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极易成瘾,强效而致命,因为战争本身就是毒品。”这是电影《拆弹部队》的片头字幕,短短数字却可以感受到整部电影浓烈的雄性荷尔蒙气味。硝烟、战争、暴力、英雄,那是纯粹属于男性世界的。然而,这样一部影片却出手于长腿高个美女——凯瑟琳·毕格罗。
2010年3月7日,凯瑟琳·毕格罗凭《拆弹部队》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6项奥斯卡大奖,成为首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
在此之前,分别获得9项提名的两部大片《阿凡达》和《拆弹部队》毫无疑问地主导了整个奥斯卡之夜。小制作电影《拆弹部队》的投资仅有1100万美元,至今创造的票房仅有1600万美元,与《阿凡达》5亿美元的制作费和25亿美元的票房相去甚远。除了数据上的差距之外,也有不少电影人指出:《拆弹部队》远没有《阿凡达》对电影带来的冲击力与革命性强烈。有人甚至戏言:奥斯卡在给女同胞们过节嘛。对于这种争议,凯瑟琳·毕格罗回应,性别并不是自己获奖的决定性因素,“我首先是个电影工作者,其次才是个女导演”。事实上,这两部影片的正面交锋,其实更像是传统的导演手法和划时代的创新成就的巅峰对决。最终,奥斯卡还是传统地选择了一贯的传统导演手法,没有青睐场面精美而宏大的3D影片。
最让好莱坞津津乐道的是,《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和《拆弹部队》的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这对离婚夫妇要争夺最佳导演奖。
颁奖前接受采访时,毕格罗毫不掩饰对卡梅隆的欣赏:“能和这么优秀的导演成为正式的竞争对手,这是一种荣誉。我和詹姆斯之间没有任何问题,哪怕我们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我们仍是非常好的朋友。虽然我们的两部电影如此不同,但我很喜欢《阿凡达》——它有一些非凡的创意,詹姆斯也非常支持《拆弹部队》”卡梅隆也很大方:“我已经拿过奥斯卡了,如果别人获奖我会气恼,她赢我不会介意。”
毕格罗还透露,当初受邀执导《拆弹部队》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剧本拿给前夫看,卡梅隆也竭力主张她接下这片子。
从另一方面来看,《拆弹部队》的胜出甚至值得全球女性欢呼雀跃,因为撇除这是离异夫妻的对决外,它还是电影界男性与女性的对抗。82年的奥斯卡历史上,获最佳导演奖的,过去只有白人男性;如今,一个女人,带着3个男人,不,确切地说,加上编剧、摄像、音效,应该是一队男人,用最具雄性激素的战争片,赢得了胜利,成功挑战奥斯卡的导演男权论。
凯瑟琳·毕格罗,台上的女英雄,虽年近花甲,风姿依旧绰约,一袭银灰无袖晚礼服,有着模特的脸庞和身材,两条结实的手臂,一手一座小金人,熠熠闪耀。
出生于加利福尼亚的毕格罗从小热爱绘画和骑马。早年曾在旧金山艺术学院习画。
1978年,毕格罗首次“触电”,执导了一部17分钟的短片《搏命者》,展现出她日后那些影片的风格:围绕男性、暴力和权力的主题。多年后,她在谈及该片主旨时说:“在1960年代,你会以为敌人就存在于外部世界:警察、政府,还有制度;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法西斯主义是非常阴险的,我们人类一直都在复制它。”
1982年,毕格罗拍摄了处女长片《无爱》。此后,她一边不紧不慢地拍摄中低成本的独立电影,一边在大学教书。
尽管毕格罗绝大部分电影都是通过大电影公司发行,却全部都由独立电影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此次《拆弹部队》区区1100万美元的预算,也是一家法国公司资助,制作经历所保持的纯洁性,让她重新回到了自由创作的环境之中。
《拆弹部队》大热后,她描述自己的导演经历:“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自己的天赋到底在什么地方,最终意识到我的使命是扩展和推进中型规模的电影,而非执著于打破性别的瓶颈和类型片的传统。“
在好莱坞,女导演大多只能拍摄女性电影和浪漫喜剧。毕格罗不同,《拆弹部队》甚至比很多男性导演拍摄的战争片更硬朗。《时代》周刊评论,“《拆弹部队》是一部几近完美的电影,讲的是战争中的男人,即便是地狱,也是需要英雄的。”
跟她的外形一样,毕格罗的影片十分阳刚:动作、科幻、恐怖、战争,嗜好类型充满了雄性荷尔蒙气味。
严格来说,她算不上好莱坞的名导。她拍片不多,上一部作品还是2002年描写苏联核子潜艇意外事件的《K-19:寡妇制造者》。这部哈里森·福特主演的战争片投资1亿美元,在市场上不受待见,北美地区仅收回3500万美元,全球也只有6500万美元入账。票房口碑皆不佳,导致毕格罗放下导演筒长达7年。
凯瑟琳的口号一直很彪悍,她说:“男人能做好的事情,我可以做得更好!”她所推崇的大师是威廉姆·德·库宁、山姆·佩金法、伦勃朗。或许正是如此多的男性“导师”以及美学上的深刻影响,才会让她拥有了男人般的坚毅性格和如此热衷于拍摄男人的电影。
2010年3月7日,凯瑟琳·毕格罗凭《拆弹部队》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6项奥斯卡大奖,成为首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
在此之前,分别获得9项提名的两部大片《阿凡达》和《拆弹部队》毫无疑问地主导了整个奥斯卡之夜。小制作电影《拆弹部队》的投资仅有1100万美元,至今创造的票房仅有1600万美元,与《阿凡达》5亿美元的制作费和25亿美元的票房相去甚远。除了数据上的差距之外,也有不少电影人指出:《拆弹部队》远没有《阿凡达》对电影带来的冲击力与革命性强烈。有人甚至戏言:奥斯卡在给女同胞们过节嘛。对于这种争议,凯瑟琳·毕格罗回应,性别并不是自己获奖的决定性因素,“我首先是个电影工作者,其次才是个女导演”。事实上,这两部影片的正面交锋,其实更像是传统的导演手法和划时代的创新成就的巅峰对决。最终,奥斯卡还是传统地选择了一贯的传统导演手法,没有青睐场面精美而宏大的3D影片。
最让好莱坞津津乐道的是,《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和《拆弹部队》的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这对离婚夫妇要争夺最佳导演奖。
颁奖前接受采访时,毕格罗毫不掩饰对卡梅隆的欣赏:“能和这么优秀的导演成为正式的竞争对手,这是一种荣誉。我和詹姆斯之间没有任何问题,哪怕我们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我们仍是非常好的朋友。虽然我们的两部电影如此不同,但我很喜欢《阿凡达》——它有一些非凡的创意,詹姆斯也非常支持《拆弹部队》”卡梅隆也很大方:“我已经拿过奥斯卡了,如果别人获奖我会气恼,她赢我不会介意。”
毕格罗还透露,当初受邀执导《拆弹部队》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剧本拿给前夫看,卡梅隆也竭力主张她接下这片子。
从另一方面来看,《拆弹部队》的胜出甚至值得全球女性欢呼雀跃,因为撇除这是离异夫妻的对决外,它还是电影界男性与女性的对抗。82年的奥斯卡历史上,获最佳导演奖的,过去只有白人男性;如今,一个女人,带着3个男人,不,确切地说,加上编剧、摄像、音效,应该是一队男人,用最具雄性激素的战争片,赢得了胜利,成功挑战奥斯卡的导演男权论。
凯瑟琳·毕格罗,台上的女英雄,虽年近花甲,风姿依旧绰约,一袭银灰无袖晚礼服,有着模特的脸庞和身材,两条结实的手臂,一手一座小金人,熠熠闪耀。
出生于加利福尼亚的毕格罗从小热爱绘画和骑马。早年曾在旧金山艺术学院习画。
1978年,毕格罗首次“触电”,执导了一部17分钟的短片《搏命者》,展现出她日后那些影片的风格:围绕男性、暴力和权力的主题。多年后,她在谈及该片主旨时说:“在1960年代,你会以为敌人就存在于外部世界:警察、政府,还有制度;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法西斯主义是非常阴险的,我们人类一直都在复制它。”
1982年,毕格罗拍摄了处女长片《无爱》。此后,她一边不紧不慢地拍摄中低成本的独立电影,一边在大学教书。
尽管毕格罗绝大部分电影都是通过大电影公司发行,却全部都由独立电影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此次《拆弹部队》区区1100万美元的预算,也是一家法国公司资助,制作经历所保持的纯洁性,让她重新回到了自由创作的环境之中。
《拆弹部队》大热后,她描述自己的导演经历:“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自己的天赋到底在什么地方,最终意识到我的使命是扩展和推进中型规模的电影,而非执著于打破性别的瓶颈和类型片的传统。“
在好莱坞,女导演大多只能拍摄女性电影和浪漫喜剧。毕格罗不同,《拆弹部队》甚至比很多男性导演拍摄的战争片更硬朗。《时代》周刊评论,“《拆弹部队》是一部几近完美的电影,讲的是战争中的男人,即便是地狱,也是需要英雄的。”
跟她的外形一样,毕格罗的影片十分阳刚:动作、科幻、恐怖、战争,嗜好类型充满了雄性荷尔蒙气味。
严格来说,她算不上好莱坞的名导。她拍片不多,上一部作品还是2002年描写苏联核子潜艇意外事件的《K-19:寡妇制造者》。这部哈里森·福特主演的战争片投资1亿美元,在市场上不受待见,北美地区仅收回3500万美元,全球也只有6500万美元入账。票房口碑皆不佳,导致毕格罗放下导演筒长达7年。
凯瑟琳的口号一直很彪悍,她说:“男人能做好的事情,我可以做得更好!”她所推崇的大师是威廉姆·德·库宁、山姆·佩金法、伦勃朗。或许正是如此多的男性“导师”以及美学上的深刻影响,才会让她拥有了男人般的坚毅性格和如此热衷于拍摄男人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