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会吃饭的孩子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zh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你经历过下面的场景:要吃饭了,孩子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追着喂;该睡觉了,哄着孩子的你都招架不住地闭上了眼,可孩子还精神头儿十足地在床上闹腾……对此,你束手无策。于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这些小事,便成了你关心的头等大事。
  一直急家长之所急的《孩子》杂志从本期开始,特别推出一组关于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小”文章,希望能够解决你的“大”问题。
  说不清到底有多少父母在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头疼,可却很少有父母会认为,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恰恰在于自己。
  我仍记得3岁半的小女孩萨莉·桑德尔的病例。她的母亲满面愁容又满腔怒气地来找我,向我“投诉”说:“我从未见过吃饭这么麻烦的孩子,她简直就没好好吃过一顿饭!我对她已经毫无办法了。”
  “那么,你都用过些什么办法呢?”我问。
  桑德尔太太说:“讲道理,告诉她为了身体健康,她必须好好吃饭,从中获取各种营养等等。可她却固执得很,从不肯听我的。”
  我笑了。这一套道理讲了等于白讲!对孩子来说,吃饭就是吃饭,她并不理解她需要从饭菜中获得各种营养。所以,父母根本没有必要扮演动辄长篇大论的业余营养专家。开始时,只要让孩子吃她真正喜欢的食物就行了,量不要多,更不要对她强调必须把盘子里的东西都吃光。
  “可是,为了萨莉吃好,我每天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精心做菜,她却不领情,这怎么能让我不生气呢!萨莉要是能体会到妈妈做饭的辛苦就好了。”桑德尔太太说。
  “你错了。你给做饭这一劳动着上了很浓的感情色彩。你希望得到他人的感激,这就是问题所在。”我发现了桑德尔太太的又一个误区。
  不要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做好了饭菜就期待别人赏识。如果你抱有这种心理,那就很容易和孩子发火。与其说你是注意萨莉的营养,不如说你是注重她对你的感激。所以为了保持感情上的平衡,父母有时不妨少花些时间只给孩子做快餐方便饭,她不吃你就拿走,这样你就不会因为付出太多、太失望而轻易责骂孩子。
  “可很多时候,她明明告诉我想吃某种菜,等我做了出来,她却又挑三拣四地不肯吃,这让我没法不发火。每餐吃饭,我都好像是在和她打仗。”
  “你在萨莉面前暴露了弱点。”我告诉桑德尔太太,这是她的第三个错误。“一旦她发现只要她挑食或者不肯吃饭,你就会气急败坏,她以后就可能牵着你的鼻子走,随心所欲地控制你的感情并从中获得你对她更多的关注。”
  我建议桑德尔太太,如果萨莉挑肥拣瘦,半天不吃一口,要尽量克制自己,保持冷静,只管自己吃饭,不要理睬她。过半个小时,你就开始收碗。通常这时孩子会抱怨说她还没有吃完。你不要管她,只告诉她:“吃饭时间不能太长,该收碗了。对不起,如果你没有吃饱,等下餐再吃吧。”放心,孩子一两餐不吃饭是饿不坏的。如果她发脾气来试探你,你可以走到另一间房去,别理她。你会发现,你越是不发火,她就越是要吃给你看。
  “平时可不可以给孩子吃零食呢?”桑德尔太太问。
  总的来说,吃零食弊大于利。零食吃得越多,孩子吃饭就越挑食。如果一下子很难让孩子戒掉吃零食的习惯,也要逐渐地用限量的葡萄干、坚果、新鲜水果、胡萝卜等取代饼干之类的零食。
  “吃饭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吗?”
  孩子比较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最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进正餐;而且家庭成员在餐桌前都有固定的座位,萨莉每天都用同一套餐具。安全、舒适的环境以及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孩子好好吃饭的习惯。
  最后,我告诉桑德尔太太:“一旦萨莉开始改进吃饭的习惯,你就要表扬她,鼓励她,对她说:‘真棒,这么会吃饭,爸爸妈妈非常高兴,我们为你感到自豪。’”
其他文献
儿子在门口玩,忽然飞来一只小爆竹,在他脚边炸响,他吓了一跳,裤角上还被火星烫了米粒大一个洞。四处一看,原来是邻居孩子在门口放了一堆小爆竹,正在一只只地燃放。儿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回家取出小喷雾器,灌满水,打足气,跑到人家门口,对准那堆小鞭炮就是吱吱吱地一通猛喷,把那个“弹药基地”彻底摧毁了。那孩子看了,哇哇大哭起来。  孩子的妈妈上门来告状,我立刻把儿子叫来盘问。  儿子振振有词:“他把鞭炮丢我
期刊
5岁的达达既聪明伶俐,待人又很有礼貌,而且感情丰富,但遗憾的是他的性格实在太软弱了。无论是3岁的邻家弟弟抢了他的玩具,还是大人对他说了声“不”,甚或他自己未能做好某件事,比如正在搭建的“高楼”轰然倒塌时,他都会或轻轻呜咽或嚎啕大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如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达达的父母不免忧虑起来,有时甚至恨铁不成钢地责骂。  可骂是没有用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证实,这
期刊
  
期刊
宝宝在幼儿园最好的朋友在背后说他坏话—什么宝宝现在还尿床啦;什么宝宝不遵守纪律啦;什么宝宝又偷吃零食啦……最离谱的是硬说他吃过小石头!其他小朋友可不知道这都是编的,见到宝宝就取笑他。宝宝又尴尬又苦恼:自己最信任的好朋友,怎么能这么说自己呢?以后再也不理他,还是继续和他做朋友呢?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好去找妈妈……    场景A  “你怎么交了这样一个朋友?”妈妈略带责备地说,“以后看人要看准些,
期刊
日本的家庭、学校、民间组织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让孩子从小就关注日本以外的世界。这是因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已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在新世纪里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下一代对异国文化和历史拥有更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  在日本幼儿园、小学的教室或活动室里,常常悬挂着一幅在外国人看来似乎与低龄儿童并不相称的巨型世界地图。当孩子们吃中国豆腐时,老师就引导他
期刊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识字    很多家长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识字。识完字以后再干什么?不知道。一个不知道,字几乎等于白认了,大多数孩子、大多数家长也就停留在、满足在这个阶段止步不前。在蒋方舟的成长过程中,尚爱兰非常清楚,识字的目的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尽快进入阅读。  在蒋方舟2岁多的时候,媒体宣传上有了“神童”的惊人例子,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幼年识字方法。  像大多数家长一样,尚爱兰买来白纸
期刊
8月,儿子一家回国探亲,我到机场接他们。  啊,他们来了,来了!可怎么搞的,儿子两手空空,儿媳只背了个小挎包,8岁不到的孙子却又背又提,几天前刚满4岁的小孙女更是左手拎着提袋,右手还费力地拉着行李箱。“Karl!Amily!奶奶在这儿!”听到我的呼唤,两个小不点扔下箱子喊着:“奶奶!奶奶!”向我扑来,可刚跑几步又不约而同地返回去各自拉着自己的箱子。看到他们吃力的样子,我真恨不得跑过去帮一把,可隔着
期刊
1-6岁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与大多数父母想像的不同,这些意外四分之三的发生地不是在外面或幼儿园,而是在自己的家里。父母在外普遍对孩子给予高度关注,在家中则认为孩子对环境很熟悉,父母就放心地忙自己的事了,结果开水烫伤、塑料袋窒息、吞咽卡着、把玩插座触电、被尖锐物品扎伤等意外时不时发生,对年幼无知的孩子构成了危害……要预防发生在家中的伤害,一方面父母的预防工作要做足做好;另一方面,对小孩也要进行形
期刊
第一个故事    一位中国学者,曾经发了一封邮件给美国一位素不相识的教授,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希望能从这位教授那里得到一些帮助。教授蛮有名,应该会很忙。所以信发了出去,她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教授很快就来了电话,而且居然能够准确地叫出她的名字!对于一个美国人,那拗口的中文名字一定很难念,他也许要反复练习好几遍才会这样流畅地说出来!这让中国学者十分感动。于是,双方的沟通和友谊很快地建立了
期刊
天气渐渐转冷,感冒发烧的孩子也渐渐增多,许多父母一见孩子发烧便心急如焚,只想着如何尽快让孩子退烧,却忽视了发烧带来的伴随症状(医学上称为并发症),如对眼睛、耳朵乃至心脏等器官的损害。为此提醒家长:对于发烧的病孩,尤其是体温在39℃以上者,务必做好眼、耳、心等器官的保护工作。    护 眼    一些孩子发烧时,往往眼睛紧闭、眼屎增多,逐渐出现白眼仁(医学上称为巩膜)干燥,随后黑眼仁(医学上称为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