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外历史头绪繁多,时间跨度大,且内容繁杂、枯燥,并且历史研究的对象早已逝去,难以被直接观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历史都是间接来自于前人根据其价值观记载下来的史料,并且前人留下的史料形式丰富多彩,有传说、典籍、图标、笔记、碑文、民谣等等,因而要学习了解历史,培养历史能力,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历史史料。
关键词 史料 教学 新课改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要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因为通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索历史知识的方法。高一新教材有丰富的史料,对高一学生而言若能比较好地运用这些史料,便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史料,加之生动形象的描述、幽默的语言、高超的教学艺术等方法唤起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授高一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讲到新中国五十年代外交时,可补充关于体现周恩来总理在外交上机智灵活的一系列小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引用有趣的史料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如讲授高一必修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从农村改革过渡到城市改革,给出史料“198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企业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十一个章,等最后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如此,可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放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很容易便能得出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的活力,原因是企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而缺乏活力。
再者如讲授高一必修《新兴力量崛起》的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时引用了一幅关于在画有美苏两国国旗的两枚大炸弹下,两个很小的法国人和德国人在商量的政治漫画,学生通过这幅漫画可以形象且深刻地了解到,作为宿敌的法德两国在美苏争霸的战争威胁下不得不联合起来,使欧洲强大起来,以保障自己的安全与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此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
恰当地补充相关史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
如讲授高一必修一鸦片戰争时,讲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时补充了以下材料:“《南京条约》签约后,英商欣喜若狂,梦想每个人每年仅一个睡眠帽,英工厂就供不应求了。1853年中国与洪都拉斯英棉织品的消费是,中国3.6忆人口,人均消费0.75便士,中国与洪都拉斯人均消费的比例是1:1246。”给出问题:1、材料中反映了什么现象?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这种现象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学生很容易思考出英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从而实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渡。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应从高一历史教学开始。运用史料教学,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兴趣和能力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掌握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授高一必修一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目内容时,给出两幅漫画,图一是一位医生把病人捆绑在床上,病人身上有很多的$的符号;图二是一条身上遍布$花纹的黑色巨鲸张开大口正吞噬一条白色小帽的小鱼,小鱼也在同样张开嘴吞噬着另一条更小的小鱼。给出思考问题:1.图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什么?2.“医生”开的什么“药方”?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再进一步思考西欧与美国的关系怎样?为什么?引导学生看漫画说明中的有关时间的关键词是二战后,空间的关键词是美国、西欧,历史名词: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图中形象的描写,接着审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史料进行仔细处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二战后冷战大背景分析、思考,归纳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从而控制西欧,以对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后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口头或者文字评述。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相关史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可以实现课堂环节的自然过渡,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其史料辨析能力。
关键词 史料 教学 新课改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要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因为通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索历史知识的方法。高一新教材有丰富的史料,对高一学生而言若能比较好地运用这些史料,便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史料,加之生动形象的描述、幽默的语言、高超的教学艺术等方法唤起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授高一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讲到新中国五十年代外交时,可补充关于体现周恩来总理在外交上机智灵活的一系列小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引用有趣的史料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如讲授高一必修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从农村改革过渡到城市改革,给出史料“198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企业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十一个章,等最后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如此,可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放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很容易便能得出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的活力,原因是企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而缺乏活力。
再者如讲授高一必修《新兴力量崛起》的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时引用了一幅关于在画有美苏两国国旗的两枚大炸弹下,两个很小的法国人和德国人在商量的政治漫画,学生通过这幅漫画可以形象且深刻地了解到,作为宿敌的法德两国在美苏争霸的战争威胁下不得不联合起来,使欧洲强大起来,以保障自己的安全与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此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
恰当地补充相关史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
如讲授高一必修一鸦片戰争时,讲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时补充了以下材料:“《南京条约》签约后,英商欣喜若狂,梦想每个人每年仅一个睡眠帽,英工厂就供不应求了。1853年中国与洪都拉斯英棉织品的消费是,中国3.6忆人口,人均消费0.75便士,中国与洪都拉斯人均消费的比例是1:1246。”给出问题:1、材料中反映了什么现象?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这种现象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学生很容易思考出英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从而实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渡。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应从高一历史教学开始。运用史料教学,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兴趣和能力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掌握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授高一必修一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目内容时,给出两幅漫画,图一是一位医生把病人捆绑在床上,病人身上有很多的$的符号;图二是一条身上遍布$花纹的黑色巨鲸张开大口正吞噬一条白色小帽的小鱼,小鱼也在同样张开嘴吞噬着另一条更小的小鱼。给出思考问题:1.图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什么?2.“医生”开的什么“药方”?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再进一步思考西欧与美国的关系怎样?为什么?引导学生看漫画说明中的有关时间的关键词是二战后,空间的关键词是美国、西欧,历史名词: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图中形象的描写,接着审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将史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史料进行仔细处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二战后冷战大背景分析、思考,归纳出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从而控制西欧,以对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后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口头或者文字评述。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相关史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可以实现课堂环节的自然过渡,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其史料辨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