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手段,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见,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各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首当其冲,肩负起这个重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
一、首先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各种素养都要通过实践才能逐渐的形成,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为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不仅包括教学实践,同时还包括社会实践。根据相关研究,要实现学生主体性主要靠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即知、情、意、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一定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将课堂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也要自主的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身体力行,强化自身主体性意识,发现自身问题,积极的改善,最终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来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去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提倡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开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采用严谨的学习态度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教材中的活动课设计是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七年级至九年级设置的活动有让学生动手查找报刊、图书等方面资料的;有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的;有让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活动的;有让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归纳和分析的;有让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的;有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综合探讨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等等。活动课为教师的创新教育、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依据。活动课教学和实践中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师应充分做到: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活动课就成了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尊重、信任、鼓励学生,让学生们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二是发挥教师的“导演”功能。初中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如收集活动过程的信息,加工处理所收集的信息资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三是搞好操作策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新知,敢于创新。对学生的独创的意见,甚至“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先入为主”、“盲目從众”的思维定势,特别要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锻炼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形成独立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既要肯定精彩与成功,又要指出不足与缺憾。对每位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认真进行评价,并作为平时考查的重要依据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活动课也应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阵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政治教师的神圣职责,让我们积极实践,深刻思考,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而共同奋斗。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能够积极把握时代脉搏,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因材施教,恰倒好处,就可以使创新思维能力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手段,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见,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各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首当其冲,肩负起这个重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
一、首先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各种素养都要通过实践才能逐渐的形成,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为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不仅包括教学实践,同时还包括社会实践。根据相关研究,要实现学生主体性主要靠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即知、情、意、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一定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将课堂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也要自主的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身体力行,强化自身主体性意识,发现自身问题,积极的改善,最终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来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去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提倡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开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采用严谨的学习态度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教材中的活动课设计是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七年级至九年级设置的活动有让学生动手查找报刊、图书等方面资料的;有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的;有让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活动的;有让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归纳和分析的;有让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的;有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综合探讨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等等。活动课为教师的创新教育、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依据。活动课教学和实践中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师应充分做到: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活动课就成了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尊重、信任、鼓励学生,让学生们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二是发挥教师的“导演”功能。初中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如收集活动过程的信息,加工处理所收集的信息资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三是搞好操作策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新知,敢于创新。对学生的独创的意见,甚至“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先入为主”、“盲目從众”的思维定势,特别要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锻炼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形成独立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既要肯定精彩与成功,又要指出不足与缺憾。对每位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认真进行评价,并作为平时考查的重要依据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活动课也应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阵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政治教师的神圣职责,让我们积极实践,深刻思考,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而共同奋斗。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能够积极把握时代脉搏,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因材施教,恰倒好处,就可以使创新思维能力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