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由网络依赖引起的心理焦虑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li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网络依赖和焦虑的含义
  网络依赖是指个体迷恋网络以致影响到现实生活,主动采取措施逃避社会责任,自己无法控制行为及其后果,并造成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低下、人际关系恶化,严重时会导致自残和自杀的现象。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威胁,自尊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复杂情绪状态。
  二、中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
  (1)逃避现实的需要。中学生网络依赖是片面放大自我,形成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与现实世界中自我矛盾引发逃避现实的行为取向的结果。
   (2)满足心理自慰的需要。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优异者受到广泛关注,而大多数学生成为配角,自信心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失落感和自卑感将油然而生,起初的心理压抑产生了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进而希望从网络上寻找满足感,找回原来的自我。
   (3)满足心理宣泄的需要。升学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网络所具有的优势使它就像一个安全阀,将长期积淤于中学生心里的苦闷、困惑、紧张、孤独等情绪排解出去。由此,网络成为许多中学生躲避孤独和排解心理压力,进行心理宣泄的理想场所。
  (4)满足娱乐需要。网络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具有传播快捷,多媒体性,彻底打破时空界限,拉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等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娱乐形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5)满足体验理想生活的需要。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中学生更热衷于体验新生活。网络为中学生体验理想生活提供了舞台,使中学生走出家校生活的狭小空间,认识世界和一切未知领域。
  三、中学生网络依赖与焦虑的联系
  据调查,中学生焦虑原因中,来自网络依赖的占36%,其所占比例排在考试焦虑、情感问题、社交障碍等之上,成为中学生所面对的最大焦虑问题。64%的高中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好好珍惜时间”,因而对已经过去的中学生活感觉“很失望,而认为自己“充分利用时间,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的学生只有9%。
  中学生由于时间和技术的许可,受网络的影响是整体性的而不是个别性的。在网络背景下,中学生这一群体的传统社会化方式(获得社会知识的渠道、习得社会准则的方式、进行社会交往的圈子、适应社会生活的程度等)都在发生一系列变化。过分的网络依赖使中学生对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虚拟与现实调节等方面都产生了心理焦虑现象,这些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一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中学生由网络依赖引发焦虑的表现
  (1)学习焦虑
  首先,中学生把大量的课余甚至上课时间投入到网络中,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很容易迷失上网的真正目的,从而挤占了学习时间,导致成绩下降,想抓紧学习的同时又无法抗拒网络诱惑,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多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导致心理焦虑。其次,对网络依赖的加重,扩张了一些中学生的惰性,制约了智力和潜质的发挥,很多作业也是随便在网上一搜,摘抄一下了事,不愿去动脑筋。这样大大降低了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当需要独立完成某项任务而无法凭借网络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信心不足、思路不畅、词汇枯竭等症状。
   (2)人际关系焦虑
  这是各种网络依赖所造成危害中最为严重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特殊的年龄特征、特殊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决定了中学生渴望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但由于人格发展不健全、自尊心易受伤害、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等原因,中学生也最容易产生人际困扰,表现为面对陌生人紧张、退缩、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等。而网络以其开放性、虚拟性、间接性等特点,提供了一个能安全与外界进行平等的、深层次情感交流的平台和可以避免面对面的、自由地学习社交技能的场所,满足了中学生的需要,从而对中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而网络世界又因其虚幻性、匿名性,无法代替现实交往,这就可能导致现实与虚拟的冲突,使学生无法处理现实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焦虑心理的产生。
  (3)经济焦虑
  很多中学生为避开家长管理选择在网吧上网,这给没有收入的中学生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而对网络的依赖又使其无法自拔,从而引发经济焦虑。
  五、由网络依赖所引发心理焦虑的应对策略
  尽管网络依赖的形成有着各不相同的原因,但大多数网络依赖的学生往往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从而逃避到网络世界,在其中寻求解脱。但互联网毕竟不是可卡因、酒精或尼古丁,人们对它的沉迷大多是由于自我放纵和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当我们了解到网络依赖的原因,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认清自身的需要和要解决的真正问题,培养直面人生的态度,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求需要的满足和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不是采用“鸵鸟”政策,并且要主动调整行为,把握人生方向。具体提供以下建议:
  【1】建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学习生活计划,有了目标才能聚焦能量和才华;
  【2】合理安排时间,有限度地安排上网时间;
  【3】与同伴相互约定,相互监督;
  【4】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现实的文体活动,在现实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与自制力;
  【5】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多与同学老师沟通;
  【6】勇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困境或挫折,学习积极解决问题、调整情绪的多种方法;
  【7】如果感到自己在对待困境时缺乏充足的资源或无法胜任,要善于及时向专业部门求助。
  学校须采取的对策: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有效利用网络的好习惯,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督管理;
  【3】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
  【4】对有网络成瘾倾向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心理咨询或治疗,如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和培训的形式,使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获得归属感,摆脱对网络的单一依赖;
  【5】定期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人际交往平台,鼓励正常的异性交往,培养高雅的品位和修养,发展和完善人格。
  六、总结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广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逃避现实、不完善的交往模式。希望社会、学校、家庭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虚拟氛围,一起迎接网络新时代的到来。
其他文献
“减负”这个名词好像渐渐淡去了,提出减负本是为了真正减轻学生实际的课业负担,结果是越减越重。现在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五言”规定,对规范教学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学生的学业负担彻底解决路还很长。另外随着新课改的展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了我们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中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较强的学习能力,还应有健康的心理,而它们之间有一个紧密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要求教师对全体学生进
期刊
摘要:本文是一例主要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并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对某高中生的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的心理辅导。在本案例中,先通过与求助者及求助者家长交谈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其情况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原因,然后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方案,并通过跟踪调查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经过评估,确定疗效较好。  关键词:高中生 网络成瘾 认知行为治疗 厌恶治疗    一、资料整理  (一)一般资
期刊
摘要:本文对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合工作实践,对心理档案建立的工作基础、目的、准备工作、流程、工作重点、作用等进行了详尽论述,指出了心理档案建设工作对于提升学校内班主任教师对心理教育工作的认可接纳、对心理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档案 心理教育  正文:  一、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是心理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需求  我校自2000年由学校心理
期刊
读完宁鸿彬老师的《中学语文讲读教学举要》一书,我不知道怎样概括才是准确,但对我这颗稍显浮躁的心来说,确实感受到了久违的熨贴。  宁老师的书尽管是一本教育方法论的书,但我能从中看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他用得失寸心知的豁达体会着呕心沥血的艰辛。不难看出,薄薄的一本书,凝聚了宁老师许多年的心血。也告诉我们只有付出脚踏实地的勤奋,才能收获厚积薄发的从容。  在这本书中,宁老师围绕怎样上好语文讲读课这一
期刊
1.元认知的概念  元认知(metacognition) 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在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理解、语言的习得、写作、注意、记忆、问题解决、
期刊
一、评价活动背景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合作、交流、互助能使个体体验到团队精神的心理效应,使学生理解交流与合作对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意义,指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交往等活动中进行积极的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
期刊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据北大精神研究所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其中中小学发病率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初中各年级实施
期刊
背景资料:  小D,男,18岁,高三年级学生。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初中学习成绩还不错,由于中考失利,考上了一所私立高中,受环境影响,没能好好学习,在高考前两个月申请退宿,回到家中自学。但自己却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开始变得封闭自己,曾想过不参加高考,但最后自己还是战胜了自己,参加了高考。09年9月来我校复读,月考成绩在班里排前十名。  小D初到咨询室时整个人显得很紧张、很忧虑、情绪更是低落。他的主
期刊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报道:美国一杰出人士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母亲小时侯对他的鼓励赞赏与耐心等待。他小时侯因为口吃受人嘲笑,过度的自卑让他变得萎靡不振。他的母亲对他说:“这并不是什么缺陷,只是你心理想的比嘴巴说的快而已。别急,慢慢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嘴巴将说得和你心理想的一样快!”  多么精妙的事例!它让我们看到了美妙而又珍贵的人生赞赏,更让我们明白了教育不能拒绝等待。  在教
期刊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等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加工和整理存在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活动,去体验自己在记忆过程中所运用的加工和整理的方法,并初步掌握几种知识的加工和整理的有效策略。  2、所有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的方法,并在比赛、练习等过程中,了解知识加工和整理的方法。  3、学生能够在游戏、实例分析、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中锻炼自己积极参与课程的意识,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