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会搭平台
7月13日,西宁城南国际会展中心。马来西亚骊沣集团的白咖啡产品摆满了展台,工作人员沏好一杯杯香气弥漫的咖啡,招待南来北往的客人。而展台后面,董事经理王云珍正在与河南某企业行政总监杨宏亮洽谈。后者对其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欲加盟代理。
“这是我第二次来了,感觉展会比以前规模大了,客流多了,我们此行是来推广产品,开拓中国西北市场的。”王云珍告诉《中国对外贸易》记者。
这是第六届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下称清食展)上的一个场景,而这样的场景在展会上无处不在。
马来西亚此次共有22家企业参展,占据30个展位。同样生产白咖啡的马来西亚帝卡迪诺企业是第一次来此展会。“我们慕名而来,希望寻找合适的代理商、经销商。我们看好这里的市场机遇。”业务经理吴石养对本刊记者说。
此次展会共有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伊拉克等35个国家的境内外759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16家,来自国内31个省市区的企业与会。参展商品涵盖了清真食品类、清真食品加工包装技术和机械类、用品类三大类上千种产品。参展企业数量和产品规模均超过往届。
“清食展创办以来,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清真产业展会的龙头,成为促进中国与广大穆斯林国家扩大经贸合作、振兴清真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董松根在开幕式上表示。
越来越多的企业、客商来到展会交流洽谈、推广产品、开拓商机。
来自新疆的阿勒泰冰花食品有限公司带来了各式的奶酪产品。“第一次来参展,收获不小,以前没有来青海开拓市场,这次主要是来了解市场行情,试水我们的产品。我们准备先以小包装销售产品,逐步扩大销路。”该公司总经理周新民告诉本刊记者。
青海绿生源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各式牦牛肉产品吸引了众多客人驻足。“我们每年都来参展,每次都有新收获。可以说公司与展会同步成长。通过参展,与省内外厂家、国外客商交流,对于我们新产品的开发及其开发思路都有帮助,另一方面省外的经销商不断提供改进意见,可以促进我们产品的升级换代。”该公司副总经理康耀宗对本刊记者说。产业走向规模化
青海,已借助清食展之机,开始振兴本地的清真产业。
据青海省贸促会会长王熙惠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为期4天的展会共吸引观众18万人次,来自35个国家的清真食品用品企业和采购商与国内企业和经销商共签订单合同、合作意向合同资金近5亿美元。本届展会现场销售额达到320万元,订单合同超过6000万元,招商引资意向合同金额达4.76亿美元。
另据了解,为推动清真产业走向规模化,青海正在筹备建设以清真食品研制、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清真食品及良种繁育产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1242亩。这将是青藏高原首个专业化清真食品和用品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已有青海仙红辣椒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设清真食品产业发展项目。
青海不但饮食文化独具特色,而且有十分丰富的清真食品原料和良好的生产加工基础。据了解,青海是穆斯林较为集中的大省2_--,有穆斯林人口11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一,拥有较大的清真产业生产及消费市场。同时,青海资源丰富,是中国四大牧区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清真产业基础及原材料基础。
目前,青海共有清真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厂家300多家,清真餐饮服务企业5500余家,用品生产、加工厂家20多家。2011年,青海清真产业产值约30亿人民币。清真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青海轻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青海的产业结构调整。
认证缺乏阻碍产品“走出去”
据悉,近年来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我国餐饮业产业规模2011年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9%,其中清真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达到3000多亿元,占据的份额在不断增加,清真食品为我国餐饮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清真传统美食以其独特、健康的特点备受市场青睐,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将保持。”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虽然中国清真食品企业年产值巨大,但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弱,出口额占的比重微乎其微。目前全球清真食品贸易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但中国清真食品出口额尚不足1亿美元。这反映出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在国际认可度、品牌价值、产业链、附加值和研发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未来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在全球的市场机遇和空间。
中国清真食品出口受困与其缺少国际清真食品认证有很大关系。清真认证是清真产品往来国际清真市场的通行证。这是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道门槛。然而,—直以来,由于没有国际认证,国内的一些产品出口受到很大限制,很多好品牌、好产品因为无法获得清真认证而很难走向国际市场。
7月14日,“清食展”国际清真认证培训班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来自食品、饮料、药品、餐饮、粮油、纺织品(毛巾)等行业的国内外参展商参加了认证培训。为了助推青海省及国内清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清食展”组委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清真认证培训。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国内清真食品用品的加工和生产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在行业标准、管理和生产规范等方面都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穆斯林国家成熟的生产市场有很大差距,有些产品的质量难以达到国际相关出口标准。另外,企业的行业制约机制不健全,各商家通过压低出口价进行不良竞争,出口量上涨的利好趋势也不足以抵消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
“中东地区80%以上的食品依赖进口,清真食品的市场很大。中国清真食品企业要赢得中东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在包装标识、广告推介等方面下工夫。”阿联酋沙迦会展中心副主席莉莉安·费尔南德斯在展会期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穆斯林国家经贸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
“在土耳其,不仅仅是清真标准的要求,食品卫生标准还要与欧盟标准一致。”土耳其驻华使馆商务参赞莎拉·凯凯琪说。
“我认为中国清真产品的包装、审美,以及产品品质、品牌宣传都亟需加强。”王云珍对记者说。
另外,“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也要树立国际产业经济理念,要考虑要不要国际化,有没有实力。中国饮食品种繁多,适应很多国家的需要,可以说中国有实力走出去的企业非常之多,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不行。我希望政府在投入方面能够清晰一些。”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告诉本刊记者。
梁铭宣认为,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危机下,清真食品单依靠传统经验、历史资源来参与国际竞争,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他建议,首先,要打破影响出口的“拦路虎”清真认证。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对接国际清真食品认证标准,开拓国外清真食品市场,或另辟蹊径,与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认证基础比较成熟的国家开展互认证,另外可借助国外经验,开展清真认证培训项目。其次,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从生产制造型企业变成设计型企业或创新型企业,从产品设计人手,加强研发投入,提高设计水平,从而制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最后,加强与各国商会或协会的联系,搭建广泛的服务平台,并且定期举办一些项目交流会、洽谈会,破除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降低合作成本,使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能够在技术、人员、设备、原料、市场等方面进行真正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可喜的是,目前,青海已着手开展清真认证培训等工作,清真认证服务中心也正在成立之中,已与马来西亚柯巴拉顿亚清真认证机构签署了合作服务协议,推动清真认证工作。
7月13日,西宁城南国际会展中心。马来西亚骊沣集团的白咖啡产品摆满了展台,工作人员沏好一杯杯香气弥漫的咖啡,招待南来北往的客人。而展台后面,董事经理王云珍正在与河南某企业行政总监杨宏亮洽谈。后者对其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欲加盟代理。
“这是我第二次来了,感觉展会比以前规模大了,客流多了,我们此行是来推广产品,开拓中国西北市场的。”王云珍告诉《中国对外贸易》记者。
这是第六届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下称清食展)上的一个场景,而这样的场景在展会上无处不在。
马来西亚此次共有22家企业参展,占据30个展位。同样生产白咖啡的马来西亚帝卡迪诺企业是第一次来此展会。“我们慕名而来,希望寻找合适的代理商、经销商。我们看好这里的市场机遇。”业务经理吴石养对本刊记者说。
此次展会共有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伊拉克等35个国家的境内外759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16家,来自国内31个省市区的企业与会。参展商品涵盖了清真食品类、清真食品加工包装技术和机械类、用品类三大类上千种产品。参展企业数量和产品规模均超过往届。
“清食展创办以来,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清真产业展会的龙头,成为促进中国与广大穆斯林国家扩大经贸合作、振兴清真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董松根在开幕式上表示。
越来越多的企业、客商来到展会交流洽谈、推广产品、开拓商机。
来自新疆的阿勒泰冰花食品有限公司带来了各式的奶酪产品。“第一次来参展,收获不小,以前没有来青海开拓市场,这次主要是来了解市场行情,试水我们的产品。我们准备先以小包装销售产品,逐步扩大销路。”该公司总经理周新民告诉本刊记者。
青海绿生源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各式牦牛肉产品吸引了众多客人驻足。“我们每年都来参展,每次都有新收获。可以说公司与展会同步成长。通过参展,与省内外厂家、国外客商交流,对于我们新产品的开发及其开发思路都有帮助,另一方面省外的经销商不断提供改进意见,可以促进我们产品的升级换代。”该公司副总经理康耀宗对本刊记者说。产业走向规模化
青海,已借助清食展之机,开始振兴本地的清真产业。
据青海省贸促会会长王熙惠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为期4天的展会共吸引观众18万人次,来自35个国家的清真食品用品企业和采购商与国内企业和经销商共签订单合同、合作意向合同资金近5亿美元。本届展会现场销售额达到320万元,订单合同超过6000万元,招商引资意向合同金额达4.76亿美元。
另据了解,为推动清真产业走向规模化,青海正在筹备建设以清真食品研制、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清真食品及良种繁育产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1242亩。这将是青藏高原首个专业化清真食品和用品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已有青海仙红辣椒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设清真食品产业发展项目。
青海不但饮食文化独具特色,而且有十分丰富的清真食品原料和良好的生产加工基础。据了解,青海是穆斯林较为集中的大省2_--,有穆斯林人口11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一,拥有较大的清真产业生产及消费市场。同时,青海资源丰富,是中国四大牧区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清真产业基础及原材料基础。
目前,青海共有清真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厂家300多家,清真餐饮服务企业5500余家,用品生产、加工厂家20多家。2011年,青海清真产业产值约30亿人民币。清真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青海轻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青海的产业结构调整。
认证缺乏阻碍产品“走出去”
据悉,近年来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我国餐饮业产业规模2011年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9%,其中清真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达到3000多亿元,占据的份额在不断增加,清真食品为我国餐饮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清真传统美食以其独特、健康的特点备受市场青睐,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将保持。”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虽然中国清真食品企业年产值巨大,但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弱,出口额占的比重微乎其微。目前全球清真食品贸易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但中国清真食品出口额尚不足1亿美元。这反映出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在国际认可度、品牌价值、产业链、附加值和研发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未来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在全球的市场机遇和空间。
中国清真食品出口受困与其缺少国际清真食品认证有很大关系。清真认证是清真产品往来国际清真市场的通行证。这是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道门槛。然而,—直以来,由于没有国际认证,国内的一些产品出口受到很大限制,很多好品牌、好产品因为无法获得清真认证而很难走向国际市场。
7月14日,“清食展”国际清真认证培训班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来自食品、饮料、药品、餐饮、粮油、纺织品(毛巾)等行业的国内外参展商参加了认证培训。为了助推青海省及国内清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清食展”组委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清真认证培训。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国内清真食品用品的加工和生产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在行业标准、管理和生产规范等方面都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穆斯林国家成熟的生产市场有很大差距,有些产品的质量难以达到国际相关出口标准。另外,企业的行业制约机制不健全,各商家通过压低出口价进行不良竞争,出口量上涨的利好趋势也不足以抵消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
“中东地区80%以上的食品依赖进口,清真食品的市场很大。中国清真食品企业要赢得中东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在包装标识、广告推介等方面下工夫。”阿联酋沙迦会展中心副主席莉莉安·费尔南德斯在展会期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穆斯林国家经贸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
“在土耳其,不仅仅是清真标准的要求,食品卫生标准还要与欧盟标准一致。”土耳其驻华使馆商务参赞莎拉·凯凯琪说。
“我认为中国清真产品的包装、审美,以及产品品质、品牌宣传都亟需加强。”王云珍对记者说。
另外,“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也要树立国际产业经济理念,要考虑要不要国际化,有没有实力。中国饮食品种繁多,适应很多国家的需要,可以说中国有实力走出去的企业非常之多,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不行。我希望政府在投入方面能够清晰一些。”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告诉本刊记者。
梁铭宣认为,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危机下,清真食品单依靠传统经验、历史资源来参与国际竞争,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他建议,首先,要打破影响出口的“拦路虎”清真认证。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对接国际清真食品认证标准,开拓国外清真食品市场,或另辟蹊径,与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认证基础比较成熟的国家开展互认证,另外可借助国外经验,开展清真认证培训项目。其次,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从生产制造型企业变成设计型企业或创新型企业,从产品设计人手,加强研发投入,提高设计水平,从而制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最后,加强与各国商会或协会的联系,搭建广泛的服务平台,并且定期举办一些项目交流会、洽谈会,破除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降低合作成本,使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能够在技术、人员、设备、原料、市场等方面进行真正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可喜的是,目前,青海已着手开展清真认证培训等工作,清真认证服务中心也正在成立之中,已与马来西亚柯巴拉顿亚清真认证机构签署了合作服务协议,推动清真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