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血烈焰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这是一个冰雪覆盖的世界。 在青藏高原,在地球的第三极,唐古拉山脉与昆仑山脉仿佛巨神张开的臂膀,环抱着发源了长河、黄河、澜沧 江的广袤大地,各拉丹冬与周边终年冰雪皑皑的雪山群落 一起,蕴养了冰川发育出的中国第一大河。正源沱沱河、 南源当曲和北源楚玛尔河组成了长江源头水系区,当地人 把长江上游称作“治曲”,意为母牦牛河。
  在“红色之河”楚玛尔以北、昆仑山脉玉珠峰绵延的 南麓之间,热嘎老人的牛毛帐篷驻扎在海拔 4700 米的山 凹避风处,背依杂日尕那山峦,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雪原。 这里是他家的冬季牧场,他与儿媳德格措,孙子索南扎西、 尼玛才仁和孙女妩彤一起,已在这里生活了 20 年。
  正是藏历十二月最冷的时节,气温常常低至  -30℃,在暴风雪的涤荡中,看似生机渺茫的 三江源头,却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珍稀动物和飞禽在凛冽的空气中游走 或振动着翅膀,大小湖泊涵养着这方 被称作“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 一的中国生态屏障系统,这是世界最 后的净土,也是体格硕大的野牦牛的 原生乐园。
  如 今 全 世 界 野 牦 牛 仅 存 大 约 15000 头,它们顽强地生存在历来被 称作“牦牛发祥之源、羚羊繁衍之地” 的青藏高原腹心区域。野牦牛的基因 价值对于热嘎老人来说堪比昂贵的黄 金和宝石,是大自然安排到这片土地 的最好礼物,与他一家相伴而生,意 义深远。野牦牛的体格比家养牦牛大 两三倍,体质在千百年的进化中更是 获得了适应高寒缺氧的非凡能力。尤 其在与家养牦牛交配后,可以培育出 更优良的后代,这种聚合了两者优秀 品质的牦牛,抵御高寒、抗御疾病的 生存能力都极其顽强,当地人自豪地 称其为“野血”。
  想当年,热嘎老人第一个搬到杂 日尕那山区,以他的傲骨支撑起这座 独立于世的帐篷,一家三代人在野血 的培育上投入了所有的热情和精力。 可以说,他们选择了自然,同时自然 也选择了他们 ;他们选择了牦牛,同 时牦牛也选择了他们。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牦牛这种世 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区域的大型哺乳动物,与牧人如影相随,形成独特的 依存关系,为牧人带来生存和生计的 保障、生机和美好生活的希望。牧人 离开不牦牛,两者在这人类生存极限 的环境中成为生命共同体,与自然和 谐长存。
  热嘎老人一家的生活完全是靠牦 牛支撑起来的。牦牛是他生活所依、 生命所托的唯一。牦牛为他们带来食 物,每天清晨星光还未散去的时候, 德格措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要挤 牛奶,准备以奶茶、酥油糌粑为主食 的早餐 ;牦牛也为他们带来温暖,牛 毛织成的帐篷中,牛粪燃料为一家五 口人的冬季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 牦牛更为他们带来健康,带来战胜疾 病和寒冷的力量。
  在古老传说中的三江源
  神圣的牦牛是大地的祖先
  智慧的双眼化成了日月
  日月从此明亮高悬
  英雄的骨骼化成了高山
  高山从此雄壮连绵
  柔软的披毛化成了草原
  草原从此壮丽辽远
  浓烈的血液化成了江河
  江河从此浩荡千年
  你的名字是我的摇篮
  因为我已与你血脉相连
  你的力量是我的尊严
  因为你已为我义盖云天
  你的繁荣是我的心愿
  因为我要与你永葆家园
  所以照顾牦牛是牧人的头等大事, 索南扎西、尼玛才仁弟兄俩的日常工 作就是紧随牛群、寸步不离。天地苍 茫中他俩熟练地使用着牛毛编织的“乌 尔朵”,这种兼具抛石和响鞭功能的工 具,仿佛延伸的手臂,可以较远距离 控制牛群的方向和速度。但管理 300 多头的牛群绝非易事,尤其高原冬季 的气候瞬息万变,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迅速席卷了方圓数十公里的牧场,牛 群整天奔波在狂风暴雪之中,寻找牧 草更加艰难。而安全归圈、度过漫长 的夜晚更是考验生命体能的时候。
  现年 73 岁的热嘎老人通常喜欢端 坐在灶火边,这是家中最显要的位置, 充分彰显出一家之主的风范。他念诵 着经文,孤独的背影中沉淀着经年累 月的沧桑。
  热嘎老人妻子早逝,他独自抚养 孩子,再也未娶。那个时候经济条件差, 牧民生活非常清苦,虽然家中还有几 十头牲畜,但终年都舍不得宰杀食用, 因为牲畜都长得瘦小,体质、毛色不 尽如人意,尽管他起早贪黑勤奋苦干, 可是将牲畜养得膘肥体壮谈何容易。
  如今虽然孙子们担负起放牧重任, 但在牧归之时,老人总要亲自查看一 下。寒风呼啸着穿过人们的身体,牦 牛虽然有厚实的皮毛保暖,可是怀孕 的母牛和牛犊们的境况非常艰难,风雪中的牛群经过整天的奔波已经疲倦, 还需露天度过更加寒冷的夜晚。热嘎 担心已有身孕的母牛是否能够平安过 冬,而远方的狼嗥时时提醒着牧人 : 危险就在身边。
  这个季节是所有动物的艰难时期, 饥饿的狼群时常出现,伺机捕获老弱 病残的牛羊。此时,5 只藏獒全都放 开了绳索,它们是牧场的卫士,要替 主人守夜。寒冷的夜晚并不安宁,不 测仍然发生了,天亮后,家人发现狼 袭过后的牛群躁动不安,有几头牛失 踪了,还有一头脱险而归的牦牛,臀 部已经受到严重撕伤。
  弟兄俩走遍周边方圆十几公里寻 找失踪的家牛,弟弟尼玛才仁通过望 远镜发现前面的山凹顶上有秃鹫和乌 鸦盘旋,连忙赶去探查,果然看到家 牛倒在干涸的河床上,腹腔空空,狼 群已经劫掠了它的生命。面对如此惨 状,兄弟俩念诵起“六字真言 ”,为 它超度往生,愿这慈悲的声音能够带 领牛的灵魂早日获得解脱。简短的仪 式后,哥哥索南扎西解下颈绳带回去 做个纪念,据说所有的家牛死亡之时, 牛头都朝着家的方向……
  老人为失去母亲的小牛犊盖上毯 子。这个冬天,热嘎家体力强壮的野 血在与狼群的抗衡中取得了明显的胜 利,它们中没有一头倒在狼口之下, 却陆续有 20 头家牦牛遭遇狼群偷袭而 命殒荒原。在惨重的损失面前,老人无奈而又淡定,他认为狼群也需要哺 育幼仔,它们也得活命,等到了春天 一切就会好起来。对于牧人来说,生 存于大地之上的所有生物都有着相互 依存的关系,由人类、动物、植物之 间互相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维系着 物种的数量平衡和相对稳定,如果其 中一种生物灭绝,必然严重影响其他 生物的生存,因此尊重自然法则、顺 应天意,是他们保护家园生态环境健 康循环的本能观念。   千年的精神文明使牧人栖居的大 地成为动物们的天堂,人们从上一辈 的记忆中继承着生命平等的传统,代 代相传着慈悲的信念,许多珍贵的动 物和植物得以幸存下来。在三江源头, 经常能够看到人类与野生动物友好相 处的感人场面。热嘎老人时时刻刻都 不离口的祈祷中,含有对所有生灵的 祝福。
  二
  这也是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
  当妩彤试穿新衣、试戴新帽的时 候,辞旧迎新的时节马上就要到了。
  热嘎老人坐在帐篷里,正在认真 地缝制羔皮女帽,柔软而曲卷的纯白 色小羔皮在他手里得心应手,针尖朝 向自己的方向,一针一线的专注,似 乎要把所有的感情都缝进去。这本是 父亲送给女儿的新年礼物,然而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却是缺席的,于是爷爷 代替了父亲的角色。
  妩彤戴上这顶帽子,正在烧茶做 饭的母亲微笑着望着她,眼神里尽量 藏起忧伤。爷爷欣赏着自己的手艺, 更欣赏孙女快乐的样子。“好看,”老 人喃喃自语着,“我的宝贝很好看。”
  孙女是搬到杂日尕那后才出生的, 她真正是杂日尕那的女儿,从未走出 过这片山区。她有着端正的体貌、纯 净的笑容,本来她是可以和两个哥哥 一样在更靠近乡镇、交通方便的昂拉 村长大,可是 1985 年的一场特大雪灾 改变了一切,楚玛尔河流域的牛羊死 亡率达百分之九十,白唇鹿几近绝迹, 而野牦牛更是迁入了无人区深处。
  热嘎老人沉痛地发现,长期近亲繁 殖的家养牦牛品质严重退化,抵御灾难 的能力已经非常欠缺,但倔强的老人并 没有绝望,他果断地下定决心,带着剩 下的唯一的母牦牛举家向西搬迁,来到 这野牦牛与家牦牛的临界线与交汇区, 希望通过与野牦牛的零距离接触,自然 繁衍出强壮的野血。可是辛苦奔走的儿 子积劳成疾,在四年前不幸病逝。热嘎 重新担负起男主人的责任,在这片洒下 泪水与汗水的土地上坚守至今。功夫不 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就看到了希望,野 血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每当看着乌油油 的牦牛归圈反刍,他总是露出心满意足 的微笑。
  热嘎和所有牧人一样,把牦牛奉为心中的至尊至宝,不仅体现在生产 和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更是精神力量 的重要象征,融化在了信仰之中。佛 教还没有传入青藏高原的时候,牦牛 早已作为代表着超自然能力的灵物在 自然宗教以及苯教中担任着举足轻重 的角色,许多自然景观被赋予神山圣 水之名,著名的雅拉香波、阿尼玛卿、 念青唐古拉等神山的主宰者都有牦牛 化身之说。公元 7 世纪前后佛教翻越 喜马拉雅来到雪域大地,收伏众多山 神成为佛教护法,牦牛更加成为佛教 徒心目中袪祸避灾、迎福祈祥的美好 象征,在三江源头隨处可见高大雄健 的雄性牦牛头骨上刻着经文、符咒, 供奉在山隘路口、嘛呢石堆以及房顶 门庭之上。
  身处于如此神性大地的热嘎一家, 在每个成员的协作中,顺利完成了整 年的工作任务,当然家庭成员除了五 口人,还包括 300 头牦牛、700  只羊、 5 匹马和 5 只藏獒。牧人们在天天披 星戴月、日日辛苦奔忙的劳作中,与 家畜的感情纽带非常紧密,几乎每个 家畜都有名字,它们的喜好和个性会 被牧人宽容地接纳。
  正如一个家庭有一家之主一样, 每种畜群也有头领,羊群有头羊,牛 群也有头牛。热嘎家的头牛在多年前 放生成为“神牛”。对于神牛来说,草 原是没有边界的,可以自由自在地穿 行于任何人的牧场,而人们普遍认为 偷盗或者屠宰神牛是不吉利的,会背负骂名甚至到门庭冷落的地步。所以, 热嘎家的神牛是老死的,但家中神牛 一死,老人隐隐觉得不安,觉得某种 福运已经跟随神牛而去,可是当下又 没有一头合适的牛来替补。
  每个家庭选择的神牛都是有一定 条件的,比如要雄性的、威武壮实的、 英俊勇敢的、能保护所有母畜的,双 角尺寸、弯度、长度都漂亮的,脸庞 端正庄严的,披毛浓密富有光泽的, 等等。
  就在这个当口,家中 20 头牛突然 一夜之间不知所终,心急如焚的儿子 骑着马翻山越岭寻找两天两夜而未果, 又不幸患上急性脑结核,不久就病逝 了。老人失去了眼珠一样宝贵的独牛 也没有找回来,真的是灾难不断啊! 在那个悲伤欲绝的时刻,家中却产下 一头漂亮的野血,老人一眼相中,决 定将这头野血培养成头牛。而往年的 神牛头骨会被取下,刻上“六字真言”, 等到合适的机会送到圣地供养起来。
  年终岁末,像往常一样,热嘎老 人在索南扎西的陪伴下来到相距 500 多公里的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参 加一年一度的新寨嘉那帮群节。这天 是藏历十二月十五日,相传 300 多年 前,嘉那一世道丹活佛选定这处吉祥 宝地,在天降花雨、彩虹当空之时, 建成了最初的嘛呢石经城,经过信徒 们积少成多、岁岁年年的建设,如今 展现出恢宏磅礴的气度。
  人们围绕获得基尼斯世界之最纪 录的嘛呢石经城,在转经、诵经、叩 头中度过神圣的一天。虔诚的信仰在 这种周而复始的圆形状态里完成,前 世今生,轮回流转,通过世世代代的 持咒诵经、积善累福,为来生做着积 极的准备。
  热嘎爷孙俩加入宏大的转经队伍 中,和所有佛教徒一样,他们以顺时 针方向围绕经城而行,念诵经文,转 动嘛呢经筒,感恩平安度过的一年, 为即将到来的新年祈福,更要为逝去 的儿子祈祷——儿子已经离去四年, 这期间的千言万语和刻骨铭心的思念, 都化在一圈又一圈沉默的脚步中。
  大大小小的石头上的经文以“六 字真言”居多,这是观世音菩萨心咒, 据说能化解一切烦恼,帮助人们关闭 六道轮回之门,往生清静刹土获得解 脱。人们日复一日地凿刻着“六字真 言”,年复一年地念诵着“六字真言”, 这 25 亿块的石头上,有多少人的苦痛 和泪水掩藏其中,又有多少人的喜悦 和希望寄托其上。
  石头是大山的筋骨,开凿取之, 虽不能言,但刻上文字,就仿佛有了 灵魂,热嘎老人爷孙俩请石匠精心镌 刻上经文,涂抹上珍贵的酥油,连同 神牛头骨,敬献到石堆上去,代表着 诸佛菩萨的慈悲和加持的文字汇聚在 茫茫 25 亿块之众中,犹如大音希声的 信仰交响曲,回荡在天地之间。    菩提树下 ,
  智慧观照,
  一切生命的生死流转,
  皆因缘起于各自的因果。
  在“地有八瓣莲花、天有九顶宝幢”的吉祥之地,
  清风拂过宽广的草原,
  仿佛捕捉着人们的梦想。
  时光之花绽放,
  岁月之果盛开,
  感恩美好生命,
  感恩情深义重的玉树大地。
  爷孙俩转完经、完成夙愿后,在 农贸市场商贩热情的指导下购买了足 够一年食用的糖果蜜饯,返回远在牧 场的家。傍晚,温暖的牛粪火燃起来, 迎接了这个家庭的团圆。
  德格措带着孩子们扫尘除秽,帐 篷上冻结的冰霜要用棍子敲打才能清 除,牛粪墙上点缀了新的吉祥图案, 花样繁多的藏式点心也准备妥当。
  新年的第一天,德格措和妩彤 4 点 钟就起床了,早就准备好的水桶边沿已 经粘上一疙瘩酥油,把手系上洁白的哈 达。母女俩要去河边打来嘎曲——晨星 水,明亮的启明星仍在天边闪烁,星 光照耀着冰河,母女俩在河边燃起柏 香,凿冰取水,前三勺扬到空中,答 谢了上天的赐予,此时此刻的晨星水 是降自天界的甘露,是雪狮纯净的乳 汁,提回家首先敬献佛祖,再掺入牛奶, 请全家老少洗漱,祝愿来年诸事顺遂、安康吉祥。
  老人带领男孩们在帐篷前煨桑, 围绕煨桑台转经祈祷,然后和全家一 起在佛龛前敬水、献灯,感恩神佛一 年来的关照加护,祈祷新年的平安和 好运。酥油灯温馨的光芒照亮了家人 的脸庞,也照亮了未来的期望。
  三
  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随着气温渐升、大地回暖之时, 楚玛尔冰河开始消融,黑颈鹤从北方 飞来,各种水鸟来到水边嬉戏,阳光 灿烂、万物复苏,姗姗来迟的春天把 温暖带给高原,也带给与这片土地共 存的芸芸众生。
  很久以前,这片土地的主人是野 牦牛,它们曾经在这里自由穿行,见 证了高原的隆起、古海的沉落,见证 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崇山峻岭中, 数百种温带植物含苞待放,迂回曲折 的大江大河里,不同属的鱼类在演化 繁衍。它们见证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这力量让许多动物和植物交替诞生, 欣欣向荣、繁衍不息,却最终灭绝, 这力量也让大山大河此长彼消,岁月 剥蚀,沧海桑田。
  作为仅存于青藏高原的大型动物, 野牦牛的生存之道充满了智慧,那就 是低下骄傲的头颅,向大自然致敬, 与大自然共荣。
   因此,当藏族先民出现在野牦牛 的疆域时,它们宽厚的胸膛和仁慈的 眼眸包容了人类最初的猎捕和驯养。 藏族先民在采集狩猎、饲养游牧的漫 长历史进程中,与牦牛结下了不解之 缘,他们成功地移植了野牦牛的生存 教训和经验,在敬畏自然的同时,敬 畏和崇拜着野牦牛。
  热嘎一家在这个春天又准备迎接 新的家庭成员。产仔期的到来,犹如 温暖的阳光,给高原带来新的希望。
  此刻漫步在广袤牧场上的牛群中, 有 50 多头母牛怀着身孕,它们将在这 个月内陆续产下幼仔。由于去年夏季 野牦牛入群情况良好,家牦牛的怀孕 率提高了很多,热嘎老人布满沧桑的 脸上终于有了喜悦的笑容。他把两个 孙子的辛苦看在眼里,但并不在语言 上表达什么。玉树谚语说 :男孩  13 岁后要自己拿主意别咨询父亲,女孩 13 岁后要自己干家务别讨教母亲。索南 扎西兄弟俩早已成为爷爷和母亲的得 力帮手。
  产仔的过程神圣而漫长,新的生 命诞生,野血牦牛第二代的成功繁衍, 预示着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福报。
  收获的季节里阳光也洒下黄金的光线,
  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天人合一 ,
  相生相合,
  草原在歌唱,
  生命在舞蹈,
  喜悦是昨日的结束,
  遵循大自然的法则,
  必然仁慈,
  明天将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脸庞上的笑容,
  秀姿中的明媚,
  神采飞扬,
  婀娜欲舞,
  快乐的源泉正在涓涓流淌,
  收获因付出而显得弥足珍贵。
  高原的早晚总有春寒料峭而至, 即将临盆的母牛需要格外的照料,执 拗的热嘎老人经常亲自到牛圈转悠。 从一入冬到初春的每个夜晚,爷爷都 带着两个孙子为牦牛补饲,尤其是去 年的幼犊和怀孕的母牛,拥有充足的 食物才能保证它们的健康发育。兄弟 俩话不多,但非常孝顺,大多数时候 都拒绝爷爷的帮助,独当一面地完成 补饲任务。夜里的繁星陪伴着他们, 牦牛们的咀嚼聲陪伴着他们,高原上 的男子们早早承担起了家庭责任。
  天刚亮时,牛群在依然冷凉的晨风 中开圈出牧。平均寿命 21 岁左右的家 养母牛在三四岁时性成熟,一般受孕年 龄在四岁到十七八岁。经过大约 260 天 的孕期,就有了临产前的表现,一会儿 侧卧,一会儿又站起来进食,不停地补 充能量,以保证幼仔产出后及时哺乳。 不久,一个个新的生命终于从母胎中脱 颖而出,它们第一眼看到的世界,就是母亲眼神中的温柔和静美,第一次感受 到的味觉,就是母亲温暖沁甜的乳汁。 幼仔的气味和声音是与母亲交流的重要 途径,每当听到孩子不同寻常的叫声, 母亲总会第一个奔上前来,保护孩子。 此时此刻,母性的光辉照耀着这片离天 最近的地方。
  一头 4 岁半的母牦牛第一次当妈 妈,没有舔食胎衣的经验,只是下意 识地用牛角帮助孩子站立。它还不适 应喂奶,焦虑和不安困扰着它,德格 措轻柔地抚摸着,把白色的羊毛系在 它的脖子和尾巴上,以示吉祥和福运 从此与它相伴,当酥油涂抹在它的犄 角和乳头上时,它终于安静下来。德 格措一边挤奶一边唱起古老的挤奶歌:
  洁白的牛奶像大海,
  酥油曲拉堆成山,   年轻的母牛不离群,
  后代如河不断流……
  歌声传递着温柔的祝福,安抚了 年轻母亲的情绪,也缔结了人与牛之 间亲人般的契约。
  还有一头真正的雌性野牦牛,今 年已有 8 岁。由于上次生产后,主人 将它的幼仔作为种公牛推广到了邻县, 这使得它在这次生产过程中充满了警 惕。它白天离群把自己藏起来,傍晚 又回到牛圈漫游,似乎在迟迟推延着 生产的时间,一直到 21 天后的深夜,在人们不经意之时,突然快速产下幼 仔。这是人们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到野 牦牛产仔的完整过程。
  披着星光的野牦牛妈妈寸步不离 孩子。翌日清晨,虽然脐带还没有完 全脱落,但小牛已经活蹦乱跳地跟着 妈妈来到牧场。在这个快速适应生存 环境的小家伙身上,生命得到了延续, 基因得到了传承。
  热嘎老人在这个春天获得了意外 的收获,他家的野血牦牛中,有两头 母牛产下双胞胎,他把这当作上天的 恩赐,是吉兆,是鼓励他继续努力的 奖赏,他家今年总共获得 60 头小牛犊, 而且百分之百都是野血。
  在这大山浩荡之境,大批野牦牛 也回到固定的产仔地产仔,在公牛的 护送下,母牛们会选择杂日尕那山区 人迹罕至的沼泽草场,山陡坡险、地 势险要之处,才是它们最安全的地方, 能起到保护幼仔的作用。选择秘密产 仔地是天下所有生命繁衍的权力。
  通常情况下小牛犊出生在哪里, 哪里就是永远的家园。母牛产下新犊 后,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舔食干净 黏液和胎衣,一方面帮助孩子取暖, 一方面消除气味,避免猎手闻风而至。 新犊出生 10 分钟后就可以跟随母亲奔 跑,充分彰显出这种生命种群的顽强 和耐力。
  血管里流淌着野牦牛血液的后代 们,也在热嘎的牧场上活蹦乱跳、追逐嬉戏,在游戏中完成认知同类、认 知自然的幼年生活。牦牛具有生长前 快后慢、哺乳期增重快的特点,2 岁 以前可完成 89% 的生长。它们初露锋 芒,双角虽然还没有长出,却已经顽 皮地开始向玩伴挑战,谁能够与之争 锋,谁就是未来的王者。
  这些春天降临的野血孩子们虽然 都有各自的母亲,但它们还同时拥有 一个共同的妈妈,那就是这家的女主 人。性格温良、任劳任怨的德格措每 时每刻都处在忙碌的工作中,每天天 不亮第一个起床,生火烧茶、挤奶做 饭,拣牛粪晒粪饼,磨糌粑打酥油, 做酸奶晾曲拉,还得抽时间用牛皮制 作皮囊、皮绳、皮衣,用牛毛编织鞭子、 马具、帐篷,一直忙到天黑最后一个 睡觉。帐篷前排列整齐的牛粪墙是她 勤劳的见证,灶火上永远温暖的茶饭 是她爱心的无言表达。她为家人安排 的生活都与牦牛息息相关,她疼惜牦 牛,就像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因此 在她看来,牦牛身上产出的每件东西 都必须物尽其用,绝无浪费的道理。
  四
  这也是个信守诺言的世界。
  迁徙、转场,回到往年同一个季 节里住过的地方,仿佛是和大自然签 订了一份承诺书,在这里生存的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自始至终都信守 着这个约定。
  产仔期过后,雪域高原上最大的 哺乳动物野牦牛开始了春季迁徙。它 们出没在山谷中寻找溪流和沼泽,纯 黑的披毛在阳光下闪现着棕红色的反 光,魁梧的体格使它们几乎没有天敌, 而那对巨大的犄角仿佛凶猛的武器, 时刻警示着不期而遇的危险。它们可 以灵巧地翻越崎岖的山地,强大的肺 活量早已适应高寒海拔的生存环境。
  野牦牛食草也很有规律,有固定 的饮水地点,天刚亮就在草场上食草 饮露,傍晚再食,白天总在地势险峻 的地方巡视,观察危险,躲避灾害。 方圆 200 多公里的区域里,留下了它 们神灵一样的身影。
  野牦牛群迁徙能力特别强,对自 然灾害有非常敏锐的预感,尤其发生 特大雪灾时,食草被大雪深深掩埋, 所有牲畜都吃不上草的时候,野牦牛 群就会从人们视野中突然消失,谁也 不知道它们去了哪里,等到来年春天, 它们又会神奇地出现。
  野牦牛跑起来不是很快,每小时 四五十公里,但它们后劲十足,可以 连续匀速地奔跑好几个小时。人迹罕 至的高山大峰和荒漠草原是野牦牛的 家园,它们强壮的四肢不畏严寒,坚 硬的牙齿采食能力更强,粗粝的披毛 既可以遮风挡雨,又适合爬冰卧雪,它们有着异乎寻常的耐苦、耐寒、耐饥、 耐渴的本领。
  初春的草原充满着勃勃生机,杂 日尕那山区不仅是野牦牛的天堂,也 是其他动物的乐园。几乎就在同一时 间,仿佛大自然一声号令,野牦牛开 始了春季迁徙。与此同时,野马成群 奔向远方,藏羚羊轻盈地掠过河谷, 机警的雪豹隐退到石山背后,红狐烈 火一样的身影渐行渐远,笨拙的野熊 偶尔露出峥嵘,而狼群也消失在黄昏 的沼泽边缘。
  在三江之源、万水之宗,千百年 来牧人也同野牦牛一样逐水草而居, 迁徙不仅是一种本能,更是他們生存 的宝贵经验。
  江河有情,
  天地有仁,
  牧人有信。
  漫长而艰辛的转场,
  是一部宏大的史诗。
  他们眼神干净炽烈,
  永怀赤子之心,
  他们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与大自然默默地坚守着彼此的承诺,
  他们奇崛粗犷野性灵动,
  风雨同舟不见不散,
  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生机盎然的神圣之地。
  随着季节的变化,
  热嘎老人一家
  要转移春夏草场放牧,这种四季轮牧 的方式,既保证了牛羊的食物充足, 又减轻了放牧对草场的危害,使得每 季草场都有了植被的恢复和休养期。 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路线,相 距约 15 公里的牧场,对拖家带口的热 嘎一家来说还是比较远的距离。亲戚 朋友们相约来帮忙,准备工作有条不 紊地进行着。
  男人们搬运装在牛皮口袋里的粮 食,女人们打理炊具和其他生活用品。 牦牛毛编织的袋子、绳子等工具物尽 其用,所有物品在家人的同心协力下 全都顺顺当当地驮到牦牛背上。   热嘎家的这顶牛毛帐篷只有大力 士才能搬得起来。通常每头成年牦牛 的牛毛牛绒产出 1.5  斤,捻成毛线需要 100 天,编织帐篷需要 30  天,缝合起来需要 50 天,整顶帐篷有 430 多斤 的重量。
  这是个吉祥的日子。新的牧场在 召唤着牧人,热嘎几家人的牦牛群加 起来有近千头,几只藏獒在队伍中跑 前跑后,帮助照料,它们不仅是帮手, 也和牦牛一样,是这个家庭的亲人和 朋友,它们被牧人称作牦牛的保护神。 浩浩荡荡的队伍穿越草原,穿越河谷, 向着更高、更远处进发。
  野牦牛的识途本领非常高强,这 种基因无疑全部传承给了第二代野血。
  一个邻居的故事就说明了这种基因的顽强。他曾把几头野血牦牛装在 卡车上去西藏卖牛,卸车时一头公牛 逃脱。等主人 15  天后回到家时,公牛已经独自跨过雪山大河,走了 200 多 公里安然到家。
  所以在熱嘎老人的眼里,它们看上 去虽是动物,却是像神灵一样的存在。 他的一生中,从没有听到老一辈 牧人说过野牦牛群能得上传染病,更 没有亲眼见过野牦牛死于传染病的尸 体,它们抵御疾病的能力简直堪称传 奇。传说,野牦牛在耄耋之时会选择 离群索居,独自走向最后的终点,至
  今没有人确切地看到过野牦牛的死亡。 它们的死亡地点非常隐蔽,它们选择 有尊严地死去,鲜有人类见到过它们 自然死亡的尸体。
  转场的第二天却遭遇大雪纷飞。 牧场一下子又回到了寒冬季节,寒流就像一片冰雾,漫天遍野席卷而 来,牦牛的口鼻边刹那间结起了冰霜。 一片雪原中,牧人表现出强韧的一面, 他们融化在牦牛群中,与牦牛同呼吸、 共使力,他们仿佛也是一头头没有长 角的野牦牛,强韧憨厚,心怀慈悲, 这一刻,他们就是可以为牦牛尽命的 朋友。
  这些高原之舟踩碎冰凌、登上最 后的山垭口,夏季牧场所在地杂日龙 雅已经在望。小牛犊努力跟上队伍, 它们挺过了平生第一场暴雪的洗礼、 第一场冰霜的浸润,经历暖阳的照耀和寒夜的坚守,已经成长为勇敢的追 随者。
  牦牛毛此时派上了用场。热嘎用 它做成简单的预防雪盲的眼镜。他家 还曾用野牦牛的尾毛做成颈绳,拴在 小牛犊的脖子上,能起到防病、抗病 的作用。
  绿度母的旗帜在转场队伍中高高 举起,这是救度苦难、护佑众生的旗 帜,是牧人坚守信仰的旗帜。他们话少, 沉默,在寂静中艰难向前,渐渐和谐 地融入同样寂静的大自然。远远望去, 风雪中的人、动物、自然三者合一, 彰显出生命的尊严与生存的自在。
  五
  这是一个人神共居的世界。 新家搭建在海拔 4800 米的山腰上,面朝一座名为“措加霍”的碧绿湖泊, 三面群山环绕,远方的玉珠雪峰清晰 可见。
  在热嘎老人心目中,这片杂日尕 那山区是块吉祥宝地,不仅因为牧草 营养价值高,牲畜都个头大,体质强, 远远超过周边其他地方,还因为野牦 牛创造了这方世界,人们也创造了关 于牦牛的神话。
  在藏族古老的苯教传说中,当宇 宙间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冈底斯神山之 时,世界上就出现了第一头牦牛。藏族民间古代歌谣《斯巴宰牛歌》记录 了世界形成皆为牦牛身体所赐 :
  斯巴宰小牛时,
  砍下牛头放哪里?
  我不知道问歌手 ;
  斯巴宰小牛时,
  割下牛尾放哪里?
  我不知道问歌手。
  斯巴宰小牛时,
  剥下牛皮放哪里?
  我不知道问歌手 ;
  斯巴宰小牛时,
  砍下牛头放高处,
  所以山峰高耸耸 ;
  斯巴宰小牛时,
  割小牛尾栽山阴,
  所以森林浓郁郁 ;
  斯巴宰小牛时,
  剥下牛皮铺平处,
  所以大地平坦坦。
  《吐蕃历史文书》中记载藏族由牦 牛六部而来。敦煌古藏文文献中说:“天 神自天空降世——墀聂墀赞也,来做 大地父王,父王来到人间。当初降临 神山降多之时,须弥山为之深深鞠躬 致敬,树木为之奔驰迎接,泉水为之 清澈迎候,石头石块均弯腰作礼,遂 来做吐蕃六牦牛部之主宰也。”在传统 地理观念里,九大神山之首雅拉香波 的形象就是一头白牦牛,通体白如海螺,护佑六牦牛部落浩荡而起、称雄 高原,最终成就了一统雪域的霸业。
  在尼玛扎西常常念诵的格萨尔故事 中,杂日尕那是总管王荣察查干的秋季 牧场。传说,有一群外乡人前来偷猎野 牦牛,突然发现一座巨大的黑色牛毛帐 篷横亘眼前,一位白发白须、身材高大 的老人,身穿铠甲、姿态威严,他声如 洪钟地喝退偷猎者,告之野牦牛是雄狮 大王格萨尔的家畜,不得无礼。
  还有一个传说,也说到猎人们前 去偷猎野牦牛时,发现一位身穿皮袍、 头戴冬帽的妇女用牛角当容器,正在 给野牦牛挤奶。猎人们诧异极了,凶 悍的野牦牛怎么可能允许人类有如此 举动?妇女转脸一望,原来她就是格 萨尔的王妃阿达拉姆,这个世界上只 有她才有权力取用野牦牛奶,藏地草 原上人人知道阿达拉姆的箭术十分厉 害,所以猎人们吓得落荒而逃……
  健硕威严的牦牛栖息在众多雪山的 怀抱之中,也栖息在藏族历史、政治、 宗教、科技、交通、医药以及民间艺术 之中。它们的形象充满于藏族人的宇宙 观念、神灵体系、图腾信仰等方方面面, 成为传统游牧文化的权威代表。
  盟誓制度在历代政治活动中起着 重要的和平纽带作用,仅敦煌古藏文 文献中就有 140  多次王廷盟会的记录,《礼记》中这样解释盟誓 :杀牲歃血, 誓于神也。可见在盟誓活动中,以动 物作为牺牲献祭,告之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旧唐书·吐蕃传》中录有当时 一年一小盟、三年一大盟的记载,凡 大盟时必有牦牛祭品。《格萨尔史诗》 也记录了牦牛与政治的关系,《卡切玉 宗》中生动地描述了晁同与卡切大将 举行盟誓时“在牛皮上立了盟誓,并 写下了永不违背的誓约”的场面。可 见牦牛在藏族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它 仅用于重大、关键的盟会,彰显出牦 牛与雪域民族在社会政治关系中的重 要和密切程度。   宗教作为社会发展中相伴产生的 文化现象,伴随着人类探索外部宇宙、 认知自身心灵,继而通过修习来完善 人格的整个过程中。
  人们带着对牦牛的喜爱和崇拜穿 越数千年时空,岁月流转,直至今日, 依然能够看到神秘的藏传佛教在弘扬 佛法、利益众生的漫长过程中,戴着 牛头面具、身穿牛脸法裙的大威德金 刚在高原稀薄的空气里缓慢起舞的庄 严宝相。
  在遍布于楚玛尔河两岸的古老岩 画中,牦牛与人类比邻而居、息息相 关,贯穿了从狩猎、驯养到游牧的全 部历史进程。牦牛不仅是牧人物质生 活的有力保障,更是精神生活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人们赋予牦牛神圣的地 位,用图腾的形式保存在民族记忆中, 甚至延伸为氏族称谓和姓氏,这些自 称为牦牛后裔的人们至今仍然生存于 雪域大地上。正如著名学者更敦群培在《白史》中的记述 :有牦牛的地方 就是藏族生息繁衍的区域。
  日復一日、年复一年地生存于群 山旷野之中的牧人,以简单的生存环 境、简洁的生存手段、简易的生存工具、 简便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丰富的精神 世界。
  热嘎老人和孩子们在这片人神共 居的牧场迎来了夏季。
  全年没有绝对无霜期的高原气候 多变,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就会 雨加冰雹,但 7 月也是热嘎老人一家 最为期盼的时候,因为雄性野牦牛会 如约而来,入群到家养的母牦牛群中 寻找配偶。
  雄性野牦牛深入到家畜中的目标 很明确,它们需要的只是具备受孕条 件的母牦牛,其他未成年或尚在哺乳 期的母牦牛不在此列,它们会以一种 特殊的嗅觉判断出来,并很快分群。 野牦牛地域观念很强,入群后会带着 需要的那部分母牦牛返回自己的领地。
  长期与野牦牛和平共处的热嘎 老人熟谙它们的习性,雄性野牦牛 的平均寿命大约 25  岁,有的能活到 二十七八岁,它们大约 4 岁时离开母 牛群,进入公牛群,经过角斗称王, 会依次排出位次,6 岁前后开始入群, 最初授胎率不高,每年仅有 7 到 8 个 幼仔,年纪渐长之后,10 岁到 19 岁 达到高峰期,入群后交配成功率会更 高。通常,某头雄性野牦牛第一次进入某家牦牛群后,就会相对固定下来, 年年都到同一个畜群,一般一个畜群 会有 10 头到 50 头不等的母牦牛。
  这个特殊的季节里,雄性野牦牛 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与人为敌,但在 交配期间如果有人为干预,就会生气 暴躁。有经验的牧人们都知道,躲避 暴怒的野牦牛时,千万不能躲到山洞 里,它会坚守直到你死去 ;也不能藏 在冰缝里,它顶不到抓不到的时候, 就会用舌头把对方锉皮销骨,直到舔 死为止。
  在热嘎家附近,雄壮的野牦牛已 经出现在目光所及之处。空气中充满 挑衅的味道,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 一触即发的角斗场。它们在风中拖曳 着黑色的裙毛,仿佛披挂起战斗的大 氅,无畏地俯瞰着脚下这片天堂般的 草原,随时准备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 荷尔蒙之战。
  7 月底到 8 月底之间,是雄性野牦 牛入群最密集的时候。果然,去年前来 的十几头熟客又随风而至,它们自由地 穿行在热嘎老人的牧场上,用自己特有 的方式向其他公牛示威挑衅,家中的种 公牛基本不敢靠近,而野牦牛之间也会 发生激烈的争夺战,经过数天的较量和 角斗,这片牧场上最后留下来了五头雄 性野牦牛,其他的已经失去了亲近配偶 的权力,只能远远地离开。
  索南扎西兄弟两个在爷爷的指挥 下,把母牛群赶到较为开阔的草原上,以便于雄性野牦牛找到心仪的伙伴。 此刻,家牦牛与野牦牛相比根本不是 对手,在交配数量的配比上也在下风, 野牦牛的配比占到 1 比 40 头母牦牛, 而家牦牛只能达到一半。动物本能地 遵循着自然淘汰法则,强壮的基因才 能得以保留。
  传说,野牦牛比家牦牛能多活九年, 牙齿不行了靠牙龈活三年,牙龈不行了 靠嘴唇活三年,嘴唇不行了还可以靠舌 头再活三年。它们是行走在雪域大地上 的勇士,是雪线之上的王者。
  热嘎老人期盼的正是野牦牛这种 坚韧不拔的生存力量,希望今年家中 的 50 头母牦牛在来年春天都产下健康 的下一代野血。
  傍晚时分,牛群归来。德格措 母女要挤当天最后一次牛奶,索南 扎西兄弟忙着为牛犊系上绊子,而 热嘎老人则要亲自清点牛羊的数目 : 300 头牦牛、700 只羊。当他的目光掠 过草原的尽头时,就知道那些数字不 仅仅是一种执念,而是老人一生中看 到多少牛羊到来,又有多少牛羊离去 的沧桑。
  六
  这也是一个充满感恩的世界。
  在母牦牛河上游,在杂日尕那山 区,从牦牛出生到死亡,一直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 藏。牦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大自然 如同母亲,赋予它们完美的身体和强 壮的体魄。同时,它们是这片土地上 人类的祖先,是兄长,是亲人和朋友, 共同承担生存的艰难,共同创造财富, 共同完成生命的体验。
  元朝帝师、著名政治家、宗教家 八思巴·洛哲坚赞创作有著名的《牦 牛礼赞》,倾情赞美了牦牛 :
  体形犹如大云朵
  腾云驾雾行空间
  鼻孔嘴中喷黑云
  舌头摆动如电击
  吼声如雷传四方
  蹄色犹如蓝宝石
  双蹄撞击震大地
  角尖舞动破山峰
  双目炯炯如日月
  犹如来往云端间
  尾巴摇曳似树苗
  随风甩散朵朵云
  摆尾之声震四方
  此物繁衍大雪域
  四蹄物中最奇妙
  调服内心能镇定
  耐力超过四方众
  无情敌人举刀时
  心中应存怜悯意
  热嘎老人也同大师一样,对牦牛 充满了神圣的敬意和感恩,家中的衣食住行都与牦牛紧密相关,所有这一 切都是牦牛给予的福报,牦牛是他家 平安、幸福、健康的源泉,是他精神 依怙的归宿,是他寄托魂魄的福田。   因此,他对牦牛倾注了自己全部 的感情、时间和精力。牦牛轻微的动作、 一声哞叫,甚至一个眼神,他都能心 领神会。正因为他的精心照料,家中 的牦牛产仔量和存活率才能持续稳定 上升。每当佛月时,家中略有牦牛出 栏的积蓄,他都要赶到结古寺参加一 个与牛有关的法会,持善供养、接受 加持。这座寺院坐落在母牦牛河中游 河畔,是三江源头最大的萨迦派寺院, 每年的佛月都会举办大威德金刚六十 禳解施食法会,藏语称作“结古哲曲”。 在万人空巷的瞻仰朝拜中,牛的形象 由自然生物升华为文殊菩萨的化身, 代表智慧和慈悲的能量,能够成就无 上瑜伽的主要本尊,是诸佛事业的总 集代表,是死亡的征服者,正如热罗 尊者在《大威德之光》中说 :“一见威 严大威德,凶煞变瘫武器落。”作为护 法本尊之首,大威德金刚有着调伏魔 军、威慑三界、持明长寿、事业广大、 神通自在、不惧恶缘、忏清业障、强 力超度、速断我执等九种殊胜功德 ; 过去若要传承大威德密法,需供养许 多黄金,因此有“金法”的美誉。
  慈悲的热嘎也感恩大自然给予的 一切。
  对于热嘎来说,御寒和食物是他 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而牦牛满足了他的全部日常需要。由于牦牛的无私 奉献,热嘎一家和其他牧人一样,过 着零污染、零排放的原生态生活,对 自然几乎零索取、零消耗,他们不狩猎、 不打渔,不伐树、不垦殖,可以说他 们和牦牛一起,直接参与到了生物大 循环当中,使这方世界成为人类最后 的净土。他们严格遵循千百年来的游 牧文明传统,崇敬着神山,因而保存 下了冰川雪峰 ;崇敬着圣水,因而保 存下了江河湿地 ;维护着所有生命平 等的观念,因而保留下了珍稀濒危野 生动物及其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 他们认为森林草原是大地母亲的发肤, 因而保留下了草原草甸和森林灌木 ; 他们不食用鸟类鱼类,因而保护了生 物的多样性……正是有着像热嘎一样 众多牧人的感恩情怀和奉献精神,如 今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确立才有了良好 的基础,“世所罕见的生态系统”“植 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山地生物资源 的基因库”“亚洲生态安全屏障”等各 种发现才得以昭示天下。
  经过 20 年的培育,如今热嘎老人 的牦牛大多都成功地转型为野血,产 肉量和产奶量都多出一倍,德格措母 女每天都能挤到 40 斤牛奶,3 天集中 打一次酥油,收获 12  斤,每年出售的上品酥油大约 300 斤,可以用来贴补 家用。
  热嘎家实际上已经成为周边方圆 数百公里内的野血种公牛繁殖基地,去年出栏了 30 头 2 岁的野血公牛,隆 宝、上拉秀等地的牧人慕名前来购买 这种带着旷野气息的生灵。玉树州农 牧局也在曲麻河乡建立起以热嘎为首 的 40 家示范户,以期在全州范围内推 广良种繁育和提纯复壮的宝贵经验。 热嘎家还是玉树州发展生态畜牧业的 “双百户”,既是养畜大户,又是经营 大户,他在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科 学养畜、加强防疫方面,体现了江源 人以生态为命脉、以保护为前提的天 然情怀。如今,玉树牦牛已经获得国 家级农畜产品地理标志。
  感恩自然,感恩牦牛,是热嘎老 人的心愿,他决定放生。
  名为“仲查”的公牛已经长出六 颗牙齿,它的口粮是方圆 80  亩草场,相当于 4 只羊的食盘。当然它吃得多, 挣的荣誉也多,去年在曲麻莱全县牦 牛评比中获得三等奖,老人当时禁不 住孙子们的请求,还用奖金给他们买 了三部手机。
  仲查,这头健硕、完美的野血牦牛, 由于它与家人的特殊感情,热嘎一家 让仲查还原到自然状态——它来源于 神灵,现在重归于神灵。
  因为它的身上富集着“雍”—— 象征繁荣昌盛的福报和好运,将由它 带给这个相依为命的家庭。它将成为 这个家庭的“神牛”,继承前辈神圣的 职责,集中精气、灵气、福气和运气, 延续富有、吉祥的美好愿景。
   盛夏的游牧文化节是草原牧人们 的盛会,是牧人自豪地展示自家牧业 成果的机会,热嘎老人也不甘落后, 和家人一起盛装出席。文化节由风趣 幽默的牦牛舞拉开序幕,这种舞蹈的 起源据说是在 1200 多年前桑耶寺建成 之日的庆典上,后来作为重要的艺术 形式引入藏戏,此后许多重大节庆活 动中都能看到由演员扮演的牦牛身披 五彩丝绸,憨态可掬地出现在会场上。
  德格措母女参加了牧民服饰表演 队,传统盛装在艳阳照耀下散发着夺 目的光彩。她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同 100  位女性一起,为 100 头牦牛挤奶,当 100 头牦牛奶汇集到一起 时,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牛奶了,而 是具有神奇医疗效果的药品,昂拉村 和多秀村的牧人们要把这药品献给藏 医院,让医生充分利用。
  拥有 2000  多年历史的藏医药,公元 8 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文文献很 多,诸如《敦煌本藏医残卷》《月王药 诊》《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正确用药图鉴》等,都有关于牦牛产 品的药用功效和饮食价值的记载,角、 骨骼、肌肉、血液、脂肪、脑髓、酥油、 乳汁、酸奶、油脂、酪浆、肉汤、酪水、 曲拉、五脏六腑、皮革、蹄、毛、粪 便等二十大类皆可入药,具有消除寒 症、生发阳火、滋补养生、预防保健、 对症治病的作用,在人类健康和医药 学实践中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疗效。
  其中关于牛角的用途曾有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萨迦·索南坚赞在《王 统明鉴》、夏札·扎西坚赞在《善说珍 宝库》中记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急救 术,吐蕃第八代赞普被臣下弑杀,其 王妃沦落为牧羊女后诞下遗腹子。由 于早产,遗腹子生命堪虞,王妃将他 放置在一只野牦牛角中抚养。他就是 后来的七贤臣之一茹列吉,意为“角 中出生的人”,他后来还发明了制造木 犁、冶炼铜铁、烧炭、熬胶等技术。 可见古时野牦牛角的阔大竟能装下一 个婴儿,更说明牛角内壁有着不同凡 响的营养物质,足够一位未来科学家 的身体成长和智慧精进。
  腼腆寡言的索南扎西和尼玛才仁 也开心地出现在牦牛竞赛的队伍中, 可是心爱的牦牛没有见识过这么多 的人,一跑开就脱离赛道,并且急速 调头回返,差点把尼玛才仁甩下牛 背,弟兄俩在众人的大笑中“牛劲” 上來了,整装重新出发,不拿名次誓 不罢休。   而爷爷最关心的是野血种公牛评 比大赛。玉树州农牧局和曲麻莱县农 牧局专门邀请了畜牧专家担任评委, 严格按照《青海高原牦牛种畜标准》 进行评选。老人双臂架在围栏上,紧 张地关注着围栏内评委们的测量过程, 从牦牛的体型、体重、体质以及外貌 多方面综合鉴定,经过几轮角逐,热 嘎老人家的三岁“野血”从上百头选 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桂冠,他终于放松下来,当州农牧局局长才仁扎西 把哈达和奖状、奖金交到他手里时, 他开怀而笑。以这头三岁野血为首的 众多优秀的种子,将被播撒到更广阔 的牧场上。
  你的父亲是高山大峰的儿子
  人迹罕至的山巅是它的家园
  长风漫卷的流云是它的王冠
  寒霜暴雪的草原是它的舟船
  你的母亲是天河冰川的女儿
  远离尘嚣的旷野是它的庭院
  辽阔无边的苍穹是它的衣衫
  四季变幻的彩虹是它的妆奁
  你是生命的奇迹,把福运带到了人间
  你是沉默的亲人,千百年无私地奉献
  你是野性的烈焰,让极地充满了光环
  你是牧人的依靠,支撑着高原的信念
  愿你和日月星辰一起相依相伴 守护着大地母亲永远生息繁衍数千头牦牛汇聚到楚玛尔河谷地, 震天动地的壮观景象令人久久难忘, 殊荣加身的热嘎老人却离开热闹的人 群独自走向河畔。眼前一派绿水青山, 傍晚的河谷沉浸在静穆之中,仿佛亘 古以来从未改变。这片高天厚土被世人认为已经超出人类生存极限,自然 条件非常严酷,含氧量极其稀少。老 人家厚重的呼吸撕扯着肺叶,黝黑的 脸庞上有着发紫的唇色。可就在这生 命的禁区,他家一住就是 20 年,而且 仍然准备坚持住下去……
  老人望着远方,他一定愿意与儿 子分享这份荣誉,因为最初培育野血 的打算是因为儿子的全力支持才得以 实现的。想到儿子,正是老人心底的 最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恸,每每 忆起,倔强了一辈子的老人就会落下 泪来,儿子非常孝顺,与邻里相处融洽,在牧业上是一把好手,关照起牛羊来 比关照自己还用心,而且头脑聪明、 眼光长远,在野血牦牛的繁育上花费 了所有的心思。如今,儿子的心愿终 于实现了,家中退化的牛群吸收了野 牦牛的灵气和野性,全都完成了提纯 复壮的任务,家庭富裕起来了,孩子 们未来的生活更有了保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具有前 瞻意识的新型牧民代表,热嘎老人仍 然不忘传统,怀着感恩之情把一碗牛 奶缓缓注入楚玛尔河,反哺养育了他 和牦牛的河流。
  梅卓 藏族。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 会委员,一级作家。 1987 年开始在省内外发表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诗集、小说集、散文集多部, 作品入选多种选集。多次荣获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奖、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拔尖 人才、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作家百丽小说奖、 全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文學“骏马奖”等。
其他文献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追求规模数量到崇尚公平而有质量的新发展阶段.在该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所呈现出的省际差异依旧明显.基于此,秉持全面性、客观性、合理性以及数据可操作性
鲁西南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昔日的宫廷军队礼仪乐“下移”到民间的婚丧嫁娶、祭典、祭庙会等活动之中,成为民间礼俗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鲁
期刊
祁连山真是太博大了,它壮阔的胸怀所容纳的地貌物种、历史民俗等等,都是无法用词语去穷尽的.哪怕仅仅一条沟,其包罗万象也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不是此次参加祁连山国家公园
期刊
在北方,从未觉察过朱自清的春天,从当初到现在,我读到的只是一个远方的信息:十五岁时,读到朦胧向往的信息.二十五岁时,读到关于精神胜利的信息.三十五岁时,它已成为一个不确
期刊
隆冬,高原野生动物园里一派萧疏,游客没有几个,几天前的雪还积在林棵杂草间,尘土覆盖其上,雪的白色暗下去.有阳光的地方,稍稍温暖,背阴处,冰冷渗骨.动物们没有任何过冬装备,
期刊
民族原创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长征胜利 80 周年,特邀国内优秀艺术家历时四年创作的既具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追求的史诗性巨作.故事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期刊