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优势。方法:将100例乳腺癌需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为颈外静脉留置组,对照组50例,选择血管弹性较好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组。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率为64%,2组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时,可以采取颈外静脉留置针给药。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颈外静脉;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54—01
乳腺癌患者由于手术时将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上肢的淋巴回流受阻,易造成上肢淋巴水肿,故患侧肢体至少6个月内不宜做静脉穿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化疗又需多次使用静脉,因而在静脉的选择上尤其重要。尽管深静脉置管和PICC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经济原因以及PICC需定期到医院做置管护理,大多数患者不愿选择以上两种方法。本科自2010年0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行化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静脉化疗的100位患者,其中男2例,女98例,年龄35~7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为颈外静脉留置组,对照组50例,选择血管弹性较好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组。
1.2方法
觀察组采用美国BD公司的22G留置针,用5ml的注射器接7号头皮针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冒内,排气备用。安置病人仰卧,枕垫于肩下,头偏向对侧,约45°角,不可过伸,嘱患者颈部放松,助手压迫锁骨上缘中点颈外静脉处,稍稍往上推,避免拉紧皮肤,使血管不够充盈;操作者站在患者头顶侧,选择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为进针点。常规消毒皮肤,取下针头护帽,旋转松动针芯,检查针尖及套管尖端是否完好,右手持针翼与皮肤成15~30°角直刺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0°再进针1-2mm后,退针芯3-4mm,再持外套管连同针芯一同送入血管,拔出针芯前再抽回血,以确保套管针在血管内,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用3M透明敷贴固定,注明日期,时间,操作者工号。对照组穿刺时选择健侧上肢粗,直,弹性好,最近一周没有穿刺过的血管,使用BD的22G留置针。BD公司推荐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天[1]。2组患者均在用完化疗药后的当天便拔除留置针,同时用喜疗妥沿穿刺血管走向外涂,轻轻按摩,直至完全吸收,范围为穿刺点周围3~5cm。
1.3静脉炎分级(美国INS标准)
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2.5cm,有脓液流出。
2 结果 观察组的50例患者和对照组的50例患者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发生1级静脉炎2例, 对照组1级静脉炎12例,2~3级静脉炎20例。2组患者均未出现外渗及4级静脉炎。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需长期进行化疗,手术侧肢体不能行静脉穿刺,在静脉的选择上受到限制,上肢浅静脉管腔小,血流较慢,同时高浓度化疗药物所致局部高渗透压,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再加上静脉穿刺进针不当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等对血管的化学刺激,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即化学性静脉炎。而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在下颌角后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2],位置表浅固定,管径较粗,充盈时血管外径最大可达0.8-1.0cm[3],直视下易行穿刺。并且颈外静脉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静脉走向比较直,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迅速被稀释,由于颈外静脉离上腔静脉较近,避免了浓度高的化疗药进入周围静脉,从而有效防止静脉炎的发生[4]。此外,颈外静脉留置针费用只需30元钱左右,一般病人都能接受。
综上所述,颈外静脉留置针和前浅静脉留置针相比,并发症少,静脉炎发生率低,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及家属乐于接受,是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的静脉留置方法。所以,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时,可以采取颈外静脉留置针给药。
参考文献:
[1] 江珉,于丽娜,江咏.化疗患者静脉炎的防护[J].现代护理,2005,11(12):922-923
[2] 刘方.人体解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94
[3] 江小连,王连仲,张英霞,等.280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0,35(3):40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颈外静脉;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54—01
乳腺癌患者由于手术时将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上肢的淋巴回流受阻,易造成上肢淋巴水肿,故患侧肢体至少6个月内不宜做静脉穿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化疗又需多次使用静脉,因而在静脉的选择上尤其重要。尽管深静脉置管和PICC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经济原因以及PICC需定期到医院做置管护理,大多数患者不愿选择以上两种方法。本科自2010年0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行化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静脉化疗的100位患者,其中男2例,女98例,年龄35~7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为颈外静脉留置组,对照组50例,选择血管弹性较好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组。
1.2方法
觀察组采用美国BD公司的22G留置针,用5ml的注射器接7号头皮针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冒内,排气备用。安置病人仰卧,枕垫于肩下,头偏向对侧,约45°角,不可过伸,嘱患者颈部放松,助手压迫锁骨上缘中点颈外静脉处,稍稍往上推,避免拉紧皮肤,使血管不够充盈;操作者站在患者头顶侧,选择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为进针点。常规消毒皮肤,取下针头护帽,旋转松动针芯,检查针尖及套管尖端是否完好,右手持针翼与皮肤成15~30°角直刺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0°再进针1-2mm后,退针芯3-4mm,再持外套管连同针芯一同送入血管,拔出针芯前再抽回血,以确保套管针在血管内,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用3M透明敷贴固定,注明日期,时间,操作者工号。对照组穿刺时选择健侧上肢粗,直,弹性好,最近一周没有穿刺过的血管,使用BD的22G留置针。BD公司推荐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天[1]。2组患者均在用完化疗药后的当天便拔除留置针,同时用喜疗妥沿穿刺血管走向外涂,轻轻按摩,直至完全吸收,范围为穿刺点周围3~5cm。
1.3静脉炎分级(美国INS标准)
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2.5cm,有脓液流出。
2 结果 观察组的50例患者和对照组的50例患者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发生1级静脉炎2例, 对照组1级静脉炎12例,2~3级静脉炎20例。2组患者均未出现外渗及4级静脉炎。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需长期进行化疗,手术侧肢体不能行静脉穿刺,在静脉的选择上受到限制,上肢浅静脉管腔小,血流较慢,同时高浓度化疗药物所致局部高渗透压,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再加上静脉穿刺进针不当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等对血管的化学刺激,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即化学性静脉炎。而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在下颌角后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2],位置表浅固定,管径较粗,充盈时血管外径最大可达0.8-1.0cm[3],直视下易行穿刺。并且颈外静脉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静脉走向比较直,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迅速被稀释,由于颈外静脉离上腔静脉较近,避免了浓度高的化疗药进入周围静脉,从而有效防止静脉炎的发生[4]。此外,颈外静脉留置针费用只需30元钱左右,一般病人都能接受。
综上所述,颈外静脉留置针和前浅静脉留置针相比,并发症少,静脉炎发生率低,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及家属乐于接受,是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的静脉留置方法。所以,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时,可以采取颈外静脉留置针给药。
参考文献:
[1] 江珉,于丽娜,江咏.化疗患者静脉炎的防护[J].现代护理,2005,11(12):922-923
[2] 刘方.人体解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94
[3] 江小连,王连仲,张英霞,等.280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0,3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