性激励--制度规范--共赢善治"的高校继续教育治理实践逻辑。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实践逻辑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发展路向。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要遵循治理主体结构的合理化、信息公开的常态化、运行制度的完善化、治理目标的明确化这一路径,为高校继续教育治理发展指明行动方向。
进入21世纪后,美国院校研究的工作领域、职业发展路径、首要职责及角色等发生了新的变化。针对这些新变化,美国院校研究会通过建构院校研究知识与课程,提出院校研究新模式与新愿景,界定院校研究职责和功能,修订院校研究职业道德条例,重新界定美国院校研究会的使命,对院校研究进行了再界定。这有助于推动院校研究机构提高协同能力,提高院校研究在内部咨询研究中的参与程度,提高院校研究的专业化水平,但如何提高其非权力影响力,如何把握决策支持的情境嵌入性,如何协调专业自主与外部干预成为院校研究面临的挑战。
博士生的学术成长不是匀速推进的,大多数博士生在二年级到三年级期间因确定研究选题和实现实验意图而遭遇科研阈限。在跨越科研阈限的过程中,博士生的行为策略可分为主动建构型、独立钻研型、依附发展型和消极被动型四种。阈限跨越经历能极大提升博士生的科研韧性和抗压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而形成学术洞察力。博士教育应实行高难度与强支持相结合的学术训练制度:一方面要提高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难度,落实开题答辩的集体负责制;另一方面要注重采取自主性支持、学术支持和心理支持相结合的导师指导方式,增强科研团队内的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方式。受质量控制文化、质量保证文化、全面质量管理文化的影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功能也在质量鉴定、问题诊断、改进质量三个方向间游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是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高校和研究生等利益相关者受高质量需求驱动,依据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全面质量标准,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综合评判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活动及其效果的优劣程度,从而保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其中,评估主体的质量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