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伴成长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教育部網站也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要求,在中小学课程修订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在中小学阶段,重点是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诵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而诵读古代诗词,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提高欣赏品位,让学生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应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科学规划,统一安排,符合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可遵循以下学习方法:
  一、诵读法
  “诵读法”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近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日臻完善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精华内容,他们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加强诵读恰好发挥了学生记忆强的优势。“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二、情境法
  “情境法”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让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三、故事法
  “故事法”就是用经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课程所选内容,都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其内涵丰富,它蕴涵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经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诗文的含义,突破教学的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四、生活化
  “生活化”是指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地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中小学生犹如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经典诗文就是他们所需要的阳光、雨露,诵读经典就是让诗书陪伴学生成长。
其他文献
读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后,我默默地坐在椅子上,眼前浮现出野百合那美丽的画面-----  真正打动作者打動读者心灵的是在此种环境下的淡泊、执着与坚定的品质,它带给了作者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感悟。韩军在《新语文教育》中指出,“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之本。”让我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思路,懂得了如何让语文更有语文味。  一、 教师激情诵读课文,点燃课堂  上课一开始,我配乐朗诵了整篇文章。随着班得瑞《初雪》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一种创作。教师要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出发,运用自己的知识,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分析教材对教师自己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是创造。“主问题”设计就是教师解读文本的硬功夫,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密码。由满堂问,碎碎念,板块模式,活动设计等支撑的课堂,如何能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提高整堂课的效率,密码就是“主问题”设计。  一、主问题设计引导教师创造性解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很多小学生都认为识字学习太过于枯燥,学习效率堪忧。汉字是音、形、义相互结合的整体,单个的汉字并不是孤立的字符。教师要利用汉字的特点来组块教学,以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师可以将某一课的汉字作为基础,教一个生字的同时带起一串字,促进学生组块记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一、关注示音构件,增大容量  在汉字中有大量的形声字,教师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期刊
2018年4月24日下午,习书记走近湖北宜昌紧邻三峡大坝的太平溪镇许家冲村与老百姓暖心交流。这里过去洗衣服要去江边洗衣,如今该村已经建起了便民洗衣池,污水也得到了集中处理,既方便又环保。总书记接过洗衣用的棒槌,俯下身试着捶打了几下衣服。然而这已不是习主席第一次下乡考察,习主席每次调研考察,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察民情,问冷暖。习主席的一句“看你们日子过得好,我高兴”温暖着无数老百
期刊
评价是对人或事分析后进行判断的结论。在教育教学中它是一种重要工具,是促进教育教学、激励督促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手段。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对教学评价的要求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要进行评价方式的革新,首先需要先了解目前教学评价的现状,深入剖析,发现不足,才能更好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下面就我国初中教育教学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归纳分析。  一、评价标准单一  评价以分数作为衡量教学
期刊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身经百战后辞官回乡的故事,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一千多年来被人们传诵。《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 “乐府双璧”,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课堂教学中追踪鉴赏其语言美点,是诗歌鉴赏的美学盛宴。  《木兰诗》语言美点之一:多种修辞手法交叉运用,缤纷多彩摇曳生辉,灵活多变浑然天成。  互文修辞手法出现了四次:“当窗理云鬓,对镜
期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因为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是活动的指导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贴近生活,引导确定有价值可操作的主
期刊
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基础又重要的一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尤其是小学数学,必须要做到更加优质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是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这种方法注重的是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到数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好好的运用到生活化
期刊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学习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深入探究的条件。初中语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适度的课后作业辅助教学,完成对教学的延续。本文针对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做出简要探讨。  一、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中暴露的問题  1.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教学功利性太强,没有重视质量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作业中,背诵默写,日常随笔写作占据了绝大部分。这本
期刊
纵观张琳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一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从学生观察鸟的外形导入到字词的形音义学习,以至初读感知,再到品读感悟,都让我们感受到老师的深厚的语文功底。  一、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整堂课中,张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