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移动进攻战术教学初探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eishangdeni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篮球移动进攻战术体系改变了原有的阵地进攻模式,扩大了进攻的点和面,加快了比赛的节奏,使比赛的对抗程度更加激烈,战术应用更加灵活多变,本文对移动进攻战术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我国篮球队在比赛中采用移动进攻战术不多,并就移动进攻的教学中如何对战术能力的培养,以及移动进攻的实际运用提出具体的事实办法和意见。
  [关键词]移动进攻战术路线选择
  
  篮球进攻战术多种多样,衡量某种战术形式好与坏,先进与落后,要看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能提高进攻能力,也就是要看这种战术形式所表现的实际效果。在五十年代,篮球进攻速度缓慢,中锋多站于三秒区两侧,作左右移动活动范围小,进攻队员外围投篮的距离近。神投手也不多。这样,进攻的战术格局决定了每一次进攻后全队有充裕的时间回守布防。七十年代开始,进攻速度显著加快,节奏有了明显变化,前锋队员跑动积极,活动范围扩大,中锋再也不是死站篮下,中、远距离投篮普遍为各队采用。
  随着技、战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原有的固定配合进攻由于其移动路线和而配合方法比较机械呆板,易被防守者预测而遭到破坏,成功率不高。因此,就必须有另一种战术形式来补充,移动进攻战术也随之产生。
  篮球移动进攻代表着当今篮球技、战术发展的一种潮流,是国际高水平球队进攻战术体系突出的进攻风格,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一直采用进攻移动战术,现在,这种战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学习和采用先进的移动进攻战术体系,对我国篮球战术教学改革、缩短同世界强队的差距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1、移动进攻的内涵、表现形式
  移动进攻的含义
  移动进攻战术指人与球没有具体或固定的配合路线,只是通过二、三人的基础配合,在不断运动中完成的联合运动。
  移动战术本身有着顺序排列的内在规律,而且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内在因素。比赛中,无球队员、有球队员及球的移动就组成了战术的基本结构。移动进攻的教学,突出移动是战术的前提,移动应反映整个进攻战术共同遵循的移动规律,而不是个人自由行动。否则,就会出现进攻上的错误或混乱,移动方式和范围应视球队的实际水平和队员特长来确定。
  移动进攻的表现形式
  移动方向
  移动进攻战术发动的时机,受队员移动方向的影响。队员移动的方向越多,进攻的速度就更快,,战术的结构越精密,灵活性越大。
  队员移动
  队员移动包含有球队员移动和无球队员移动,队员是在没有预定指令的情况下,按照场上的情况变化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对起动的先后,跑动的路线和区域范围,有控制的移动。
  多传少运
  多传球能使发动的攻击点增多,利于调动和调整队员移动的位置,获得进攻机会和增加有进攻力的移动点。
   "动"体现了战术特点
  战术要求队员完成配合人物是在动中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完成。因此,每次传球后或运球过程中,均需移动。可做空切、掩护、换位、穿插、策应或反跑。切忌站着不动和停留观望以及被动的等待机会。
  2、教学要求与方法
  篮球移动进攻战术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是技、战术与动的
  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只有在教学中提出严格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培养,才能使队员的技、战术得到和谐的发展。
  2.1 战术的均衡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必须充分地体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配合和集体的智慧。篮球战术就成为场上队员紧密结合,共同行动、协同配合的纽带。发展战术能力是提高技战术的重要环节。比赛中的每一个行动都属于战术性的活动,有其明显的目的。在同伴间的战术配合中,战术衔接和变化中的作用,关系到战术的实现和成功与否。所以,在战术教学期间,要有效地组织全队力量,提高战术能力。
  2.2 严格的战术结构
  教学中要善于诱导和培养启发性思维。移动进攻战术是充分发挥移动的灵活性,合理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如果单纯地按照组织练习方式和要求被动地接受练习,仅仅掌握一般的战术方法是达不到理想目的的。必须重视创造性的运用技、战术的能力。首先应考虑整体移动和个体移动的结合;其次是特殊处理,队员在移动或配合中受到阻碍和破坏时,能及时捕捉点滴有利配合时机和攻击机会,应具有处理这种特殊情况的快速思维能力和战术行动,以便在队员间的配合或攻击不能完成时,可由其他队员采取应变行动来替代。要充分体现战术结构的严密性。
  2.3 攻击点和攻击手的不定性
  教学或比赛中,场上进攻机会其有不可预见性,只能根据防守的变化而选择和作出相应的判断,移动进攻战术的攻击点和攻击手,是队员必须掌握的技、战术基本功,人人具有攻击力,个个都是攻击手,处处都有攻击点。边移动边进攻,使队员技术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要对队员的技术发菜提出全面要求,杜绝或限制盲目的个人自由打法。
  2.4 移动的熟练性
  对各位置、场区、路线的移动,须达到战术熟练、配合默契的程度,使队员明确移动进攻的每个战术因素都是在“动”中进行的,一次配合不成,则立即考虑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不仅要求行动的连续性,而且要求行动的敏捷性和熟练性。应懂得移动技术怎样才算是正确的,针对练习中出现问题或错误,首先问他们是如何想的?这样想为什么不对?应该如何行动?通过“想”、“判”、“练”的结合,学生不仅知道了行动方面的错误,而且懂得了出错的根源所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移动的准确性和熟悉性,克服移动中的盲目性,更好地利用移动的速度、变化、方向和身体的掩护动作,提高移动进攻的质量。
  3、移动进攻的配合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样的战术配合,体现了战术运用的好坏程度。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战术的实效性。
  3.1 二、三人的基础配合
  移动进攻战术是从固定战术中脱胎出来的。移动进攻的战术基础,即是掩护、策应、传切、突分等的配合。其配合的本质仍是相同的,只是这些配合都必须在不断运动中完成。选择最能发挥本队特点,简便易行,快速灵活的二、三人的配合,形成若干种移动进攻打法。
  3.2 提高二、三人配合的对抗能力
  在比赛中主要表现在无球队员之间和持球队员之间的对抗上,他们都是以争夺进攻为焦点且攻队互相转化,以获得进攻机会而进行的。如:无球队员之间的对抗。一个无球队员为摆脱防守,获取进攻的时机,移动总是采取先下压后突然拉出或忽起插向蓝下,若摆脱不了防守,借助假动作,变速变向;或转身反切;或交叉错位等动作来接球投篮。投篮后还要冲抢篮板球,争取第二次进攻机会或封堵一传等。当一个进攻单元结束就意味着下一个单元的开始,由攻转守含封堵一传、夹击抢队员、断球等行动、空切、策应、保护、突分、投篮等动作组成。完成一系列动作,都体现在对抗能力上。发扬敢打敢拼、勇猛顽强的精神,辅以观察判断、应变反应、准确及时、灵活多变的战术思维能力,构成实用性极强的对抗配合体系。
  3.3 促进配合的精确度
  移动中的配合精确度与提高战术质量的关质或正比。配合的精确度愈高,战术质量也就愈高,战术质量也就愈高。要求队员根据临场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针对变化的情况及时的、合理的采取响应行动对策,并迅速准确的考虑对手、自己、全场的人员分布,然后明确自己的战术意图、选择战术手段。在教学中,应要求队员首先理解技术、战术的各个环节、特点、变化的规律,并结合场上具体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以其能准确的判断出其行动意图,从而提高配合的精确度。
  移动进攻队场上队员没有固定的分工和落位站立,而是根据防守时的位置变化,由防守转为进攻时,获得控制球权后,谁在前面谁领先、谁在后面谁推进球、谁在最后谁跟进。对高大中锋也是如此,绝不限制他们在进攻中技术的全面发挥。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使采用移动进攻战术的每个队员进攻的距离缩短了、时间缩短了,速度和效果提高了。
  移动进攻战术是有计划的在技术教学和战术教学阶段,不断强化下形成的。一个队员从开始接触篮球运动起,要不断的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进行培养,不断变换形式和方法逐渐参透,使战术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社区矫正是一种将罪犯置于社会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社区矫正制度是一种人道、有效、经济的罪犯处遏制度,是贯彻宽
简述了社区矫正的概念和理论,对本区的社区矫正现状及检察职能进行了述评。检察机关的职权实质上具有干预与制约的双重属性,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探索都应以此
会议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
期刊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履行其法律监督职责的内容.由于目前社区矫正各参与机构职责模糊、相关法律规定原则性过强等原因,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存在监督措施刚性不足、力
社区矫正制度作为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是中国在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权保护和改造罪犯工作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的全
开展家校合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通过家校合作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搭建平台等方法和措施,唤醒学生的爱阅读的品质,提升
期刊
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reels]属圆锥花序。花序长,开花量大。平均每一花穗有花471个,平均座果率为4.09%。落花落果量较大,产最偏低。因此,许多产区的单株及单位面积
云水纹是一种由连弧状或波状图案组合而成的装饰纹,或为凸凹状,似云水流动;或为云团状,似隐似现。云的造型与人们的审美意向是一致的。云水纹用其飘逸灵动、回转交错结构表现
STEM教育是重视多学科融合的一种教育方式,与小学科学课程一样,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甚至技术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尝试融合STEM教育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