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张老师的声音仿佛微波荡漾,月笼轻纱,一听,心就静下来了。谭立最喜欢古诗课,喜欢听张老师吟诵古诗,跟妈妈读得一样好听。
谭立上六年级。这是一节语文公开课,张老师正讲解白居易的《暮江吟》,说此诗创造出了和谐宁静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张老师声情并茂,听课的老师们频频点头。当张老师和颜悦色地问:“同学们都听懂了吗?”谭立忽然举起了手,在张老师的点头鼓励下,勇敢地发问:“热爱大自然,为什么要写残阳,不用夕阳或斜阳?残阳给人感觉好像太阳残废了。”张老师顿时石化,脸红一阵白一阵,还没有想到要怎么回答,谭立接着说:“诗人还把月比作弓,弓是一种武器,诗人心里装着武器,好像是准备射杀仇敌,怎么是热爱大自然?”张老师涨红了脸,扭曲着满脸笑意,说:“嗯,啊,谭立同学真爱思考……好,我们来一起读一遍这首诗。”
这也就罢了。可是下了课,谭立还要追着张老师问:“为什么不写夕阳写残阳?”
张老师看看听课老师们交头接耳走远了的背影,伸出食指戳了一下谭立的额头,咬牙切齿道:“什么西阳东阳,你个孬瓢。”
谭立摸摸额头,有轻微痛感。张老师的指甲养得有点长,该有两个星期没剪了吧。妈妈有时也喊他孬瓢,但妈妈是笑着说的,边说还边轻柔地摸摸他的脑袋。
读诗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情感的。妈妈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诗也是这样,有思考才有收获。妈妈说。
“唉!我看你是一天到晚脑袋瓜里正事不足邪事有余,多想想学习上的事吧,别让你爸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的白辛苦一场。”
谭立垂下头来,不作声了,有一种叫做伤心的水雾,在他心里慢慢地弥漫开来,弄得眼前都有点迷迷蒙蒙的了。
他想,以后再也不要发言。
有月光的夜晚,谭立会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发呆。爸爸要么没回家,要么在外间打着很响的呼噜。谭立想象着爸爸的呼噜就像大海的涛声,自己正孤独地驾着一叶小舟,奋力划行。只是那浪涛太大了啊,小舟就像一片小叶子,随时要被卷进水底去了。月光真的如水啊,把整个世界都淹没了,谭立又觉得自己是一条小鱼,游啊游啊,一直往深水里游去,游得越深越好。
并非爸爸怎么自己了,谭立只是抑制不住地想妈妈。他以前听过爸爸妈妈的故事,那是一个传奇色彩很浓的故事,听起来都不像真的。
妈妈在大学读中文系的时候,爸爸在那所大学做保安。有一天晚上妈妈被几个流氓欺负,爸爸奋不顾身,以一对三,硬是把流氓打得落花流水,爸爸也受了伤,肚子被捅了一刀,右手小拇指被削掉半根。妈妈在医院里伺候了半个月,后来毕业了,就与爸爸结了婚。
毕业后妈妈在这座小城找到了一份工作。爸爸干不了重活,又认不得几个字,就学了个驾照,帮别人开出租车。本来他们家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还贷款买了一套新房子。没想到爸爸为了避让闯红灯的行人,撞倒了边上骑自行车的阿姨,那个阿姨最终没有抢救过来。爸爸被关了一年,出来以后就失业了,又背了一身债。雪上加霜的是,妈妈的工作单位裁员,又把妈妈裁掉了。
那时妈妈听说省城有一个特别能赚钱的机会,匆匆忙忙地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谭立才知道,妈妈是上了传销组织的当,逃跑的时候,不慎从六楼摔下来了。
知道妈妈永远离开了自己的时候,谭立上四年级。那以后,他们搬出了新房子,来到这个老旧小区,住进了这个小小的里外间,带个小厨房,没有厕所,小便解在一个痰盂里,大便就到街那边公共厕所去解决。谭立每天早晨天微亮就去倒痰盂,怕天大亮了再去,会被很多人看到,不好意思。
走在微亮的天光里,月痕像一张半透明的纸贴在天边。谭立就会想妈妈教他读过的古诗:“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月未沉,为什么妈妈却不知沉到哪里去了呢?
一个人在家,谭立喜欢翻出那套《全唐诗》来看,妈妈说,那是她上大学时最喜欢读的一套书。妈妈总是读诗给他听,一年级时,谭立就能背三十多首唐诗了。谭立翻着厚厚的书,纤细苍白的手指轻轻抚过一行行诗句,觉得每一个字里都有妈妈的气息。
这些都是谭立一个人的秘密,他不愿意对任何人说。张老师只看到爸爸又当爹又当妈,怎么会知道谭立脑袋瓜里装了多少事呢,所以谭立也不怪张老师,只是不明白,不过问了个问题而已,张老师为什么就要喊他孬瓢呢?
他不想问爸爸,爸爸没文化,脾气又大。也不想问同学,同学一定会笑话他的。更不想问张老师,张老师虽然又年轻又漂亮,真让人喜欢,可有时又觉得她凶凶的。他想,如果妈妈在身边,他一定会问妈妈,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妈妈。妈妈从来不对他凶,从来不拒绝他的问题。
月亮里的嫦娥就一个人,会不会很害怕?谭立偎在妈妈的怀里问。
不会啊,玉兔就是嫦娥妈妈的孩子,有孩子的妈妈永远都不害怕。妈妈有问必答。
两年来,谭立没有一天不想念妈妈。
张老师也有不凶的时候,最近一段时间,她已经找过谭立两次了,每次都是和颜悦色地和他聊天,谭立却觉得比看她凶还难受。
说起来这也是件好事,张老师要谭立参加作文比赛。
这是一项市级作文大赛,每年一届,主办方是教育局和市日报社,获奖率很低,要是学生获得一等奖,老师都要发奖金的。如果获得特等奖,那就不得了,每个年级全市只有一个特等奖,作文都要被登上报纸,获奖者还可以被推荐到最好的中学读书。张老师带的这个班,从三年级就开始参加比赛,还没尝过获一等奖的滋味,更别说特等奖了。前段时间张老师听了大赛组委会组织的一个专家讲座,那个专家说,参赛作文得有亮点,讲究新深活趣真,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真,真情真意真生活,挖掘出生活中特别的经历,找到感人的材料,是作文获奖的关键。张老师当时就想到了谭立,谭立不但语言底子好,文笔美,而且是单亲家庭,听说他爸爸还进过监狱,这里面一定有好材料,如果写一篇“囚犯爸爸的爱”,那该多么感人啊。 到了周末,报纸上刊登出一整版的人物报道,介绍了这一届小学组唯一特等奖获奖者的情况。报道的大标题为:囚犯爸爸夜不归,天堂妈妈月上来。
谭立拿到报纸,扫了一眼标题,就傻了,像惊雷从头顶劈下,击中了小小的心脏。
他从来不敢当爸爸的面提坐牢的事,也从来没说过爸爸“夜不归”啊。
谭立的心里一下子装进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就有一些妈妈们对着他指指点点:
看,那个就是囚犯的儿子,特等奖那个……
是啊是啊,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哪像我家那个活宝……
谭立埋着头,一路疾走,只觉得天色暗淡,空气稀薄,还有无数透明的飞箭从四面八方射来,击穿了前胸后背,钉在他的心上,甚至过十字路口都没有注意到红绿灯,直到忽然炸响一片刺耳的刹车声,才发现自己站在斑马线上,对面的红灯像爸爸充血的眼睛瞪得溜圆,正要发作。
现在的小学生素质这么差!疾驰而过的私家车女司机心有余悸地直嚷嚷。
不要命啦!心急火燎的出租车男司机气急败坏地大声吼。
谭立吓得脸色煞白,木桩一样立在斑马线上,一动也不敢动。从身边哗哗淌过的车流,就像暴雨来临之前天空奔走的乌云,挟裹着潮湿而迅疾的气息,噼里啪啦地打过来,让谭立觉得浑身上下都凉飕飕的。
谭立沿着马路向前走,慢慢地走,默默地走,沉沉地走。他的影子一次次地被橘黄的路灯拽得瘦长,又一次次努力地向他身边靠近,执拗地跟定了他。
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路口,路灯渐渐稀疏,路面渐渐狭窄,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的黑暗。相隔很远才有一盏灯,撑开一个惨白的小小光圈,像是黑暗中猛然睁开的一只眼睛,惶惑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囚犯的儿子!”是谁在黑暗中冷言相讥?想起来了,那时他和爸爸刚搬到那个里外间不久,邻居的一个小男孩跟他起了冲突,张嘴骂了他一句。那个时候他很无知啊,刚搬家到一个新地方,邻居的阿姨跟他聊天,他就一股脑儿把“家丑”都给曝了。爸爸当即给了那个小男孩一耳光,还把小男孩拎到邻居家里,对他妈妈吼道:没家教的东西,信不信我把你们母子俩都给废了!那个邻居后来就悄悄地搬走了。
那是第一次看见爸爸变得凶神恶煞,谭立被吓坏了。从此,“囚犯”两个字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的心上,不能碰,一碰就会有钻心的痛。
黑暗在蔓延,眼前的路只有依稀的方向,谭立向前走,不知为什么,一点都不觉得害怕了。他抬头看看,天空也是黑的,似有成片的乌云在聚集,偶尔也有一两颗星出现,闪烁着微弱的光。
前面是一个小坡。谭立走上去,眼前远远地出现了连绵的灯光,向两边无限延伸。原来,这是江堤啊。谭立知道这座城市就在长江边,却从没来过江边。妈妈说要带他来看看长江的,可还没来得及兑现承诺,就去了天堂,留下他和一个酒鬼爸爸。凶起来可以吓死人的爸爸,怎么会有心思带他来看长江呢?
岸这边没有灯,但对岸连绵的灯火,让他渐渐辨出了江堤黑魆魆的长影。他在江堤上坐下,看着黑魆魆的江水,在那些动荡的光点倒影的映衬下,渐渐地清晰起来。
谭立把书包当做枕头躺下来,看着天上零星的星,眼皮渐渐撑不住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睡觉前,妈妈会在床头轻轻地吟诵诗句,谭立就在这水流般浅吟低唱的旋律中,梦见了一条安安静静永远向前的江。江中静静地躺着一轮明月,像一张微笑的苍白的脸,荡啊荡。
谭立醒来时天已微亮,天空澄净,淡月西垂。他不知道这一个晚上的全城大搜索,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张老师发动了所有能发动的力量,彻夜寻找,四处呼唤。他只知道他必须要回家,家里有个需要他照顾的爸爸。
头昏脑涨地往回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路口,忽然遇见了失魂落魄的爸爸。爸爸一把将他搂进怀里,搂得紧紧的,紧得他喘不过气来了。
爸爸带他去公共浴室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带着他回家,吩咐他再睡一觉。他听话地上了床,一会儿真的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餐桌上已经摆上了几个清清爽爽的菜,爸爸笑呵呵地坐在桌旁看着他。
“爸爸再也不用做这个鬼工作了。”爸爸跟前堆着一叠名片,正一张一张地撕。谭立捻过一张来看,上面写着:职业陪酒师,一斤起步,三斤不倒,绝对陪好,陪不好不收费。
“再也不用像个小偷一样到处往人家的车窗塞名片,也不用喝得胃里翻江倒海还得硬撑着,以后再也不用喝酒了。”有多久没有看见爸爸笑呵呵的样子了?
“张老师跟我说,你可以上青湖中学了,这是全市最好的中学啊。”爸爸眼睛亮亮的,看着谭立。
“她说,她跟青湖中学联系过了,中学正好缺一个保安,要我去上班呢。她说,要我一定多花时间陪陪你,她说我有一个这么出色的儿子是多么幸运,她说着说着都掉眼泪了呢,你说你们张老师怎么这么容易动情……”爸爸眼睛里好像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浮现出来。
爸爸就像个话唠一样,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谭立一边吃着爽口的菜,一边享受着这样的时光,他想,要是妈妈也在,那该多好啊。妈妈总在吃饭的时候往他碗里搛菜,如果他埋头吃得稀里呼噜,妈妈就会伸手摸摸他的脑袋,嗔道:“哎,吃慢点,你个小孬瓢……”也许妈妈一直都没有离开吧,妈妈一直在给他力量,给他暗示,让他获了那个特等奖吧。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打断了爸爸的话,问道:“爸,您记得妈妈什么时候叫我孬瓢吗?”
又是一节古诗示范课,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张老师没有先讲解这首诗,而是请谭立来说说对这首诗的感觉。张老师微笑着把目光递过来,谭立顿时就有了勇气,站起来说:诗人睡在江边小舟上,想家想得睡不着,就看着江水里月亮的倒影发呆,感觉那月亮离得好近啊,那么美,那么静,诗人就像看见了自己的妈妈……
张老师慢慢走过来,慢慢张开双臂,把谭立紧紧地抱在怀里。
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们带头鼓起了掌,紧接着,教室里掌声四起。谭立仿佛又听见了大海的涛声,经久不息,抬头看,一轮明月正从海面上徐徐升起,清辉满天。
张老师的声音仿佛微波荡漾,月笼轻纱,一听,心就静下来了。谭立最喜欢古诗课,喜欢听张老师吟诵古诗,跟妈妈读得一样好听。
谭立上六年级。这是一节语文公开课,张老师正讲解白居易的《暮江吟》,说此诗创造出了和谐宁静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张老师声情并茂,听课的老师们频频点头。当张老师和颜悦色地问:“同学们都听懂了吗?”谭立忽然举起了手,在张老师的点头鼓励下,勇敢地发问:“热爱大自然,为什么要写残阳,不用夕阳或斜阳?残阳给人感觉好像太阳残废了。”张老师顿时石化,脸红一阵白一阵,还没有想到要怎么回答,谭立接着说:“诗人还把月比作弓,弓是一种武器,诗人心里装着武器,好像是准备射杀仇敌,怎么是热爱大自然?”张老师涨红了脸,扭曲着满脸笑意,说:“嗯,啊,谭立同学真爱思考……好,我们来一起读一遍这首诗。”
这也就罢了。可是下了课,谭立还要追着张老师问:“为什么不写夕阳写残阳?”
张老师看看听课老师们交头接耳走远了的背影,伸出食指戳了一下谭立的额头,咬牙切齿道:“什么西阳东阳,你个孬瓢。”
谭立摸摸额头,有轻微痛感。张老师的指甲养得有点长,该有两个星期没剪了吧。妈妈有时也喊他孬瓢,但妈妈是笑着说的,边说还边轻柔地摸摸他的脑袋。
读诗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情感的。妈妈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诗也是这样,有思考才有收获。妈妈说。
“唉!我看你是一天到晚脑袋瓜里正事不足邪事有余,多想想学习上的事吧,别让你爸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的白辛苦一场。”
谭立垂下头来,不作声了,有一种叫做伤心的水雾,在他心里慢慢地弥漫开来,弄得眼前都有点迷迷蒙蒙的了。
他想,以后再也不要发言。
有月光的夜晚,谭立会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发呆。爸爸要么没回家,要么在外间打着很响的呼噜。谭立想象着爸爸的呼噜就像大海的涛声,自己正孤独地驾着一叶小舟,奋力划行。只是那浪涛太大了啊,小舟就像一片小叶子,随时要被卷进水底去了。月光真的如水啊,把整个世界都淹没了,谭立又觉得自己是一条小鱼,游啊游啊,一直往深水里游去,游得越深越好。
并非爸爸怎么自己了,谭立只是抑制不住地想妈妈。他以前听过爸爸妈妈的故事,那是一个传奇色彩很浓的故事,听起来都不像真的。
妈妈在大学读中文系的时候,爸爸在那所大学做保安。有一天晚上妈妈被几个流氓欺负,爸爸奋不顾身,以一对三,硬是把流氓打得落花流水,爸爸也受了伤,肚子被捅了一刀,右手小拇指被削掉半根。妈妈在医院里伺候了半个月,后来毕业了,就与爸爸结了婚。
毕业后妈妈在这座小城找到了一份工作。爸爸干不了重活,又认不得几个字,就学了个驾照,帮别人开出租车。本来他们家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还贷款买了一套新房子。没想到爸爸为了避让闯红灯的行人,撞倒了边上骑自行车的阿姨,那个阿姨最终没有抢救过来。爸爸被关了一年,出来以后就失业了,又背了一身债。雪上加霜的是,妈妈的工作单位裁员,又把妈妈裁掉了。
那时妈妈听说省城有一个特别能赚钱的机会,匆匆忙忙地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谭立才知道,妈妈是上了传销组织的当,逃跑的时候,不慎从六楼摔下来了。
知道妈妈永远离开了自己的时候,谭立上四年级。那以后,他们搬出了新房子,来到这个老旧小区,住进了这个小小的里外间,带个小厨房,没有厕所,小便解在一个痰盂里,大便就到街那边公共厕所去解决。谭立每天早晨天微亮就去倒痰盂,怕天大亮了再去,会被很多人看到,不好意思。
走在微亮的天光里,月痕像一张半透明的纸贴在天边。谭立就会想妈妈教他读过的古诗:“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月未沉,为什么妈妈却不知沉到哪里去了呢?
一个人在家,谭立喜欢翻出那套《全唐诗》来看,妈妈说,那是她上大学时最喜欢读的一套书。妈妈总是读诗给他听,一年级时,谭立就能背三十多首唐诗了。谭立翻着厚厚的书,纤细苍白的手指轻轻抚过一行行诗句,觉得每一个字里都有妈妈的气息。
这些都是谭立一个人的秘密,他不愿意对任何人说。张老师只看到爸爸又当爹又当妈,怎么会知道谭立脑袋瓜里装了多少事呢,所以谭立也不怪张老师,只是不明白,不过问了个问题而已,张老师为什么就要喊他孬瓢呢?
他不想问爸爸,爸爸没文化,脾气又大。也不想问同学,同学一定会笑话他的。更不想问张老师,张老师虽然又年轻又漂亮,真让人喜欢,可有时又觉得她凶凶的。他想,如果妈妈在身边,他一定会问妈妈,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妈妈。妈妈从来不对他凶,从来不拒绝他的问题。
月亮里的嫦娥就一个人,会不会很害怕?谭立偎在妈妈的怀里问。
不会啊,玉兔就是嫦娥妈妈的孩子,有孩子的妈妈永远都不害怕。妈妈有问必答。
两年来,谭立没有一天不想念妈妈。
张老师也有不凶的时候,最近一段时间,她已经找过谭立两次了,每次都是和颜悦色地和他聊天,谭立却觉得比看她凶还难受。
说起来这也是件好事,张老师要谭立参加作文比赛。
这是一项市级作文大赛,每年一届,主办方是教育局和市日报社,获奖率很低,要是学生获得一等奖,老师都要发奖金的。如果获得特等奖,那就不得了,每个年级全市只有一个特等奖,作文都要被登上报纸,获奖者还可以被推荐到最好的中学读书。张老师带的这个班,从三年级就开始参加比赛,还没尝过获一等奖的滋味,更别说特等奖了。前段时间张老师听了大赛组委会组织的一个专家讲座,那个专家说,参赛作文得有亮点,讲究新深活趣真,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真,真情真意真生活,挖掘出生活中特别的经历,找到感人的材料,是作文获奖的关键。张老师当时就想到了谭立,谭立不但语言底子好,文笔美,而且是单亲家庭,听说他爸爸还进过监狱,这里面一定有好材料,如果写一篇“囚犯爸爸的爱”,那该多么感人啊。 到了周末,报纸上刊登出一整版的人物报道,介绍了这一届小学组唯一特等奖获奖者的情况。报道的大标题为:囚犯爸爸夜不归,天堂妈妈月上来。
谭立拿到报纸,扫了一眼标题,就傻了,像惊雷从头顶劈下,击中了小小的心脏。
他从来不敢当爸爸的面提坐牢的事,也从来没说过爸爸“夜不归”啊。
谭立的心里一下子装进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就有一些妈妈们对着他指指点点:
看,那个就是囚犯的儿子,特等奖那个……
是啊是啊,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哪像我家那个活宝……
谭立埋着头,一路疾走,只觉得天色暗淡,空气稀薄,还有无数透明的飞箭从四面八方射来,击穿了前胸后背,钉在他的心上,甚至过十字路口都没有注意到红绿灯,直到忽然炸响一片刺耳的刹车声,才发现自己站在斑马线上,对面的红灯像爸爸充血的眼睛瞪得溜圆,正要发作。
现在的小学生素质这么差!疾驰而过的私家车女司机心有余悸地直嚷嚷。
不要命啦!心急火燎的出租车男司机气急败坏地大声吼。
谭立吓得脸色煞白,木桩一样立在斑马线上,一动也不敢动。从身边哗哗淌过的车流,就像暴雨来临之前天空奔走的乌云,挟裹着潮湿而迅疾的气息,噼里啪啦地打过来,让谭立觉得浑身上下都凉飕飕的。
谭立沿着马路向前走,慢慢地走,默默地走,沉沉地走。他的影子一次次地被橘黄的路灯拽得瘦长,又一次次努力地向他身边靠近,执拗地跟定了他。
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路口,路灯渐渐稀疏,路面渐渐狭窄,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的黑暗。相隔很远才有一盏灯,撑开一个惨白的小小光圈,像是黑暗中猛然睁开的一只眼睛,惶惑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囚犯的儿子!”是谁在黑暗中冷言相讥?想起来了,那时他和爸爸刚搬到那个里外间不久,邻居的一个小男孩跟他起了冲突,张嘴骂了他一句。那个时候他很无知啊,刚搬家到一个新地方,邻居的阿姨跟他聊天,他就一股脑儿把“家丑”都给曝了。爸爸当即给了那个小男孩一耳光,还把小男孩拎到邻居家里,对他妈妈吼道:没家教的东西,信不信我把你们母子俩都给废了!那个邻居后来就悄悄地搬走了。
那是第一次看见爸爸变得凶神恶煞,谭立被吓坏了。从此,“囚犯”两个字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的心上,不能碰,一碰就会有钻心的痛。
黑暗在蔓延,眼前的路只有依稀的方向,谭立向前走,不知为什么,一点都不觉得害怕了。他抬头看看,天空也是黑的,似有成片的乌云在聚集,偶尔也有一两颗星出现,闪烁着微弱的光。
前面是一个小坡。谭立走上去,眼前远远地出现了连绵的灯光,向两边无限延伸。原来,这是江堤啊。谭立知道这座城市就在长江边,却从没来过江边。妈妈说要带他来看看长江的,可还没来得及兑现承诺,就去了天堂,留下他和一个酒鬼爸爸。凶起来可以吓死人的爸爸,怎么会有心思带他来看长江呢?
岸这边没有灯,但对岸连绵的灯火,让他渐渐辨出了江堤黑魆魆的长影。他在江堤上坐下,看着黑魆魆的江水,在那些动荡的光点倒影的映衬下,渐渐地清晰起来。
谭立把书包当做枕头躺下来,看着天上零星的星,眼皮渐渐撑不住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睡觉前,妈妈会在床头轻轻地吟诵诗句,谭立就在这水流般浅吟低唱的旋律中,梦见了一条安安静静永远向前的江。江中静静地躺着一轮明月,像一张微笑的苍白的脸,荡啊荡。
谭立醒来时天已微亮,天空澄净,淡月西垂。他不知道这一个晚上的全城大搜索,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张老师发动了所有能发动的力量,彻夜寻找,四处呼唤。他只知道他必须要回家,家里有个需要他照顾的爸爸。
头昏脑涨地往回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路口,忽然遇见了失魂落魄的爸爸。爸爸一把将他搂进怀里,搂得紧紧的,紧得他喘不过气来了。
爸爸带他去公共浴室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带着他回家,吩咐他再睡一觉。他听话地上了床,一会儿真的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餐桌上已经摆上了几个清清爽爽的菜,爸爸笑呵呵地坐在桌旁看着他。
“爸爸再也不用做这个鬼工作了。”爸爸跟前堆着一叠名片,正一张一张地撕。谭立捻过一张来看,上面写着:职业陪酒师,一斤起步,三斤不倒,绝对陪好,陪不好不收费。
“再也不用像个小偷一样到处往人家的车窗塞名片,也不用喝得胃里翻江倒海还得硬撑着,以后再也不用喝酒了。”有多久没有看见爸爸笑呵呵的样子了?
“张老师跟我说,你可以上青湖中学了,这是全市最好的中学啊。”爸爸眼睛亮亮的,看着谭立。
“她说,她跟青湖中学联系过了,中学正好缺一个保安,要我去上班呢。她说,要我一定多花时间陪陪你,她说我有一个这么出色的儿子是多么幸运,她说着说着都掉眼泪了呢,你说你们张老师怎么这么容易动情……”爸爸眼睛里好像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浮现出来。
爸爸就像个话唠一样,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谭立一边吃着爽口的菜,一边享受着这样的时光,他想,要是妈妈也在,那该多好啊。妈妈总在吃饭的时候往他碗里搛菜,如果他埋头吃得稀里呼噜,妈妈就会伸手摸摸他的脑袋,嗔道:“哎,吃慢点,你个小孬瓢……”也许妈妈一直都没有离开吧,妈妈一直在给他力量,给他暗示,让他获了那个特等奖吧。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打断了爸爸的话,问道:“爸,您记得妈妈什么时候叫我孬瓢吗?”
又是一节古诗示范课,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张老师没有先讲解这首诗,而是请谭立来说说对这首诗的感觉。张老师微笑着把目光递过来,谭立顿时就有了勇气,站起来说:诗人睡在江边小舟上,想家想得睡不着,就看着江水里月亮的倒影发呆,感觉那月亮离得好近啊,那么美,那么静,诗人就像看见了自己的妈妈……
张老师慢慢走过来,慢慢张开双臂,把谭立紧紧地抱在怀里。
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们带头鼓起了掌,紧接着,教室里掌声四起。谭立仿佛又听见了大海的涛声,经久不息,抬头看,一轮明月正从海面上徐徐升起,清辉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