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考活动落实的途径与方法。具体包括:创设条件,激励学生思考;精选典例,教会学生思考;教学中留有余地,促进学生思考;适当延时评价,提高思考质量;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考空间。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考活动;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09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科学探究,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可见学生的思考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思考活动。
一、创设条件,激励学生思考
1. 营造自由、民主、安全的课堂氛围。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不知如何思考。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叫学生提问题,学生常常沉默无语。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急,要耐心等待,要给学生打气鼓励、消除顾虑、适当点拨。如讲完摩擦力后问学生:生活中有许多摩擦现象,请大家举例说明摩擦力存在的利弊。看到没有同学主动举手,只好点名提问,不料这位学生摇摇头,笔者没有叫他立即坐下,示意他看看自己手中的东西,他想了想说:“手能握住笔就是利用了摩擦力。”笔者马上表扬他说:“回答很好,同学们要大胆思考、大胆回答,说错了也没关系。还有哪些同学想好了?”经过这一番鼓动,有几个同学敢举手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一种特有的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二、典例引路,教会学生思考
1. 在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的过程也各不相同。探究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或规律。
2. 在实验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从实验原理、步骤,器材选择、数据分析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另外,实验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充分利用实验现象的发展过程来引导学生思考。
3. 在习题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
(1)教会学生审题。解题是学生最常遇到的实际问题,面对一道题目,有的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思考,即不会审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按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教学生捕捉关键词句。认真看题,明确已知什么,求什么;捕捉关键词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定条件。
第二,教学生挖掘隐含条件。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
第三,教会学生分析临界条件。物理过程的变化,出现状态的转折通常满足一定的物理条件,即临界条件。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关键还在于寻找和正确运用临界条件。在一些物理问题中常用隐含的语言来表达临界条件。
第四,教学生画好草图。画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科学思考方法的教育。中学生思考方法种类很多,如整体法、隔离法、类比法、等效法等,这里介绍常见的几种:逆向思考法、假设思考法、质疑思考法。
第一,逆向(或反向)思考法。逆向(或反向)思考法是指从相反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有许多物理规律的发现就是这一思维方法。
第二,假设思考法。假设思考法是以事实为基础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是利用了假设法。
第三,发散思考法。发散思考法即发散思维法,对一个物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寻找多种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多解能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还能找到最佳思路。
第四,质疑思考法。质疑思考法即怀疑思考法,带着疑问思考的一种方法。对问题的看法不人云亦云,要敢于怀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发现疑点,提出新解。
三、留有余地,促使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不宜太细,要给学生留有余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的主干部分教师讲清楚就可以了,而与此有关的派生部分、推论等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体会在主干上添枝加叶的乐趣。
四、延时评价,提高思考质量
在教学中,每逢发现学生的思路不对时,不要急于否定而给出正确思路,应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讨论,进行思路上的分析。因为此时正是学生有学习思考的欲望和积极性的时候,也是提高学生思考质量的一个好时机,因此,不能轻易放过。
五、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考空间
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学生的思考活动并不能局限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感受中提出物理问题,解释问题。物理教学要把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作为背景,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知识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巩固其所学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決日常生活、生产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在课后学习、思考的习惯,开拓思考的天地。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县中学 046400)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考活动;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09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科学探究,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可见学生的思考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思考活动。
一、创设条件,激励学生思考
1. 营造自由、民主、安全的课堂氛围。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不知如何思考。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叫学生提问题,学生常常沉默无语。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急,要耐心等待,要给学生打气鼓励、消除顾虑、适当点拨。如讲完摩擦力后问学生:生活中有许多摩擦现象,请大家举例说明摩擦力存在的利弊。看到没有同学主动举手,只好点名提问,不料这位学生摇摇头,笔者没有叫他立即坐下,示意他看看自己手中的东西,他想了想说:“手能握住笔就是利用了摩擦力。”笔者马上表扬他说:“回答很好,同学们要大胆思考、大胆回答,说错了也没关系。还有哪些同学想好了?”经过这一番鼓动,有几个同学敢举手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一种特有的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二、典例引路,教会学生思考
1. 在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的过程也各不相同。探究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或规律。
2. 在实验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从实验原理、步骤,器材选择、数据分析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另外,实验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充分利用实验现象的发展过程来引导学生思考。
3. 在习题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
(1)教会学生审题。解题是学生最常遇到的实际问题,面对一道题目,有的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思考,即不会审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按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教学生捕捉关键词句。认真看题,明确已知什么,求什么;捕捉关键词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定条件。
第二,教学生挖掘隐含条件。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
第三,教会学生分析临界条件。物理过程的变化,出现状态的转折通常满足一定的物理条件,即临界条件。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关键还在于寻找和正确运用临界条件。在一些物理问题中常用隐含的语言来表达临界条件。
第四,教学生画好草图。画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科学思考方法的教育。中学生思考方法种类很多,如整体法、隔离法、类比法、等效法等,这里介绍常见的几种:逆向思考法、假设思考法、质疑思考法。
第一,逆向(或反向)思考法。逆向(或反向)思考法是指从相反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有许多物理规律的发现就是这一思维方法。
第二,假设思考法。假设思考法是以事实为基础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是利用了假设法。
第三,发散思考法。发散思考法即发散思维法,对一个物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寻找多种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多解能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还能找到最佳思路。
第四,质疑思考法。质疑思考法即怀疑思考法,带着疑问思考的一种方法。对问题的看法不人云亦云,要敢于怀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发现疑点,提出新解。
三、留有余地,促使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不宜太细,要给学生留有余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的主干部分教师讲清楚就可以了,而与此有关的派生部分、推论等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体会在主干上添枝加叶的乐趣。
四、延时评价,提高思考质量
在教学中,每逢发现学生的思路不对时,不要急于否定而给出正确思路,应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讨论,进行思路上的分析。因为此时正是学生有学习思考的欲望和积极性的时候,也是提高学生思考质量的一个好时机,因此,不能轻易放过。
五、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考空间
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学生的思考活动并不能局限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感受中提出物理问题,解释问题。物理教学要把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作为背景,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知识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巩固其所学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決日常生活、生产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在课后学习、思考的习惯,开拓思考的天地。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县中学 04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